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整体概述) 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00727/0-1693826110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整体概述) 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00727/0-16938261105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整体概述) 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00727/0-16938261105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整体概述) 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整体概述) 练习,共6页。
【2024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整体概述)配套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无锡道中赋水车① 苏轼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②,刺水绿针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③。 天公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④推雷车。【注】①本诗是作者经过无锡看到农民遇旱用水车车水的情景而作。②云阵:军阵中一种蜿蜒曲折的横队。③鼍鸣窟中如打衙:传说天旱水干,鼍则鸣于窟中,其声如打鼓一般。鼍,鳄鱼的一种。打衙,击鼓。④阿香:神话传说中推雷车的女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比喻的手法写水车的形象,又以叠字摹写水车动静之态,生动传神。B.颔联写车水时水流穿行稻田,如云滚波浪,稻芽刺出水面,有如绿针点点。C.颈联实写五月洞庭飞起沙尘,鼍鸣如鼓,言旱情严重,烘托内心焦急之情。D.本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把旱年百姓车水的寻常情景写出了深厚意味。2.本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也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情感和哲理。(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风入松·福清道中作① 刘克庄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②。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③情怀。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注】①此词作于刘克庄从建阳罢官归莆田,途经福清之际。②金罍(léi ):饰金的大型酒器。③鼓缶:《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成玄英注:“盆,瓦缶也。”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负金罍”四字,写的是作者因病而不能饮酒消愁,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B.“萧瑟捣衣时候”运典写景,兼点时令。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往日的回忆,抒发了悼念之情。C.“多情”一句是说自己于旅店住宿,虽然孤独寂寞,但有店主守灯陪伴,勉强可以得到安慰。D.本词情景交融,词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厚意,读来自然真切,让人深感凄美悲痛。4.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同是悼念亡妻,苏轼在梦中都想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而现实中的刘克庄“归鞍”却“徘徊”,请结合诗句分析刘克庄“归鞍”却“徘徊”的原因。(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题崔公池亭旧游 温庭筠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A.起句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B.颔联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读来别有韵味。C.“红艳影多风袅袅”中的“红艳”指荷花,此句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D.诗题曰“题崔公池亭旧游”,末句云“尽日无人独上楼”,可见此次重来,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6.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平陵寓居再逢寒食 朱湾①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 火燧②知从新节变,灰心③还与故人④同。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注】①朱湾:生卒年均不详,大历年间进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征辟。②火燧: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③灰心:《庄子·齐物论》有“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之语。④故人:古人,此指介子推。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标题不难看出,诗人在外漂泊已久,这是他在平陵寓所度过的第二个寒食节。B.首联用词巧妙,“几回”“每遇”“泣”“叹”等词,写尽久旅的沧桑与凄苦。C.颈联写诗人告诫自己关注客居之地鸟语花香的春日美景,表明其心境开始转变。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困顿之中本不应再让忧烦萦心,只需放开胸怀陶醉于春风之中”的感叹。8.颔联“灰心”一词巧妙而隽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鹧鸪天 李之仪【注】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注】李之仪一生身处北宋新旧党争时期,官场失意。后虽遇赦复官,授朝议大夫,但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为缘,自名“姑溪居士”。这首《鹧鸪天》就作于这一时期。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极目远望,但见江面无风,波澜不惊,水天相映,呈现出澄澈光色。B.这首词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都提到了心灵摆脱世俗的束缚。C.眼前秀美风光让词人感受到回归田园的乐趣,产生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10.李之仪的词作除深情之外,别具一段妙理。词中谈到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实写”错误。不是实写,是虚写。颈联“欲飞沙”是写天气干旱,泥土都粉化到快要飞起沙尘的地步;天旱时“鼍鸣如鼓”是民间传说。2.情感:①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之情。颔联、颈联两联可见诗人因旱情或缓或重而或喜或忧。②对水车抗旱保苗重要作用的喜悦与赞叹。颔联车水入田、稻芽青翠,可见诗人喜悦之情;联系全诗可见诗人对水车作用的赞叹。③对百姓面对灾情积极自救精神的赞美。哲理:人在苦难面前不能听天由命,而应积极作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情感:颈联写天旱,“欲飞沙”及“鼍鸣窟中”的传说,形象地揭示出天旱的极其严重。诗人因为干旱而感到担忧,因水车车水缓解旱情而感到喜悦,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之情。颔联“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写水车的功用,车水入田、稻秧青翠碧绿,惹人喜爱。表达了诗人对水车抗旱保苗重要作用的喜悦与赞叹以及对百姓面对灾情积极自救精神的赞美。哲理:尾联写农民的抗旱,进一步歌颂水车,天旱盼雨,但“天公”不见,下雨无望,因之老翁悲“泣”,靠天不能,只好自救,于是呼唤子女推水车抗旱。可见人在苦难面前不能听天由命,而应积极作为。【参考答案】3.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但有店主守灯陪伴”错误。词中“灯前影”是指作者自己的影子,“老翁”指作者自己,不是店主,“多情”句意在表现形影相吊、形单影只的境遇。故选C。4.①“逆境难排”,作者因削职归来,政治上陷于逆境,仕途失意,使他困扰,使他彷徨。②“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酒是解忧之物,然而病余之身不宜饮酒,作者无法借酒消愁,忧闷如绳索缚住他的内心,难排难解。③“萧瑟捣衣时候”,正是捣衣的时节,作者回想起了妻子为他捣衣的情景。但如今唯有萧瑟秋风,却再无捣衣之人,再不闻捣衣之声。由此勾起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渴望回乡悼念亡妻。(或“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词人身处孤馆,唯有一盏寒灯作伴,那位陪伴着作者“同去同来”的夫人已经不在了,勾起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渴望回乡悼念亡妻。)【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①词的上阕开头即写词人骑马归来、彷徨歧路的痛苦。曰“归鞍”,曰“徘徊”,曰“逆境难排”,初非出于悼亡,其中暗含政治上失意的悲愤。“逆境难排”一句正说明词人因削职归来,仕途上陷于逆境。这里词人把对亡妻的悼念之情与政治上的失落感糅合在一起,自然浑成,不着痕迹。②忧闷情绪难排解,人说饮酒可忘忧,奈何作者病后体弱不宜饮酒。“人言”二句,用事而能浑化。身体病痛,一可悲也;病而有忧,二可悲也;有忧而不能饮酒,三可悲也。作者无法借酒消愁,忧闷如绳索缚住他的内心,难排难解。③“萧瑟捣衣时候”,正是捣衣的时节,作者回想起了妻子为他捣衣的情景,是运典写景,兼点时令。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悼念。“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词人身处孤馆,唯有一盏寒灯作为伴侣,一种孤寂之感,悼念之情,凄然流于言外。【参考答案】5.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A项,“回忆昔日游崔公池所见之景”理解错误,起句写故地重游、眼前所见之景。6.①全诗情景交融,意蕴绵长。首联和颈联,诗人描绘出荷花盛开、波光摇曳、碧空云断、池水悠悠的秋日荷塘之景,清馨幽静的景致中透露出物是人非的空阔失落之感;尾联触景生情,抒发“青山依旧”而故人杳然的无穷感慨。②本诗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颈联“红艳影多风袅袅”与首联“菡萏秋”照应;“碧空云断”与“皎镜方塘”照应;前三联内容照应诗题之“池”,尾联照应诗题之“亭”。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能力。内容上,首联,写故地重游、眼前所见之景。秋天里皎洁如镜面的池塘上荷花开放,这次重来又见到采莲的小舟。颈联,描绘荷塘景色,感慨人已不见,唯见水悠悠。虽然现在红艳的荷花影多风袅袅,但是终究碧空云散,唯见池水悠悠,清馨幽静的景致中透露出物是人非的空阔失落之感。尾联触景生情,说尽日徘徊独自登楼,虽檐前青山依旧,而人事全非。作者在诗中借故地重游而抒发怀昔叹今之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意蕴绵长。结构上,五六句回应首句:红艳袅风,说的是“菡萏秋”;碧空映水,说的是“方塘皎”。两两相互照应。同时,前三联围绕故地重游荷花池来写,内容照应诗题之“池”;尾联写诗人登楼见亭,照应诗题之“亭”。全诗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参考答案】7.C【解析】本题考查综合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告诫自己关注客居之地鸟语花香的春日美景”理解错误,“黄鸟愁啼”是说黄鸟悲伤的啼叫声,因此不是“春日美景”。8.①“灰心”一词与“火燧”对仗,既照应了钻燧改火时的灰烬,又暗用《庄子》“槁木死灰”之典,构思非常巧妙;②“灰心”即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枯寂如死灰。诗人言“灰心还与故人同”,是说自己如古人介子推一样,淡然于名利权位,语意深刻隽永。【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本题为评价解析题,“巧妙而隽永”是解题关键。“巧妙”是就结构而言,“隽永”是就思想情感而言。颔联“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意思是人们请新火用的引火之物随着时节而变化,但我对人生前途的悲观心态依旧和以前一样。结构上,“灰心”对仗“火燧”,结合注释③可知,诗人由寒食钻燧改火之灰烬,勾连《庄子》“槁木死灰”之典,构思非常巧妙。情感上,“灰心还与故人同”,这里的“故人”即古人,指寒食所祭古人介子推,从而表明自己如介子推般不慕名利,不为外物所动,即庄子所言,已有悟道之心、超脱之意。 【参考答案】9.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产生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错误,词的最后一句“何必桃源是故乡”,表达词人不必拘泥桃源盛境是否是故乡的通达洒脱。故选C。10.①人生忙忙碌碌,应有闲暇时光赏世间好景。②心灵远离俗世,人生的味道才会绵长,物质上需知足常乐,人生应重在追求精神的愉悦。③享受田园生活乐趣时,不必过于拘泥“桃花源”是否在“故乡”,应通达洒脱。【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描写了诗人被眼前的风光所陶醉,不由发出了感叹:历来所谓的好地方都会输给闲散之地,这眼前的风物足以让人感叹人生有什么可忙的呢?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哲理思考:人生忙忙碌碌,应有闲暇时光赏世间好景。“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的意思是心和名利远了,人生的趣味反倒会让人咀嚼不尽,要知道有粗布麻衣也比没有衣裳强啊。这几句词是诗人自述心志的,他已无心官场,对名利也已看淡,宁愿过这种清贫但无须劳心费神的生活。所以,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心灵远离俗世,人生的味道才会绵长,物质上需知足常乐,人生应重在追求精神的愉悦的思考和感叹。“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的意思是从现在开始知道了归隐田园的乐趣,又何必要把“桃花源”当作是故乡呢?所以这一句意思是要说明,“归田乐”才是关键,只要认识远离了官场、远离了争名逐利,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宁静、闲适的乐趣,不一定非要寻到“桃花源”那样的地方,人生到处都有“桃花源”,到处都是“故乡”。所以,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享受田园生活乐趣时,不必过于拘泥“桃花源”是否在“故乡”,应通达洒脱的哲理思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对比鉴赏) 练习,共8页。
这是一份【2024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表达技巧、语言特色) 练习,共8页。
这是一份【2024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分析形象) 练习,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