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瑞安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瑞安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作答,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 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蒹葭》、《关雎》、《式微》、《子衿》均选自《诗经》。
C.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大寒、霜降。
D.“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2.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蜇伏 矫健 狙击手 坚如磐石 矢志不渝
B.暮霭 松驰 订书机 仗义执言 不可思议
C.告罄 坐落 造假帐 责无旁贷 开诚布公
D.描摹 怂恿 发祥地 心浮气躁 稍纵即逝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褴褛(lǔ) 栈桥(zhàn) 头盔(kuī) 钟灵毓修(sù)
B.祈祷(qí) 粗犷(kuǎng) 气氛(fēn) 味同嚼蜡(jiáo)
C.酝酿(niàng) 尴尬(gān) 谙熟(ān) 乳臭未干(xiù)
D.唱和(hè) 恣睢(zuī) 肖像(xiào) 风雪载途(zǎi)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家风是弘扬家庭美德、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德育良方。
B.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在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C.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D.“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便捷高效,科技感十足。
6.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为了弘扬千年蜀道文化,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第七届蜀道文化旅游节于5月18日在剑门蜀道·剑门景区开幕。
材料二 广元是从成都到西安这条古蜀道上的璀璨明珠,从建县至今有2 300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它是中国古栈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又是武则天的家乡,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川陕苏区主战场。它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剑门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抗金抗元文化、特色女性文化、红色文化和川北民俗文化等方面。
(1)学校开展以“弘扬千年蜀道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方案补充两个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弘扬千年蜀道文化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示例:画说蜀道文化
(2)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蜀道文化,第四中学拟邀请本地民俗专家李先生本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学校为全体学生做讲座。假如学校委派你前去邀请,你会如何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默写。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郦道元《三峡》中写夏天到了,江水上涨,下行和上行的航路被阻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是什么?生命是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远大抱负;生命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是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的献身精神。
8.名著阅读 完成下列小题
A披挂,拴束了弓箭,绰枪上马,带了三五十名军汉,都拖枪拽棒,直奔到刘高寨里来,把门军人见了,那里敢拦当;见A头势不好,尽皆吃惊,都四散走了。A抢到厅前,下了马,手中拿着枪,那三五十人都两摆在厅前……A见刘高不出来,立了一回,喝叫左右去两边耳房里搜人。
(1)选段中A是 (人名),其绰号是“ ” 。选段中A搜人其实是为了 。
(2)下列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
A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书中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
B《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让“我”一时对她发生了空前的敬意。
C《小王子》 中我在撒哈拉沙漠遇到了小王子,小王子叫我给他画一幅画,我第一次画的是山羊,第二次画的是生病的羊,第三次画的是老的羊,第四次画的是一只箱子。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参加艰苦的筑路时得了伤寒。这次病愈后,保尔在烈士公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思考生命的意义。
E 《格列佛游记》中佛林奈浦是利立浦特国王的一个大臣,对国王阿谀奉承,想方设法让其开心;对人民颐指气使,看不起平民,认为他们比自己低级。
二、阅读
9.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观察下面图画,简要说明这幅图画表现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秋景及身处边塞的征人的艰苦生活,抒发了将军与征夫_______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3.这是一首边塞诗。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表现边塞生活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__”和“②____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唐翁猎虎
[清]纪昀
族兄中涵知①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②,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③,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④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⑤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从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⑥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⑦,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⑧夫! ①知:主持,掌管。②唐打猎:据传说唐氏世代善捕虎,故有“唐打猎”之称。③皓然:须发皆白的样子。④姑:姑且,暂且。⑤哂:讥笑。⑥悬身下缒:指双脚离地,用力向下沉坠。⑦习伏众: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让别人佩服。⑧信:的确,确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乃遣吏持币往 姑命具食尔尚畏耶 老翁顾童子曰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B.侧首让之/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乃厚赠遣之/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4.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唐翁猎虎“艺至精”的特点?请概括回答。
5.结合选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哪些因素能成就一个人的学业。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
①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网格化预报的过程。比如,我国气象部门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0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
②2012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该产品把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可以预报到毫米。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③于是,“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中。如何理解它呢?可以这样比喻,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5公里×5公里甚至1公里×1公里的网格,而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个网格中,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拿北京的预报来说,原来的预报只是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但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天气不再由一个定点来反映,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以更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未来是什么样的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除了对陆地上的网格进行预报外,气象部门还将我国的责任海区划分为多个10公里×10公里的网格,并进行海上能见度、海上大风等要素的精细化预报。
④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而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四大类18个气象要素。第一类是基本要素,即气温、降水、降水相态、风、云量、相对湿度等。以前,12小时的预报中就只反映一个要素值,现在有了更精细的逐3小时预报,可以反映不同时段的要素值。第二类是环境气象要素,包含雾、霾、沙尘暴、能见度等。第三类是灾害性天气要素,包含短时强降水、雷暴、雷暴大风、冰等强对流天气预报。第四类是海上气象要素,在产品中具体体现为海上大风、海上能见度、海上天气现象等预报。
⑤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在方便公众获取更精准更精细的天气预报之余,还将有助于预报员开展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同时基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⑥未来,气象部门还将发展结合物理机理与数值预报大数据挖掘应用的智能预报技术。一方面,基于数值预报机理的数理统计形成复杂预报模型、预报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基于气象大数据的挖掘萃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将与天气预报更深入地结合。
⑦人工智能对预报提出了挑战,但也给人类带来机遇。击败世界围棋排名第一人柯洁的“阿尔法狗”发展到现在,已经脱离了靠大量棋谱来“喂养”的阶段,凭深度学习就能不断进步。气象与围棋都有所不同,围棋虽然内部机理比较复杂但规则相对简单,而气象是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受影响的因素太多。比如降雨,即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大气没有拾升水汽无法凝结,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滴也不会长大掉落地面。因此,“智能”并不意味着预报员在这一过程中毫无“用武之地”。预报员的优势在于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在智能预报发展过程中,预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可以用来“喂养”机器和模型。在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中,预报员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我国气象部门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内容只包括2400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向预报,频次只是一天三次。
B.2012年,大城市精细化预报可以把全国各地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小时预报一次,降水量预报到毫米。基本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C.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只涉及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18个气象要素。
D.第⑦段加点的“喂养”是指预报员对智能工具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天气进行具体分析和把握,并对智能预报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网格预报天气的发展趋势。
B.第③段简介“网格预报”时,以北京预报为例,使说明更浅显易懂,具体清晰。
C.第④段主要用了列数字和作对比、分类的说明方法,突出原先预报产品的单一。
D.第⑦段将“阿尔法狗”与“智能预报”作比较,突出了“智能预报”的美好前景。
3.请你球据上文有关知识,结合下面时链接材料,分析智能预报的优势和发展的趋势。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技术研发室副主任代刊说:“我们正在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格预报业务,通过与清华大学合作,采用分布式深度学习框架、时空记忆深度循环网络算法,雷达外推预报准确率较之以往平均提升40%。”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而老邻居那一家则是实打实,勾着人的食欲。但终是相安无事,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1.“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文章着重描写其中一家的油烟气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下面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而老邻居那一家则是实打实,勾着人的食欲。
3.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
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5.文章写了四种不同的生活风格,结尾则将各种生活风格统一了起来,请从这个角度探究结尾划线句的意蕴。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成事与成功
孙道荣
①一个小伢儿,连滚带爬,跌跌撞撞,蹒跚学步。最后,他终于学会走路了。
②一个半身不遂的人,装了假肢,咬着牙,忍着剧痛,克服种种艰难,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再次学会了走路。
③前者叫成事,后者为成功。
④成事与成功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大凡迟早能做成的事,虽然途中也有困难,亦靠努力,那都是成事,事情终于做成了。而需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甚而耗尽毕生心血的,才敢叫成功。
⑤很多时候,我们说的成功,只是成事。
⑥一个孩子,考了所好学校,固然不易。但他成功了吗?我看未必,他前面的路还长着呢,他最终能不能成材还两说着呢,怎么现在就能叫成功?这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小步,只是圆了一个愿望,只是做成了一件事而已,虽然这件事可能有很多孩子未能做成。
⑦一个职员,加班熬点,终于将手头一堆杂乱无章的工作做完了。这当然也不能叫成功,它只说明,他付出了,他努力了,他最终也做成了。如果换做别人,也许要花更多的时间,费更多的精力,但总归是可以完成的,达到的。
⑧一个生意人,费尽口舌,想尽办法,几经蹉跎,终于谈成了一笔大买卖,可预见的利润相当可观。这算不算成功?当然不是,他只是做成了一笔买卖,做成了一件事,无论这买卖有多大。
⑨我们经常沾沾自喜“成功”的,往往都只是做成了类似的一件件事。
⑩当然,成事并不容易。不是什么事你想做就能做,也不是什么事你想做就能做得了,更不是什么事你做了就一定能做成。我们的一生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你做了,而且是很努力地去做了,却没有做成。
⑪就像你做成了一件事,并不能就叫成功一样,一件事,我们千辛万苦而没有做成,也并不意味着你失败,它只说明,你没有做成这件事。我们的很多挫败感,来源往往就是一件事的成败。如果一件事做砸了,就以为自己失败了,因而心灰意懒,一蹶不振,那你就真的离失败的人生不远了。
⑫一件事的成与不成,甚而很多件事的成与不成,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任何一个人,一辈子都能做成很多很多事,有小事,也有大事,但他未必就是成功的。反之,一个人一辈子也会做不成很多很多事,跌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跟头,但他执着于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纵令最终他也未能如愿以偿地达到自己的顶峰,他的人生也未必就是失败的。
⑬把做成了一件事就当成成功的人,很容易满足,这没什么不好,人生需要一些小安慰。但这样的人,也很容易受伤,一旦在某件事上受挫,就可能颓废,看不到未来。最终能走向成功殿堂的,一定是那些不以一事论成败,不以一时论英雄,不以一己而罔世界的人,他们怀揣理想信念,坚定,执着,淡泊名利,砥砺前行。
⑭也未必是做大事的人,才配叫成功。芸芸众生,无名小卒,一辈子也可能没机会遇上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我们遇到的,我们所做的,可能都是些芝麻粒大的小事,我们甚至也没有什么远大崇高的理想,我们就永远也无法成功了吗?当然不。我觉得,一个人,能把一件哪怕是再小的事,不但做成了,而且做到了完美,达到了极致,他就是一个成功者。
⑮成事容易,成功难。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才需要不断修正自己,不浮躁,不气馁,不妥协,努力成事,梦想成功。
1.本文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选文⑥⑦⑧三段都是事例论据,能否删掉一个?为什么?
4.选文第⑫段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文章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三、语言表述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据说,有一位英国女士,在读完《围城》之后,非常欣赏钱钟书,想要见他一面,当她打电话询问时,钱钟书是这样回答的: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这个回答拒人千里之外,又无法令人觉得尴尬,反而觉得此人当真幽默风趣。如何拒绝一件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而又不会引人憎恶,实在是一门艺术。碰上类似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如果五一假期,你的好朋友执意要找你玩,但你的作业还没做完,你确实没时间陪他玩。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含标点 80 字以内。)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不止眼前,还有诗和远方。对于正在求学的同学们来说,除了学习,你们还期待着什么?是动听的音乐,还是精彩的电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酣畅淋漓的运动?抑或是其他某种你无法割舍的兴趣爱好?
请以“生活不只有学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600字以上,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正确;B项正确;C项错误,“露”指白露,而不是寒露;D项正确。故选C。
2、B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句子的排序。排序题要理清逻辑,可以借助“首先”“其次”“再次”等关联词语,或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判断。首先整体把握,找出中心句、起始句或总括句,然后按时间、空间、逻辑或认知不同进行梳理。阅读语段可知,此题是阐述“中国诗词”的句段。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②句将目光投向漫长的岁月长河,由此引出③句,“诗人将诗意馈赠每一个人”,故②③相联。①④从另一角度指出诗文的传承,时代变化,但每一代都会有自己的纪念方式,④句领起画线句后面的句子。所以应排序为:②③①④。故选B。
3、D
【解析】
A:蜇伏——蛰伏。B:松驰 ——松弛。C:造假帐——造假账。故选D。
4、C
【解析】
试题分析:A. 褴褛(lǔ)-(lǚ)、钟灵毓修(sù)-(yù); B.粗犷(kuǎng)-(guǎng); C.正确; D.恣睢(zuī)-(suī)、风雪载途(zǎi)-(zài)。据此,答案为C。
5、A
【解析】
A项,正确;B项,语序不当,“读者深受喜爱”改为“深受读者喜爱”的后面;C项,两面对一面,把“是否”去掉;D项,在句末加“等功能”。
【点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6、 (1)示例:礼赞蜀道文化 漫话蜀道文化 (2)示例:李先生(李老)您好!我是第四中学的学生,我校邀请您于本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学校为全体学生做“蜀道文化”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 ,只要活动围绕主题,活动形式有实际可操作性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半开放性试题,口语交际试题,先要有称呼,然后根据情景和人物身份,写出邀请的目的、时间、地点,注意语气委婉,有礼貌,语言通顺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1)天街小雨润如酥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4)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酥”“襄陵”“溯”等字词的书写。
8、(1) 花荣,小李广,营救宋江。 (2) B C
【解析】
(1)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段故事选自于《水浒传》,此段中的人物是小李广花荣闯刘高寨营救宋江的故事。(2)B项“一时对她发生了空前的敬意”不完全正确。原文是: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C项有误。正确是:在撒哈拉沙漠,我遇到一个小家伙叫小王子,小王子叫我给他画一幅画,我第一次画的是生病的羊,第二次画的是山羊,第三次画的是老的羊,第四次画的是一只箱子。
二、阅读
9、1.崇山峻岭之中,只有一座孤城静默在黄昏里。
2.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
3. ①朔气传金柝 ②寒光照铁衣
【解析】
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画面中的主要景物“群山”“孤城”“落日”,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考查对诗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王昌龄 (唐)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翰 (唐)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1. (1)派 (2)准备 (3)你 (4)回头看
2. D
3. (1)不请徽州的唐打猎,不能除掉这个祸患。
(2)这个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把它叫醒。
4. 人少,工具简单,动作娴熟,直击要害,方法巧,时间短。
5. 勤学苦练,求知欲强,专心向学(以学为乐)。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顾”是古今异义词,回头看。“尔”:你。
2.考查多义词。A.副词,将近/副词,况且;B.代词,代老虎/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C.副词,于是/副词,竟然;D.介词,用。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此:这。汝:你。聘:聘请。
4.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解答此题先要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然后结合唐翁猎虎时的表现来概括。艺至精者二人:“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童子十六七耳。” 工具简单:“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 动作娴熟,直击要害,干净利索,只一个回合就完成任务,“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5.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炼臂十年,炼目十年”,道出了反复苦练的重要意义。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什么真正的神巧之技,真正的超人的绝技是反复苦练的结果。”可链接材料中宋濂到百里之外求师问学是一个道理,成就一个人的学业需要刻苦学习、勤学苦练、虚心求教、以学为乐等。
【点睛】
译文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旌德县出现了老虎。不到几个月,傍晚出城的老百姓被老虎吃了十几个。过往的客商有几拨因为贪图赶路,黎明时分也被老虎伤了许多人。当时,纪晓岚的一个同族哥哥任知县,曾几次招集本地的猎户搜寻老虎,结果,猎户也被吃了几人。当地一个人建议:"咱们去请徽州的唐打猎吧!除非他来了,不能消弭这场祸患!
" 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就问:"唐打猎是什么人?有这本事么?" 那人说:"肯定行!"说着讲了一个故事。大概是明代,徽州(现在的安徽歙县。)有一个姓唐的人,刚刚结婚不几天,一天进山被老虎吃了。他的老婆很伤心,孩子生了后,专门向天祷告:"你长大后,如果不能杀虎,就不是我的儿子!后代子孙如果不能杀虎,也都不能算是我的子孙!"从此后,唐氏世世代代都以擅长猎虎绝技,闻名当地。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听后,与众人商议,很多人都知道唐打猎,赞同这个建议。于是,第二天,衙门里便派人带着礼金专程去请唐打猎。过了几天,派去的人回来了,说:"唐家专门挑选了两位技艺最好的人,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到。"
到了之后,众人一看,却很是失望。原来唐家派来的是这么两个人:一个身形瘦小的老翁,头发胡子全白了,说话的时候还不时咯咯咳嗽,似乎随时都可能摔倒地上,再也起不来;另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大男孩儿,看样子根本没有力气。 众人无法可想,唐家既然派了人来跑了这么远的路,那就先安顿下吧。 这时,老翁忽然走上前来,半跪说:"不必忙乎。听说那只老虎在离城不到五里的地方,先去把它抓回来,再吃饭不迟!" 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客气了几句,派人领着他们去寻找老虎呆的地方。时值正午。县衙来的人领到山谷口,就不敢再往里边走了。老翁一看,微微一笑:"有我在,你们还怕什么?"众人只好硬着头皮再往前走。走到峡谷深处,已经有几个人浑身哆嗦,不愿再走了。老翁看看大男孩儿,说:"看情形,这个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把它叫醒。" 大男孩儿张口模仿老虎的啸声,声震林木,落叶纷纷。不一会儿,老虎果然从林中出来。众人吓得纷纷后退,大男孩儿也退后十几步,然后远远站定。留下老翁站在原地。老虎发觉眼前有人,停了停,猛然径直向老翁扑来!老翁手里攥着一把长约八九寸、宽四五寸的短小斧头,觑定扑来的老虎,奋起右臂,屹立不动。老虎半空里扑到,老翁侧头避过虎势。眨眼间,老虎从头顶越过,落地已经血流一片,颤动几下,就不动了。众人跑来,确信老虎真的死掉了,纷纷去看。这才发现:老虎的身子,从下颌、肚子到尾巴,一条长长的裂痕,早让老翁的斧头破成了两片!此时,众人才发觉老翁不是凡人,纷纷上前施礼请教。
老翁说自己为了这一招,光臂力就练了十年。别人用扫帚在他的眼前挥过,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他的胳膊平举时,可以让几个壮汉向下拉,壮汉们悬着身子使劲晃,老翁的胳膊却一动不动。
11、1.D
2.B
3.(1)智能预报的优势: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细致和丰富的预报内容;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
(2)发展的趋势:因为气象是复杂的系统,受影响的因素太多,还需要向经验丰富的预报员深度学习,并继续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于网络预报业务。
【解析】
1.试题分析:A.原句是“内容包括2400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去掉“多”字后,失去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B.依据“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可知,“基本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的说法是错误的;C.依据“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可知,选项C表述为“只涉及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是不正确的。D正确。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A项,文章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网格预报天气的优势与挑战;B项,正确;C项,第④段主要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当前预报产品中气象要素的丰富多样;D项,第⑦段以“阿尔法狗”与“智能预报”作比较,突出了“智能预报”面临的挑战,不是“美好前景”。故答案为B。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文章第5段“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在方便公众获取更精准更精细的天气预报之余,还将有助于预报员开展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同时基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这些内容具体说明了网格预报的优势。依据材料可知,智能预报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格预报业务,从“采用分布式深度学习框架、时空记忆深度循环网络算法,雷达外推预报准确率较之以往平均提升40%”这些内容,再结合网格预报的优势,即可概括智能预报的优势。发展的趋势可结合文章第6、7段内容来分析,其核心内容是智能预报要向预报员学习——预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可以用来“喂养”机器和模型;以及智能预报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据此理解作答。
12、1. (1)认真的风格:吃的方面有规律、很节制(每顿必烧,从不将就)即使是生病,也是认真对待吃这件事,耐心,持恒,积极,执着。(2)质朴而实在(实惠)的风格:油烟气味体现出用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2.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咖啡气味的浮华(虚无)和老邻居家油烟气味实用(实惠)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各路气味各有特色,泾渭分明,决不混淆
3. “孱弱”是瘦小、虚弱的意思,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一缕咖啡的香气)不定时出现,时有时无,并不是为了一日三餐,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4. 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体现理解与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主题。
5. ①平时的生活会有不同的气味,但到了端午都会有艾草味,说明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②到了端午都会有艾草味,说明人们认同端午,认同这样的传统文化;③艾草味在弥漫、散开,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 洇染成青色,说明艾草味能升华,平衡不同的生活状态。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每顿必烧,从不将就”“他们没落下过一顿”可以看出这家人的认真和执着;从“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可以看出这家人的实在。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这句话将“温和、光滑”和“实打实,勾着人的食欲”这两种油烟气味进行了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两种生活风格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孱弱”的意思是瘦小虚弱,单薄。第⑤段中,“孱弱”用来修饰另一家的油烟,作者对此的评价是“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依据这些内容即可解释“孱弱”在语境中的意思,语言要简洁。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线索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我们要注意文章中的议论、抒情的语句,以及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从开头、结尾、中间可以发现,文章处处出现油烟味,所以“气味”是文章的线索。这篇文章借助油烟的气味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状况和生活风格,体现了“包容”这个主题。
5.此题考查了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艾草味”,联系上文可知,“艾草味”代表的是端午这一传统文化;“只由它弥漫,散开”,说明人们的生活有共同的内容;这句话点明了主题,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13、1.用孩子和残疾人经过努力终于成功行走的事例,引出本文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充当论据证明观点。
2.成事容易,成功难,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努力成事,梦想成功。(或者“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努力成事,梦想成功。”)
3.不能删。这三个事例从小孩到成人,兼顾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4.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鲜明有力地论证了一件事的成与不成,甚而很多件事的成与不成,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
5.首先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文章的论题“成事与成功”,接着论述了成事与成功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解析】
1.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中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或分论点。表述形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论题)+作为事实或道理论证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此文第一段举“孩子和残疾人经过努力终于成功行走”的事例,引出“成事与成功”这一话题,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我们才需要不断修正自己,努力成事,梦想成功。”的观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文论点在结尾总结出来的。
3.考查能不能调换文段的顺序。仔细观察这三段的内容,首先年龄从小到大排列的,其次人物身份不同,学生、职员、生意人,代表各年龄段、各阶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雄辩能力。
4.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第⑫段“反之”可知运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同时也是道理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此段“一件事的成与不成,甚而很多件事的成与不成,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的观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文首先用孩子和残疾人经过努力终于成功行走的事例,引出本文论题;接着论说了成事与成功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水到渠成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努力成事,梦想成功。”
三、语言表述
14、示例:你作业写完了吗?我有的都不会,还没写完呢,好笨啊,还是你厉害,真聪明。等我写完了再玩好吗?正好有不会的还可以请教你。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语言要得体。本题可先夸赞朋友聪明,及时完成作业,然后再说出自己的难处。理由充分,语气委婉,言之成句即可。
四、写作
15、参考例文
生活不只有学习
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城市的喧嚣,似乎都与沉闷的学习格格不入。
学校里,饭桌上,街道中,无一不有埋头苦干的学生,他们为了未来而奋斗,他们为了成绩而努力,但堆积如山的作业已把他们囚禁,生活像一座地牢,囚禁着他们的身心,束缚着他们的自由。
没错,人不能不学习,但过度的学习却只会让你变成机器。
每天走在去学校的小路上,你是否又低着头,沉迷在书中?每天中午走在林荫小道里,你是否又在思考问题?每天傍晚走在街道中,你是否又在想着作业?当你清晨走在路上时,你可会放下书本,抬头看看空中飞翔的小鸟?当你走在林荫小道时,你可曾去看看道旁的小树?当你傍晚走在街道中时,又会发现漫天美丽的红霞吗?
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学习叫荒废,但只充满学习的生活堪比报废。好比一只猛兽,它除了拥有高超的捕猎技术能让自己吃饱之外,它还能做什么?没有动物敢靠近它,它一天到晚只有捕猎、捕猎,它只学这个本领。现在的我们倒有有几分相似,日夜不断地学习,但却从没有停下脚步去好好的观察周围的事物。
难道生活本该如此?不,不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实生活中有朋友有欢乐还有很多很多。你可以看见向日葵张开笑脸,你可以与同伴们逛街、谈心,你可以到森林中感受自然的美妙,你可以与小孩子们开开玩笑……
放下你手中的练习吧,腾出几分钟供自己玩闹,不要累了自己,不要成为机器,愿你永远是个小孩子,愿你的生活不再只有学习。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生活不只有学习”。审题:生活不只有学习,那么还有什么?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为我的生活增添色彩。除了学习在课堂上,而额外时间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1)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等。(2)课余辅导训练,如:绘画写生、足球比赛、舞蹈等。(3)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等。(4)、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等。这些都可以入题。但要选择最为积极性上或有趣有味的爱好来写。题目“生活不只有学习”告诉考生,绝对不能写学习方面的事情了。
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希望您进行完善,“不负”有不辜负之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泰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课外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泰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课外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