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水平测试浙科版必修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99392/0-16938047258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水平测试浙科版必修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99392/0-16938047258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水平测试浙科版必修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99392/0-16938047258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水平测试(6份)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水平测试浙科版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水平测试浙科版必修2,共15页。
第四章水平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目前至少已发现了3000多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多指等,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多方向性 B.普遍性
C.稀有性 D.可逆性
答案 B
解析 目前至少已发现了3000多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多指等,信息表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正确。
2.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是由于发生了( )
A.染色体重复 B.染色体缺失
C.染色体易位 D.基因突变
答案 A
解析 果蝇的X染色体某个区段发生重复时,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此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3.我国利用“神舟”系列飞船和返回式卫星进行了多次“太空育种”试验,该育种方式涉及的原理主要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C.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D.不遗传的变异
答案 C
解析 我国利用“神舟”系列飞船和返回式卫星进行了多次“太空育种”试验,该育种方式属于诱变育种,涉及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4.下列4种育种方法中,原理相同的是( )
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②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③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 ④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②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③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④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故①②的变异类型相同。
5.动态突变指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这类变异会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且重复拷贝数越多,病情越严重。下列关于动态突变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基因的碱基序列
B.没有外界因素诱导不可能发生
C.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有所增加
D.易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答案 D
解析 基因突变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基因的碱基序列只能通过测序,A错误;没有外界因素诱导,也可自发突变,B错误;基因突变只改变基因结构,不会改变基因数目,C错误;易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D正确。
6.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的基本程序是杂交、选择、纯合化
B.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染色体畸变
C.单倍体育种时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
D.青霉素高产菌株与雄性家蚕的选育过程中采用的诱变方法相同
答案 D
解析 杂交育种的基本程序是杂交、选择、纯合化,A正确;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染色体畸变,B正确;单倍体育种时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C正确;青霉素高产菌株是诱变育种,雄性家蚕的选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故不相同,青霉素高产菌株与雄性家蚕的选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不相同,D错误。
7.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是诱导生物发生变异,通过人工选择获得生产上所需的新物种
B.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方向不定向,所以诱变育种不能较短时间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
C.通过对生物的不断诱变处理,不会实现将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身上
D.高产量的青霉素是通过交替使用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选育出来的
答案 D
解析 诱变育种不能得到新物种,得到的是新品种,A错误;诱变处理提高了生物的突变概率,所以和自发诱变相比诱变育种能较短时间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B错误;通过对生物的不断诱变处理,可能实现将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C错误;高产量的青霉素是通过交替使用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选育出来的,D正确。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由DNA分子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
B.果蝇的红眼基因突变为白眼基因属于生化突变
C.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D.长期接受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引发的基因突变称为诱发突变
答案 B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由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A错误;果蝇的红眼基因突变为白眼基因属于生化突变,B正确;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C错误;诱发突变是指在人工条件下诱发的基因突变,所以长期接受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引发的基因突变不是诱发突变,D错误。
9.如图为某生物(2N=4)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该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等位基因的分离
C.该细胞变异来源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D.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
答案 A
解析 由该个体基因型可知为雄性,故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由图可知,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A和a,故该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等位基因的分离,B正确;由图可知,该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由该生物(2N=4)可判断,该细胞还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基因组成为AaXBXBYY,故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D正确。
10.下列关于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特纳综合征”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突变是致死突变
B.上述三类患者的父母不一定患病
C.上述三类都是遗传病,患者都可以把缺陷遗传给后代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但在患者后代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或1/4
答案 C
解析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故属于致死突变,A正确;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不一定患遗传病,B正确;遗传病患者的后代不一定患遗传病,C错误;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具有群体发病率较高的特点,D正确。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其性状随之改变
B.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
C.基因突变一般具有可逆性的特点
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RNA上
答案 A
解析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隐性突变等原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其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B正确;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即显性基因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而隐性基因也可突变为显性基因,C正确;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故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中,D正确。
12.2018年中国科学家通过过程甲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酵母细胞(SY14酵母菌)。端粒是线型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天然酿酒酵母具有32个端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Y14酵母菌只有1个端粒
B.过程甲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SY14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不含多对等位基因
D.过程甲说明染色体三维结构改变则基因无法表达
答案 C
解析 SY14酵母菌只有1条染色体,有2个端粒,A错误;16条染色体拼接成1条染色体,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一倍体的酿酒酵母通常不含等位基因,故SY14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不含多对等位基因,C正确;过程甲染色体三维结构发生了巨变,但SY14酵母菌仍具有生物学活性,基因仍能正常表达,D错误。
13.甲图表示基因型为BbRr的水稻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乙图表示该水稻DNA中的一个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图左侧的链为基因B,则乙图中右侧的链为基因b,这是一对等位基因
B.若该水稻染色体交叉互换使上述非等位基因重组,就能产生两种重组型配子
C.乙图中A-T碱基对的缺失和染色体片段缺失一样,都是具有可逆性的变异
D.若甲图中右侧的染色体部分断裂并连接到左侧的染色体上,该变异称为易位
答案 B
解析 一对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是位于同一段DNA上,A错误;若该水稻染色体交叉互换使上述非等位基因重组,就能产生4种配子,即RB、Rb、rB和rb,其中属于基因重组产生的配子是Rb、rB,B正确;乙图中A-T碱基对的缺失若造成基因结构改变,则属于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C错误;甲图中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则其右侧的染色体部分断裂并连接到左侧的染色体上,该变异称为基因重组,D错误。
14.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突变小鼠表现为活动能力极弱。研究表明,MECP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细胞中与运动有关的基因信息是正常的,但无法正常表达,当研究者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
B.瑞特综合征患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C.MECP2基因突变小鼠的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导致其运动能力减弱
D.瑞特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细胞中也存在MECP2突变基因
答案 C
解析 MECP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细胞中与运动有关的基因无法正常表达,A正确;患者神经系统异常,不一定是由神经发育不良导致的,C错误;瑞特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基因是相同的,也存在MECP2突变基因,D正确。
15.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一般可以将两个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转基因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杂合二倍体水稻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的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
D.不育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形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 B
解析 杂交育种一般可以将两个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A错误;诱变可以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转基因是不同物种的基因重组,B正确;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和诱导单倍体的幼苗产生纯合二倍体的过程,C错误;三倍体无籽西瓜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D错误。
16.某野生高等动物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如图所示,a、b、c分别是DNA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只改变基因排列,不改变基因数量
B.DNA分子中少数核苷酸对缺失引起a、b、c中任何一个不表达属于染色体畸变
C.若a基因中缺失或替换了某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就会发生改变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有可能使得该DNA上的基因c变为C
答案 D
解析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改变基因排列,染色体畸变还可改变基因数量,A错误;DNA分子中少数核苷酸对缺失引起a、b、c中任何一个不表达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若a基因中缺失或替换了某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不一定发生改变,如缺失或替换位点在非编码区,C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有可能使得该DNA上的基因c变为C,D正确。
17.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
A.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不可遗传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答案 D
解析 图甲中的“a”基因是从“无”到“有”,属于基因突变,而图乙中的A、a、B、b基因是已经存在的,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18.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最高
C.具有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D.特纳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 D
解析 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基因结构没有改变而染色体数目异常也属于遗传病;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最低;所谓家族性疾病,是指同一家族中一人以上发病,多为遗传病,但也可能是相同的不良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如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特纳综合征是女性少了一条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9.下列关于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亲结婚会导致后代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都增加
B.只有自身是遗传病患者才有必要进行遗传咨询
C.羊膜腔穿刺不能用于确诊遗传性代谢疾病
D.畸形胎常在早孕期形成
答案 D
解析 近亲结婚会导致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增加,A错误;并非自身是遗传病患者才有必要进行遗传咨询,例如亲属中出现隐性遗传病的患者时亦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错误;羊膜腔穿刺除了可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有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外,还可以用于确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C错误;畸形胎常在早孕期形成,D正确。故选D。
20.人的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属于致死突变
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缺氧时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
D.该病的遗传方式与21三体综合征相同
答案 D
解析 镰刀形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A正确;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正确;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正确;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镰刀形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21.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比较指标
①
②
③
④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状况①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B.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子位置变化
D.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答案 C
解析 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遗传密码一定改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决定的氨基酸并不一定改变,状况①酶活性不变且氨基酸数目不变,可能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也可能是氨基酸序列虽然改变但不影响两种酶活性,A错误;状况②酶活性虽然改变了,但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所以氨基酸间的肽键数也不变,B错误;状况③碱基改变之后酶活性下降且氨基酸数目减少,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了,C正确;状况④酶活性改变且氨基酸数目增加,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推后,基因突变不影响tRNA的种类,D错误。
22.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B.若该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可采用连续自交的方法,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化,培育出新品种
C.若欲加快育种进程,可采集变异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即可获得高度纯合的新品种
D.若该变异株是染色体变异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新品种
答案 C
解析 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其遗传物质改变,说明其为可遗传变异,A正确;若该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子的比例,培育新品种,B正确;花药离体培养的植株为单倍体,高度不育,C错误;若该变异株是染色体变异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可采用无性生殖,如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新品种,D正确。
23.菜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C控制红色素合成,若只含1个C基因,红色素表现不足为粉红色。经X射线照射红花品系,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粉红花的植株和几株开白花的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都可能引起该植物的花色变异
B.各种类型的白花植株经X射线照射均有可能产生红花植株
C.后代粉红花植株体细胞中可能只含有C基因,不含有c基因
D.未经X射线照射的粉红花品系也可能产生红花后代
答案 B
解析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都可能引起该植物的花色变异,A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如果白花植株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那么经X射线照射有可能产生红花植株,但是如果白花植株是染色体畸变的结果,则经X射线照射不能产生红花植株,B错误;后代粉红花植株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引起的,则体细胞中可能只含有C基因,不含有c基因,C正确;未经X射线照射的粉红花品系的基因型为Cc,自交的后代中可能产生红花后代CC,D正确。
24.水稻的高秆、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糯性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一纯种高秆糯性水稻与一纯种矮秆非糯性水稻杂交,F1全是高秆非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要培育矮秆糯性水稻,只需让F1连续自交、选优,6代后纯合子就能占95%以上
B.要培育矮秆糯性水稻,利用射线诱变矮秆非糯性水稻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利用F1个体进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则为染色体畸变
C.要培育高秆非糯性水稻,只需要对F1的花药离体培养,再从所得幼苗中选取所需个体
D.要培育高秆非糯性水稻,可将F1培育成四倍体并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所需品种的理论概率为1/36
答案 D
解析 要培育矮秆糯性水稻,只需让F1连续自交、选优,6代后纯合子达不到95%以上,A错误;要培育矮秆糯性水稻,利用射线诱变矮秆非糯性水稻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利用F1个体进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则为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要培育高秆非糯性水稻,只需要对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还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才能得到所需个体,C错误;要培育高秆非糯性水稻,可将F1培育成四倍体并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所需品种的理论概率为1/36,D正确。
25.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A和抗除草剂基因R转入烟草(2n=48),获得某个烟草品系。已知基因A位于7号染色体,为了鉴定基因R所在的染色体编号及与基因A的位置关系(如图Ⅰ、Ⅱ、Ⅲ),可将该烟草品系与普通烟草单体(2n-1=47,共24个单体品系可选择)进行杂交(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会导致胚胎无法发育,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基因位置为Ⅱ,则对R基因的定位最多需要用到24个普通烟草单体品系
B.由F1即可判断基因A与R的位置关系
C.F1中将同时出现二倍体和单体植株,可在细胞水平上区分两者
D.若基因位置为Ⅱ,可通过F1中抗除草剂单体自交的方法来确认R所在染色体编号
答案 A
解析 若基因位置为Ⅱ,说明R基因肯定不在7号染色体上,则对R基因的定位最多需要用到23个普通烟草单体品系,A错误;图示三种类型与同一种普通烟草单体品系杂交产生的后代情况是不同的,因此由F1即可判断基因A与R的位置关系,B正确;由于单体产生的配子一半正常,一半少一条染色体,因此F1中将同时出现二倍体和单体植株,可在细胞水平上区分两者,C正确;若基因位置为Ⅱ,可通过F1中抗除草剂单体(含R基因)自交的方法来确认R所在染色体编号,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
26.(10分)现有若干能正常繁殖且未交配过的果蝇(甲、乙、丙、丁),眼色中正常眼(B)对褐眼(b)为显性,体色中灰体(E)对黑体(e)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所有个体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自由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2)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BbEe的比例最高,应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为________。若乙和丁杂交,则F1中正常眼灰体雄果蝇所占比例约为________。B基因表达过程中,其转录产物RNA的加工场所在________。
(3)丙果蝇的变异来源是______________。果蝇产生的配子中若没有控制眼色或体色的基因,均会引起受精后发育的幼体死亡,则甲与丙杂交产生的后代中存活所占比例约为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予以解释(要求写出配子,无需标出具体表型,只需标明后代存活情况)。
答案 (1)2个 BBEE、bbEE (2)甲和丁 细胞核 (3)染色体结构变异 遗传图解如下
解析 (1)乙果蝇是二倍体细胞,含4对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为2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由于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复制的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所以细胞的基因型为BBEE、bbEE。
(2)根据染色体形态可判断,甲、乙为雌果蝇,丙、丁为雄果蝇,所以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BbEe的比例最高,应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为甲和丁。若乙BbEE和丁BBEe杂交,则F1中正常眼灰体雄果蝇所占比例约为。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分布于细胞核中,所以表达过程中,其转录产物RNA的加工场所在细胞核。
(3)丙果蝇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来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由于丙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bb、ee、be 3种,比例为1∶1∶2。由于果蝇产生的配子中若没有控制眼色或体色的基因,均会引起受精后发育的幼体死亡,则甲与丙杂交产生的后代中存活所占比例约为。遗传图解见答案。
27.(6分)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
回答下列问题:
(1)对甲植株进行γ射线照射后,在后代中出现了多种抗病基因(如A1、A2、A3……),这说明突变具有________,这种育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可提高________,较短时间内有效改良作物品质。诱变后的植株乙和丙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________技术,其中单倍体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多方向 突变频率 Aabb aaBb (2)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
解析 (1)对甲植株进行γ射线照射后,在后代中出现了多种抗病基因(如A1、A2、A3……),这说明突变具有多方向,这种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主要特点是可提高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良作物品质。由题意分析可知,诱变后的植株乙和丙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2)用γ射线照射甲得到不同的植株属于诱变育种,将乙与丙杂交得到F1属于杂交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属于单倍体育种,所以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单倍体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8.(12分)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基因用A、a表示)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请回答:
(1)图示可知,甲病的典型特点是________。推测乙病(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如果Ⅲ2个体与另一个体婚配,后代出现4种表型,6种基因型,则该个体应为图中的________。
(3)Ⅱ5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4)如果Ⅱ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图中Ⅲ2与Ⅲ3结婚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得病的概率是________。
(5)若基因a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UCUAG…”,则其对应的编码链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隔代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图2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5/8
(5)…ACTTTCTAG…
解析 (1)由Ⅰ2和Ⅲ2患病,说明甲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由Ⅱ5、Ⅱ6和Ⅲ3可知,乙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由Ⅱ1、Ⅱ2和Ⅲ2可知,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甲为常染色体遗传,所以甲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2为aaB_,根据Ⅱ1乙病基因型为bb可知,Ⅲ2为aaBb。与所给4个图比较可知,后代出现4种表型,6种基因型的个体应为图2。
(3)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为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
(4)若Ⅱ6不携带甲病基因,则Ⅱ6的基因型为AABb,Ⅱ5基因型为AaBb,Ⅲ3基因型为1/2AAbb、1/2Aabb,Ⅲ2基因型为aaBb,二者婚配,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3/4×1/2=5/8,则同卵双胞胎均患病的概率为5/8。
(5)基因a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UCUAG…,则对应的DNA模板链为…TGAAAGATC…,编码链为…ACTTTCTAG…。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并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的疾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最严重的是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恶性疟原虫其实是一种脆弱挑剔的小生物,它只有在完美无缺的红细胞中才能生存。
材料二 α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α珠蛋白肽链合成受阻或完全抑制,导致Hb(血红蛋白)成分组成异常而引起的慢性溶血性贫血。16号染色体短臂上有两个α珠蛋白基因(简写a基因),α地中海贫血患者由于a基因缺失而导致表型改变,基因的缺失个数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如表:
基因缺失个数
临床症状
缺少4个a基因
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严重的贫血症,甚至不能存活到出生
缺少3个a基因
血红蛋白H病,溶血性贫血
缺少2个a基因
标准型(轻型)地中海贫血,轻度贫血
缺少1个a基因
静止型地中海贫血,无症状
缺少0个a基因
正常人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有研究发现镰刀形细胞贫血症、蚕豆病对疟疾有更好的抵抗力,根据材料一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号染色体属于________(填“端”“近端”或“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16号染色体缺失1个或2个a基因属于____________。请在如图方框中画出标准型(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细胞内a基因与16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图(用短线条表示染色体,小圆点表示a基因)。
(3)如果一对夫妻双方都是标准型(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则其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种。
答案 (1)恶性疟原虫只有在完美无缺的红细胞中才能生存,镰刀形细胞贫血症、蚕豆病患者的红细胞有缺陷,不利于疟原虫生存 (2)近端 染色体畸变 (3)5
解析 (1)根据题文可知,恶性疟原虫只有在完美无缺的红细胞中才能生存,镰刀形细胞贫血症、蚕豆病患者的红细胞有缺陷,不利于疟原虫生存。
(2)根据着丝粒位置不同,可分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中间着丝粒染色体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根据题文16号染色体短臂上有两个α珠蛋白基因可知,16号染色体属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插入、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而16号染色体缺失1个或2个a基因属于染色体畸变。标准型(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细胞内缺少2个a基因,因此细胞内a基因与16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为:。
(3)人有四个α珠蛋白基因(也就是α地贫中出问题的基因),一对夫妻双方都是标准型(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就缺失失去了其中的两个(),另两个正常(αα),再根据(2)中的标准型(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细胞内a基因与16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知,一对夫妻双方都是标准型(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则其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有5种。
30.(12分)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如果Ⅳ号染色体多一条(这样的个体称为Ⅳ—三体)或少一条(Ⅳ—单体)均能正常生活,而且可以繁殖后代。三体在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类型分析,单体果蝇形成属于________,要确定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需对其进行________分析。
(2)正常的雄果蝇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
(3)野生型果蝇(EE)经基因突变可形成无眼果蝇(ee),该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注:实验中的亲本无眼果蝇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①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
②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三体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三体等于________,选择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测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过程(配子不作要求)。
答案 (1)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组型(染色体核型) (2)0、1、2 (3)①野生型∶无眼=1∶1 ②1∶1
解析 (1)Ⅳ号染色体少一条(Ⅳ—单体)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数目变异;要确定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需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2)正常的雄果蝇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含0条Y染色体,另一个含1条Y染色体,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2条Y染色体。
(3)①无眼果蝇(ee)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EO)杂交,子一代的野生型(Ee)∶无眼(eO)=1∶1。②将无眼果蝇(ee)与野生型Ⅳ—三体果蝇(EEE)杂交,子一代中,正常(Ee)∶三体(EEe)等于1∶1;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EEe)与无眼雄果蝇(ee)测交,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EE∶Ee∶E∶e=1∶2∶2∶1,据此书写遗传图解。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