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水的运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展开专题15 水的运动
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
A.海水深度变小 B.水质较清的暖流流经
C.海水深度变大 D.水质较浑的寒流流经
2.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 )
A.向东移动 B.向南移动 C.向西移动 D.向北移动
3.从总体看,图示各海域中渤海透明度最低,其原因是( )
①表层浮游生物密度大 ②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
③入海河流含沙量大 ④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B 2.C 3.D
【分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黄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主要是受黄海暖流流经,对周围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甲位于黄海暖流流经的区域,水质比周围要好,透明度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乙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冬季时,长江流域处于枯水期,河流携带泥沙减少,河流水质较清,乙处海水透明度上升,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西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渤海为内海,水体较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能力差,决定了它自净能力有限;“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快速增长,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向渤海排放的污染物多,加上流入渤海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含沙量大,造成渤海透明度最低,②③④正确;渤海纬度高,水温较图示纬度较低海域低,表层浮游生物密度较小,①错误。故选D。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示意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据此可推断( )
A.海水结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B.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C.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 D.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
5.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
A.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
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增加
【答案】4.D 5.A
【分析】4.海冰面积大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说明海冰面积累积,在9月份面积达到最大值,2月份为南半球夏季,融化的面积最大,留下来的海冰面积达到最小值;9月份海冰面积最大,到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为融冰期,耗时约5个月,而结冰期为2—9月,时长约7个月,所以结冰速度慢于融冰速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则秘鲁寒流势力增强,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A正确;冰进期,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洋流流速加快,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增加,B错误;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沿岸地区降水增多,C错误;南美洲大陆西岸地区秘鲁寒流势力增强,降水量减少,D错误。故选A。
天山西段某宽阔平地内季节性积雪厚度大,云杉林覆盖度高。下图为在该区域云杉树下积雪观测站连续观测,获得的积雪厚度与融雪径流量之间关系的资料。根据积雪厚度的变化可将观测期分为4个时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Ⅱ时段后期积雪厚度下降但未出现融雪径流,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风力大,积雪吹散 B.质量大,积雪压实 C.积雪厚,融水下渗 D.树木密,融水滞留
7.Ⅲ时段积雪厚度下降的同时,时常出现短暂增厚的现象,其雪量主要直接来源于( )
A.树冠落雪 B.大气降雪 C.风力搬运 D.融水搬运
8.若Ⅳ时段气温骤升,观测站附近最可能发生的危害是( )
A.洪水 B.切沟 C.雪崩 D.塌陷
【答案】6.C 7.A 8.A
【分析】6.Ⅱ时段气温逐渐回升,积雪厚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融雪逐渐增加,并非风力或积雪压实的影响,AB错;气温回升,融雪增加,但由于积雪较厚,融雪下渗,所以难以形成融雪径流,C正确;融雪过程是在地表,树木的林冠层对雨水滞留作用较强,对坡面的融雪径流滞留作用较弱,D错。故选C。
7.Ⅲ时段气温显著上升,出现大气降雪导致积雪厚度增厚的现象的可能性不大,而该地云杉林广布,林冠层在冬季积累大量积雪,随着气温回升,树冠落雪增加,从而积雪厚度出现短暂增厚的现象,A正确,B错;与风力搬运和融水搬运关系不大,CD错。故选A。
8.Ⅳ时段融雪径流量显著增大,如果该时段气温骤升,会导致积雪在短时间内大量融化,观测站附近最可能发生的危害是洪水,A正确;相比于洪水而言,切沟不是最可能发生的危害,且切沟的危害性相对较小,B错;与雪崩、塌陷等关系不大,CD错。故选A。
科学界一般利用太平洋塔希提岛与澳大利亚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值(Pa塔-Pa达)来表征全球气候的变化,称为南方涛动(SOI)。当SOI为负值,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对应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当达尔文气压更高时( )
A.信风势力增强,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B.信风势力增强,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C.信风势力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D.信风势力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10.2020年的下半年,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智利面临洪涝灾害 B.中国南方遭遇“冷冬”天气
C.秘鲁渔场捕获量减少 D.澳大利亚冬季降水偏少
【答案】9.D 10.B
【解析】9.达尔文气压更高时,南方涛动为负值,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此时东南信风势力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故本题选D,ABC错误。
10.2020年下半年,南方涛动数值为正,表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东太平洋海水降温,气流下沉,智利面临旱灾,A错误。西太平洋海水增温,亚洲南北温差变大,冬季风增强,遭遇冷冬,B正确。东南信风增强,秘鲁寒流增强,渔场增产,C错误。西太平洋升温,气流上升,澳大利亚降水偏多,D错误。故本题选B。
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年某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12.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量偏多 D.夏季融水量过大
【答案】11.C 12.A
【分析】11.本题考查河流补给水源的有 关知识。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汛期主要集中在春季,汛期主要补给水源应该为季节性积雪融水,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本题考查影响洪峰的有关知 识。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冬季降雪量过大,造成开春气温回升时冰雪融水量大,形成洪峰,故A正确。BCD不 符合题意。故选A。
德雷克海峡地处著名的“咆哮的西风带”,平均风速自南向北增大。科考发现:德雷克海峡海冰主要分布在海峡南部,近几十年来该海域海冰数量呈现“多、少、多、少”的周期性变化,海冰周期性变化阻滞海水流动,对秘鲁寒流强弱产生显著影响。下图示意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13.德雷克海峡北部平均风速较南部大,主要因为北部( )
A.西风影响更显著 B.狭管效应更明显 C.副高控制时间短 D.水域面积更宽阔
14.德雷克海峡海冰集中在南部,主要是因为( )
①风力更小 ②降水量更大 ③盐度更低 ④寒流流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5.当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时,秘鲁沿岸( )
A.气温升高 B.气候变干 C.渔业减产 D.洪涝增多
【答案】13.A 14.C 15.B
【分析】13.德雷克海峡北部平均风速较南部大,主要因为北部西风影响更显著,A正确。海峡南北两岸均为大陆,南北部狭管效应无明显区别,水面宽阔程度差别不大,BD错误。德雷克海峡不受副高控制,C错误。故选A。
14.德雷克海峡北部风力大,水流速度快,而南部风力较小,水流较慢,利于海水结冰,①正确。德雷克海峡南部纬度更高,水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海水易结冰,③正确。气温与结冰与否关系密切,而与降水量无直接关系,②错误。西风漂流流经德雷克海峡,南北部洋流性质无差别,④错误。综上,故选C。
15.西风漂流到达南美洲南端附近时,分成两股海流,一部分沿南美洲西海岸北上形成秘鲁寒流,一部分经德雷克海峡继续向东。当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时,向东穿过该海峡的洋流海水减少,则北上的水流增多,从而使秘鲁寒流势力增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从而造成沿岸气候更加干旱,B正确。气温升高、渔业减产、洪涝增多都是秘鲁寒流势力减弱的结果,与题意不符,ACD错误。故选B。
2020年6~7月,我国南方地区发生持续强降水。有专家指出,这与2019年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下图示意2020年7月27日2时~28日2时全国降水量实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雨带集中于( )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黑龙江流域
17.2020年6~7月,我国南方地区降水的主要类型为(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气旋雨 D.地形雨
18.厄尔尼诺年份( )
A.低纬信风增强 B.秘鲁渔场减产
C.马来群岛洪灾 D.南美西岸少雨
【答案】16.A 17.B 18.B
【解析】16.结合图例读图,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的区域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即雨带集中于长江流域,A正确。故选A。
17.降水发生时间为6~7月,正值南方地区的梅雨期,降水类型为锋面雨,B正确。故选B。
18.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低纬信风势力减弱,导致南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太平洋海域中东部海水异常升温,秘鲁渔场减产,南美西岸降水增多,B正确,A、D错误。而赤道太平洋海域西部水温异常降低,气流下沉,降水减少,马来群岛形成旱灾,C错误。故选B。
“太平洋垃圾岛”(下图)是指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之间的海域上漂浮的垃圾带,以塑料垃圾为主,覆盖面积超过160万km2。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在此发现有大量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最可能源自( )
A.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B.美国夏威夷群岛
C.日本东海岸 D.加拿大西海岸
20.该垃圾岛会( )
A.加剧全球变暖 B.增加海洋气象灾害
C.影响洋流流向 D.威胁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19.C 20.D
【解析】19.考查洋流的影响。废弃的空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了海洋,而不断循环式运动的洋流会使原本分散的小块垃圾被逐渐地汇聚在一起,并最终形成“垃圾岛”。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发,房屋建筑需要考虑地震的破坏和影响,而木质结构的房屋抗震系数高;日本的经济发达,人均汽车拥有量大,更新快,报废汽车多,废弃物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到达该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考查垃圾岛的影响。塑料微粒具有聚集有害生物、病毒体的作用,并且非常容易被贝类、浮游生物吃掉,进而通过食物链威胁海洋生物生存,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答案】21.B 22.D
【解析】21.参照图中的岛内的淡/咸水界限,可知岛内地下淡水受岛屿周边海洋水的影响。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雨水得到充分稳定的下渗,有利于岛内地下淡水区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界限变化大,岛内地下淡水区空间变化大;人工岛足够宽也有利于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所以选B。
22.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人工岛没有足够宽度,容易受海洋咸水的影响,导致人工岛的地下淡水的区域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地下淡水储量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即选D。此题容易错选水质较差,水质差是受到海水影响的地下水咸水区,地下水淡水区水质没有问题。
阿拉伯海位于困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之一。下图示意阿拉伯海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阿拉伯海与近海面大气之间全年水热交换的总体特征为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24.阿拉伯海得到的淡水主要来自
①断面甲的海洋淡水输入 ②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
③断面乙的海洋淡水输入 ④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阿拉伯海通过断面甲得到海洋淡水输入最少的时期,该海域
A.盛行东北信风 B.盛行东北季风 C.盛行西南季风 D.季风正在转换
【答案】23.B 24.B 25.D
【解析】23.东北季风来自内陆地区,给阿拉伯海域带来的降水很少,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水汽较多,给阿拉伯海域带来的降水较多,但因阿拉伯海纬度低,故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结合下垫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本题下垫面是海洋,故热量是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4.断面乙西北是盐度更高的波斯湾和阿曼海,不会给阿拉伯海输入淡水,根据材料: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断面甲以南的印度洋海域降水多,盐度低于阿拉伯海,所以能为阿拉伯海输入海洋淡水;印度半岛西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通过地表径流为其提供淡水,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也能为其提供淡水,故①②④正确,ACD错误,故该题选B。
25.在冬季时,阿拉伯海盛行东北季风,阿拉伯海海水通过西海岸从阿拉伯海海区流向印度洋,印度洋海水通过东海岸从孟加拉湾流向阿拉伯海;夏季时,盛行西南风,印度洋海区海水从西海岸流向阿拉伯海,因此只有在季风转换时,季风环流最弱时,印度洋从断面甲向阿拉伯海输入的淡水最少,因此答案选D。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6.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雨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27.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大量修建水库
【答案】26.C 27.D
【解析】26.根据材料信息,第聂伯河的春季径流量占比重最大,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对。夏季补给量少,雨水补给不是主要因素,A错。源头没有高山冰川融水补给,B错。地下水补给稳定,不是主要因素,D错。所以选C。
27.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减小,原因可能是大量修建水库,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D对。流域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A错。全球气候变暖不影响季节分配,B错。农业发展,灌溉面积增加,C错。所以选D。
罗斯冰架外的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60°S-85°S),全年覆盖冰层,冰山广布。学者们对其区域内的海冰运动进行了长时期的研究。下图示意1979~2015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与海冰范围平均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该海域南北气压差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秋季 C.冬季 D.夏季
29.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该海域海冰范围
A.向东南方向移动更大 B.向西北方向移动更大
C.向西南方向移动更小 D.向东北方向移动更小
【答案】28.C 29.B
【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南极地区海洋环境的影响。
28.由于罗斯海纬度高 (60°S-85°S),冬季时66.5°以南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罗斯海南北温差最大,因此南北气压差最大的是在冬季,故选C。
29.该区域纬度高(60°S-85°S),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该海域海冰不断融化,在极地东风(东南风)的吹拂下,表层海冰会往西北方向移动扩大,故选B。
考点03 海水的运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考点03 海水的运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马尾藻海,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产业区位因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09产业区位因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乙农业带为,画工集聚在艺术村可以降低,影响深圳艺术村迁徙的主要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乡村和城镇-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08乡村和城镇-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从夜市摊贩日常作息时间可以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会,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