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1页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2页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深解读,必备知识当堂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对于给定的地理事实,能够独立辨析其与多个自然要素的关系,并能确定主导的相关性因素。区域认知:在具体区域环境中,能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关系。地理实践力:能够独立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 自然环境的组成1自然环境的物质组成:由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液态水为主的水圈、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组成。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考点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1)整体性是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2)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3)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4)整体性表现在不同尺度的地理环境中,大到全球尺度的海陆对比,小到地方性尺度的森林系统。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系统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2)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比如,形成土壤的功能、生产有机物的功能等;东亚季风的形成,也是大陆与大洋组合后产生的新功能。(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强,稳定性就好;反之,则表现为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如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1)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2) 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 ,形成新的平衡。 考点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整体性的积极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        2、理论依据:1)单项资源及其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2)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相互影响的。如黄土高原。 (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如废弃矿石堆。例如,平均每生产1 吨铜,需要消耗相当于35 吨煤炭的能源,会产生142 吨废渣。同时,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三、关键能力看拓展拓展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 拓展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气候,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气候,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拓展3.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CO2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O2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O2 拓展4.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拓展5. 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需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2) 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拓展6. 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 拓展7.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采取的措施1、警示意义: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2、采取的措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作出综合评价。 拓展8. 东北林区森林面积锐减的整体响应   1、造成土壤缺乏枯枝落叶的补给,且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2、降低了森林滞留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3、水土流失加剧使地面沟谷纵横;   4、土层变薄,岩石裸露,岩石的风化速度加快。 拓展9. 黄山“四绝”    黄山“四绝”组合是花岗岩断块山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组合:          1、在缺水少土的峭壁岩缝间,发育不良的黄山松成为“奇松”;    2、花岗岩岩体沿节理风化,造就“怪石”;    3、山体高大陡峭,气流抬升强烈,形成“云海”;           4、岩浆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 拓展10. 修建大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拓展11. 生物入侵互花米草原产于美国、欧洲等地的海岸,繁殖能力很强,能够抗风浪,是海岸线的天然屏障。但引进我国后,由于没有了天敌,互花米草致密而发达的根系剥夺了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并与原有的滩涂植物发生生存竞争,导致芦苇、红树林大量减少。同时致密的植株阻挡泥沙,导致潮沟阻塞,鱼类和底栖动物失去了家园,鸟类无法在互花米草生长区停歇或觅食,种群数量锐减…… 四、高考真题回头看20174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⑤2.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答案】1C  2A【解析】1.据图可知,③④为地质和地形。 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时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动的影响因素。故选C2.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A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C错误。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D错。故选A3201711浙江·高考真题)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云雾天数增多 B.气温日较差增大C.降水天数减少 D.气温年较差增大【答案】A【解析】人工湖形成后,库区水分蒸发加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云雾天数增多,A对;水汽充足更易形成降水,降水天数增加,C错;水库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使气候的海洋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会减小,BD 错。所以选A20174浙江·高考真题)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或0℃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读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4.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A.冰期 B.间冰期C.温暖期 D.寒冷期5.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A.养分循环加快 B.污染程度减轻C.水热条件变差 D.生产潜力下降【答案】4D    5A【解析】4.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多年冻土南界位置偏南,说明当时比现在寒冷,D正确。5.图中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变暖,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增强,养分循环加快,故A正确。全球变暖与土壤污染程度没有直接关系;热量条件变好,生产潜力可能上升,故BCD错无。【点睛】本题难度一般,主要是分析出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出多年冻土偏南,位置的北移说明气候变暖。二、综合题620211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1)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      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3)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答案】(1)大气降水  冰雪(川)融水  西北干旱半干旱(2)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山前地形平坦。(3)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分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对知识的运用和调用,难度一般。【详解】1)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和区域差异。疏勒河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流河,水源补给可能是祁连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该河中下游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本题考查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结合材料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可知从地形和河床特征是切入口。该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季节变化大,易造成洪水泛滥;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河水溢出而改道;中游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易出现洪水。3)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疏勒河中下游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可从气候、水源、生物和整个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水量增加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增加生物多样性;减缓土地荒漠化速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区域气候环境等。 五、典型例题随堂练 融雪漏斗是指积雪在消融时,首先从植物的主干周围融化,并以植物主干为核心,形成上宽下窄、南宽北窄的漏斗状融洞。消融水分不断地向植物主干土壤汇集。某科考人员在我国新疆艾比湖湿地考查时,绘制某胡杨的林冠及融雪漏斗地表形状图(下左图为林冠图,下右图为融雪漏斗图,单位为c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该胡杨林冠形状东西向较长、北向短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C.风力 D.气温2.融雪漏斗形成植物肥岛效应,指林冠下(     A.地下水水位高 B.有机质含量高 C.土壤温度较高 D.总盐含量较低【答案】1C   2B【解析】1.我国新疆艾丁湖地区由于常年盛行西北风,使胡杨北向枝条生长受到抑制,东西向枝条得到充分生长,从而导致林冠形状一般呈现出东西向较长、北向短的形状,C正确;小区域内水分、光照、气温差异都较小,都不是导致胡杨林冠形状东西向较长、北向短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所以选C2.融雪漏斗形成后,树冠融水向树干土壤汇集,使得林冠下地下水增加,地下水位上升,但是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小,A错误;融雪漏斗形成后,枯枝落叶在林冠下堆积,导致林冠下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较高,称为肥岛效应B正确;融雪漏斗导致林冠下土壤表层温度较高,但并不能构成肥岛效应,因为土壤肥力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C错误;融雪汇集林冠下,会导致土壤总盐含量较高,D错误。所以选B【点睛】融雪漏斗的形成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的保温能力也随之提高,积雪在消融时,以植物主干为中心先开始融化,形成的漏斗状融洞。西藏日喀则市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年降雨量约150~300毫米,萨迦河由南向北流经萨迦寺。下图示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主体部分)”的结构。当地现今仍有400多个敞口蓄水池在发挥作用,助力当地成为“世界青稞之乡”,做到了活态传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在萨迦古代农业生产体系中(     A.青稞田主要分布在村落附近 B.河流水是青稞种植的直接水源C.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 D.三门水闸可调节各蓄水池水量4.萨迦蓄水池的敞口设计有助于青稞在该地茁壮成长,其主要作用是(     A.方便蓄水 B.沉淀泥沙 C.提升水温 D.调节气候5.现在部分蓄水池仍在使用,主要原因是(     A.美化河岸景观 B.保护高原生态 C.提升农业技术 D.保障青稞种植【答案】3D  4C   5D【解析】3.年降雨量约150~300毫米,降水较少且不稳定,青稞田应该分布于这套灌溉系统的周围,A错误;河流水并不是青稞种植的直接水源,而是蓄水池里的水,B错误;萨迦河由南向北流经萨迦寺,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C错误;结构形式上,萨迦灌区北流的萨迦冲曲在萨迦寺北面分成三道支流,由一座三门水闸控制,三道支流通向三汪蓄水池,其间亦各有一水闸控制,这套灌溉系统的周围即水浇地,D正确。故选D4.蓄水池有专门的进水口的通道,A错误;沉淀泥沙在蓄水池池底,与敞口无关,B错误;蓄水池敞口晒水,使得原本由融雪冰水汇集成的冰凉的池水,温度得到大大提升,从而有助于青稞在高寒环境下茁壮成长,C正确;蓄水池较小,对气候调节作用不明显,D错误。故选C5.日喀则市是西藏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青稞的种植历史悠久。如今萨迦灌区仍有400多个蓄水池在发挥作用,灌溉着河谷平原约10万亩的青稞产区,种植面积约占西藏全区的40%,助力日喀则发展成为世界青稞之乡,保障青稞种植,D正确。美化河岸景观、保护高原生态、提升农业技术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点睛】萨迦县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在150300毫米,10年当中,只有三四年降水是充足的,水在萨迦当地是相当珍贵的。为了能充分有效利用水资源,从宋元时期开始,当地先民克服了高海拔、高寒冷等困难,顺势而为,逐步在冲曲沿线建立起蓄水灌溉系统。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一棵或多棵树倒下后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在四川平武县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窗中,统计了一定范围内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两种树种情况,下图示意两种树种的形成方式及形成株数(干折、根拔、基折、枯立分别指:树干折断、连根拔起、树干基部折断、枯死后仍直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紫果云杉的形成株数比岷江冷杉少,最可能是因为紫果云杉(     A.抗风雪能力较强 B.台风影响较小 C.受滑坡泥石流影响小 D.被人类砍伐较多7.林窗形成后该地(     A.树种更新变慢 B.地表空气湿度降低 C.积雪融化速度较慢 D.枯枝落叶分解速率显著低于林下【答案】6A  7B【解析】6.由材料信息在四川平武县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窗中,统计了一定范围内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两种树种情况及图表所示信息可知,紫果云杉的形成株数在干折、根拔、基折、枯立方面都比岷江冷杉少,说明紫果云杉抗风雪能力较强,出现干折、根拔、基折、枯立的情况较少,A正确。四川平武县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小,台风对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两种树种的影响都很小,B错误。由材料信息在四川平武县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窗中,统计了一定范围内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两种树种情况可知,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两种树种同在一个在森林群落中,受滑坡泥石流影响情况和人类砍伐情况相差不大,CD错误。故选A7.由材料信息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一棵或多棵树倒下后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可知,林窗形成后因出现空隙使受阳光照射的机率更大,蒸发更加旺盛,地表空气湿度降低,B正确。林窗形成后,进入群落的光照强度增加,进而促进了林窗区草本和灌木植株的生长,促进了树种更新,A错误。林窗形成后,该地直接受太阳辐射照射增加,温度更高,积雪融化速度加快,C错误。林窗形成后该地直接受太阳辐射照射增加,温度更高,枯落物分解速率较高,而林下由于树冠的遮荫作用,受阳光照射较少,温度较低,分解速率较低,所以枯枝落叶分解速率显著高于林下,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光照、土壤酸碱度、土壤微生物。空气和水分是最重要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植物生长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和空气,否则会导致植株矮小发育不良,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其次是光照,充足的光照可以让植物进行充足的光合作用,来积累养分促进生长。土壤的酸碱度会根据植物是否适应来促进或者抑制植物生长,土壤中的微生物也是如此,可能会促进植物生长,也可能抑制植物生长。二、综合题8.阅读图文材料,结合任务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任务一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态。育空河三角洲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西南部,大多数地区海拔低于100米。育空河流经这些低洼、树木稀少的地区时,频繁改变路径,形成许多新的河道。育空三角洲周围苍白色的海水证明河流有着巨大的输沙量。(1)简述育空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探究任务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育空三角洲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成立于1980年,为美国第二大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而建立的,旨在保护鱼类、鸟类、野生动物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保持水质。(2)分析育空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探究任务三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育空三角洲是最先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来,该地的树木越来越多,草类更加茂盛,野生蔓越莓的浆果越来越小……(3)绘制气候变暖对育空河三角洲自然环境的影响结构图,并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其关联性。【答案】(1)河流进入平原区(地势平缓),入海口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变缓,所携带的泥沙沉积,河流频繁改道,沉积面积不断扩大。(2)海陆兼备;陆地面积广阔,浅滩、沼泽等水体类型多样;人口稀少,人类活动较少,环境质量好;国家政策的保护。(3)永冻土层部分融化;改变着水体的成分;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海平面上升及沿岸海冰融化;加剧海岸侵蚀;植物种类和形状态受到影响。【解析】本题以育空河三角洲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三角洲地貌的形成过程、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和全球变化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育空三角洲周围苍白色的海水证明河流有着巨大的输沙量,可知育空河输沙量大,河流在入海口处地势平缓,水流缓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并且河流频繁改道,沉积面积不断扩大,形成育空三角洲。(2)育空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自然原因:育空三角洲海陆兼备,陆地面积广阔,浅滩、沼泽等水体类型多样;水热条件适宜;人为原因: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环境质量好;为美国第二大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有国家政策的保护。(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及沿岸海冰融化,加剧海水对海岸的侵蚀;导致部分冻土融化,改变地表的形态;改变河流是水文特征,改变水体的成分,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导致植物种类和形态发生变化;破坏生物多样性。结构关系图如图 :   
     

    相关试卷

    专题32 中国地理分区(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32 中国地理分区(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32中国地理分区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32中国地理分区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1 中国地理概况(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31 中国地理概况(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31中国地理概况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31中国地理概况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7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7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7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