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2 双文本文言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2 双文本文言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第1页
    专题02 双文本文言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第2页
    专题02 双文本文言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第3页
    专题02 双文本文言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第4页
    专题02 双文本文言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第5页
    专题02 双文本文言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第6页
    专题02 双文本文言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第7页
    专题02 双文本文言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第8页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2 双文本文言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双文本文言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教考衔接,学法指导,知识储备,断句技巧,作答步骤,突破导航,实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韩非子 A 云夫子 B 善之 C 引 D 以张本 E 然 F 后难之 G 岂有 H 不似哉? C E G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 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 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 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 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 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 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14. 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命题特点及依据 从新高考命题的选文看,文言文阅读大多是复合文本,有的以一文本为主,另一文本作为补充参照,有的两则文本不分主次,共同对一事或一人或一议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这种命题方式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辩证思考的的能力。从教材课文的编排看,无论是文言文还是古代诗歌,“一课多篇”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为这种命题方式预页设了依据。 所谓参照式阅读,又叫多文本阅读或跨文本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思辨性阅读”中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并且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1/2。这更增加了古诗文参照阅读的可能性。
    这是最显性的关联,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的材料、试题的题干或选项很容易就能观察到。比如2023年4套试卷文言文阅读的第11题都有1-2个选项与教材选文有关,涉及《送东阳马生序》和《愚公移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劝学》、《兼爱》、《桃花源记》等。
    2023新课标全国Ⅰ卷与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都节选韩非子作品,间接关联教材;四套试卷第二个题都关联教材,从实词句式到文化常识。断句皆为主观题。断句客观题变主观题,降低了习题难度。
    教材与题型的关联。无论从新题型断句的主观化,还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翻译,在课本上都能找到讲解和练习,所以可见新高考更加注重教考融合,可以指导教学。
    古今词义联系与区别在必修上P127,文言实词的积累和一词多义在必修下P18,文言断句和翻译在必修下P152-153,文言虚词在选择性必修上P53,文言句式(三种常见的句式)在选择性必修中P99-100。
    与信息类阅读的各则材料之间的关系一样,古代诗文的参照式阅读材料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一般来说,所选材料或有共同的人物、事件,或有相似或相反的观点,或是基于某一题材、体裁的两篇文章;同时,每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角度同层,二是角度异层。
    角度同层,材料之间互相补充
    角度异层,材料话题不断深入
    参照式阅读材料的两种关系
    部编教材必修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六单元“学习之道”任务群中,第10课选了《劝学》和《师说》两篇文章,两篇文章都从学习者的角度阐述怎样学习,怎样从师。《劝学》强调的是:学习不可以停止,学习能够提高道德修养,增长才干,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精诚专一,学习贵在坚持不懈。《师说》强调的是从师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从师不要计较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如部编教材必修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任务群中,第1课选了儒家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与道家庄子的《庖丁解牛》,第三篇文章与前两篇明显是角度异层,儒、道对社会与人生的观点是不同的。这种观点不同、内容各异,或对立、或递进的材料,能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辩证分析。
    全面读文,把握大意。参照式阅读可以从全篇设题,也可以从某一点设题,无论哪一种,对所给文本的全面阅读是必需的,不仅要熟知内容,还要对结构、技巧、语言乃至文章的某个典故有充分的理解。这是解题的前提。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是参照式阅读的本质。异中求同是通过甄别、筛选、提炼,揭开不同阅读材料的表面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同中求异是通过分析、解剖、探寻同类阅读材料的相异之处,从而找出阅读材料的个性特征。
    补充阐发,观点印证。有的阅读材料,以一则为主,另一则为辅。为辅的一则或从侧面补充另一则材料,阐发含意,或从评价角度,印证观点。这种材料的安排方式,也是我们的答题方式。
    参照式阅读解题“三法”
    “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什么是文学短评?标题文字添加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断句题解题技巧技巧一.名代前后多联系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可以首先标出文段中的名词、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吾、予、尔、汝、公、卿、彼、此、之、其”等代词。因为名词、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前后往往要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就可以断出句读了。当名词作主语时,一定要关注前后主语的一致性与变化性。另外,要注意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10题中出现的“上皇”是指唐高祖,而不是唐太宗,而“故皇”则不是故去的皇帝,而是两个词,翻译为“所以”“皇帝”。另外,如果两个名词连用,则中间可以断开。
    断句题解题技巧技巧一名代前后多联系常见的代词有三类:(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予、我、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在下等。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卿等。第三人称:之、其、彼。(2)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等。(3)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等。
    断句题解题技巧技巧二.借助虚词定首尾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虚词可以使前后关系变得一目了然。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虚词初次判断的过程。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以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难度较大,运用虚词就可以使断句变得更为容易。常见的情况有:
    断句题解题技巧技巧三.固定句式要明确
    断句题解题技巧技巧四. 排偶句式要明辨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其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也是文言文句式的一大特点。如果能分辨出这些特点,断句则相对容易多了。技巧五对话标志灵活用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明辨句读。不过,也有例外。“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例如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云”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有”的意思,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为、是”的意思,例如《后汉书》:“虽云匹夫,霸王可也。”“言”有七种情况,或表七种意思时,后面不可断开:①谈论;②记载;③告诉;④问;⑤陈述;⑥说明;⑦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者“意思是”。
    断句题解题技巧总结文言断句题是一种常规考题,综合性强。由过去客观题变为主观题,①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20字左右。②设3~4处停顿。③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涂黑或者用斜线断开。
    1.联系语境,疏通文意。在提供语境的文言断句客观题中,需要断句的语段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断句前可翻译上下文,再据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果是记叙性文段,应首先弄清讲了什么人、什么事、过程如何、结果如何;如果是议论性文段,则应先弄清观点是什么、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在实际断句中,不少考生弄不清断句部分的大意,把其中的人名等专有名词生生断开,这都是没有联系语境的缘故。联系上下文,起码要标清其中的人名、陈述对象是谁、涉及哪些人物等。2.仔细排除,突破难点。各个停顿中,先排查出哪些停顿是必要,对此不必关注;再聚焦难以辨别的,重点思考。那些难以辨别的地方,可能是难点,且难点就那么一两处。对此,要有足够的突破方法。先看看能否找到标志,如名词、虚词、句式的标志。能找到这些“路标”固然好,但这类题中真正的难点往往不是靠寻找标志就能应付的,关键是揣摩语意,看看句子的陈述对象是谁,句子之间、词语之间有怎样的意义关联,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其中如有小技巧的话,那就是会抓谓语动词。在文言文中,动词是十分常见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一种主要成分。因此,可以用抓动词找主干的方法来断句。断句时,可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找出谓语动词,然后前追主语,后问宾语、补语,即可确定句子的标点。如果句子里出现了几个动词,就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先弄清动词之间的关系,如果两个动词是连动式,则不需要断开。也有少数句子没有谓语动词,而是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作谓语动词,断句时要特别注意。最后,选定停顿处。3.划定答案,通过读一读、译一译来进行检验,确保正确。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一般不考),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
    把握文言句式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主要包含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没有单独设题来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而是将其隐含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把握,是正确理解文意的关键一步。1.判断句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代汉语里,“是”多用作代词,很少用作判断词。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是借助语气词来表判断的。
    2.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类型:
    3.省略句  在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在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方式有以下几种:
    4.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 宾语会前置。
    (2)定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形容词、名词、代词等,一般放在中心词前。但在文言文中,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构成定语后置的句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的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
    (3)状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做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翻译时,习惯上把这种介词结构前置,所以有这种语法现象的句子被称为状语后置句。也有称之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成为一种固定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准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按表达的语气可将其分为六类:
    (2023·新高考卷I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B. 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C. 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 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B. 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C. 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D. 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相关课件

    专题03 情境+应用型名篇名句默写(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情境+应用型名篇名句默写(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教考衔接,学法指导,实战演练,知识储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轻拢慢捻抹复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信息类文本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信息类文本阅读(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讲与练(全国通用),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教考衔接,学法指导,知识储备,实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语文全复习——第1讲《文言基础知识》课件(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全复习——第1讲《文言基础知识》课件(全国通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讲考纲考情,讲核心素养,构思维导图,考点梳理,宾语前置,题型剖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