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深解读,必备知识当堂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面对复杂的、真实的情境,能够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评价、决策,认识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发展观。区域认知:对于给定的具体区域,能够判断分析区域中大气运动的特征,及其对区域其他自然要素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综合思维: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独立运用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对相关大气运动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地理实践力:能够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能对大气运动现象进行科学观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发生在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移动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2)形成大气环流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3)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2、三圈环流(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4)地球上共有七个高气压带和六个低气压带,而且高、低气压带南北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低纬信风带的风向与中纬西风带相反,与极地东风带相同。 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2、季风环流:(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2)成因:(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考点3.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1、全球气候模式图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3、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吹东北风,夏季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吹西南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因素具体影响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随纬度发生变化,产生气温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大气环流不同地区所在的气压带、风带位置或季风环流不同,降水特征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地面状况包括海陆位置、地形、地表性质、洋流等因素,通过影响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状况,来影响气温与降水,进而影响气候人类活动通过影响下垫面、大气物理化学特征,促使某区域大气热量与水分等产生差异,影响局地小气候4、气候的影响因素 三、关键能力看拓展拓展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拓展2.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上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半球偏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个纬度,即“移动不同幅”。 拓展3. 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拓展4.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气候不同。主要影响气温。(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3)海陆位置: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4)洋流: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5)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6)地形地势:①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拓展5. 形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1)纬度: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一般考虑纬度因素。(2)距海远近: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3)地形: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一般考虑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4)洋流: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5)风:受冬季风(或高纬吹来的风)影响气温低,受夏季风(或低纬吹来的风)影响气温高。 拓展6. 形成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1)大气环流: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2)地形: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3)洋流: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大气环流因素外,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4)距海远近:海陆位置是一般情况下都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拓展7. 气候类型的判读(1)根据温度确定南北半球——“以形定位”:由于南北半球热量分配不均,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根据气温最高月和最低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状可以确定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半球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曲线形状北半球7月~8月1月~2月峰形(凸形)南半球1月~2月7月~8月谷形(凹形)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温度带(即气候带)—“以温定带”: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最冷月均温值>15℃0℃~15℃<0℃<0℃ 最热月均温值>25℃>18℃>15℃<10℃5℃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3)根据降水量的多少与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中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是雨季)来确定气候类型。确定具体气候类型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2 000 mm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700 mm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1 500 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1 000 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800 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800 mm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燥)年降水量300~1 000 mm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250 mm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读: ①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⑥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拓展8.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四、高考真题回头看(2021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答案】1.C 2.B【解析】1.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C正确。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A错误。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题时要结合图的信息和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3.(2020年7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答案】C【解析】温度高会导致海冰融化,左图8、9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8、9月份气温高,应该北极附近;右图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2月份气温高,应该是南极附近。据图分析北极附近海冰3月份达到13百万km2,9月份达到5百万km2,6个月消融了8百万km2;南极附近海冰9月份达到16百万km2,2月份达到2百万km2,7个月消融了14百万km2;对比可知,应该是南极附近海冰消融速度快,AB错误。北极附近是海洋,南极附近是大陆,南极附近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导致海冰消融快,C正确。南极附近有臭氧层空洞,若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少,太阳辐射应该比南极较弱,D错误。故选C。(2018年11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月、4月、7月、10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4.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1月降水甲比乙多 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C.7月气温甲比乙低 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5.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控制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答案】4.B 5.D【解析】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4.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5.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五、典型例题随堂练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岛甲、乙两地( )A.甲处1月牧草枯黄 B.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C.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 D.气温年较差较小2.两地纬度相同,但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与东南季风有关 B.乙地海拔比甲地较低C.乙侧山坡迎暖湿信风 D.甲深居内陆,乙沿海【答案】1.D 2.C【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1月降水多,气温较高,草类植被生长旺盛,应该是牧草茂盛,不是枯黄,A错误;图中显示,乙地降水最少的月份降水量也超过100毫米,因此乙地是全年多雨,没有明显的干湿两季,B错误;读图可知,乙地7~12月降水量先降后增,不具有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的特征,C错误;图中显示,两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气温年较差较小,D正确。故选D。2.根据图中岛屿的地理位置(20°纬线附近)、剖面形态及气候东西差异等判断,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当地盛行东南信风,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吹来,经过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暖湿气流进入马达加斯加岛后,遇到岛屿上的山脉阻挡抬升,在乙地所在的东侧形成丰富的降水,形成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而甲地位于岛屿西侧,属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因此C符合题意;当地不存在东南季风,两地海拔高度相似,两地均离海较近,因此排除A、B、D。故选C。【点睛】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两个方向—水汽和升降运动;具体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地面性质;洋流和人文因素(通过改变地面性质)。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夏季与冬季气温日变化平均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省(区)主要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4.导致该省(区)夏季气温日较差小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状况 B.地形 C.正午太阳高度 D.天气状况【答案】3.B 4.D【解析】3.根据图示,当地夏季最高气温在15℃左右,最低温度在5℃左右,而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因而只有青藏高原或部分高山地区夏季气温偏低,因此该省区可能为我国西藏,为高原山地气候,B正确。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气温都较高,ACD错误。所以选B。4.夏季西藏南部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云量较多,降水多,气温日较差较小,D正确;地面状况、正午太阳高度对气温日较差影响较小,西藏海拔高,大气稀薄,受地形地势影响昼夜温差比其他地区更大,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阴雨天气,白天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白天气温偏低;晚上云层的保温作用较强,大气逆辐射较多,晚上气温偏高,导致昼夜温差较小。布拉风是指冷空气从不太高的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的一种地方性剧烈大气运动,它所经之处会带来严重灾害。下图为布拉风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布拉风形成的原理类似( )A.季风 B.陆风 C.焚风 D.台风6.布拉风带来的主要灾害是( )A.狂风、暴雨 B.滑波、泥石流 C.干热风旱灾 D.冰冻、狂风7.一天中最有利于布拉风形成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 B.午夜 C.日落前后 D.午后2点【答案】5.B 6.D 7.A【解析】5.读图可知,布拉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这时,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从陆地吹向海岸,到达海岸时风速骤然增大。因此形成原理类似于陆风,B正确;季风形成原理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冬季风从海吹向陆,也有夏季风从陆吹向海,因此与此并不完全相似,A错误;焚风是暖湿气流沿山地爬升后,在背风坡形成的干热风,方向相反,C错误;台风是海洋上的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的形势,D错误。故选B。6.由于冷空气来源于高寒地带,温度很低,它过山下降时虽有绝热增温效应,但因落差不大,而两地温差明显,比背风坡原来的气温还是低得多,因此布拉风所经之处,气温会迅速降低,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冰冻、狂风灾害,C错误,D正确;冷空气从高处向下运动,降雨少,不会出现暴雨现象,不会导致滑坡和泥石流,AB错。故选D。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布拉风需要海洋相对为低压,而陆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为高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夜间,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到日出前后,海洋和陆地温差达到最大,因此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应是日出前后,A正确。午后2点,在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不易形成布拉风,D错误;日落前后和午夜时,陆地逐渐降温,与海洋的气温相差不大,布拉风发生频率较低,BC错误。故选A。【点睛】布拉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这时,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冷空气的势能转化成动能,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由于冷空气来源于高寒地带,温度很低,它过山下降时虽有绝热增温效应(即焚风效应,当空气和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气压增高时,空气因压缩而增温),但因落差不大,而两地温差明显,比背风坡原来的气温还是低得多,因此,布拉风所经之处,气温会迅速降低。凡地处高寒山区,又面临温暖海面的地形,都有发生布拉风的可能。8.新疆水资源短缺,降雪是其水资源重要的来源之一。下图为“新疆降雪量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新疆降雪量空间分布特点。(2)分析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降雪量差异的主要原因。(3)简析准噶尔盆地降雪对当地土壤的有利影响。【答案】(1)分布不均;北部多南部少;山地多,盆地少。(2)当地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水汽难以进入;准噶尔盆地向西北开口,利于水汽深入;水汽遇山地抬升,冬春季节多固体降水。(3)积雪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风蚀;积雪融化,增加土壤水分。【解析】本题以新疆降雪量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新疆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降雪分布差异的原因分析以及降雪对土壤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1)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整体上新疆降雪分布不均,从降雪等值线看,北部地区降雪多,南部地区降雪少,山地降雪多,盆地地区降雪少,且在山地迎风坡一侧降雪多,背风一侧降雪少。(2)根据图中降雪量等值线的分布判读,准噶尔盆地降雪多,塔里木盆地降雪少。据图分析,该地区降雪主要受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和冬季风从北冰洋南下的水汽的影响,准噶尔盆地向西北呈喇叭口敞开,有利于水汽的深入,且遇到山地受山地的阻挡不断抬升,水汽遇冷形成大量的地形雨,由于在冬季气温低,多固体降水。而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的南部,四周高山环绕,水汽难以进入,因而降雪少。(3)考查降雪对土壤的影响,冬季厚厚的积雪覆盖土壤表面,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提高土壤温度;积雪覆盖地面,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土壤风蚀;春节气温回升后,积雪融化,能增加土壤水分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3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3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深解读,必备知识当堂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