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展开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0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翻坝”运输是指来往的客船、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等船舶或运输紧急物资和鲜活食品的船舶,在候闸船舶过多的情况下,为避免花费较长时间候闸过坝,而采用的“水运→陆运→水运”或“水运→陆运”的转运方式。左图示意三峡翻坝物流系统,其中秭归三峡翻坝物流图(含茅坪港)属于货运枢纽型的港口物流园区(右图),是长江南岸三峡翻坝物流转运的空间载体和依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航运角度来看,三峡大坝建成后其上游物流量扩大的原因有( )
①水域面积扩大,水深增加 ②通航里程增加,通航能力增强(航道条件改善)
③港口规模扩大,数量增加,港口腹地扩大 ④轮船航行速度加快,运输效率大大提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与候闸过坝运输相比,三峡翻坝物流系统的优势有( )
①实现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运输方式灵活 ②缩短物流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③实现对货物仓储、加工和贸易,延长物流产业链 ④建设难度小,工程量小,投资更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三峡翻坝物流系统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
A.推动了区域城镇化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可能导致水土流失 D.导致水库库容减小
【答案】1.A 2.A 3.C
【解析】1.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会提高坝区及上游的水位,因此航道的深度加深、宽度变宽,通航的里程随之增加,通航的吨位加大,提高了航道的通航能力,故①②正确。由于水位的上升,原有港区的水域面积加大,停泊能力增强,航道沿线新建设的港口也随之增多,故③正确。三峡大坝修建之后会促使下游航运的发展,对上游影响不大,故④错误。故BCD项错误,本题选:A。
2.由图1图例的分析可知,翻坝物流系统可以与公路、铁路、管道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与传统的候间过坝相比,更加灵活便利,运输效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故①②对。由图2秭归三峡翻坝物流园分析可知,园区不仅能提供仓储区,而且可以提供综合配套产业园区、综合贸易区,因此通过秭归三峡商坝物流园,实现对货物的仓储、加工和贸易,延长物流产业链,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故③对。三峡翻坝物流系统可以与公路、铁路、管道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工程复杂,难度大,投资大,故④错。故选:A
3.根据材料可知,三峡翻坝物流系统建设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包括经济角度,故AB错误。三峡翻坝物流系统建设后会造成落差变大,冲刷作用变强,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故C正确。水库建设之后会造成库容增加,故D错误。故选:C。
贝加尔湖平均水深730m,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每年有5个多月的结冰期。入湖河流达 300多条,其中色楞格河贡献的水量最多,仅有安加拉一条河流输出。每年2-3月,贝加尔湖会出现奇妙的冰裂景观--湖面上的冰层裂痕纵横交错、精巧别致。下图示意贝加尔湖冰裂及其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对贝加尔湖冰裂现象的形成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
A.气温上升快,湖冰融化较快 B.盛行风力大,吹动浮冰运动碰撞
C.湖水流动少,局部增温破裂 D.昼夜温差大,引起湖水膨胀收缩
5.与色楞格河相比,安加拉河( )
A.结冰期短 B.含沙量大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径流量小
【答案】4.D 5.C
【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贝加尔湖在每年2—3月会出现冰裂景观,此时气温较冬季回升,但并不会使湖冰迅速融化,且湖冰迅速融化并不会出现图示冰裂景观,A错误;此时湖冰并未大量融化,在大风吹动下不会发生碰撞,B错误;湖水的比热容较大且有流动性,在春季气温回升时期不会出现局部增温,C错误;2—3月气温昼夜变化幅度大,在温度变化下湖水热胀冷缩,造成冰面的下降和冰底湖水的涌动,使得贝加尔湖冰冻的湖面出现裂缝,D正确。故选D。
5.安加拉河与色楞格河经度大致相同,但是安加拉河纬度较色楞格河要高,所以结冰期更长,A错误。安加拉河受来自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影响较大,又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以降水补给为主,且有贝加尔湖泊补给;而色楞格河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又发源于高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所以安加拉河径流量较大,D错误。色楞格河上下游之间地势落差更大,河流流速更快,含沙量更大,安加拉河含沙量更小,B错误;安加拉河位于贝加尔湖的下游,贝加尔湖对安加拉河的水位有调节作用,因此安加拉河径流量更稳定,C正确。故选C。
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全市海拔高度多在700~1300米。它是我国出现-40℃以下天气时间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由此被称为“中国冷极”。与该市同名的根河地处断裂带,存在无数不冻河段,从早到晚不断蒸发水汽,冬季常出现冰雾(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雾)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冬季,根河许多河段不冻是由于这些河段( )
A.落差大,流速快,河水难以冻结 B.河水深,水量大,水体比热容大
C.地处断裂带,有大量地下泉水补给 D.风力强劲,河面浮冰被刮走
7.冰雾景观出现时,当地( )
A.气温较高 B.风力较小 C.相对湿度低 D.空气质量好
【答案】6.C 7.B
【解析】6.结合材料:“与该市同名的根河地处断裂带,存在无数不冻河段,从早到晚不断蒸发水汽”,可知根河地处断裂带,有大量地下泉水补给,水温高,冬季许多河段不冻,C正确;不结冰与地下水水温较高有关,与落差流速关系不大,A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河水深度的信息,B错误;“冬季常出现冰雾(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雾)景观”,多冰雾,表明大气稳定,风力小,空气中的水汽不易扩散,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冰雾,D错误;故选C。
7.结合材料:冰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雾”,由于“从早到晚不断蒸发水汽”,当地空气相对湿度高,而该地出现-40℃以下天气时间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当冬季近地面气温很低时,在静风环境条件下,空气中的水汽不易扩散,凝华成微小冰晶,从而形成冰雾,AC错,B正确;根河冰雾形成与空气质量关联小,D错;故选B。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的各级沟道中,以土、石为原料,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下图示意1976〜2014年黄土高原汾河流域淤地坝逐年新建数量和新增淤积库容的变化,该时间段内汾河流域出现两次淤地坝建坝高峰期。1976〜2010年,该流域坡地开发整体增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第一次建坝高峰期相比,第二次高峰期新建淤地坝( )
A.数量较多 B.平均规模较小
C.速度较快 D.平均库容较大
9.推测第二次建坝高峰期的形成是因为( )
A.有效库容减少 B.水土流失减轻
C.游地坝效益上升 D.建坝技术进步
10.2010年以来,新建齡地坝数量增长放缓,可能是由于( )
A.生态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B.当地建设资金不足
C.淤地坝系统已基本成型 D.淤地坝负面影响凸显
【答案】8.B 9.A 10.C
【解析】8.由图可知,第一次建坝高峰期在1990〜1993年,第二次建坝高峰期在2004〜2008年。第二次建坝高峰期新建淤地坝数量较少,A错误;两次高峰期时间跨度大概相同,但第二次高峰期新建淤地坝数量较少,说明第二次高峰期新建淤地坝建设速度较慢,C错误;与新建淤地坝数量相比,新增淤积库容增长更少,说明第二次建坝高峰期新建淤地坝库容较小,平均规模较小,B正确,D错误。故选B。
9.不同时期修建的淤地坝,淤积效益相差很小,C错误。淤地坝以土、石为原料,对建设技术要求较低,D错误。随着黄土高原地区坡地开发的增强,水土流失加重,B错误。泥沙在淤地坝淤积,原有第一批建设的淤地坝有效库容减少,淤地坝的效益下降,所以出现了第二次建坝高峰期。A正确。故选A。
10.一方面,随着流域内淤地坝数量的增加,淤地坝的布局渐趋完善,新增淤地坝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随着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水土流失减轻,原有淤地坝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好的有效库容,原有淤地坝系统基本稳定。故C正确。2010年以来新建淤地坝数量增长放缓与生态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和当地建设资金不足无关,AB错误。淤地坝没有负面影响凸显,D错误,故选C。
“千湖之国”芬兰地形受冰川作用影响大。该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约七成的国土被森林覆盖,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二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图乙中芬兰地形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南部沿海多城市分布,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B.由河流流向可判读,地势南部高,中部高
C.中部多狭长湖泊,湖岸线曲折,冰川地貌广布
D.平原波状起伏,是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沙丘
12.芬兰森林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表起伏大,多山地 B.纬度较高,光热不足
C.地广人稀,保护意识强 D.降水丰富,蒸发较弱
13.芬兰75%的国土被森林覆盖,据图甲分析木材加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 )
A.交通 B.森林 C.劳动力 D.市场
【答案】11.C 12.D 13.A
【解析】11.南部多城市说明地形平坦,多平原,地势低平沼泽广布不适合人居住,无因果关系,A错误。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说明中部高,南部、西部低,B错误。图中多狭长湖泊,湖岸线曲折,再加上该国纬度较高,冰川地貌广布,C正确。平原上波状起伏的是冰碛物,与风力无关,D错误。故选C。
12.芬兰地形平原为主,只有西北地区有少量山地,A错误。纬度高,太阳辐射少,气候相对冷湿,蒸发量少,发育大量的亚寒带针叶林,D正确。光热不足不是芬兰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B错误。地广人稀,保护意识强不是芬兰森林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C错误。故选D。
13.该国森林茂密,覆盖率约75%,受地形等因素影响,交通更显重要,图中木材加工厂都布局在主要交通线上,所以A正确、B错误。芬兰经济条件好,劳动力成本高,不是木材加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C错误。木材加工厂产品面向世界,所以市场不是木材加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A。
大气流过地面时,地面上各种粗糙物体会使大气流动受阻,导致气流向上传递到一定高度。此高度称为大气边界层厚度,它随太阳辐射、气象条件、地形、地面粗糙度和地下水位而变化。图是厦门中学生助手绘制的示意我国某地区月平均气温、边界层厚度(上午6:00)和地下水位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依次表示( )
A.气温、边界层厚度、地下水位 B.地下水位、边界层厚度、气温
C.地下水位、气温、边界层厚度 D.地下水位、气温、边界层厚度
2.与夏季相比,曲线②所示地理事物春季数值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风天气多 B.太阳辐射弱 C.植被覆盖少 D.融雪量较大
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答案】1.B 2.A 3.C
【解析】1.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七月份,所以③表示气温,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补给地下水,所以地下水位从六月开始上升,所以①是地下水位,最后剩余的②是边界层厚度,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大气边界层厚度是地面上各种粗糙物体会使大气流动受阻,导致气流向上传递到的高度,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大气边界层厚度春季数值较大,说明春季风力比较强,A正确。太阳辐射与融雪量对大气边界厚度影响较小,BD错误。植被覆盖减少会导致大气边界厚度降低,C错误,故选A。
3.根据图中信息及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春季风力较大,雨热同期,且年最低月平均气温低于0℃,说明位于我国北方地区,AD错误。由于一月最低均温在零下5℃以上,说明纬度相对较低,位于华北平原,C正确。东北平原一月最低均温在零下5℃以下,B错误。故选C。
2022年1月14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H岛开始火山喷发,爆发导致海啸淹没了汤加沿海地区,岛上大部分地区已沉入海底,使鸟类和海洋生物受到影响。据卫星资料表明该火山多次喷发,其中2015年的一次喷发导致岛上植被消失,但短短3年,岛上植被就开始恢复。下图为H岛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H岛位置和所属板块判读正确的是( )
A.甲,太平洋板块 B.乙,太平洋板块 C.甲,印度洋板块 D.乙,印度洋板块
5.H岛火山喷发引发国际关注,在互联网上也出现各种言论,其中不可信的是( )
A.新西兰发布海啸预警 B.新西兰全境能目睹火山喷发
C.汤加周边可能下泥雨 D.汤加周边近日气温略有下降
6.H岛植被得以快速恢复,其种子传播的最主要方式是( )
A.西风传播 B.海水传播 C.海鸟传播 D.鱼类传播
【答案】4.C 5.B 6.C
【解析】4.读图从深度上判断甲一侧浅,乙一侧深,中间梯度明显说明甲乙分别为不同板块,同时甲一侧岛屿众多,所以该火山所在位置为甲区域,甲区域南部为新西兰岛,综合分析得出位于印度洋板块上,乙为太平洋板块,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汤加火山距离新西兰近,火山喷发导致海啸会影响新西兰沿海地区,A不合题意。火山喷发虽然猛烈但是人眼可视范围有限,加之新西兰南岛上多山,影响视线,B符合题意。火山灰颗粒细加之该地热带地区多对流雨,C符合题意。受火山灰遮光影响汤加气温会有所下降,D不合题意。故选B。
6.岛屿面积较小,而H岛植被得以快速恢复说明种子传播有着定向性,风与水作为定向传播的媒介缺乏定向性,AB错误。鱼类无法登岸故无法传播,D错误。周围岛屿众多,有种子,同时距离近易于海鸟传播,C正确。故选C。
坡积裙是指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不足以搬运所携带的泥沙,使泥沙沿山麓成片、连绵堆积,形成似展开的衣裙地貌。坡积裙的前缘,通常与河谷底部、山间盆地或山前平原相连接。坡积裙经过几万年的累积可厚达十多米。下图为坡积裙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塑造坡积裙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侵蚀搬运 B.沟谷水流堆积 C.坡面水流堆积 D.平面水流搬运
8.与冲积扇相比,坡积裙( )
A.位于山地的出口地带 B.沉积物主要来自坡上
C.常有弯曲的河流出现 D.形成连绵的大平原
9.利于坡积裙地貌形成的环境条件是( )
A.山坡近乎垂直,水流冲刷力大 B.山麓宽阔,接纳大量泥沙
C.山地海拔高,岩块多 D.降水丰富,植被状况差
【答案】7.C 8.B 9.D
【解析】7.由材料可知,坡积裙是指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不足以搬运所携带的泥沙,使泥沙沿山麓成片连绵堆积,说明塑造坡积裙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坡面水流堆积,而非沟谷水流堆积,B错误;河流侵蚀搬运和平面水流搬运不是塑造坡积裙的主要外力作用故A、D项错误,本题选C。
8.由材料可知,坡积裙位于山麓,沉积物主要来自坡上,并不是位于山地的出口地带,冲积扇才是位于出山口地带,故A错误,B正确;坡积裙不会形成弯曲的河流,C错误;坡积裙位于山麓,形成面积较小,且看图可知,地形起伏较大,不会形成连绵的大平原,排除D,故选B。
9.据材料可知,坡积裙地貌为流水沉积地貌,流水冲刷力大为流水侵蚀作用,故A错。山麓宽阔与不宽阔都可能形成坡积裙地貌,故B错。坡积裙地貌沉积的泥沙颗粒物较小,不是岩块,故 C错。降水丰富、植被状况差的地区,流水的含沙量较大,有利于坡积裙地貌的形成,故D对。故选D。
我国学者利用采自黄河源区冰川雪线高度以下的祁连圆柏年轮资料,重建了该地区河流过去近400年的径流变化。祁连圆柏在0℃以下生长缓慢,该地区气候资料如图所示。研究表明,祁连圆柏年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夏季降水减少时,祁连圆柏树轮变窄甚至缺失的原因有( )
①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不足 ②树木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强
③光合作用强生长迅速 ④冰雪融化导致土壤温度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研究发现1685~1739年,祁连圆柏年轮先变宽后变窄,则该地河流流量( )
A.先变小后变大 B.一直不变 C.先变大后变小 D.间断性变大
【答案】10.A 11.C
【解析】10.由材料“祁连圆柏年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可知,当夏季降水减少时,祁连圆柏树轮变窄甚至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水分。由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为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不足,①正确;夏季降水减少,干旱更加严重,气温高,树木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强,②正确;植物在夏季光合作用强,但因缺少水分,生长受限,③错误;由材料知祁连圆柏树轮变窄甚至缺失与水分具有相关性与土壤温度低关联性不大,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由材料“祁连圆柏年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可知,年轮先变宽后变窄,说明降水先变大后变小,河流流量受到降水的补给也先变大后变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大兴安岭北段冻土广布,积雪期长逾8个月。该区域生长的兴安落叶松对水分要求高,生长季为6月至9月初。研究表明,该区域气候趋向暖干;3月气温升高,西坡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对东坡的兴安落叶松影响较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区域西坡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3月气温升高导致( )
A.3月土壤蒸发加剧 B.3月土壤温度降低 C.5月积雪融水减少 D.7月冻土厚度变薄
13.下列气象要素中,与该区域西坡兴安落叶松生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是( )
A.1~2月降雪量 B.11~12月降雪量 C.上一年的生长季均温 D.当年的生长季均温
【答案】12.C 13.A
【解析】12.据材料可知,大兴安岭北段冻土广布,积雪期长逾8个月,西坡3月份气温异常偏高,虽然蒸发加剧,但积雪融水量大,土壤并不缺水,故A错,3月气温升高,土壤温度升高,故B错, 3月气温升高 ,积雪大量融化,使5月积雪融水减少,兴安落叶松对水分要求高,影响其生长,故C正确,7月冻土厚度变薄不会使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抑制,故D错。故选C。
13.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西坡兴安落叶松生长受抑制与水分不足有关,1-2月降雪量越大,3月到5月,融雪量越大,水分越足,兴安落叶松长势越好,故A正确,11~12月距离来年春天积雪融化的时间较长,11-12月降雪量较少,但1-2月降雪多,则11-12月的降雪量会与落叶松生长具有负相关的关系,B错,兴安落叶松主要受水分影响,受温度影响较小,故CD错。故选A。
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2.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C 2.C
【解析】1.分解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的海拔差异较小,热量条件差异较小,A错误;该地位于黑龙江省小型山间盆地,空间差异较小,降水的差异较小,B错误;该地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水分的空间差异较大,植被分异明显,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岩性的相关信息,D错误。所以选C。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丙地为塔头薹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缺失淋溶层,符合②土壤分层,C正确;甲处、乙处、丁处都有淋溶层分布,不符合②土壤剖面图,ABD错误。所以选C。
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
A.湖岸线长度变短 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
C.湖泊的面积稳定 D.沿岸区域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3.A 4.D
【分析】3.读图分析,1973-2004年SD值呈上升趋势,说明湖岸线变曲折。水下地貌体出露会导致湖岸线更加曲折,SDI值会变大。①符合;湖岸土地沙化会导致湖岸线越来越曲折,②符合;湖盆区构造沉降会导致湖岸线缓和,SDI值变小,③不符合;人类活动强度减弱会导致湖岸线缓和,SDI值变小,④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读图分析,2010-2017年SD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读图分析,2010-2017年该湖泊水位上升,造成水域面积扩大,更多原来单一陆境生物环境区域变为水域和陆域交替环境,生境多样性增加。D正确;SD值上升说明湖岸线曲折,湖岸线长度变长,A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土地沙漠化减弱,B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湖泊面积扩大,C错误;故选D。
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征。完成下列各题。
5.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6.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5.B 6.B
【解析】5.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大兴安岭西侧草原,草类茂盛,草类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表层,枯枝落叶多,而且该地纬度较高,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故选B项。
6.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导致降水多少不同,从导致自然带呈现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递变规律,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B项。
硫磺沟煤矿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因地下煤层自燃而析出大量的结晶硫磺而得名。这里地表裂隙发育,煤层埋藏相对较浅。据记载,自1874年起,硫磺沟地带浓烟弥漫,石缝中的火焰常年不断。1999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实施灭火工程,采取地表注水降温、钻探、注浆封堵裂隙等方式,耗时4年终于将最后一个燃火点彻底熄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硫磺沟矿区煤层长期自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纬度低,夏季气温高 B.沟谷地形,大风天气多
C.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D.岩层漏风,供氧条件好
8.硫磺沟矿区煤层长期自燃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①地下水污染 ②酸雨多发 ③地表塌陷 ④土壤肥力上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7.D 8.B
【解析】7.从材料可知硫磺沟地下有煤矿分布,煤层埋藏相对较浅,由于该地常年高温干燥,在某些自然条件下煤层产生自燃现象,由于煤层位于地下,氧气含量相对较少,但该地地表有大量的裂隙发育,岩层相对漏风,其持续性的供氧导致煤层长期自燃,与该地处于沟谷、大风天气多关联度较小,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硫磺沟处于新疆天山北麓,其纬度处于中纬度地带,纬度位置并不低,同时夏季气温高,不是“长期”自燃的原因, A选项错误。该地位于天山北麓地带,位于阴坡,太阳辐射并不强烈,C选项错误。故选D。
8.硫磺沟矿区煤层长期自燃,而析出大量的结晶硫磺,因地表有裂隙发育,这些结晶的硫磺会逐渐沉降到地下,污染该地的地下水,①正确。硫磺沟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地带,该地地处于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同时煤层长期自燃所产生的硫化物因该的风力较大,很难产生沉积,酸雨现象较少,②错误。由于地下煤层长期自燃,导致地下煤层所在位置燃烧殆尽而出现空置,导致地表出现坍塌,③正确。煤炭燃烧不会导致土壤肥力上升,排除④ 。①③正确,故选B。
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区贯穿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是水流泥沙运动造成河床演变最典型的区域。读珠江支流北江主干流三水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9.相对于90年代前,90年代后北江主干流( )
A.径流减少 B.河道加深 C.泥沙淤积 D.河道变窄
10.90年代后北江主干流径流水位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
A.人为河道采沙 B.上游植被砍伐 C.干流填河造陆 D.水资源利用量小
11.北江主干流径流深度的变化可能使( )
①城市供水便捷 ②区域降水增多 ③河流水质下降 ④防洪威胁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B 10.A 11.C
【解析】9.随着年代的变化,水位相同时流量偏大,相同流量时水位偏低,说明河床加深或变宽,B正确,D错误;未反应河流径流的变化,A错误;河床加深,说明泥沙淤积较少,C错误。所以选B。
10.材料中“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区贯穿粤港澳大湾区腹地”,说明城市发展用砂需求量增加,造成河道过度采沙是珠江三角洲河流河床改变的直接原因,A正确;流域植被砍伐,上游来沙增加,河床抬高,B错误;干流填河造陆会导致河流河床抬升,C错误;水资源利用量较小,水位会相对抬升,D错误。所以选A。
11.河床下切使河床加深,河水位较往年水位下降,引起珠江三角洲河网水位与海水位高差增大,海水的顶托作用增强,特别是丰水期海水的顶托,引起径流受阻,河流水位抬高,对两岸防洪安全造成威胁,对岸堤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海水涨潮入侵河流,影响河水水质,③④正确;河水水位下降不利于城市供水,①错误;对区域的降水影响较小,②错误。所以选择C。
考点0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劳水乡传统村落的演变过程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植被-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1植被-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林窗群落演替的直接因素是,索科特拉岛,龙血树,暗紫贝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气象灾害-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1气象灾害-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区域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与华北地区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青海冰雹天气多发生在,推测青海冰雹频发区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