

6.7 练习五(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展开第7课时 练习五
课题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 课型 | 练习课 |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 ||
教学目标 |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理解并掌握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4.能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 ||
教学重点 |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 ||
教学难点 | 发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 学 过 程 | 备 注 |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学生1:我掌握了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要从个位算起: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数 学生2:我知道了0乘任何数都得0。 学生3:我知道了连乘运算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师:这些知识,你是真的掌握了吗?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板书:练习五)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第一部分:理解算理和乘法的计算(第1-8题) 1.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算一算,并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反馈,指名学生说一说圈与算的过程。 教师举例:我们可以根据算式先圈出6个5是30,再圈出6个十是60,合起来就是90。我们圈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口算乘法的过程。 学生:对于24×4,我是先圈出4个20是80,在圈出4个4,是16,合起来是96。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2题。(课件出示) 学生先独立计算和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最后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比较第1题和第2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都是分别去乘几个十或几个一。 课堂小结: 圈一圈、算一算和表格算乘法都是帮助我们理解多位数乘法的计算过程,分别用几个一或几个十去乘,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3.完成教材练习五第3题。(课件出示) (1)引导观察上面的情境图说一说第一副图中的信息和问题。 预设: 学生1:有3组小鸡,每组有4行,每行有5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2:有3组小鸡,每组有5列,每列有4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3:左边有4行小鸭,每行有5只,右边还有3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鸭?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交流展示,并说出计算的方法、过程。 预设:小鸡:5×4×3=60(只) 小鸭:5×4+3=23(只) 5×3×4=60(只) 4.完成教材练习五第6题。(课件出示) (1)学生判断对错改正过来。 (2)集体交流展示,说明错误原因,反馈正确结果。 预设: 第一个题:“2”忘记进位,积是624。 第二个题:直接加进位“2”,忘记乘了,积是540。 第三个题:“0”忘记移下来,积是600。 第四个题:第一步的“×4”,没有照写,算式应为: 8×3×4 =24×4 =96 5.完成教材练习五第7题。(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先进行计算,再进行大小比较。 (2)全班交流反馈。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观察发现的规律? 学生:两个乘数的和不变,那么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积要大一些。 第二部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9-14题) 1.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0题。(课件出示) (1)结合情境图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及题意。 教师提问:想一想5名教师和88名同学分别对应题中哪些数量? 学生:5名教师要买成人票,每张8元;88名同学要买学生票,每张5元。 (2)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3)全班交流订正讲解。 预设:88×5=440(元),440+5×8=480(元),480<500,够了,实际花了480元。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3题。(课件出示) (1)让学生先找一找题目中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让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写一写,明确数量关系,并展示。 (3)根据画图,独立解决问题后全班交流讨论。 预设1:上山一共走9分,5分大约是走到一半多一些的位置。 预设2:我知道小马去磨坊的路由两段组成。已知上山路程是630米,关键求下山路程,且已知下山用了8分,每分走90米,因此下山要走90×8=720(米),一共要走630+720=1350(米),列成综合算式是630+90×8=1350(米)。 3.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4题。(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征。 教师:这些数的乘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其中一个乘数都是由数字9组成,非常接近100,1000,…… 教师:我们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如2×99=2×100-2=198, 2×999=2×1000-2=1998。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的算法计算出其他算式的得数。 (2)观察得数的规律。 教师引导:第一组算式的乘积都是中间有一个“9”,两边个位和百位上数字之和是9,且百位从1开始依次多1,个位从8开始依次少1。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4练习五第4题。 分组练习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的三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师引导:每组最后一个算式的计算是以前两个算式的结果作为基础。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5练习五第9题。 (1)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算一算。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数量关系及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64页“练习五”第5题和65页“练习五”第8题。 2.课本第66页“练习五”第11题、第12题。 |
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圈的方法不唯一
体现算法多样性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感受连乘和乘加两类问题之间的异同
学生在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避免错误的发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规律的意识
教师巡视指导
| |
板书 设计 | 练习五 不进位乘法 一次进位乘法 连续进位乘法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连乘 | |
教后 反思 | 成功之处:对问题的分析能根据学生困惑处有针对性地展开,直击学生的 痛点,讲解细腻,能有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不足之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待加强。 教学建议:可以以闯关的形式展开练习,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答对一题奖10分,答错一题扣5分,最后评比出优胜组,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