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植被与土壤(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5 植被与土壤(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作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是,和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自然植被类型对应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 植被与土壤一、单选题(2022·浙江绍兴·二模)下左图为我国东北地区长期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图,下右图为该地区采用保护性耕作后的土壤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农作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是( )①使成土母质颗粒变小②使土壤具有团聚性③增加土壤钾元素含量④增加土壤氧气含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和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 )A.提高复种指数 B.扼制生物多样性 C.增加生产成本 D.减轻了土壤污染【答案】1.A 2.D【解析】1.农作物根系茂盛,增强生物风化,使成土母质颗粒不断变小,同时为土壤提供腐殖质,使土壤粘性增强,更具团聚性,①②正确;土壤中钾元素主要由成土母质提供,农作物根系对钾元素主要是富集作用,对增加无影响,③错;农作物根系需要不断在土壤中呼吸,会消耗土壤中氧气,④错。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2.由图可知,该地主要采取免耕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使表层腐殖质增厚,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同时土壤肥力增强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轻土壤污染并降低生产成本,D正确,BC错;复种指数主要受当地热量影响,A错。故本题选D。【点睛】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 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残茬覆盖耕作、秸秆覆盖等农田土壤表面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专用机具等, 配套技术包括绿色覆盖种植、作物轮作、带状种植、多作种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复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2022·浙江·高二期中)“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3.“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 )A.红壤 B.黄土 C.黑土 D.紫色土4.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答案】3.A 4.B【解析】3.据材料信息“红层软岩”和图中信息“常绿阔叶林”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类型最可能为红壤,A正确;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黄士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B、C、D错误。故选A。4.读图,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说明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土壤肥力下降,B正确, C错误;土壤含水率下降,D错误;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减小,A错误。故选B。【点睛】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道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2022·浙江温州·二模)下图为欧洲局部地区自然植被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5.自然植被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亚寒带针叶林 B.②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③一寒带苔原 D.④一温带荒漠6.受植被和气候影响,图中土壤最肥沃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5.D 6.B【解析】5.由图可知,①地位于欧洲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误。②位于乌克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草原植被,B错误。③地位于60°N以北的俄罗斯地区,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C错误。④位于里海低地,地处中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降水少,形成了温带荒漠植被,D正确。故选D。6.根据所学知识,有机质的含量:草原植被 >森林植被 >荒漠植被。①地和③地均为森林植被,由于森林生长需要大量的有机质,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生成后很快就转移到植物体内,故土壤中的有机质较少,肥力较低,排除A、C选项。②地以草原为主,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每年草类植被枯黄日积月累形成大量的腐殖质,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B正确。④地区为荒漠植被,植被稀少,形成的有机质少,D错误。故选B。【点睛】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一般以有机质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2022·浙江绍兴·高二期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当地生物量的多少、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强弱等因素有关。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壤有机质较多,而南方丘陵山区的土壤有机质较少。完成下面小题。7.终年寒冷地区和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寒冷地区植物生长缓慢 B.寒冷地区微生物分解作用弱C.高温地区枯枝落叶较少 D.高温地区生物风化作用较强8.南方丘陵山区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主要是因其( )①气候湿热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崎岖④植被稀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7.A 8.C【解析】7.寒冷地区植物生长缓慢,产生的枯枝落叶少,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A正确;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多,B错误;高温地区植物生长快,枯枝落叶多,C错误;生物风化作用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关系不大,与岩石风化有关,D错误,所以选A。8.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地势崎岖,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表层土壤物质迁移速度快,因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①③正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光照条件关系不大,东南丘陵地区水热条件好,植被相对茂密,②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武夷山东、西坡考察山地植被时,绘制的两坡相同植被。完成下面小题。9.某研学小组成员对山地矮林的描述为:“矮林分布海拔较高,且多呈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据此推测山地矮林的生长环境可能为( )A.低温、湿润、多风 B.高温、干燥、无风C.低温、湿润、无风 D.高温、干燥、多风10.影响武夷山相同植被带在东、西坡分布的海拔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答案】9.A 10.B【解析】9.矮林分布海拔较高,可推测其生长环境气温较低,BD错误;矮林树干多分枝,说明其生长环境水分条件较好,较湿润;矮林低矮,树干弯曲,可推测其生长环境多风,A正确、C错误。故选A。10.由图可知,相同的植被带,在东坡分布的上限更高,说明东坡水热条件更好,CD错误;东、西坡纬度相当,热量差异较小,但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更多,水分条件更好,B正确、A错误。故选B。【点睛】武夷山山地矮林所处的位置海拔较高,而靠近山体顶部,故风力大,气温低,常年多雨,潮湿。树普遍长不高,主要树种有江南山柳、茶条果、小叶黄杨、猕猴桃等。(2022·浙江金华·模拟预测)土壤储存的碳是植物的三倍多,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草地的有机碳(土壤有机质中所含的碳素)储量从土壤表层向下迅速递减。新西兰某牧场推行"倒置耕作"种植牧草,将 15~30厘米的底土放置在0~15 厘米的表土上方。下图示意"倒置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当表层土壤有机碳不再增加时,可以实施下一轮“倒置耕作”。“倒置耕作”的周期最适宜为( )A.5年 B.10 年 C.15年 D.20年12.“倒置耕作”的作用不包括( )A.抑制杂草生长 B.减轻土壤侵蚀 C.减排温室气体 D.减少病虫危害【答案】11.C 12.B【解析】11.读图可以看出,“倒置耕作”后15年内表层土有机碳一直保持增加,到15年后几乎不再增加,故“倒置耕作”的周期最适宜为15年,故C正确,ABD错。12.根据题干,“倒置耕作”会将杂草种子,病菌孢子、害虫虫卵等埋入深土,抑制其生长发育,故AD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有机碳储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有可能将土壤中的碳储存在地下土壤中,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故C不符合题意,“倒置耕作”使土壤处于疏松的状态,易引起水蚀和风蚀,加重土壤的侵蚀,故B符合题意。【点睛】耕作作用:松土:调节土壤三相比的关系;翻土:掩埋肥料,调整耕层养分垂直分布,消灭杂草和病虫害;混土:使土肥相融,形成均匀一致的营养环境;平地:形成平整表层,便于播种、出苗和灌溉;压土:有保墒和引墒的双重作用。(2021·浙江浙江·二模)土壤是各种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活动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下图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Ⅱ、Ⅲ、Ⅳ、Ⅴ土壤共同特点是( )A.水分状况较好 B.矿物养分流失慢C.有机物积累少 D.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14.水稻土是人类活动培育的肥沃高产土壤,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 )A.降低成土母质厚度 B.补充矿物和有机养分C.控制了水分的蒸发 D.提高植物群落复杂性【答案】13.C 14.B【解析】13.从土壤的性质看,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所以砖红壤、赤红壤黏重,透水性差,水分状况不好,A错;该区域高温多雨,水分流失会带来矿物养分的流失,B错;该区域高温多雨,土壤发育程度高,分解快,植被生长旺盛,代谢快,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C正确;一般在洪积物和坡积物上发育的土壤有明显的分层,而从这四种土壤分布上来看,并不能体现它们存在的地形环境,D错。故选C。14.成土母质按成因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两类,人类活动无法改变成土母质的厚度,A错;水稻土是指人类在长期淹水种水稻的条件下,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而形成的土壤,能为土壤补充矿物质和有机养分,B正确;控制水分不是水稻土高产的主要原因,C错;提高植物群落复杂性不利于农作物高产,D错。故选B。【点睛】水稻土壤是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与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形成特有剖面特征的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会形成锈斑、锈线。(2021·浙江宁波·高三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成功将月壤样品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下图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情景。完成下面小题。15.采样装置影子区漆黑一片,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夜晚光照强度弱 B.几乎无大气散射C.大气逆辐射较弱 D.几乎无月面辐射16.有关月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颗粒细小与风化作用有关 B.可以帮助研究月表大气环流C.可以帮助研究地球潮汐现象 D.可以直接栽培有机蔬菜【答案】15.B 16.A【解析】1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采样装置面向于阳光的一侧亮度大,而背向阳光一侧,漆黑一片,主要原因在于月球质量小,引力小,无大气层,所以无大气对阳光的散射作用,所以采样装置影子区漆黑一片,B正确;面向阳光一侧亮度大,说明并不是夜间采样,A错;与大气逆辐射关系不大,且月球无大气层,不具备大气逆辐射,C错;月面温度较高,月面辐射强,D错。故选B。16.月球无大气层,表面昼夜温差极大,风化作用强,月壤颗粒细小,A正确;月球无大气层,无大气环流,B错;月壤对研究地球的潮汐现象帮助不大,C错;月壤缺少有机质和水分,无法直接栽培蔬菜,D错;故选A。【点睛】本题需要对月球表面的环境加强理解。月球质量小,体积小,导致引力小,引力无法束缚住大气,所以无大气层的存在,白天太阳辐射强,夜间月面辐射急剧丧失,所以昼夜温差极大。(2021·浙江·模拟预测)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18.对降低土壤容重的效果最差的措施是( )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答案】17.A 18.A【解析】17.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小;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不利于作物生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孔隙度;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的效果较好,BCD不符合题意。引水灌溉则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容重的效果最差,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20·浙江·高三专题练习)土壤微生物(细菌、古菌、真菌等)是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因素,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cm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19.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主要是( )A.通过新陈代谢,生成大量有机质 B.将氮、磷等元素合成为有机质C.搅动土壤,改变土壤有机质分布 D.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20.推测该地土壤肥力最高的季节,及符合该季节肥力较高的主要依据是( )A.春季有机质积累量最大 B.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C.秋季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 D.冬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弱【答案】19.D 20.C【解析】19.土壤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质较少,A项错误。土壤微生物主要起到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作用,故B项错误。搅动土壤的主要是蚯蚓、蜈蚣、蜗牛等土壤生物,并非微生物,C项错误。微生物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影响,D项正确。故选D。20.材料中提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据图可知,土壤微生物数量在夏、秋季时整体偏高,而秋季枯枝落叶量远大于夏季,因此秋季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故C项正确。夏季植物落叶量有限,微生物生物量主要与温度有关,所以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肥力消耗也最大,因此夏季肥力低于秋季,故B项错误。据图可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冬、春季时整体偏低,说明土壤肥力较低,故A、D项错误。故选C。【点睛】结合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综合题21.(2021·浙江宁波·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土壤厚度是指土壤母质层以上到土壤表面的垂直深度。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全区面积约90%为山区,某研究团队采用抽样调查法研究该山区土壤厚度特征。下图为26个不同采样点阴坡和阳坡土壤厚度及土壤厚度随坡度变化趋势线和随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线,下表为两个采样点采集到的信息。采样点(编号)坡向平均坡度(°)植被覆盖度(%)1东25352北2545(1)概括该研究项目名称____说出该研究成果在区域发展中的两项应用____,____。(2)与采样点1相比,判断采样点2土壤厚度的大小,并根据材料指出影响因素。(3)分析密云区阳坡比阴坡土壤厚度小的原因,并说说为保持土壤厚度可采取的耕作措施。【答案】(1) 北京市密云山区土壤厚度特征研究 为山区土地利用 水土保持规划与生态建设等提供重要依据。(2)古北口2采样点的土壤厚度更大。坡向、植被覆盖率。(3)原因:阳坡土壤厚度比阴坡小的原因是阳坡比阴坡降水多,山区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措施: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以保土蓄水,改良土壤。【解析】本题考查土壤厚度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1)该项目研究的是土壤厚度在不同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下的分布特征,所以项目名称可以为北京市密云山区土壤厚度特征研究。通过研究在不同坡度、坡向以及植被覆盖率下的土壤厚度,为山区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和植被选择生态规划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2)两个采样点的坡度相同,区别在于坡向和植被覆盖度,结合右图信息可知,土壤厚度随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增加,结合左图信息可知,相对于阳坡而言,阴坡的土壤厚度更厚。所以可知,采样点2由于植被覆盖度更高,且坡向朝北,为阴坡,所以土壤厚度更厚。其影响因素是坡向和植被覆盖率。(3)区域阳坡多为偏南坡,属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北坡更多,加之山区坡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所以阳坡的土壤厚度较阴坡更小。为保持土壤厚度,关键在于减轻水土流失,结合材料中坡度与植被覆盖等因素对土壤厚度的影响进行指出措施。可以采取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减轻水土流失,尽量减少顺坡耕作;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强土壤有机质的抗侵蚀能力,促进水分下渗,保土保水,改良土壤,保持土壤厚度。22.(2021·浙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黑方台为黄土台塬,四周受沟谷切割,形成典型的黄土孤岛型地貌。其下基岩为泥岩、砂岩;基岩上覆分选较好、磨圆度高的卵石层,卵石层上为静水环境下形成的黏土层,黏土层上覆风积黄土。左图为黑方台地层对比图,右图为黑方台黏土层厚度分布示意图(单位:米)。(1)推测基岩以上地层沉积环境的演变。(2)该区域黏土层沉积厚度主要受地形的影响,说明黏土层形成时下垫面的地形特征。(3)分析左图所示区域易发滑坡的自然原因。【答案】(1)早期为宽阔的河道,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沉积形成卵石层);后演化为静水(或湖泊)环境(沉积形成黏土层);后地壳上升,环境干燥(风力沉积形成黄土层)。(2)东南(或东)部坡度较大;西北(或西)部平缓;地势东南(或东)高、西北(或西)低。(3)坡陡沟深;降水变率大,地层水分条件变化大,黄土层遇水,不稳定性增加;底部受流水侵蚀严重,坡体稳定性差。【解析】本题以甘肃黄土地貌为背景,考查黄土地貌的成因及滑坡的成因,主要涉及考查图表信息的阅读和提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难度较大 。(1)根据材料信息提示,“基岩上覆分选较好、磨圆度高的卵石层,”可推断早期是宽阔的河道 ,河道流速快,河水搬运和侵蚀能力强,沉积形成卵石层 ;“卵石层上为静水环境下形成的黏土层,”说明卵石层后水环境变为静水环境,沉积颗粒较小,形成黏土层 ;“黏土层上覆风积黄土”,黄土层为风力堆积地貌,说明黏土层形成后,地壳抬升,河流消退,环境干旱,风力沉积作用明显,形成黄土层。(2)沉积层厚度与坡度密切相关,坡度越陡,沉积层越薄,坡度越缓,沉积层越厚。从黑方台黏土层厚度分布示意图可知,黏土层西侧最厚,东侧最薄,可知当时的湖泊(河流)地势东部坡度大,沉积少,西部坡度平缓,沉积多,厚度大。(3)左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四周发育的沟谷较多,坡度较陡;由于四周沟谷切割,坡度较陡,加上夏季降水强度大,黄土疏松直立性强,遇水易塌;底部河流流经,侵蚀严重,山坡底部稳定性较差等众多因素综合,使得该区域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2 天气系统(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地的风向为,此时,乙处,06,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是,图中可能形成“干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水循环(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位同学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据材料推测,水域西侧盐度偏低的原因最可能是,恰拉水库的主要作用是,坝后设置排水沟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4 海洋地理(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沃克环流圈"增强时,该月①地盛行风向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