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802494/0-16938712799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802494/0-16938712799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802494/0-16938712800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案 0 次下载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学案 0 次下载
-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案 0 次下载
-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案 0 次下载
-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案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
展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基础知识】
一、儒学的复兴
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____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__ _和____。
2.时间:从____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3.内容
(1)力图挖掘____的思想内涵,强调____为____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__ __、树立__ __方面的作用。
(2)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
4.代表: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①北宋后期的____、____兄弟。
②南宋的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将__ __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____》《____》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____”的儒学基础读物。
(2)内容
①宇宙观: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②人生观: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__ __”,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____”的精神境界。
③认识论和方法论:____。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3)地位:从____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学艺术
1.宋词
(1)背景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和士大夫阶层活跃。
②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
①____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_ __,到宋朝进入____时期。
②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____,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3)代表作家:以豪放派的____、____和婉约派的____、____词作成就最突出。
2.元曲
(1)散曲: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__ __体裁,更加适合____演唱的需要。
(2)杂剧
①特点: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____、____、____、____,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
②代表作家:____、____等。
③地位: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3.话本
(1)背景:宋元时期,城市中____演出非常盛行。
(2)性质: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__ __。
4.书法绘画
(1)书法: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____,不拘____。
(2)绘画:绘画成就以____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____,注重____和____。_ __、___水平也很高。
三、科技
1.三大发明
(1)概况
①印刷术:____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____。
③指南针:用____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地位:三大发明为__ __作出了重要贡献。
2.科学家
(1)北宋的沈括:所著《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元朝的郭守敬:最突出的成就是设计和监制多种__ __,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 ,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南北方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四、少数民族文字
1.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1)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____,还进行_ __。
(2)金创制了____文字,在科举中开设__ __,用女真文字答题。
(3)西夏文通过____大量保存下来,包括____、____、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2.畏兀体蒙古文
(1)形成原因: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
(2)蒙古文价值: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____》。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3)改制藏文字母
①改制: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
②作用: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
③地位: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跟踪训练】
1.北宋的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伦理观,认为每个人都应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人人都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对万物尽一份职责。据此可知张载( )。
A.强调深究学术,经世致用 B.主张穷理格物,探究新知
C.强化伦理道德,维护统治 D.倡导爱人爱物,和谐相处
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3.北宋画家李成的山水画《寒林骑驴图》描绘了白雪寒冬,长松之下,一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的景象。画面只有近景和中景,远景掩于古松之后,未着一笔,却气象萧瑟。该作品( )
A.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 B.注重表现意境和笔墨情趣
C.体现了市民阶层风俗旨趣 D.以形写神突出人物的形态
4.宋词为我们描绘了喧嚣热闹的宋朝市井生活画面,展现了江南经济发达的局面,表现了江南生活的繁荣生机,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吴中健儿驾舞龙舟竞技、姑娘们打秋千、妇女拾翠的场景均出现在宋词中。这说明,宋词( )
A.刻画文人形象 B.体现世俗乐趣 C.反映秀美景趣 D.描写都市生活
5.宋代话本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文学语言进行创作的传统,体现了一种“亲民化”倾向。这说明话本( )。
A.体现了文学的平民化发展 B.加速了传统文学的衰落
C.旨在向民众宣扬理学思想 D.开创了杂剧创作的先河
6.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B.以抒情写志为主流
C.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7.宋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据此能说明( )
A.活字印刷术是当时主要印刷技术 B.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领先
C.学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 D.印刷术发展促进学术传播
8.郭守敬用改进了的天文仪器实测之后,又加以精密计算和综合研究,在宋代《统天历》的基础上完成了历法改进,制定出新历,元世祖赐名《授时历》。这表明《授时历》( )。
A.是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B.标志着中学与西学的融合
C.主要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 D.领先于世界各国历法编制
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宋代科技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家个人的努力 B.经济文化的繁荣
C.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D.中外交流的推动
答案以及解析
【基础知识】
一、1.经书字句 佛教 道教
2.北宋中期
3.(1)儒家经书 学术 现实 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基本价值观
4.(1)①程颢 程颐
②《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2)②存天理,灭人欲 圣人 ③格物致知
(3)南宋
二、1.(2)①唐朝 词 鼎盛 ②配乐演唱
(3)苏轼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2.(1)长短句配乐诗歌 市井
(2)①音乐 舞蹈 表演 道白
②关汉卿 王实甫
3.(1)说书 (2)白话小说
4.(1)个性 法度
(2)山水画 写实 意境 笔墨情趣 人物画
三、1.(1)①雕版 毕昇 ②军事 ③人工磁化
(2)人类文明的进步
2.(1)梦溪笔谈 (2)天文观测仪器 授时历
四、1.(1)刻石立碑 文学创作
(2)女真 女真进士科
(3)出土文献 佛经 法律
2.(2)蒙古秘史 (3)①八思巴
【跟踪训练】
1.答案:D
解析:张载认为人应当对他人、对社会、对万物尽一份职责,而这种职责有助于社会和谐,D项正确;经世致用强调思想对现实的指导,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穷理格物是指对事物道理的探究,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维护统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2.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朱熹认为儒家礼仪中蕴含等级规范,故他主张简化礼仪以便实行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人们对儒家思想规范的遵守,从而巩固儒家思想地位,故D正确。推广儒家礼仪不是其主观目的。B是作用,不是目的。儒家伦理规范早已形成,排除C。故选:D。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白雪寒冬,长松之下,一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的景象”可知,该作品注重笔墨情趣,且“远景掩于古松之后,未着一笔,却气象萧瑟”体现了表现意境的特点,故选B项。“白雪寒冬,长松之下,一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不是对现实生活情境的真实描绘,排除A项。山水画《寒林骑驴图》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文人,所以不是体现市民阶层的风俗旨趣,排除C项。材料中的绘画作品是山水画,不是人物画,不能体现以形写神突出人物的形态,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喧嚣热闹的宋朝市井生活画面”“健儿驾舞龙舟竞技、姑娘们打秋千、妇女拾翠”可知,宋词反映了市民生活的现实情况,故选B项。吴中健儿、姑娘们、妇女不是文人,排除A项。“秀美景趣”表示的是自然风光,排除C项。“都市生活”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D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
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反映市民阶层价值观的话本发展迅速,A项正确;材料与传统文学的衰落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宣扬理学思想无关,排除C项;话本与杂剧创作无关,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材料“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体现的是元曲世俗化程度较高,以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7.答案:D
解析:宋代,《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等,得益于印刷术的发展,故选D项。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将中国古代的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进行比较,不能得出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领先的结论,排除B项。印刷术的发展与学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在北宋时期印刷术还没有普及,所以不能得出学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排除C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授时历》在继承宋代历法的基础上,加之郭守敬的实际观测和精密计算,是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的产物,A项正确;材料中的《授时历》没有体现中学与西学的融合,排除B项;元朝颁行《授时历》主要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与其他国家历法的比较,无法得出《授时历》领先于世界各国历法编制,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选B项;科技的发展跟科学家个人的努力、统治者的支持、中外交流的推动是分不开的,但这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三项。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跟踪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跟踪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跟踪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