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
展开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
一、课程标准深解读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结合资料,了解大气成分和垂直分层对人类的影响;结合环保案例,说明大气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区域认知:结合示意图,区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综合思维: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结合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观察并能设计实验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
考点1. 大气的组成
考点2. 大气的垂直分层
考点3. 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序号 | 辐射名称 | 辐射类型 | 辐射方向 | 作用 |
a | 太阳辐射 | 短波辐射 | 射向地面 | 地面的直接热源 |
b | 地面辐射 | 长波辐射 | 射向大气和宇宙空间 | 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c | 大气辐射 | 长波辐射 | 射向宇宙空间 | 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增温 |
d | 大气逆辐射 | 长波辐射 | 射向地面 |
考点4. 热力环流
考点5.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三、关键能力看拓展
拓展1.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
拓展2. 逆温现象
1、逆温现象的几种情况
在对流层中,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会出现下列情况:
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②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 ℃,这就是逆温现象。
如右图所示,图中甲属于情况②,乙、丙、丁属于情况①。
2、逆温现象的形成条件
3、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4、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不利影响: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有利影响:
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同时也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拓展3. 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
(1)大气成分
①大气中的云层、较大颗粒的尘埃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云量大,尘埃多,反射作用强。
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对地面辐射具有吸收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含量大,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
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量等也会影响大气逆辐射。
(2)地面状况: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状况的差异影响大气受热过程,进而影响气温状况。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作用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作用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例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
拓展4.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拓展5. 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拓展6.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拓展7.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拓展8. 热力环流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空气流动方向。首先,确定地面“冷”“热”;再画垂直气流,地面“冷”则空气下沉,“热”则空气上升;最后,顺垂直气流方向画出水平气流方向。
(2)判断气压高低。地面“冷”或空气下沉为高压,“热”或空气上升为低压。高空与对应的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
(3)判断气温高低。热力环流中,在地面气压高则“冷”,气压低则“热”。
拓展9.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PA>PE。
(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如图PA<PB,PA<PC。
(3)无论是低空还是高空,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
拓展10. 风向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为例)。
拓展11.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风力大小影响因素 | 常考分析语句 |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降水多 |
距高压远近 | 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
摩擦力大小 | 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 |
植被多少 |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
地形起伏大小 |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 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
四、高考真题回头看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2.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顺时针②逆时针③上升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1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5.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吸收增加 D.地面反射增加
6.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
①增加经济效益②增加土壤肥力③减少土壤污染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0年7月浙江·高考真题)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下面小题。
7.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8.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2020年7月浙江·高考真题)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9.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
A. B.
C. D.
10.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
A.A B.B C.C D.D
11.(2020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有茶农给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其目的是( )
A.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根治病虫害 B.遮光,阻止杂草生长
C.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茶树蒸腾 D.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
五、典型例题随堂练
2021年12月11日,山西、内蒙古、北京等地天空出现了怪异的发光云带(见下图),这是一种最稀有的云——夜光云。夜光云由冰晶颗粒散射太阳光而成,通常位于80~85千米的高空,薄如蝉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夜光云被称为最稀有的云,主要是由于( )
A.仅出现于高纬地区 B.只山区可见 C.形成于高层大气中 D.持续时间短
2.人们观察夜光云的最佳时机是( )
A.阴雨天 B.黎明 C.午夜 D.白天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削弱作用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近地面(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组成 C.大气的削弱作用 D.大气的直接热源
云瀑指暖湿气团遇冷凝结形成雾后从高处往低处倾泻,形成瀑布的景观。云瀑在下降过程中逐渐变淡,直至消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云瀑一般发生在( )
A.早晨山口 B.正午山崖 C.傍晚山腰 D.午夜峡谷
6.云瀑在下降过程中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风速加快 B.风速降低 C.气压升高 D.温度升高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陆风包括湖风和陆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其影响范围小,易受背景风(如当地盛行风)的干扰。岳阳市位于洞庭湖东北部,受湖陆风影响较明显。据多年观测发现,该地冬季湖陆风较弱。近些年,岳阳市城市建成面积扩张,当前建成面积比40年扩大了10多倍。下面左图示意洞庭潮与岳阳市的位置,右图示意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
(1)据图判断岳阳市该日湖陆风转换的时间,并说明判断依据。
(2)分析岳阳市冬季湖陆风较弱的原因。
(3)说明岳阳市大规模城市建设对该地湖风和陆风强弱产生的影响。
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0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0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深解读,必备知识当堂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校园树下不易结霜的原因可能是,下列图中最容易出现此景象的是,当大气发生逆温时,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会导致,D 8,根据材料推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