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03 地球的历史-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考点03 地球的历史-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第1页
    考点03 地球的历史-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第2页
    考点03 地球的历史-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03 地球的历史-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3 地球的历史-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⑤时期出现的生物有,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上述文字描述的地质年代是,该地质年代,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03  地球的历史读下面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B地层中有海生藻类植物化石C末期恐龙灭绝 D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2时期出现的生物有(     鱼类 恐龙 蕨类植物 哺乳动物 被子植物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答案】1B  2A【解析】1为冥古宙,重要的成煤时期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A错误;为元古宙,海生藻类繁盛,B正确;为古生代,恐龙灭绝主要在中生代末期,C错误;为中生代,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2时期为中生代,开始出现了恐龙、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因此符合题意;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不符合题意;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不符合题意,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北京市门头沟区灰峪村被称为化石村。在一次学生科学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在村后山坡的页岩地层中采集到了轮叶化石(下图)。专家说,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A.雪山 B.湖泊 C.深海 D.沙漠4.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     A.鸟类化石 B.野生水稻 C.恐龙化石 D.煤炭资源【答案】3B  4D【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轮叶化石中的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喜欢湿润、阴凉、温暖的生长环境。它的生长离不开水分,耐旱性极差,多是生长在森林下层的阴暗而潮湿的环境里,耐旱品种极少。因此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湖泊,适宜蕨类植物生长,B选项正确。雪山、深海、沙漠不适宜蕨类植物生长,ACD选项错误。故选B4.鸟类属于陆生的脊椎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A选项错误。野生水稻属于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B选项错误。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C选项错误。我国的主要成煤时期是晚古生代,因此在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可以发现煤炭资源,D选项正确。故选D这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大湖周边是银杏、松杉等高大乔木组成的森林,林间有蕨类植物顽强地生长。完成下面小题。5.上述文字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6.该地质年代(     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B.蕨类植物极度兴盛C.后期原始鱼类灭绝 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答案】5C  6A【解析】5.根据材料,可知此年代的生物有恐龙、银杏、松山、蕨类为主,对应地质年代表可知,此时应为中生代,C正确;古生代为古代生物的时期,早古生代为藻类的时代,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着门类众多的生物。植物界以海藻为主。动物界出现了三叶虫和珊瑚、腕足类等。三叶虫是一种节肢动物,寒武纪是三叶虫的全盛时代。到奥陶纪时出现了软体动物门的头足纲,主要生物门类还有笔石、腕足类、三叶虫等,不符合材料,B错误;地质年代没有太古代一说,A错误;新生代恐龙已经灭绝,D错误;故选C6.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A正确;蕨类植物极度兴盛是古生代,B错误;后期原始鱼类灭绝发生在古生代中期,C错误;第三纪晚期是喜马拉雅山形成时期,此时属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A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顶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经仔细辨认,人们还能看出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回答下题。7.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8.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区域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答案】7B  8C【分析】7.中材料在煤层中看出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中生代最繁盛的动物是恐龙,B正确,ACD错误,故选择B8.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该煤层中出现银杏,银杏为高大的树木,生长在温暖湿润的陆地,所以该煤层形成时地理环境是温暖湿润的森林地区,C正确,草原地区没有高大的树木,A错误,浅海不利于树木的生长,B错误,干旱的环境不利于树木生长,D错误,故选择C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10.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答案】9C  10C【分析】9.从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分析,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同一经度区南北变化较小,BD错误;数值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所以表示地壳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C正确、A错误。故选C10.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地壳和地幔以莫霍面为界,所以地壳最底部即地壳厚度0千米为莫霍界面,C正确;海平面为大气层下垫面;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层中部位于地幔,ABD错误。故选C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2.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答案】1D  2B【分析】1.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据图示可知,中生代全球平均气温较高,平均降水较少,全球温暖干旱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2.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被子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甲时期温度比现代低,冰川融化少,海平面低于现代,C错误;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没有人类出现,没有出现传统农作物歉收,D错误。故选B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4.在地层中,最有可能找到(     A.恐龙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爬行动物化石 D.鸟类化石【答案】3C  4B【分析】3.由所学知识可知,地质作用形成的先后顺序循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的规律,地层形成最早的是丙,最晚形成的是甲,C正确,ABD错误。故选C4.由图例可知,地层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因此可能找到三叶虫化石,B正确。爬行动物(如恐龙)、鸟类繁盛于中生代,其化石应最可能存在于地层中,因此ACD三项错误。故选B辉腾锡勒湖区位于内蒙古中部,为现代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该湖区地层出露完整、沉积厚度较大,是研究全新世地层、沉积特征及古气候变迁的理想场所。下图示意辉腾锡勒湖区沉积地层的年龄与深度对应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湖区沉积速度最快时段对应的深度为(     A0-50cm B50-100cm C100-200cm D200-300cm6.从沉积地层上分析,图示时段该地经历的气候演变过程主要是(     A.湿润干旱 B.湿润干旱湿润 C.干旱湿润 D.干旱湿润干旱【答案】5C  6B【分析】本题组以内蒙古辉腾锡勒湖区沉积地层的年龄与深度对应关系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该地气候的变化过程,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5.依据图中不同深度沉积物的历时可知。050cm深度沉积物的历时约3800年;50100cm深度沉积物的历时约2200年;100200cm深度沉积物的历时约2000年;200300cm深度沉积物的历时约3000年。所以该湖区沉积速度最快时段对应的深度为100200cm,故C项正确。故选C6.由图可知,距今约8000年以前,该地地层主要是湖泊沉积物,说明当时气候湿润;距今38008000年,该地地层主要是沼泽环境下的沉积物,说明当时气候较为干旱;距今约3800年以来,该地地层主要是湖泊沉积物,说明该时期气候又变湿润。所以图示时段该地经历的气候演变过程主要是湿润干旱湿润。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图示不符,故排除。故选B青海湖区及周边地区人口稀少,农业活动以游收业为主。下图是1961年至2018年青海湖水位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71961年至2005年青海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长期暖干化 B.流域面积在变小C.入湖河水被截留 D.引湖水灌溉农田82005年以来,青海湖区(     A.湖水盐度趋于变大 B.出湖泊径流量增加C.荒漠化趋于严重 D.鸟类栖息环境改善【答案】7A  8D【分析】71961-2005年,青海湖水位逐渐下降,是因为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导致湖泊水位面积越来越低,A正确;流域面积是区域内有多少面积内的水最终会流到这条河流或湖泊内的面积,只有区域内的地形状况发生改变,流域面积的大小才会发生改变,B错误;青海湖区及周边地区人口稀少,且并不发展种植业,入湖河水被截留的可能性小,C错误;青海湖是咸水湖,不可能引湖水灌溉农田,D错误。故选A8.结合图示,无法看出青海湖湖区湖水盐度的变化趋势,A错误; 由图可知,2005年以来,青海湖区水位上升,出湖泊径流量减少,如果出湖泊径流量增加的话,水位会呈继续下降的趋势,B错误;湖泊水位上升,说明当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荒漠化程度减轻,C错误;湖泊水位上升,为一部分鸟类提供了栖息地,使得鸟类的栖息环境改善,D正确。故选D琥珀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有机化石,其形成与地质时期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及地质作用有关。缅甸北部的胡康谷地多沼泽,以洼地为主,是世界上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胡康谷地开采琥珀最不适宜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0.下列关于琥珀的形成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湿热,森林植被茂密 B.处于板块的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C.森林中松脂类树木和昆虫广泛分布 D.地壳稳定,利于琥珀的形成【答案】9B  10D【解析】9.缅甸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矿区多沼泽洼地,容易被雨水淹没,不适合开采,故本题选B10.琥珀的形成与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有关,所以森林越茂盛,昆虫也越多,琥珀形成的概率越大,A正确。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爆发时落下的火山灰等容易砸伤树枝,该地区气温高,树脂分泌多,昆虫多,树脂浸没昆虫的机会大,地壳活动导致地层下沉,使浸没了昆虫的树脂淹没在地层中矿化,因此BC正确。反之,地壳越稳定,就越不利于琥珀的形成,D错误。故本题选D苏北平原地处江苏省中部,沉积物以黏土与粉砂为主,根据沉积层中的植物孢粉变化可反应其海平面变化。自更新世以来,苏北平原经历了湖相滨海沼泽海湾潟湖湖相演化。下图示意距今6ka—2.6ka苏北平原的草本植物百分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自更新世以来,苏北平原沿海的海平面变化整体为(     A.先下降后上升 B.一直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一直上升2.距今4.05ka—3.00ka期间莎草科较少,藜科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破坏显著 B.土壤盐分较多C.环境过于潮湿 D.干旱次数增加【答案】1C  2B【分析】1.由材料分析可知,苏北平原沉积物以黏土与粉砂为主,根据沉积层中的植物孢粉变化可反应其海平面变化。自更新世以来,苏北平原经历了湖相滨海沼泽海湾潟湖湖相演化。由图可知苏北平原的草本植物百分比中,藜科所占比重最大,4种草本植物的百分比先降低再升高,说明海平面先上升再下降,故选C2.由图可知,距今4.05ka—3.00ka期间莎草科较少,藜科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苏北平原正在经历潟湖演化阶段,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介质的咸化,所以可能导致沿海地区土壤盐分增多,使得莎草科较少,故选B加拿大的研究者发现了北极地区距今350万年前的远古骆驼化石。无独有偶,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左图为北极地区远古骆驼生活复原示意,右图为地质时期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根据材料推测(     A2.8亿年前的南极大陆纬度较低B350万年前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南极森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全球变暖D.远古骆驼生活时期北极地区干旱少雨4.甲时期(     A.恐龙盛极一时 B.三叶虫灭绝C.气候寒冷干燥 D.形成喜马拉雅山【答案】3A  4B【分析】3.据材料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可知,当时南极大陆的纬度应该较低,气温和降水条件好,森林茂密,故A正确;北极地区距今350万年前的有远古骆驼化石,说明当时北极气候较温暖,不会有大面积的大陆冰川,故B错;南极森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板块的运动,当时南极大陆在低纬度地区,故C错;从图片上可以看出,骆驼旁边有树,说明气候较湿润,故D错。选A4.据图可知,甲时期气温大幅度降低,远低于现代全球平均气温,降水量大幅度增加,高于现代全球平均降水量,地球进入寒冷期,属于古生代后期,恐龙还没有繁盛,故A错;三叶虫灭绝于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气候寒冷湿润,故B正确,C错;喜马拉雅山形成于新生代的造山运动,故D错。选B某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5.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据图推测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点(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答案】5B  6C【解析】5.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所以为中生代地层,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③④均为古生代地层。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6地层为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者黑褐色矿物-煤矿。因此成煤时期的环境特点为湿润,森林茂盛,C正确;干燥的气候条件和寒冷的气候条件都不利于植物生长,是难以形成煤层的,AD错误;成煤时期与全球气候分带无关,B错误。故本题选C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非洲东北部,为熔岩台地,高原表层堆积着数百至两千米厚的第三纪玄武岩层,中间覆盖中生代海相沉积层,底部为寒武纪非洲古陆的一部分,东非大裂谷以东北-西南向纵切中部。下图示意埃塞俄比亚高原的位置和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推测埃塞俄比亚高原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非洲古陆-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隆升一岩浆涌出B.地壳隆升-岩浆涌出-地壳下沉-沉积作用-非洲古陆C.地壳隆升-非洲古陆-岩浆涌出-沉积作用-地壳下沉D.非洲古陆-岩浆涌出-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隆升8.埃塞俄比亚熔岩台地形成过程中,岩浆喷(涌)出地表的主要形式最有可能是(     A.沿管状喷口涌出 B.沿线状裂隙涌出 C.呈面状整体涌出 D.以不规则点状涌出【答案】7A  8B【分析】7.因高原底部为非洲古陆一部分,最初阶段应是非洲 古陆,BC错误,因高原顶层堆积着玄武岩,玄武岩是岩 浆冷却凝固形成,故最后阶段为岩浆涌出,埃塞俄比亚高原形成的地质过程是非洲古陆-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隆升一岩浆涌出。故A正确。             8.岩浆管状喷出形成的一般是火山,面状喷出则岩浆 岩厚度应该一致,不规则点状喷出不一定形成完整覆盖, 线状喷出才会形成中间高,周围低厚度递减的熔岩台地。 故选B             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读图,相比较而言,新生代早期的气候(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 C.温暖干燥 D.寒冷湿润10.读图,不属于三次大冰期的地质时代是(     A.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答案】9A  10C【分析】9.读图可知,相比较而言,新生代早期的气候温暖湿润,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大冰期是气候十分寒冷的时期,地质时期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是震日纪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元古代末期、古生代末期、新生代末期全球平均温度较冷,中生代末期全球平均温度较温暖,中生代末期不属于三次大冰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相关试卷

    考点03 地球的历史-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考点03 地球的历史-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⑤时期出现的生物有,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上述文字描述的地质年代是,该地质年代,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课时03 从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课时03 从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人认为,从东汉桓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16 人民解放战争-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

    这是一份课时16 人民解放战争-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文件包含课时16人民解放战争-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课时16人民解放战争-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