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外力作用与表面形态(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展开一、课程标准深解读;二、必备知识当堂清;三、关键能力看拓展;四、高考真题回头看;五、典型例题随堂练。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面对现实中的典型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区域认知:对于给定的具体区域,能够分析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对该地区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综合思维:结合不同地貌景观,分析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及过程。地理实践力:能够独立设计科学的地形地貌的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与处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人地关系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
1.外力作用: (1)定义: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 (2)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 (3)外力作用的力: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4)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趋于平坦。
2.风化作用: (1)定义: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类型:
3.流水作用: (1)定义: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2)类型: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3.流水作用: (3)水蚀作用:
3.流水作用: (4)沉积作用:河流中挟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时,会发生机械沉积作用,在河床上沉积下来。 沉积的原因:流速降低;流量减少;河流超负;河床底部平坦。 流水沉积地貌: 出山口处——洪积-冲积平原;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入海口——河口三角洲。
4.风力作用: (1)风蚀作用:是指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吹蚀作用将地面上的碎屑及粉尘吹走。 磨蚀作用对地面岩石的撞击与磨蚀作用。
4.风力作用:(2)风积作用: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堆积,称为风积作用。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分类:聚落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3)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2)影响形态: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络状。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3)选线: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如瑞士与意大利之间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我国的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连接英国与法国的海底隧道等。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在增大。各种人类活动不断的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 2.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既有合理的,遵循着自然规律的,例如修筑梯田、开挖沟渠;也有不合理的,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方法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特别是球状花岗岩①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指示为风化作用;②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指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③坡面的沟壑纵横指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④峰林和溶洞等指示为流水的溶蚀作用;⑤沙丘指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⑥海边的海岸破碎指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 (1) 温差风化:白天岩石表面受热膨胀,夜间岩石内部受热膨胀,昼夜温差导致岩石产生裂隙,层层剥落。 (2)冰劈风化:水分渗入岩石裂隙,冰冻后体积增大使得岩石裂隙扩大,冰解冻后,水分继续向裂隙深处渗透,反复冻融之后使岩石崩解破碎
2、化学风化作用: (1) 氧化作用:氧化作用使得岩石呈现红色,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含铁的岩石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2)溶蚀作用:水中的碳酸令石灰岩沿着裂隙方向溶风化,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主要表现为喀斯特地区可溶性石灰岩的溶蚀现象。
3、生物风化作用: (1) 根劈作用:.引起岩石的机械破坏,如树根生长能使根深入岩石裂缝,劈开岩石。 (2)生物的化学破坏作用:生物的新陈代谢及生物遗体腐烂分解,引起岩石的解离。 (3)动物的挖掘作用(地洞):
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1、地形影响聚落的区位
2、地形影响聚落的形态
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及分析思路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及分析思路
1.(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解析:读图可知,①是角峰,刃脊,是冰川侵蚀地貌;②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③是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④是岩石裂隙,风化作用形成的。因此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 )A.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地形起伏不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北侧为河流,所以该地地势整体南高北低,在甲西北方位大致与甲平行的河流流向为自西南流向东北,所以,甲地的小河的流向应与该河流流向相同,为流向东北,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3.关于地层新老与沉积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比c老 ②bc期间,海岸线向海洋后退 ③b比c新 ④bc期间,海岸线向陆地前进A.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信息显示,b岩层覆盖了两条穿过c岩层的断层,且该地为向斜,b岩层位于c岩层中间,因此b比c新,③正确,①错误;b为石灰岩,c为砂页岩,b岩石颗粒物比以c岩石颗粒物小,材料信息表明沉积环境中水越深,沉积的颗粒物越细,表明先形成c岩层时,水较浅,后形成b岩层时,水较深,因此bc期间水深逐渐变深,海岸线向陆地前进,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
4.该湖湖盆形成主要因( )A.风化侵蚀B.搬运沉积C.构造抬升D.断裂下陷
(2019年4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湖泊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该区域250万年以来沉积物等厚度线。完成下列各题。
解析:读图结合图例,该处湖盆周边地区为抬升地区,湖盆地区应为断裂下陷形成,C错、D对。而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均属于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一般使地表趋于平坦,不是湖盆形成的原因,AB错。故选D。
5.在外力作用下,该湖盆区的湖泊最容易形成陆地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在外力沉积作用下,一般会使得地势较低地区与较高地区的高差变小,图示甲区域在四地中,等厚度线稀疏,说明湖盆平坦,且厚度值较小,说明深度较小,最容易被泥沙淤积形成陆地,故选A。
6.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
(2018年11月浙江·高考真题)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完成下列问题。
解析: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7.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我国不仅黄土高原地区分布着深厚的黄土,新疆等地区也分布着大面积的黄土,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新疆地区的黄土主要是由( )A.冬季风从沙漠搬运而来B.夏季风从黄土高原搬运而来C.流水从高山上搬运而来D.古黄土经地壳抬升运动出露
解析:受冬季风影响,冬季风从中亚以及西伯利亚沙漠地区将沙粒和黄土向我国新疆、黄土高原一带搬运,随着风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重的沙粒先沉积成为沙丘,轻的黄土在下风向地区形成巨厚的黄土层,A正确。夏季风难以影响到新疆地区,B错。高山地区土层浅薄,受流水的影响,会在山前地区形成冲积扇,但对新疆分布广泛的巨厚黄土层影响不大,C错。与地壳抬升的关系不大,D错。故选A。
2.右图所示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黄土可说明( )A.长江的形成晚于黄土高原B.东亚夏季风强度持续增强C.江淮地区气候曾经显著转干D.黄土曾经覆盖整个中国大陆
解析: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黄土,说明其黄土形成时期该地受西北风的影响,西北风能将黄土搬运至此沉积,表明江淮地区气候曾经显著转干,并不能表明长江的形成晚于黄土高原,C正确,A错。这种现象表明曾经东亚冬季风强度增强,B错。该地黄土依然受风力搬运而来,并非黄土曾经覆盖整个中国大陆,D错。故选C。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呈带状分布,东西长400km,南北宽15~40km,面积约1.61万km2,年降水量自西向东由150mm递增为400mm。沙漠北部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中西部多为纵横交错的格状沙丘。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库布齐沙漠地区( )A.地势北高南低B.灌溉农业较为发达C.河流多注入黄河D.位于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
解析: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北部,河套平原南部,地势南高北低,故A错误;位于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故D正确;库布齐沙漠地区沙漠广布,干旱缺水,位于内流区,无河流流入黄河,因此灌溉农业不发达,故BC错误。答案选择D。
4.库布齐沙漠的沙源最可能主要来自( )A.风力搬运 B.黄河冲积物C.就地岩石风化D.山体滑坡物
解析:阅读材料,据图分析可知,库布齐沙漠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因此受到风力搬运的可能性很小,故A错误;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在此处堆积,冬春季节受起沙风影响就地起沙,成为库布齐沙漠的主要沙源,故B正确;岩石风化形成的是岩石碎屑物质,但是库布齐沙漠主要是沙为主,因此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库布齐沙漠位于干旱荒漠向半干旱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少,山体滑坡发生少,故D错误。答案选择B。
5.库布齐沙漠北部新月形沙丘(链)的形成.主要在于( )A.昼夜温差大B.地形崎岖C.风力强劲D.土壤贫瘠
解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库布齐沙漠北部靠近黄河及河套平原,沙源丰富,受强劲的偏北风影响,形成较多的新月形沙丘,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故C正确;新月形主要是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因此昼夜温差和土壤贫瘠不是其因素,故AD不选;地形崎岖不平,将导致沙的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的可能性很小,除非遇到月牙湾似的地形,故B不选。答案选择C。
豫南处于大别山区的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中风景秀丽,林壑幽美,山外浅山嶙嶙,稻田层层叠叠。豫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地域文化两大因素的影响,豫南形成了带型、环型、团块型和串联型四类村落。下图为豫南四楼湾村的平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影响豫南形成带型村落空间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频繁B.文化层次多元C.分布格局复杂D.地形
解析:由材料可知,豫南地处大别山区,地势南高北低,山外浅山嶙嶙,地形起伏多变,豫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与平原地区差异较大,村落主体沿着山水体势进行纵向或横向排列,产生带型、环型、团块型和串联型四种不同的空间形态,D项正确;该地地处山区,洪涝灾害较少发生,A项错误;豫南地区兼具南北方文化,文化层次多元化会影响建筑物的风格,但是该地村落的形态主要受地形、地势条件影响,B项错误;聚落的分布格局与聚落的空间形态是受自然条件、传统文化因素影响的结果,C项错误。故选D。
7.与团块型村落相比,豫南带型村落( )A.防御功能显著B.公共设施利用率高C.通风条件较好D.建筑相互联系紧密
解析:团块型村落防御功能显著,建筑相互联系紧密,A、D项错误;团块型村落的的公共设施利用率高于带型村落,B项错误;带型村落整体形态沿着山水体势呈条带状分布,整个传统村落的向心性较弱,但通常有宜人的自然居住环境,民居建筑通风条件较好,C项正确。故选C。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希腊地处欧洲东南角、巴尔干半岛南端,由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中的3000余座岛屿构成,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材料二:希腊等高线地形图(下图)。
(1)描述希腊的地形地貌特征。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多海拔在500米以上的,等高线比较密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在北部分布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南侧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由材料“希腊地处欧洲东南角、巴尔干半岛南端,由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中的3000余座岛屿构成”可知,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由材料“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可知,喀斯特地貌广布等。
答案: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海岸线曲折;喀斯特地貌广布;岛屿众多等。
(2)指出希腊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季节,并简析该季节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解析:读图可知,希腊地处地中海北部,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形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松散碎屑物质丰富;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冬季降雨集中,易诱(激)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希腊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季节为冬季。
答案:冬季;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冬季降雨集中,易诱(激)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3)说出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并说明喀斯特地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因此主要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石灰岩;喀斯特地貌风光奇异,多奇峰秀石幽洞,适合发展旅游业;但是喀斯特地貌在流水侵蚀作用地表形态表现为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道路工程量大,因此喀斯特地貌区交通线路少,交通不便;地下多溶洞,地表水容易下渗,不利于地表水储存,易造成水资源短缺等。
答案:石灰岩(可溶性岩石);利:风光奇异,适合发展旅游业;弊: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地下多溶洞,不利于地表水储存,易造成水资源短缺等。
专题07 地球表面形态(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地球表面形态(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必备知识当堂清,关键能力看拓展,高考真题回头看,典型例题随堂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内力作用与表面形态(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内力作用与表面形态(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必备知识当堂清,关键能力看拓展,高考真题回头看,典型例题随堂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5 服务业(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25 服务业(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必备知识当堂清,关键能力看拓展,高考真题回头看,典型例题随堂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