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考点0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劳水乡传统村落的演变过程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区域与区域发展
考点0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居庸关是北京北部长城沿线上著名的古关城,地形极为险要。关城附近自然风景十分壮美,城关建筑在一条长达15千米的溪谷中间,两旁群峰起伏,重峦耸叠,山花野草,葱茏郁茂,好似碧波翠浪,形成一幅天然美景,“居庸叠翠”之名早已列入“燕山八景”。游人站在居庸关上,可以欣赏到“两山夹峙,一水旁流。其隘如线,其侧如倾”的雄险之美。下图中甲地为居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点中,能将“城关、山色、长城”景观同时尽收眼底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关于“两山夹峙,一水旁流”中的“两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是指贺兰山和阴山 B.分别是指燕山山脉中的两座山峰
C.分别是指太行山和燕山 D.分别是指太行山脉中的两座山峰
3.北京冬奥会后,居庸关游客显著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居庸关历史文化价值明显提升 B.居庸关“居庸叠翠”更加美丽
C.高速公路、铁路经过方便到达 D.历史雄关加冬奥文化引人向往
【答案】1.B 2.C 3.D
【解析】1.从材料可知甲地为居庸关,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到甲地位于山谷地带,站在甲地能够看到城关,山色和长城位于更高海拔地区,甲地需要仰视,不符合材料中提及的尽收眼底, A选项错误。乙地位于山脊处,从乙处向下眺望,可看到甲处居庸关及远处的长城,同时还能欣赏到山中美色, B选项正确。丙处西侧有山脊,阻挡视线,丙处无法看到位于山谷中的居庸关,C选项错误。丁处与居庸关之间有长城阻隔,视野受限,难以将居庸关尽收眼底,D选项错误。故选B。
2.居庸关处于北京北部,北京西部为太行山脉,北部为燕山山脉,“两山夹峙”,故居庸关处于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之处,周围群山环伺,是连通晋北至内蒙最为重要的孔道之一,关沟两侧悬崖高峙,是典型的峡谷地貌,行军时若不愿翻过千米高山,便只能从这一孔道中穿越,C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C。
3.北京冬奥会后,受冬奥运动影响,游客数量明显增多,而居庸关其雄关美色更引人向往,北京冬奥会带动了居庸关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D选项正确。北京冬奥会并不能提升居庸关的历史文化价值, A选项错误。居庸关居庸叠翠,风景秀丽,但与北京冬奥并无关联,且冬奥会主要在冬季举行,与居庸关居庸叠翠的时间并不重叠,B选项错误。高速公路与铁路经过是其旅游业的基础条件,与居庸关北京冬奥会后游客增多并无直接关联,C选项错误。故选D。
古劳水乡地处西江之畔,位于广东省鹤山市北部。宋元之前,古劳水乡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仅有零星的人类活动,而宋元以后,随着北方南迁士人的增加、对水患的治理能力和农业水平提升,开发活动范围逐步扩大。自明初,古劳在实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后逐渐兴盛,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古劳水乡大部分呈“梳式”布局(即聚落主干道与其他巷道呈相互垂直状布置,巷道空间宛如梳子)。下图示意古劳水乡聚落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古劳水乡传统村落的演变过程为( )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5.构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内涝 B.扩展耕地 C.改善水质 D.适应气候
6.古劳水乡大部分呈“梳式”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强对外交通联系 B.提高环境承载力
C.便于实现种养结合 D.推动聚落城镇化
【答案】4.B 5.A 6.A
【解析】4.由材料可知,古劳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处西江之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洪涝灾害,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仅有零星的人类活动,可知聚落分布很少,对应图④;宋元以后,随着北方南迁士人的增加、对水患的治理能力和农业水平提升,开发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图②中表明有大量人口迁入;自明初,古劳在实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后逐渐兴盛,围墩范围扩大,对应图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来又发展了工业,对应图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由材料可知,古劳水乡位于广东省鹤山市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处西江之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洪涝灾害,“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内涝,A正确。挖地成塘,增加坑塘面积,不能扩展耕地,B错误。“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不能改善水质,C错误。该地发展水稻种植就能适应气候,不一定要采用“挖地成塘,堆泥成基”的模式,D错误。故选A。
6.“梳式”布局中聚落主干道与其他巷道呈相互垂直状布置,方便对外交通联系,A正确。“梳式”布局与提高环境承载力、便于实现种养结、推动聚落城镇化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下左图)。作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下右图为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是( )
A.人口素质较高 B.城镇体系完备 C.农业历史悠久 D.工业部门齐全
8.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B.促进劳动力流动加快资源分散
C.缩小市场范围降低能源使用量 D.提高环保标准减少企业生产量
9.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A.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均衡 B.浙江省山地众多灾害多发
C.上海市政策支持力度不同 D.安徽省距离较远影响较小
【答案】7.B 8.A 9.D
【解析】7.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强调区域内多个城市形成统一的整体,相互促进,而城市发展强调自身的区位条件。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公共服务初步共享,城镇乡村协调互动,具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越基础,B正确。人口素质较高、农业历史悠久、 工业部门齐全侧重城市发展的条件,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A、C、D错误。故选B。
8.由图可知,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创新升级是改善机制的一种方式,可以优化供给侧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A正确;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劳动力集中到市场需求较大的区域,使资源与市场匹配,B错误;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扩大市场范围,C错误;区域经济一体化只淘汰了落后产能,并没有提高环保标准,而且企业的生产量是由市场决定的,D错误。故选A。
9.由所学知识可知,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A错误; 浙江省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灾害较少,B错误;上海作为中心城市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各省级行政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差别不大,C错误;安徽省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上海对其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有限,D正确。故选D。
相互之间有生产协作联系的产业在不同的空间集聚,从而使得两地区产生关联性。集聚关联度指数越高;区域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区域整体发展越协调。下图为2003年、2008年、2013年三个代表性年份我国七大城市群内部在不同层级的空间上的集聚关联度指数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关联度指数近些年下降明显,推测其根本原因是( )
A.产业扩散 B.政策引导 C.资源禀赋 D.地理位置
11.目前,我国城市群内市级、区县级城市关联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亟须( )
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B.加强交通建设 C.调整行政区划 D.差异化布局产业
【答案】10.A 11.D
【解析】10.“相互之间有生产协作联系的产业在不同的空间集聚,从而使得两地区产生关联性”,据此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关联度指数近些年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产业扩散,导致生产协作联系减少,A正确;与政策引导、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关系不大,且政策、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太大变化,BCD错误。故选A。
11.目前,我国城市群内市级、区县级城市关联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亟须差异化布局产业,调整产业分工,加强生产协作联系,D正确;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交通建设不能提高我国城市群内市级、区县级城市关联度,调整行政区划对此影响不大,通常也不会大范围调整行政区划,ABC错误。故选D。
港口不仅是一种空间,更是一种经济体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上海港的发展迈入新阶段。图为上海港功能演变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与图示阶段演进对应关系一致的是( )
A.港口区位:干流河港——支流河港——海港——深海港
B.港口用途:渔港——贸易港——工业港+贸易港——综合港
C.经济腹地:黄埔江流域——长江流域——长三角地区——国际区域
D.货物种类:工业原料——工业制成品——农副产品——多样化商品
13.对港口功能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是( )
A.河流水文 B.岸线变迁 C.城市职能 D.产业布局
14.上海港集装箱化离岸外迁的主要意义是( )
A.满足长三角地区客货运输需求 B.实现现代运输方式的专业化
C.成为全球化战略物流集散地 D.发挥海陆交界转运点功能
【答案】12.B 13.D 14.C
【解析】12.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上海港形成经历了“河流单港区阶段→河流双向延伸阶段→工业化岸线拓展阶段→集装箱化离岸外迁阶段”四个阶段,从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支流苏州河的交汇处,到最后洋山的深水港,经历了从支流黄浦江支流港、到长江干流港、沿海门户港,最后洋山岛的深水港,故A错;由图可知,河流单港区阶段为港口形成初期,从港口用途来看,应当对应渔港。河流双向延伸阶段:港区向河流上下游延伸,工业企业少,工业发展还未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属于进、出口贸易港。工业化岸线拓展阶段:港区向河流下游延伸至河口,工业企业较多,工业化进程加快,港口职能增加,形成工业港+贸易港。集装箱化离岸外迁阶段:港区迁至远离中心城区的河流上游、河流入海口、海岸沿线和近海岛屿,港口功能内涵更加丰富,使上海港发展成为综合港,B正确;随着港口功能多元化发展,港口与腹地的互动影响越发深刻,其辐射面不断拓展,上海港服务范围演变过程是:黄埔江流域——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国际区域,故C错;由图中信息可知,海港经历了用途从单一趋向综合演进过程,货物种类对应“渔港→贸易港→工业港+贸易港→综合港”的发展过程,应当是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工业制成品——多样化商品,故D错。所以本题选B。
13.读图可知,上海工业化发展和工业布局与港区的区位及功能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港口用途从单一趋向综合转变,工业化与工业布局对港区发展及选址有强有力的促进及导向作用,D正确;河流水文、岸线变迁是港区布局时,需要考虑的自然条件,但对港口功能的转变不具有推动作用,AB错;城市职能的变化是港口功能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的结果,不是港口功能转变的推进因素,C错。故本题选D。
14.上海港集装箱化离岸外迁与满足长三角地区客运需求关系不大,A错;在上海母港区同样也可以实现现代运输方式的专业化,B项与题意不符;集装箱化离岸外迁,可增加上海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有利于上海构建全球化战略物流集散地,C正确;通常沿海港口都具有海陆交界转运点功能,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区域关怀是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到区域,尊重区域主体地位,发挥区域优势,保障区域权益,促进区域间和谐发展,从而走向区域共同富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图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 )
A.t1时期,区域3进入到了起步发展阶段 B.t2时期,区域2进入到了后期发展阶段
C.t3时期,区域2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t4时期,区域1和2达到同等发展水平
2.下列举措与区域关怀理念相符的是( )
①重点关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 ②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③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区域实施政策倾斜 ④尊重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1.C 2.A
【解析】1.读图分析,t1时期,区域3还没有进入到起步发展阶段,A错误;t2时期,区域2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还没有进入到后期发展阶段,B错误;t3时期,区域2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正确;t4时期,区域1和2发展水平不相同,区域1发展水平更高,D错误。故选C。
2.根据“区域关怀是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到区域,尊重区域主体地位,发挥区域优势,保障区域权益,促进区域间和谐发展,从而走向区域共同富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可知,重点关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会加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不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符合区域关怀的理念,①错误;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区域实施政策倾斜,尊重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性,都有利于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符合区域关怀的理念,②③④正确。故选A。
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而城市是创新的空间载体。区域创新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助推器”。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空间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长三角城市群创新主体联系( )
A.空间分布差异小 B.集中在中心城市 C.核心城市数量少 D.分散在中小城市
4.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强的优势条件有( )
①高等院校多,人才集聚显著 ②改革开放早,海外投资多
③能源资源丰富,技术水平高 ④经济发达,信息网络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长三角城市群企业创新联系日益密切,对城市群中小城市的意义是( )
A.提升产业生产效率 B.研发能力迅速提升
C.促进工业清洁生产 D.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答案】3.B 4.D 5.A
【解析】3.由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创新联系数量空间分布存在很大差异,数量最多的是上海799以上,排在第二位是南京和杭州(数量在299-798之间),而其他城市数量多在112以下。这说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主体联系仍然集中沪宁杭三个中心城市,其他城市数量少且分散。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4.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强的优势条件分析如下:从经济方面看,该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高,信息通信网络发达,资金雄厚;从技术方面看,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高等院校多,高素质人才众多,人才集聚效应显著;从开放时间方面看,长三角城市群并不是最早开放地区,且创新能力与海外投资关系不大;从资源方面看,长三角能源资源短缺。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D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5.读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中小城市的创新能力不足,长三角城市群企业创新联系日益密切,可以弥补中小城市创新能力不足的缺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A正确。创新联系日益密切并不能使该城市群中小城市的研发能力迅速提升,B错误;创新联系日益密切并不能促进该城市群中小城市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和促进工业清洁生产,CD错误。故选A。
云计算是指以互联网为中心,利用网络服务器实现快速、安全的计算与数据存储服务。下表为2019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云计算规模和相关数据占比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占全国面积(%)
占全国人口(%)
占全国GDP(%)
云计算区域市场规模占全国(%)
二线以上云计算强市
京津冀
2.5
8.0
8.5
7.1
北京
长三角
2.3
16.1
23.9
31.7
杭州、上海、南京、苏州
珠三角
0.6
4.5
8.8
29.2
深圳、广州、珠海、东莞
6. 三大城市群中( )
A.单位面积人口最多的是长三角 B.各省省会都是云计算强市
C.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是珠三角 D.跨省数量最多的是京津冀
7.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城市群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是( )
A.河北省加大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B.北京市尽可能疏解非首都功能
C.天津强化数据中心迁出和扩建 D.北京市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答案】6.C 7.D
【解析】6.通过表中占全国GDP、占全国面积与占全国人口比重的数据简单计算可知,三大城市群中单位面积GDP最高的是珠三角,C正确;单位面积人口最多的是珠三角,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二级以上云计算强市没有涵盖所有的省会城市,B错误;跨省数量最多的是长三角,D错误。所以选C。
7.由表中数据可知:京津冀面积较大,而只有一个北京为云计算强市(由常识可知,北京的科技力量在全国是非常突出的)且全区云计算区域市规模占比又比较少,天津市不是云计算强市,因此迁出不利于云计算发展,因此充分发挥北京的散辐射动作用最为迫切,D正确,C错误;河北省没有云计算强市,加大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会促进京津冀城市群云计算产业发展,A错误;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对于云计算产业影响较小,B错误。所以选D。
珠三角某村落有600多年历史,下图为1987~2017年该村落三个阶段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图中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自然地理条件 C.交通运输状况 D.历史文化因素
9.有关该村落三个阶段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Ⅰ阶段,剩余劳动力在本地就业 B.第Ⅱ阶段,大量外来人口涌入
C.第Ⅲ阶段,农业生产效率大幅下降 D.第Ⅲ阶段,服务业推动工业化
【答案】8.D 9.B
【解析】8.由材料可知,该村落有600多年历史,虽然自1987~2017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区始终处于该村落的核心区域,工业区、现代居住区、商业区等用地未布局在区域中心,主要是为了保护传统的住宅区和公共服务区,属于历史文化因素,D正确;与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状况无关,ABC错。故本题选D。
9.在该村落的三个发展阶段中,第Ⅰ阶段属于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的时期,当地就业岗位有限,应存在剩余劳动力外流现象,A错;第Ⅱ阶段,该地出现了工业区和现代居住区,且外围的工业区和现代居住区的规模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表明这一时期,该地存在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的现象,B正确;第三阶段,非农用地规模超过了农业用地,土地价值提高,这会促进土地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农业生产效率大幅上升,C错;由该地第Ⅱ阶段至第Ⅲ阶段的发展过程可知,商业区出现晚于工业区,说明是工业化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D错。故本题选B。
下表为我国四大地区2015~2017年不同输入地农民工增量及增速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2015~2016年增量(万人)
2015~2016年增速(%)
2016~2017年增量(万人)
2016~2017年增速(%)
中部
147
2.6
166
2.9
甲
275
5.3
270
4.9
乙
-48
-0.3
33
0.2
丙
45
5.2
10
1.1
10.与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农民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其( )
①较早的产业升级 ②适宜的就业机会 ③较低的生活成本 ④较高的经济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甲、乙、丙区分别是( )
A.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西部地区 B.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C.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D.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答案】10.B 11.C
【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早,经济水平高,也是较早进行产业转移升级的区域,①错误。相比东部,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民工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成本较低,③正确,④错误。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使中西部地区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②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
11.由表格可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西部地区存在大量的就业岗位,农民工增量较大,故甲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由于产业转移升级,导致东部地区大量劳动力跟随产业进行迁出,导致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减少,农民工增速慢,对应表格中的乙。东北地区由于近年来国家各种农业补贴较多,农民收入较高,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减少。此外,东北地区由于重工业的污染导致部分人口前往海南等南方地区发展,人口减少,农民工增量较少,对应表中的丙。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官湖村(图)位于深圳市东部,面积约3.97平方千米,分布有海岸沙滩和公园等景点。1998年,该村开始发展鲍鱼养殖、建立纺织厂,并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实现了脱贫。2008年起,纺织厂先后停产废弃。近年来,当地民宿开始发展,目前规模已达近百家,成功转型为民宿旅游日的地。2017年,B集团收购该村最大的废弃纺织厂,将其规划为公寓和商业配套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7年至今,官湖村主导经济部门先后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2.近年来,该村鲍鱼养殖业受到大连鲍鱼养殖冲击产量下降,主要由于大连( )
A.距离消费市场近 B.交通运输更便捷 C.养殖技术更先进 D.劳动力成本较低
3.以房地产为龙头产业的B集团入驻,可能导致官湖村( )
A.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B.民宿旅游规模迅速扩大
C.人口年龄结构更加老化 D.养虾场面积和产量增加
【答案】1.A 2.D 3.A
【解析】1.由材料可知,官湖村从1998年开始将鲍鱼养殖与纺织厂作为主导产业,即从1998年开始其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则1997年的产业结构应以第一产业为主;2008年起,纺织厂废弃,民宿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鲍鱼的消费市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深圳位于东南沿海,大连位于东北地区,相对于整个东部地区来讲,位置上均无优势,A错误;大连、深圳均位于沿海,交通便捷程度差异不大,B错误;二者的养殖技术无法判断先进程度,C错误;大连的经济发达程度弱于深圳,劳动力成本较低,D正确。故选D。
3.以房地产为龙头产业的B集团入驻,会带动当地的城市建设,提高当地的城市化水平,A正确;当地民宿规模已达上百家,继续快速扩大的潜力有限,B错误;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会吸引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C错误;房地产业的发展会压缩水产养殖业的规模,D错误。故选A。
下图中左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右图为MN沿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左图所示岛屿( )
A.西侧河流水能更加丰富 B.沿岸洋流降温减湿
C.东侧降水量空间变化大 D.东西向经济联系密切
5.据右图可推测( )
A.甲区域岩石主要经外力作用形成 B.乙区域由喷出型花岗岩组成
C.火山熔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幔 D.花岗岩形成时间早于变质岩
【答案】4.C 5.A
【解析】4.左图所示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河流的径流量更大,所以东侧河流的水能更加丰富,A错误;沿岸洋流为暖流,起到了增温增湿作用,B错误;东侧等降水量量线密集,空间变化大,C正确;受中部山地的影响,东西向经济联系并不密切,D错误。故选C。
5.甲区域的岩石为沉积岩,主要经外力作用形成,A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B错误;火山熔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C错误;花岗岩穿过了变质岩,形成时间晚于变质岩,D错误;故选A。
季节性移民社区是寻求更好生活的季节性移民在一定地域空间内集聚,其在“美好”生活实践中,以共同利益为联系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拥有独特的长寿地理环境、益寿习俗以及安和的生活环境,是我国季节性移民最为密集的目的地之一。下图示意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发展阶段、类型和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我国季节性移民到巴马县的最佳时间段是( )
A.4-5月 B.6-7月 C.8-9月 D.10-次年3月
7.毗邻长寿养生景区,呈低密聚居的季节性移民社区是( )
A.交融性社区 B.优势性社区 C.共享性社区 D.纯粹性社区
8.季节性移民社区有序扩张与转型发展的支撑力是( )
A.移民需求 B.独特的长寿资源 C.商业资本 D.地方政府的调控
【答案】6.D 7.D 8.D
【解析】6.季节性移民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而巴马县位于广西省,拥有独特的长寿地理环境、纬度位置低、冬季温暖,有更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来此避寒越冬,因此我国季节性移民到巴马县的最佳时间段是10-次年3月,正确答案为D。
7.毗邻长寿养生景区,生活成本相对高,需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该区域的移民社区业主大多是能自主支配财富的临近退休或刚退休的人群和养生意识强的中年富裕阶层以及海外人士。他们注重居住的品质和私密性,出于结伴心理邀请有共同话题、相似品味的亲友们团购养生公寓,在巴马形成亲密圈子,发展品味社区。最终形成了在居住空间上隔离东道主社区和其他养生群体、在心理空间上融入乡村发展的纯粹性季节性移民社区。正确答案为D。
8.季节性移民具有 “半旅游、半生活”的特征 ,需要商业消费之外的基础生活设施与公共服务来保障舒适的生活。地方政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巴马康养从低端向高中低多端发展,引导了季节性移民社区有序扩张与转型发展。正确答案为D。在萌芽起步阶段,独特的长寿养生资源环境和季节性移民需求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A、B排除。在快速参与阶段 ,商业资本促进了季节性移民社区的发展,因此,C排除。
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10.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
A.风干海鱼 B.晾晒衣物 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
11.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
A.林海 B.冰川 C.雪原 D.极光
【答案】9.B 10.A 11.D
【解析】9.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故选B。
10.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故CD错误。故选A。
11.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故答案选D。
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多元化 B.内向化 C.等级 D.中心化
13.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城市近郊型 B.边远山区型 C.搬迁撤并型 D.特色保护型
14.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历史文化传承 B.工业与信息化 C.自然环境变迁 D.交通区位变化
【答案】12.A 13.A 14.B
【解析】12.从图中可知,阶段I属于本村居民内部联系,阶段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与服装工厂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阶段I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以及网上商铺、服装工厂互相联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关系, A选项正确。从阶段I到阶段III,可以看到本村居民逐步加强向外联系,并非社会关系内向化发展,B选项错误。从阶段III的社会关系来看,本村居民、外来人口、服装工厂、网上商铺彼此之间均属平等关系,并未出现等级化趋势,C选项错误。阶段III村落社会主体之间互相联系,多元主体结构明显,未呈现出中心化趋势,D选项错误。故选A。
13.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I为本村居民为主;阶段II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从阶段III可以看到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推动和城市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A选项正确。边远山区型一般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受限,外来人口难以迁入,B选项错误。搬迁撤并型一般村落人口大量外流,并不会出现村落壮大发展的趋势,C选项错误。该村落在服装工厂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从本题中并未看到该村落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 D选项排除。故选A。
14.从图中三个阶段发展来看,阶段II由于服装工厂的出现促进了外来人口大量进入,而在阶段III由于网上商铺的大量发展,使得村落逐渐发展壮大,该村落受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带动较为明显, B选项正确。从材料和图示发展来看,并未发现该村落传统产业,并不存在历史文化传承,A选项错误。从材料和图表中无法获知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该村落得以发展壮大,得益于工业的推动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非交通区位变化, D选项错误。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02 洋流-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原卷版),共11页。
这是一份考点02 资源跨区域调配-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原卷版),共10页。
这是一份考点02 海水的性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金斗盐场衰落无关的原因是,与黑海表层海水湘比,底层海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