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四校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造访(拜访)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树的花) 美不胜收(尽、完)
B.鄙薄(轻视) 家君(父亲,敬辞) 三省吾身(反省)
C.险躁(危险) 殉职(指因公牺牲) 怪诞不经(正常)
D.倜傥(洒脱)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 识破机关(秘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广泛开展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取缔 颤巍巍 正襟危坐 气冲斗牛
B.诀别 秫秸秆 催枯拉朽 纷至沓来
C.狼藉 狙击手 恍然大悟 珠两悉称
D.奔弛 流水账 漠不关心 负箧曳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B.著名记者朱启平写下了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落日》,向祖国人民报告日本法西斯签署无条件投降议定书时的场面。
C.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用笔流畅遒劲,行文劲挺奔放,有一泻千里之势。
D.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5.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⑤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⑥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
⑦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⑧《游山西村》一诗中,于写景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选段中的A是谁?“非他不留A”一句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
吴用又对A道:“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与头领坐。此天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的书信。A道:“承先生高谈,只因小可犯下大罪,投奔柴大官人,非他不留A,诚恐负累他不便,自愿上山。”
(2)读一读甲、乙两段文字,谈谈“我”对父亲的感情。结合《藤野先生》一文,说说“我”为父亲求医的这段经历,对“我”日后的人生抉择有着怎样的影响?
甲: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
乙:“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秀发传
(明)宋濂
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福州长溪簿,丁父忧而归。服除,转庆元府学教授。秩满关升循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丁母忧,服阕。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与邑民何异?”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俄以前事罢免。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意,独愤李诚之之冤,上书讼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
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几失贤矣!”命知高邮军。寻转承议郎。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
(选自《宋学士文集》,有删改)
1.下列句中的“以”与“俄以前事罢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以中有足乐者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叶秀发在他父亲母亲去世后,都回家守丧,可见他的孝心。
B.金人入侵时,眼看桐城不保,叶秀发并没有听从家人建议躲避起来,而是每天谋划防备抵御金人的计策。
C.桐城之战后,叶秀发对于议事者看不到他的忠诚,反而责怪他,感到非常不平,所以上书朝廷。
D.史弥远当政的时候,他向从桐城来的人询问叶秀发的情况,听后他很赞赏叶秀发并重用了叶秀发。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苟先去之 苟:______
②诚之亦望阙再拜 再:______
③反咎其不能全人 全:______
④寻转承议郎 寻: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富之术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①。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①穰:庄稼丰收。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自宋之齐(之:去,往)
B.喻其为盗之言(喻:明白)
C.手目所及,亡不探也(亡:死亡,消逝)
D.皆天之所生(皆:都,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宋之齐,请其术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山泽之产育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D.以赃获罪 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下列句子中与“ 国氏之盗,公道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C.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4.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氏告诉向氏致富之道就是偷盗。
B.向氏因为偷盗的缘故被没收了财物,他觉得是国氏欺骗了他。
C.向氏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国氏所说的为“盗”之道。
D.东郭先生认为向氏怪罪于国氏是不对的。
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
②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①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②。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摴蒱(chū p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主起来很像山峰。②偻:驼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绝 绝峨多生怪柏
C.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D.故渔者歌曰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语段(一)中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4.语段(一)和语段(二)所表达的对自然景物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爱是成长的必修课
桂从路
①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常常令人感动不已。女友患病3年不离不弃,病床前举办婚礼;洪水中坐在屋顶歇息的年轻人,原来一直在救助他人;车祸发生后血库吃紧,全城接力献血……爱是沟通人心的桥梁,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足以温暖人心。
②说到爱,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但似乎又难以用语言表达。古往今来,我们给这个美好的词汇注入了许许多多的内涵。哲学家将爱视作“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渴望”,心理学家定义爱为“人与人间抛弃恐惧、不再戒备的信赖关系”。在文学家笔下,我们能从父母的背影中理解什么是亲情,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吟唱中读懂一份倾慕。虽然“什么是爱”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都包含了一项起码的内容,那就是一种关怀与给与,一种对他人真诚而无私的关心。
③对爱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对爱的追求却始终如一。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先贤就讲“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涵养一颗仁爱之心,这是君子的德行,也是中国传统理想社会的写照。刚刚过去的开学季,不出意料被各种开学致辞刷屏。高校校长的寄语,无疑是新生收获的第一笔财富,而在跋涉未来的行囊中,不少人都会把“学会爱”纳入其中。历史背景、时代条件早就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但是“学会爱”“追求爱”依然是师长们的谆谆教诲,成为年轻人成长的必修课。
④心中有爱,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爱是最好的滋养,用爱浇灌,就能让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拔节生长。现实中,一些人信奉精致利己主义的处世哲学,将“学会爱”视作无用的心灵鸡汤;有的精于算计、衡量得失,面对选择时不是“听从内心”而是听从利益,这些功利心态往往会滋生焦虑、走入误区。有得有失、有风有雨,这是生活的常态。唯有心中始终深爱,才能经风历雨收获内心的平和;唯有对世界充满善意,才能懂得与其抱怨不如奋斗的道理。
⑤心中有爱,方能走出开阔的人生。经由时间检验的爱,才能历久弥新。它不会因为生活的平淡而辜负了生机勃勃的生命,也不会因为道路的坎坷而迷失了内心的渴望。在这一点上,陆游可以说是充满爱的人。对爱情的追求,让他笔下的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读来格外刻骨铭心;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让他留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千古名句;笃定对国家的热爱,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尽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对他人、对自然、对国家的爱浸透一生,每每读到陆游的诗句,依然能够感受到穿越历史烟云的力量,给当代人以启迪。
⑥心中有爱,方能成就大写的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年轻人满怀对祖国的挚爱挺身而出,为民族独立甘洒热血。今天远离了战火,但甘于牺牲奉献的大爱依然延续。灾难来临时义无反顾的人民子弟兵,32年守卫孤岛无怨无悔的王继才,汽车失控后一把推开学生,自己却身负重伤的“最美女教师”……每一个凡人善举的背后,何尝不是人性的彰显、爱的力量。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心中没有对事业的爱、对国家最真诚的爱,如何能够锻造出中国人的脊梁?
⑦海伦·凯勒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将一生献给了聋哑人事业,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她曾这样写道,“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年代,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成长在当下的年轻人,也不妨做一个像她那样有爱的人,温暖着他人、改变着世界。
(选自《 人民日报 》2018年10月09日19 版)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开头提出问题,爱是沟通人心的桥梁;接着分析问题,对爱的理解不同,却追求如一;从遇见更好的自己 、______ 、_____ 三个方面阐述心中有爱的重要性;最后解决问题,发出号召:________ 。
2.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心灵鸡汤”的含义。
3.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对“爱是成长的必修课”这句话的理解(80-100字)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让人喜爱的小蒜段
吉雄
①乡下人对季节的感知不靠日历或者复杂的推算,他们凭的是双手,还有灵魂深处与大地的对话。正月才过,风还嚣张地在田埂上撒野的时候,农人用粗手往土地上一摊,地层深处的温度就顺着偾张的脉搏,传到了蓄势待发的地面上。
②树丛中,田埂边,万籁俱寂。地下深处,一颗细小的种子感知到了徐徐向上的地温, 舒适地翻了个身,伸出细长的腿,向着那温暖的地方觅去;立春后的第一场雨踩着碎步翩跹而至,滴在僵硬的土地上,顺着地缝就滑到地层深处。蜷缩的细腿在雨滴的引导下慢慢伸直、变粗,四处寻找着。除了温度,还有其他。它要为即将到来的远行做好准备。
③雷声把大地彻底从沉睡中催醒,声音掠过山峰,满眼的沧桑一夜间褪去,新生的力量萌发出来。人们的目光都聚焦于这喧腾的大场景,没人发现那粒最先苏醒过来的种子偷偷钻出了地面,嫩黄的一片如针尖般粗细。青春的阳光跳跃着,把整个季节都带入到它的节奏里。那丝嫩芽也不例外,脚下颀长的根给它提供了足够的勇气,狭窄的叶子被风和阳光染成了绿色,地下球茎经过半个季节的磨炼长成了小拇指盖般。今后也就这么大了。倒是颜色雪白,对着阳光,能看清楚里面纹路细腻的经络。
④小蒜。这种从《诗经》里走出来的“薤白”,抖落了一身的沧桑,携裹着地层深处的气味,泼辣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冬天漫长的时间里,饭桌上的颜色和对面黢黑的山峦遥相呼应,辣椒也变得干枯,面色寡淡地悬挂在厨房的墙上。即使是初春,青色也是饭桌上难得一见的偶遇。大葱、蒜苗倒是可以点缀,但惜地如金的农人恨不得把麦子种到了锅台下,哪能腾出地方给它们?小蒜生长在林间地头,随遇而安,也不用人们照顾,甚至人们都发现不了它的存在,只是在农忙回家的路上偶然一瞥,那一簇细弱的绿色才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
⑤人们趁着湿润上山来了,有大人,也有小孩。提着篮子,手上还拿着小铁锹。山林里多石头,小蒜从石林、树根的罅缝里蜿蜒生长,要想挖到深藏于地缝的蒜瓣,不借助工具是不会成功的。田埂上的就好挖多了,但也要刨开层层土壤。母亲把小蒜周围的土刨开,看到埋藏在地下雪白的茎,再用手轻轻一提,亮晶晶的蒜瓣就出来了,下面还拖着几条细长的根须。白绿相间的蒜叶,晶莹透彻的蒜瓣,还有略显褐色的根须。看着我手里采断的绿色蒜叶,母亲一边示范一边教要领:不要心急,拔的时候手要轻,缓缓加力,轻轻一提。就这样,母亲又拔出一颗嫩绿的小蒜。
⑥和大蒜上有数十个蒜瓣抱团不同,小蒜多为独蒜,形状也多不规则,但这并不影响它独特的魅力和人们对它的喜爱。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春天的气息,热烈的劲辣,让人血脉偾张,一根细细的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有时候,我们薅得多了,母亲会在做面条时用它替代酸菜撒在锅里,再加上几滴香油,那青色的碎末和油珠漂浮在面汤里,和雨后狭窄蒜叶上细微的露珠一样,碗里有太阳跳舞的影子,温暖,澎湃,充满了希望。啜一口面汤,小蒜葱郁的气味中夹带着呼啸的山风、铿锵的雷声和大地翻身的声音。
⑦几番春雨过后,地里的野菜开始蓬勃起来,蒲公英、灰灰菜、马兰头、奶浆草此起彼伏,一茬接一茬地渲染着春天的姹紫嫣红,也冲击着人们富裕的味觉和饭桌,小蒜慢慢地从农人忙碌的身影中淡出。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细叶上,花蕊中,有一滴滴露珠荡漾着。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29日20版,有删改)
1.通读全文,分析小蒜有哪些让人喜爱的特点?
2.按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母亲一边示范一边教要领:不要心急,拔的时候手要轻,缓缓加力,轻轻一提。就这样,母亲又拔出一颗嫩绿的小蒜。(分析加点词)
(2)人们的目光都聚焦于这喧腾的大场景,没人发现那粒最先苏醒过来的种子偷偷钻出
了地面,嫩黄的一片如针尖般粗细。(从修辞角度)
3.第⑥段中小蒜是怎样让餐桌生机勃勃起来的?
4.最后一段的划线句与下面的链接材料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链接)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 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茅盾《白杨礼赞》
三、应用
12.(1)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上联: ① ;下联: ;
上联: ;下联: 。
(2)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与上下文连贯。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 , 。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半命题作文
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它有时让人发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哭泣;有时让人忍不住叫好,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愤怒;有时让人忍不住好奇,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千……
请以“忍不住____________”为题,补齐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命题作文
看世界,国家富强安定,人民才会幸福;观历史,传统得到尊重,文化才能繁荣;审自我,现在打好基础,未来理想始成……就好像一棵大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请以“根深叶茂”为题目,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D
【解析】
A杨花:柳絮。B家君:父亲,谦辞。 C险:轻薄。
2、D
【解析】
A.词语重复,去掉“核心”;
B.用词不当, 删去“表面” 改为“脸”;
C.用词不当, 把三条”改为“三种”。
故选D。
3、A
【解析】
A词语中没有错别字。B摧枯拉朽。C铢两悉称。D奔驰。
4、B
【解析】
B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骇:震惊。不合语境。
5、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②老夫聊发少年狂 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亭亭净植 ⑤山岛竦峙 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 ⑦绝知此事要躬行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庇,阙。
6、(1)A是林冲;表现了林冲反应敏捷,非常精细。
(2)鲁迅对父亲是一种矛盾纠结的心态。一方面是希望父亲快点喘完,盼望痛苦倒气的父亲解脱病痛;另一方面对弥留父亲的爱与不舍。对不该通过叫魂的方式让父亲徒增痛苦而感到自责、悔恨,对那时我强烈盼望父亲死亡的忏悔。这段经历是鲁迅先生去异地(日本)学习医学的一个原因。
【解析】
(1)根据吴用的语言“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教头”一词分析,此人为林冲。“只因小可犯下大罪,投奔柴大官人,非他不留林冲,诚恐负累他不便,自愿上山。” 表现了林冲反应敏捷,非常精细。
(2)“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表现出鲁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希望父亲快点喘完,盼望痛苦倒气的父亲解脱病痛;另一方面对弥留父亲的爱与不舍。“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我”的自责、痛苦,对父亲的爱和痛惜之情。鲁迅先生为父亲求医的这段经历,是他异地(日本)学习医学的一个原因。
二、阅读
7、1.D
2.C
3. ①如果,假如 ②两次 ③保全 ④不久
4.(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树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恰逢金人派的间谍来了,叶秀发抓捕了他,立即在城门将他斩首示众。
【解析】
1.D句中的“以”与“俄以前事罢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因为”之意。A把。B按照。C目的连词“来”。
2.C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叶秀发上书朝廷是为李诚之伸冤。可分析原句“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意,独愤李诚之之冤,上书讼于朝”。
3.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寻”:不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叉错杂。“会”:恰逢,正赶上。“亟”:立即,急忙。还有“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判断句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翻译:
叶秀发师从吕祖谦、唐仲友的时候,对性理学已有了很高的造诣,学有余力的时候写文章,庆元丙辰年间擢升进士第。最初授官福州长溪主薄,父亲去世,回家守丧。守丧期满,转任庆元府学教授。任满后,升任循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母亲去世,他又回家守丧。守丧期满,调任安庆桐城县丞。金人侵犯蓟州和黄州时,桐城与之邻壤,众目睽睽,眼看城池不保。金人骑兵迫近,家人都哭号着请求逃避,叶秀发呵斥他们说:“现在正是作为臣子竭力献身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假如率先逃跑,和县里的普通百姓有什么区别呢?”修筑城墙,疏通护城河,每天谋划防备抵御金人的计策。恰逢金人派的间谍来了,叶秀发抓捕了他,立即在城门将他新首示众。金人攻城的计谋受阻不能靠近,县邑赖以保存下来。事情结束后,大帅记恨这功劳不是从自己这里产生的,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了金国间谍是非法的。降职迪功郎,不久又因为以前的事被免职,叶秀发退居十多年,毫无怨恨之意,唯独对李诚之的冤屈愤愤不平,上书给朝廷。当初,李诚之守卫蓟州,蓟州沧陷,全城的士兵都战死了,没有一人投降,李诚之也是望着城楼拜了两次,拔剑自刎。议事者不记载他的忠义,反面谴责他不能保全百姓,所以叶秀发为他鸣不平而上书朝廷。
史弥远当朝执政的时候,有个从桐城来的人,史弥远就询问了叶秀发的情况,那个人详述了叶秀发如何安抚百姓、抵御外侵的情况,并且说:“我们能够保全头颅到现在,都是受叶桐城(叶秀发)的恩赐,否则桐城沦陷已经很久了。”史弥远很是赞赏叶秀发,并又询间了参知政事宣缯,得到了相同的回答。史弥域感慨道:“差一点失去了一个贤能的人啊!”下令让叶秀发管理高邮军事。不久又转任承议郎。绍定庚寅九月(叶秀发)去世,终年七十岁。
8、1.C
2.D
3.D
4.A
5.①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他,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
②你盗窃这些东西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C. 手目所及,亡不探也(亡:没有)
2.A项的“其”解释为:代词,“他的”/副词,表疑问;B项的“而”解释为: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项的“之”解释为: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的“以”解释为:因为。故选D。
3.“ 国氏之盗,公道也”是判断句式。A项是宾语前置句式;B项是省略句式;C项是陈述句式;D项是判断句式。选D。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结合“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分析,国氏告诉向氏致富之道是利用天时,地利和勤劳。
5.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怨”埋怨;“盗”,盗窃。
【点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宋国来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擅长获取外物。我开始获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足了,两年就富足了,三年就五谷丰饶了。从这以后,我送给别人的财务遍及州闾。”向氏非常高兴。他听明白了国氏获取外物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获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不长时间,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现而被判罪,先前积蓄的财物也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他,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国氏说:“你是怎样获取外物的?”向氏说了他的情况。国氏说:“唉!你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吧。天有适合的时令,地有有利的地势。我获取天地的时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和养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我地上获取飞禽走兽,水里获取鱼鳖虾蟹,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获取的。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上天生产的,哪里是我所拥有的?这样,我获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惩罚。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务,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你盗窃这些东西(它们)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向氏非常迷惑,认为国氏又在欺骗他,就去拜访东郭先生,向他请教。东郭先生说:“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
9、1.D
2.即使骑着奔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3.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在夏季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两季的三峡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4.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语段(一)描写了三峡江水的秀丽之景,并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直接抒发对这种美景的赞美之情。语段(二)刻画了泰山的神奇美景,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解析】
1.D加点词语意思相同。都是“因此,所以”之意。A从/假如。B断绝/极。C清波/清澈。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
3.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技巧。本文是为江水作注,自然是以写江水为主,所以作者按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这是根据江水由旺到枯的变化写的,夏水最盛,异常凶险。而冬春山光水色并无两样,因此写在一起,用笔经济,格调活泼,夏春冬景写完,自然以秋景作结。虽然秋景凄凉,但选取了“高猿长啸”、“衰转久绝”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显示出了三峡秋景另有特色,引人入胜。
4.比较阅读。题干问两文所表达的对自然景物情感的相似之处。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两文情感的相似之处可从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的角度作答。《三峡》通过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登泰山记》通过刻画了泰山神秀壮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由此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所以两者情感的相似之处还是比较明显的。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译文: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10、1. 走出开阔的人生; 成就大写的人; 做一个有爱的人(或原文:成长在当下的年轻人,也不妨做一个像她那样有爱的人,温暖着他人,改变着世界)
2.指带有精神安慰作用的东西;文中借此批评精致利己主义者不能学会爱,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错误心态
3.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通过)陆游对他人、对自然、对国家的爱浸透一生的事例,证明“心中有爱,方能走出开阔的人生”的观点(论点),进而证明“爱是成长的必修课”这一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懂得爱、付出爱。没有爱就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就不能开拓美好人生,就不能成为民族脊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理解老师、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也要尽自己的力量爱别人。人生有爱,才会精彩。
【解析】
1.理清文章论证思路。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一空可提取第5段“方能走出开阔的人生”,二空可提取第6段“方能成就大写的人”分析整理。三空可直接提取文末“成长在当下的年轻人,也不妨做一个像她那样有爱的人,温暖着他人、改变着世界”一句作为答案。
2.这道题考查了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阅读第四段,结合上下文,根据“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爱是最好的滋养,用爱浇灌,就能让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拔节生长。现实中,一些人信奉精致利己主义的处世哲学,将‘学会爱’视作无用的心灵鸡汤”等句,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即可解答。“心灵鸡汤”是好的精神安慰,作者用“心灵鸡汤”批判“信奉精致利己主义的处世哲学”。
3.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对爱情的追求,让他笔下的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读来格外刻骨铭心;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让他留下……”使用了典型的举例论证(例证)。有力地证明了语段的观点句(分论点),即“心中有爱,方能走出开阔的人生”。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
4.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理解“爱是成长的必修课”的含意,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即可。如“爱是成长的必修课”强调的是爱的意义。对自己而言,没有爱就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就不能开拓美好人生,就不能成为民族脊梁。对社会来讲,只有爱,才会公平、安宁,才会和谐发展。
【点睛】
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结合原文分析使用。
11、1.①妆点春天(蒲公英、灰灰菜、马兰头、奶浆草此起彼 伏,一茬接一茬地渲染着春天的姹紫嫣红)②丰富餐桌(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 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③生命顽强(小蒜生长在林间地头,随遇而安,也不用人们照顾)④承载回忆(那一簇细弱的绿色才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⑤平凡倔强(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⑥历史悠久(这种从《诗经》里走出来的“薤白”,抖落了一身的沧桑,携裹着地层深处的气味,泼辣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2.(1)“缓缓” “轻轻”叠词的运用写出了母亲挖蒜的娴熟,也从侧面表现了小蒜与农人生活的密切。
(2)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偷偷”赋予小蒜以人的情感,把小蒜的叶子比喻成“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蒜的纤弱,从而体现了小蒜生命力的顽强。
3.①一根细细的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②小蒜给人温暖,澎湃,充满希望之感;③小蒜带着自然的气息(夹带着呼啸的山风、铿锵的雷声和 大地翻身的声音)。
4.象征;白杨:对白杨的喜爱赞美,对北方军民的讴歌、赞美。
小蒜:对小蒜的敬佩赞美,对小蒜一样质朴、顽强、平凡、敦厚的农民的褒扬。
【解析】
1.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如可分析第6段“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第7段“几番春雨过后,地里的野菜开始蓬勃起来,蒲公英、灰灰菜、马兰头、奶浆草此起彼伏,一茬接一茬地渲染着春天的姹紫嫣红”“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等句,即可概括出妆点春天、丰富餐桌、生命顽强等答案。
2.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缓缓”“轻轻”属于叠词的运用。从内容上看,强调母亲挖蒜的娴熟和小蒜与农人生活的密切的关系。从语言特点上看,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用在文句中很有表现力,使语言充满音乐的和谐美和节奏美。(2)“没人发现那粒最先苏醒过来的种子偷偷钻出了地面”为拟人,“嫩黄的一片如针尖般粗细”为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蒜看似纤弱渺小,但最终能蓬勃生长,由此可见小蒜强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小蒜的喜爱之情。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分析“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春天的气息,热烈的劲辣,让人血脉偾张,一根细细的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那青色的碎末和油珠漂浮在面汤里,和雨后狭窄蒜叶上细微的露珠一样,碗里有太阳跳舞的影子,温暖,澎湃,充满了希望”“啜一口面汤,小蒜葱郁的气味中夹带着呼啸的山风、铿锵的雷声和大地翻身的声音”等句,即可概括为吃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小蒜给人温暖、澎湃与希望,小蒜带着自然的气息等。
4.比较阅读。考查两文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显然使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着质朴、顽强、平凡、敦厚的农民。材料中“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非常明显地使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北方军民。前者表达了对小蒜一样的“质朴、顽强、平凡、敦厚”的农民的褒扬。后者表达了对“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北方军民的讴歌与赞美。象征手法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三、应用
12、(1)⑤ ② ④
(2)示例: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一首歌,用歌声传递着人生的千回百折。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了解对联常识,明确对联特点及要求,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等。“松间”与“窗外”词性相同,并且均表地点,“鸣”与“叫”均为动词,“好鸟”与“南山”均为名词。故①⑤句成一联;“鸟”读三声,是仄声,“山”读一声,是平声。根据仄起平收的要求,①句为上联,⑤句为下联。根据“山更幽”可知,“花犹落”与之相对,故②④句成一联;“幽”读一声,是平声,“落”读四声,是仄声。根据仄起平收的对联要求,④句为上联,②句为下联。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总体为“它像……,用……”。示例:它像一支曲,用音符谱写着生活的苦辣酸甜;它像一首歌,用旋律表达着情感的此起彼伏。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忍不住思念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光阴流转,早已物是人非,可我却依然忍不住思念往昔。——题记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经意的出现在你的世界里,没有预兆的停留在你的心里,即使已经分别、即使远在天涯,却依然让你忍不住思念。 那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朋友。
依然记得那天早晨,天气格外的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忧伤的味道,连风儿也在替我悄悄诉说着离别。
我要转学了,要离开那些与我朝夕相伴的挚友,去另一个学校开始自己的生活。于是,在那样一个早晨,我离开了她们。
虽然已经离开,虽然不能再朝夕相伴,可是我和她们也并不因此而失去联系。离开之后,我们用信件来保持联系。漂亮的信纸上记载着我们的友情。在信里,我们诉说着学校的趣事、乐事;在信里,我们诉说着各自的学习、烦恼;在信里,我们倾诉着对彼此的思念;那个时候,特别期待星期的到来,因为在星期天的时候,我们便可以相聚,以解相思之苦。我们一起疯、一起闹,不知疲倦的追逐,时间虽短,却充满了快乐。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便认定我们的友情会永恒,纵然时间、距离也难打败。我也在心里想着,我们一定会实现海枯石烂的诺言,因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我们对友情的共鸣。 日子如流水般过去,不留一点痕迹,学习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繁重起来,我们的信件随之减少,联系也不再那么密切。渐渐地、渐渐地,就那么没有任何预兆的失去了联系。 在失去联系的日子里,思念如海潮般涌来,似乎要将我吞噬。
我总是在月色朦胧的夜晚,思念着那个与我为了一道题的答案而争论不休的那个你;思念着那个在我上课睡觉时替我把风的那个你;思念着那个我因走神而被老师提问在纸上给我写下答案的那个你;思念着那个在操场上和我一起奔跑的那个你;思念着那个在我难过时默默安慰我的那个你…我常常想着,我们再见时会有怎样的激动?
偶然的一天,我们在街上不期而遇,可是却没有想象中的惊喜、激动,只是相视一笑,淡淡的说了声“你也在啊”便匆匆离去。那么简单仓促的对白,再不知该如何言语。
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友情并不是那么无坚不摧,同样,亦不会永恒。留住的,只是那些逝去的记忆。
如今,当我再去看那些信件时,心里总是会微微的疼。或许,这就是物是人非吧。可是我,却依然忍不住思念,忍不住忆往昔。
根深叶茂
你听得见阳光下蝉的自由鸣唱,却看不到它四年痛苦的地下修炼;
你看得见烈日下茂密的树冠,却看不见地底下悄悄伸展的广大根系;
你看得见明星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飒爽英姿,却看不到他们在幕后默默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因为你看到的只是“叶茂”的迷人,却没有看清“根深”的艰难。须知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打下深深的基础,才能成就丰功伟业。
在南极,海中的企鹅如要上岸,就要突破巨大的障碍,因为海岸全是滑溜溜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攀爬的前臂,也没有翅膀。那么它们是如何上岸的呢?原来,企鹅上岸时,猛地低头,深深地扎入水中,尽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的浮力就越大。企鹅沉到足够的深度,再用力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窜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海岸之上。企鹅的沉潜是为了扎根,根越深,力越大;根基越牢,树上的枝叶就伸展得越广远。
邰丽华,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天妒红颜,让她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她无法听到音乐、欢呼与赞美,也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是她没有放弃,她跟着节拍反复训练一个一个的动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长期默默的努力让邰丽华的生命之花在舞台上绽放,她化身为舞台上多姿多彩的千手观音。执着的拼搏,默默的付出,邰丽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感动了亿万中国人。这表明:健壮的根扎得多深,枝上绿叶的绽放就有多茂盛。
是啊,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们只有矢志执着地学习,持之以恒地积累,才能获得学业的丰收,事业的成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梅花香自苦寒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是我们驶向成功彼岸的最佳途径!正如只有深扎的根才能滋润美丽的树叶,只有拼搏的汗水才能浇灌我们的成功之花。
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人间的绝唱……
根深才能叶茂,荣誉的光环浸透长期拼搏的汗水。云朵游遍天下一无所获,禾苗扎根大地硕果累累。让我们脚踏实地,矢志坚守,执着前行,力争做一棵根深叶茂的苍天大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解析】
(1)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前面有提示。写作前,要仔细阅读提示内容,从中受到思路的启发,比如忍不住“欢笑、哭泣、叫好、愤怒、好奇、感慨万分”等,表明作文是让我们抒发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受,在写作中表明我们对所见所遇到的事件的体验。审题后我们可以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由自主地产生什么样的心理、举动,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感悟,对自己的成长、成熟有什么帮助等。比如,我们可以写在家里发生的事让我们忍不住落泪,在学校发生的事让我们忍不住叫好,在火车上发生的事忍不住让我们愤怒等等,即可写的内容很多。当然还可以打破常规思维,写读某本书的感受、写看到某个镜头的感想等,如看到刘翔赛场上亲吻跨栏的镜头忍不住泪流满面。总之,哪方面的素材多,易于驾驭就写哪方面。这样思考之后,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构思成文即可。
(2)拆分题目,明确题目的含义:根深叶茂,根深意味着我们有丰富的积累、深厚的底蕴、扎实的功底等内容;叶茂意味着我们有了丰富的积累、深厚的底蕴、扎实的功底,使得我们枝繁叶茂,得到收获(巨大的提升、好的发展、广阔的前景……)。看材料倾向:材料中提到了国家与人民、文化的传统与现实、自我的现在与将来。结合题目,不难发现,出题人的倾向是想让我们写:国家的强大带给人民的幸福、传承传统文化带给现在文化的发展、自身的努力与积累带来的进步和收获。明确写作内容:写作内容可以分为主我还是非主我来进行构思,主我,即写作的内容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切实感悟,非我是指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看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带来的影响。无论是选择主我还是非主我,都切记要适当融入自身的经历,抒发自身的感悟,切忌内容空泛。
2022-2023学年浙江省鄞州区四校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鄞州区四校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表述有误的一项是,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各题,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南充市四校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南充市四校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中学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中学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