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1植被-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展开专题05 植被与土壤
考点01 植被
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离河岸距离(m)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群落结构
群落盖度(%)
海拔(m)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g/cm3)
土壤电导率(mS/cm)
50
乔—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乔—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乔—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乔—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乔—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乔—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乔—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100
乔—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250
乔—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3.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答案】1.B 2.A 3.B
【解析】1.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上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浅根系草本植物提醒水源,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符合题意,排除C;草本植物根据较浅,因此水分竞争力并不强,排除B;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A。
3.干旱地区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决于水分水源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符合题意;草本根系较浅,与灌木的水分竞争中,灌木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排除D;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导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排除AC。故选B。
林窗指森林群落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研究表明林窗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促进林窗内草本及灌木生长。下图示意我国某林地12月林窗边缘及林内树表温度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林窗群落演替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5.林窗东、西边缘树表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季节日出东南,林窗东边缘比西边缘的日照时间长
B.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茂密,导致东边缘湿度大
C.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高大,导致东边缘通风性好
D.上午多雾影响林窗西边缘光照,林窗东边缘获得日照较多
【答案】4.C 5.D
【解析】4.根据材料“研究表明林窗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促进林窗内草本及灌木生长”,结合所学,草本和灌木需水量一般少于高大乔木,降水增加不是林窗群落演替的直接因素,B错误。根据材料,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原先的树木阻挡光照,林窗形成后的林间空隙有利于该区域光照的增加,进而气温升高,可以促进草本和灌本的增加,气温升高并非直接原因,A错误,C正确。林窗出现前后,土壤条件变化不大,与林窗群落演替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5.12月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林窗东西两侧在理论上的日照时间一样长,A错误。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茂密,树影遮挡东边缘,气温升高慢,蒸发弱,湿度小,B错误。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高大,东边缘防风效果强,通风差,C错误。上午,太阳位于东边天空,主要照射林窗西侧边缘,但上午气温低、多雾,削弱了太阳辐射。下午,太阳位于西边天空,主要照射林窗东侧边缘,午后雾气消散,太阳辐射较强,因此东边缘获得日照多,温度较高,D正确。故选D。
索科特拉岛石灰岩广布,岛上生长着独特的植物——龙血树,叶片为蜡质,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索科特拉岛( )
A.北面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B.全年高温多雨 C.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 D.属于火山岛
7.龙血树( )
A.树冠宽大,为争夺阳光 B.树干粗壮,利于储水
C.蜡质叶片,可减少蒸腾 D.板状根系,利于吸水
【答案】6.A 7.C
【解析】6.由图的经纬度可知,索科特拉岛位于印度洋以西,亚丁湾以东,北与亚欧大陆的阿拉伯半岛相望,A正确,C错误;由植被叶片为蜡质,可知该地不是全年高温多雨,B错误;索科特拉岛曾经与大陆相连,在大约600万年前,索科特拉岛与大陆分离,为大陆岛,D错误,故选A。
7.受寒流和东北信风影响,该岛屿气候炎热干旱,巨大密集的树冠使地面阴凉,减少蒸发,A错误;枝干粗壮利于收集水分并将其导流至根系,B错误;蜡质叶片有利于反射太阳光、减小蒸腾,保存水分,C正确;板状根系,主要起到支撑树干的作用,D错误,故选C。
暗紫贝母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主要生长于青藏高原东部3200~4500m的高山环境中,分布区相对狭小。下图为不同海拔高度暗紫贝母气孔密度差异。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暗紫贝母( )
A.无法适应恶劣气候 B.多位于高寒草甸 C.茎叶储水能力强 D.属于四季常绿植被
9.影响不同海拔高度暗紫贝母气孔密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气温 C.光照 D.土壤
【答案】8.B 9.B
【解析】8.暗紫贝母位于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气候高寒,说明其可以适应恶劣气候,A错误;该地区海拔高,多为高寒草甸,B正确;该地区水汽相对充足,并不需要茎叶大量储水,C错误;草甸植被属于一年生草本,不是四季常绿植被,D错误。所以选B。
9.根据图中信息,海拔越高,气孔密度越大,最可能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因此相同的植被在高海拔地区需要更多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正确;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土壤条件对暗紫贝母气孔密度的影响较小,ACD错误。所以选B。
大兴安岭是中国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最早做出响应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大兴安岭霜冻天数减少,北段植被春季变绿速率加快,南段植被变绿速率反而减慢。下图示意大兴安岭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大兴安岭北段与南段植被春季变绿速率变化趋势相反,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植被类型②植被覆盖度③热量条件④土壤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气候变暖导致霜冻天数减少,但大兴安岭南段春季植被变绿速率减慢,这可能是由于( )
A.霜冻期延长 B.植被生长提前 C.降水明显增加 D.春季积温降低
【答案】10.A 11.B
【解析】10.据图判断,大兴安岭北段以针叶林为主,南段以草原为主。森林返青对热量的要求较高,因此气候变暖、霜冻天数减少有利于春季森林提前返青;且北段本身的积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热量是森林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②植被覆盖度、④土壤条件对植被春季变绿速率变化影响较小。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正确。故选A。
11.气候变暖导致南段植被萌生提前,生长季开始之后,植被暴露在霜冻中的风险提高,新叶受霜冻损害,进而影响植被长势,使得春季植被变绿速率减慢。B正确。气候变暖导致霜冻期缩短,A错误。降水明显增加春季植被变绿速率应该变快,C错误。气候变暖导致春季积温增加,D错误。故选B。
研究机构对海南吊罗山的板根树和非板根树树干基部附近土壤进行取样,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如下表所示,研究发现,在一定坡度的林区,如果以板根树树干基部为界分出上坡位和下坡位,上坡位的板根易形成围栏根(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
土层深度(cm)
板根(%)
非板根(%)
旱季
0-10
7.59
5.32
10-30
7.27
5.39
雨季
0-10
20.37
15.75
10-30
19.62
15.65
1. 对比非板根树,板根树对树干基部土壤含水率提升最明显的季节和土层是( )
A.旱季 0-10cm B.旱季 10-30cm
C.雨季 0-10cm D.雨季 10-30cm
2.对比非板根树,板根结构对雨后林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增加水分下渗 B.减少土壤含水
C.降低林冠截留 D.集中树干径流
3.板根下坡位比上坡位的土壤( )
A.温度高 B.水分高
C.养分低 D.落叶多
【答案】1.A 2.A 3.C
【分析】1.读图表“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可知旱季时,土层深度为0-10mm处,对比非板根树(其含水率为5.32%),板根树含水率为7.59%,土壤含水率提升了42.7%;与其他季节、其他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相比,旱季时土层深度为0-10mm处提升最明显,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结合图表,对比非板根树,板根树通常更高大、树冠更繁茂,因此树冠能够截留更多的降水,增加水分下渗,增加土壤含水,所以A正确,BC错误;读图可以看出板状根朝向不同方向,因此利于分散树干径流,D错误。故选A。
3.根据材料,上坡位的板根易形成围栏根,拦截作用强,使水流流速减缓,土壤流失减弱。与之相比,板根下坡位由于没有形成围栏根,因此土壤被流水冲刷较强,养分降低,因此B错误,C正确。至于板根下坡位比上坡位的土壤温度高、落叶多的说法,无法判断,排除AD。故选C。
马尾松喜光、喜暖、耐旱、怕涝、耐贫瘠,是亚热带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福建三明格氏拷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大面积的马尼松,读“格氏拷自然保护区马尾松径向生长(宽度)与气候要素相关性统计资料”(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组合
降水量
相对湿度
气温
日照时数
冬春冷湿期
冬末
-0.191
-0.289
0.002
1.805
初春
-1.715
-1.975
0.094
2.045
夏季伏旱期
盛夏
0.041
0.293
-1.765
0.039
夏末
0.218
2.045
-1.695
0.135
4. 下列关于各气候因子对该区马尾松径向生长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初春,当降水多时,土壤湿度大,促进马尾松生长
B.初春,若日照时数长,能缓解冷湿天气的抑制作用,促进马尾松生长
C.盛夏,水热条件好,马尾松树轮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好
D.夏末,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湿度下降,促进马尾松生长
5.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该区马尾松径向宽度进行测量,测量顺序合理的是( )
①对所采样本进行晾干、打磨、做标记 ②舍弃破损严重的样本数据
③用测量仪进行轮宽测量 ④选取竞争较小的健康树种作为样本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答案】4.B 5.B
【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初春,降水和土壤湿度与马尾松径向生长(宽度)负相关,A错误;初春马尾松径向生长(宽度)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为正值,说明日照时数增加,会导致气温回升幅度增大,能够缓解冷湿天气的不利影响,促进马尾松生长,B正确;盛夏,水热条件好,马尾松径向生长(宽度)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为负值,马尾松树轮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较差,C错误;夏末,马尾松生长(宽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较大,说明土壤湿度高,有利于马尾松的生长,D错误。所以选B。
5.对该区马尾松径向宽度进行测量,首先应该选取竞争较小的健康树种作为样本;然后对所选取的样本采样之后进行晾干、打磨、做标记等工作;然后测定样本的轮宽;将破损严重的样本数据舍弃掉;最后整理测量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所以顺序为④①③②,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7.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答案】6.A 7.B
【分析】6.读图分析可知,湖州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正确。在我国,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主要出现在北方温带地区,BCD错误。故选A。
7.由所学知识可知,浙江湖州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辽宁丹东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丹东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快,银杏叶掉落快,观赏期较短,AC错误,B正确。湖州银杏叶掉落与降雨无关,D错误。故选B。
北京时间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我国境内出现了罕见“日环食”现象。厦门市日环食开始于北京时间21日14时43分,结束于7时24分,当厦门日环食开始时,G国的区时为21日7时43分。G国北部地区此次日环食开始于北京时间6月21日12时47分,当地观测者可以看到“环食日出”的奇景。下图为该期间某时刻我国天气状况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判断,当日我国各地天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贵州北部地区酷热难耐 B.山西南部地区降水概率较大
C.内蒙古中部风力较西藏南部大 D.四川东部地区盛行偏南风
9.G国北部的植被类型为( )
A.热带荒漠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8.D 9.C
【分析】8.读当日全国天气形势示意图可知,此日贵州北部处于“烟雨蒙蒙难观赏”区,加上贵州北部海拔较高,不会是酷热难耐的天气,A错误;图中显示,山西南部地区处于“晴空日明赏奇观”区,因此降水概率小,B错误;图中显示,内蒙古中部的等压线比西藏南部稀疏,因此内蒙古中部风力较西藏南部小,C错误;图中显示,四川东部地区等压线大致呈南北走向,且东边气压高于西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指向西,水平气流向右偏形成东南风,因此四川东部地区盛行偏南风,D正确。故选D。
9.材料信息表明,当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为21日14时43分时,G国的区时为21日7时43分,则G国比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晚7个小时,因此G国所在时区应为东1区。材料信息表明,G国北部地区此次日环食开始于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6月21日12时47分,当地观测者可以看到“环食日出”的奇景。则当地时间5时47分日出,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昼长出现极值的夏至日时,当地日出接近6时,表明当地接近赤道地区,根据时区和纬度位置可以推知,G国应位于刚果盆地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植被,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兰屿岛(下图)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南海域,是一座火山岛,周围被珊瑚礁所围绕,拥有奇美的地貌景观和丰富多彩的生态资源,岛上因盛产蝴蝶兰而得名“兰屿”。因冬季季风强劲,夏秋两季多台风,也有“风岛”之称。最高峰红头山(海拔约548m),热带季雨林发育于山的西南面,山顶或四周缺乏遮蔽物的东北面缓坡及台地植被群落演替长期停留在草原的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兰屿红头山热带季雨林,发育于山的西南面,主要是因为( )
A.西南季风强劲 B.东北信风强劲
C.东北季风强劲 D.东南季风强劲
11.从兰屿岛的实际情况出发( )
A.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应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发电
B.全年风力强劲,应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
C.火山灰土肥力高,应大力发展种植业
D.适度发展渔业和旅游业
【答案】10.C 11.D
【解析】10.由材料“冬季季风强劲,山顶或四周缺乏遮蔽物的东北面缓坡及台地植被群落演替长期停留在草原的形态”可知,兰屿受到强劲东北季风的影响,使东北面无法形成雨林,热带季雨林发育于山的西南面,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1.因冬季季风强劲,夏秋两季多台风,也有“风岛”之称,种植业易受到风的破坏,且岛屿是一座火山岛面积较小,人口少,不适合大规模的发展风力发电产业,降水量大,阴雨天多,不适宜大规模太阳能发电、排除ABC,可适度发展渔业和旅游业,D正确;故选D。
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图,回答问题。
1.从北京到洛极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苔原
2.3.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极矶(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6cm。不考虑涂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
A.11日16:00 B.12日8:00 C.12日16:00 D.13日8:00
【答案】1.A 2.B
【分析】试题分析:
1.从图示铁路所经过地区分析,沿线主要经过亚寒带针叶林带;而阔叶林、半荒漠、苔原很少。故选A。
2.北京和洛杉矶两城的区时差为16小时;从图示比例尺计算,该铁路线长度为12.6×1500=18900千米,因时速为189km/小时,所以途中所需时间为100小时,那么到站时间为3月8日20:00-16小时+100小时=3月12日8时。故选B。
考点:世界自然带、时间计算
读世界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该气候类型( )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7月炎热干燥,1月温和多雨
C.成因是海陆的热力差异 D.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相比较而言,乙地区最热月均温低于甲地区约5~10℃左右,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答案】4.D 5.A
【分析】该气候类型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在北半球7月炎热干燥,1月温和多雨,南半球相反。乙地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4.根据图示位置,该气候类型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A错。在北半球7月炎热干燥,1月温和多雨,南半球相反,B错。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C错。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对。故选D。
5.相比较而言,乙地区最热月均温低于甲地区约5~10℃左右,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洋流,乙地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A对。两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似,B、C错。地形都是沿海平原,不是气温差异原因,D错。故选A。
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有一狭长平缓地带,位于阿拉伯海和西高止山之间。每年雨季时,海水都会漫过低矮的海堤向河流倾泻而来,而后又会出现短暂河水漫堤的“灌海”现象,从而形成海水和河湖水交汇的地理奇观—“回水”。这片海水与河水的交汇区称为回水区。每年“回水”期间,大批游客会前来坐船观赏。下图中左图为喀拉拉邦局部水系分布图,右图为喀拉拉邦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喀拉拉邦回水区两岸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热带季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7.造成海水漫堤的盛行风是
A.东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8.利于“回水”发生的条件主要是
A.亚洲高压强盛 B.印度低压强盛
C.东北信风强盛 D.植被茂密
【答案】6.A 7.D 8.B
【解析】6.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发育的植被为热带季雨林。故答案选A。
7.由材料分析可知,海水漫堤发生时为雨季,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在西南风的影响下,夏季风推高海水水位,海水越过低矮的海堤进入河流;夏季风盛行时,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大量雨水汇入,河流水位上升,漫过海堤倒流入海。故答案选D项。
8.由以上分析,回水发生时为夏季,此时陆地温度较高,在印度陆地形成印度低压,故答案选B项。
某“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在这荒凉的“石海” 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下图为某“驴友”拍摄的流石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
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 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 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
10.根据高山花卉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流石滩
A.低温大风,日照强烈 B.干旱缺水,沙漠广布
C.暖季短促,雨水丰沛 D.降水丰富,生物量大
【答案】9.C 10.A
【分析】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9.流石滩的遍地碎石是在高寒环境下,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反复冻融的风化作用,使大量岩石不断崩解破碎形成“遍地碎石”的堆积物,C正确。流石滩的碎石石块较大,,不可能是风力搬运来的,A错误;冰川融水形成的堆积物和流水搬运形成的堆积物具有分选性,图中碎石堆积杂乱无章,BD错误。故选C。
10.由图可知,高山花卉植株低矮、匍匐在地表,反映了该地“地势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多大风”的环境特点。由于白天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所以花色鲜艳,A正确;由材料荒凉的“石海”可知,此地植被稀少,降水较少,CD错误;该地没有沙漠分布,B错误。故选A。
考点01人口分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1人口分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QQ同时在线人数地图,5人/平方千米,据材料判断,该国属于,B 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气象灾害-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1气象灾害-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区域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与华北地区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青海冰雹天气多发生在,推测青海冰雹频发区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常见地貌类型-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1常见地貌类型-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 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