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展开专题08 乡村和城镇
考点0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以长沙地铁开通的5号线为例进行社会语言学分析,对于理解长沙地铁站名背后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下图关于长沙地铁5号线的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线路图发现,该条线路上“桥”、“铺”、“塘”及“河”等字出现频次较多,据此对这些站名的命名解释合理的有( )
A.当地居民认知度较高 B.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
C.属于当地的标志性地名 D.便于易读易听、易识易记
2.随着城市建设,一些站点与站名的原先景观发生较大变化,体现了长沙城市变迁的遗存。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判断,下列站点中景观前后变化较小的是( )
①水渡河 ②马栏山 ③木桥 ④大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B 2.A
【解析】1.根据题干分析,地铁是公共交通工具,不仅供当地居民使用,同样也被其他地区到此地的人使用,故其不是为了仅供当地居民认知需要,A错误。这些站名主要是继承了原有的地名,虽然修建了地铁但地名仍被作为站名使用,有利于地方文化传承,B正确。根据这些站名分析,这些地方大多曾经是乡村聚落或者水域,其规模可能相对较小,并非标志性地名,C错误。这些站名均以桥、铺、塘、河等命名,出现几率较高,容易引起混淆,D错误。故本题选B。
2.根据题干分析,①和②大概率是河流和山地,所以这两地景观变化可能较小。③木桥可能是曾经该地区建有木质桥梁,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有被拆除改建的可能。④地为大塘,其曾经可能是一个较大的水塘,同样有可能因为城市化的发展而被填平。故①②景观可能变化较小,③④变化较大。故本题A正确,BCD错误,本题选A。
南疆绿洲中的传统民居多就地取材,呈紧密型布局。部分居民在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巧妙地就坡砌墙、挖洞、筑台,并采用各种营建技术,塑造宜居空间。下图为南疆紧密型聚落俯瞰及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传统民居的主材和紧密布局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木材-方便就近耕作 B.干草-扩大牧场面积
C.毛毡-便于出行交流 D.夯土-节约土地建材
4.为适应当地气候,该传统民居注重( )
A.防风、保温 B.通风、散热 C.采光、防潮 D.防晒、蓄水
【答案】3.D 4.A
【解析】3.南疆气候干旱,木材少,根据图文材料,当地的民居是在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建的,在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耕地少,所以不是就近耕作,A错误;干草冬季不保温,且绿洲地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聚落紧密布局,不是为了扩大牧场面积,B错误;毛毡一般是游牧民搭建蒙古包用,且由于聚落紧密布局,不便于出行,C错误;根据材料,当地民居需要就坡砌墙、挖洞、筑台,并采用各种营建技术,塑造宜居空间。所以该地传统民居的主材最可能为夯土。根据图文信息,该地聚落紧密布局,就坡砌墙、挖洞、筑台,并采用各种营建技术,塑造宜居空间,因此紧密布局可以节约土地建材,D正确。故选D。
4.南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冬季风力大,气温低,因此当地传统民居要防风、保温,A正确;不需要防潮,C错误;根据上题分析,该地传统民居的主材是夯土,无法蓄水,D错误;南疆地区虽然夏季白天气温较高,但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不需要通风散热,B错误;故选A。
《盛世滋生图》是清中期宫廷画家徐扬凭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记述,创作的长度超过12米的家乡市井风情画卷(下图示意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画家徐扬的家乡最可能在( )
A.四川盆地 B.珠江三角洲 C.江汉平原 D.太湖平原
6.关于其家乡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温暖湿润、地势低平 B.冬暖夏凉、水乡泽国
C.秋雨连绵、绿树成荫 D.四季分明、土壤贫瘠
【答案】5.D 6.A
【解析】5.观察图中信息可知,画家徐扬家乡有石拱桥、大量船只,说明该地区水网密集,且图中左上有山,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是典型江南水乡风光,因此最可能是太湖平原,故D正确;四川盆地、江汉平原水网不如太湖平原水网密集,故AC错误;珠江三角洲主要是平原,山地很少,故B错误。答案选D。
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1结论画家徐扬家乡最可能在太湖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故A正确;该地冬季温和、夏季高温,故B错误;该地6月有梅雨天气,阴雨连绵,秋雨不是阴雨连绵,故C错误;太湖平原土壤肥沃,是水稻土,故D错误。答案选择A。
在国家住建部首批公示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位于河南省西部的陕州区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榜上有名。陕州区位于黄河南岸,隶属于三门峡市,区内黄土层厚约20~70m。下左图示意庙上村部分区域景观,下右图示意村民们居住的地坑四合院景观。村民在地坑院中繁衍生息,享受着平静的“地下生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据庙上村的地坑四合院可推测当地( )
A.土质干燥直立 B.地表岩层坚硬 C.气候温暖湿润 D.地下水较丰富
8.当地主要的风俗文化最可能是( )
A.以当地所产大米为主食 B.墙壁上多悬挂玉米
C.村民多食用自制菜籽油 D.出行多以船只为主
【答案】7.A 8.B
【解析】7.据材料及图分析可知,陕州区位于黄河南岸,区内黄土层深厚,庙上村的地坑四合院位于地平面以下,可推测当地地下土质干燥直立,地下水较少,有利于地坑院开挖建设,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地坑四合院的存在,说明当地地表土层疏松,地表坚硬难以挖掘,B选项错误。地坑能够使用说明该地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C选项错误。故选A。
8.据材料分析可知,地坑四合院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的陕州区,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当地多种植耐旱作物如小麦、玉米等,本区气候干燥,常将收获的玉米悬挂在墙壁上晾晒,降水少,不适宜种水稻,主要饮食以面食为主,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油菜多种植于南方地区,当地多以花生油、大豆油为主,C选项错误。出行以船只为主是南方水乡特色,该地以陆路交通为主,D选项错误。故选B。
国家跳合滑雪中心是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山地标识性场馆,整个场馆依自然山谷而卧,外观结构与中国古代吉祥佛物“玉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融合,被形象地称为“雪如意”。冬奥会期间,赛道上可见各国跳台滑雪选手脚踏滑雪板在空中翘翔。图为“雪如意”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规划设计“雪如意”场馆主体朝向,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光照 B.风向和风速 C.山谷的走向 D.交通
10.在山地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采用了精细爆破技术和支护体系,“雪如意”建筑整体架空,其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建筑成本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障运动员安全 D.减少环境干预
11.关于“雪如意”场馆的建筑及部分主体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玉如意”外观造型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山上顶峰圆环建筑物一观光、会议
C.赛道边缘高墙一防止坡面汇水 D.山下看台一观赛、媒体转播
【答案】9.B 10.D 11.C
【解析】9.根据材料信息分析,“赛道上可见各国跳台滑雪选手脚踏滑雪板在空中翱翔”反映出气象条件特别是风力和风速条件对跳台滑雪运动的影响巨大,故“雪如意”场馆主体朝向主要考虑到防风,B符合题意;光照、山谷的走向、 交通因素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CD;故选B。
10.为减少对山地较为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山地工程采用精细爆破技术和支护体系,建筑整体架空,为山区动物生态迁徙提供了可能空间,D符合题意;建筑整体架空增加了建筑成本和施工难度,架空建筑不能保障运动员安全,ABC错误;故选D。
11.“雪如意”场馆的建筑及部分主体功能要充分与场馆的使用功能相匹配,跳台滑雪受风力和风速条件影响大,赛道边缘高墙可实现自防风功能,防止侧向风对选手的比赛影响,C错误;“玉如意”外观造型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A正确;山上视线广阔,顶峰圆环建筑物能够观光和召开会议,B正确;山下看台的主要作用是观赛,便利媒体转播,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C。
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族群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戏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除老年人外,穿戴传统服饰的惠安女越来越少,导致今后惠安女传统服饰可能消失。据此完成问题。
1.关于惠安女传统服饰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头巾:当地气候干旱,常有风沙 B.短上衣:当地气温较高;方便劳作
C.银腰带:当地经济发达,消费力强 D.大筒裤:沿海地区开放,时尚美观
2.穿戴传统服饰的惠安女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 )
A.传统服饰土气 B.文化传承断代
C.审美观念转变 D.就业方式变化
3.下列关于惠安女传统服饰传承策略不合理的是( )
A.加强宣传,建设惠安女传统服饰馆 B.创新设计,适当融入现代流行元素
C.保留本色,避免外来文化的冲击 D.成立机构,研究惠安女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答案】1.B 2.D 3.C
【解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故A错误;由于夏季高温多雨,气温较高,所以劳作时穿短上衣,较为凉快,故B正确;图示惠安县惠安女参与劳作,位于农村,以此消费能力并不强,故C错误;大裤筒的穿着,也是由于气温较高,且劳作更加方便,且大裤筒穿着较为保守,故D错误。答案选择B。
2.阅读材料,根据题意可知,惠安县位于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农业比重逐渐下降,大多数居民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上班,工作环境的改变,导致他们的穿着也发生改变,故D正确;该穿着属于族群服饰,且文明海内外,并不土气,故A错误;该文化是不断减少不是断代,故B错误;该服饰具备特色的族群服饰,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因此不是审美观念的转变,故C错误。答案选择D。
3.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惠安女传统服饰的传承,需要加强宣传,建立该族群的自豪感,且建设处惠安女传统服饰馆,共游客等参观;也可以进行创新设计,融入新的现代化元素,增加其拥有的特色;成立该族群服饰的文化研究机构,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增强其代表性,故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而保留本色,避免外来文化冲击,将导致惠安女服饰传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故C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择C。
微气候环境是指特定空间条件下、涉及范围较小的小型气候,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辐射等主要指标,是影响城市多层住宅区建筑布局的重要因素。下图分别示意哈尔滨城区内不同时期规模相当的多层住宅建筑布局代表,黑色表示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哈尔滨市不同年代多层住宅区建筑布局变化特点是( )
A.密度逐渐变大 B.布局逐步开放 C.墙体明显增厚 D.朝向完全一致
5.21世纪新建的多层住宅区,主要需要考虑( )
①通风采光需求 ②方便人们出行 ③热岛效应增强 ④供暖设施完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4.B 5.C
【解析】4.由图可知,早期的多层住宅区利用围墙围住小区,住宅区较为封闭,1998年后住宅区相对开放,2011年后住宅区基本上各个方向都开放,可知,哈尔滨市多年来住宅区建筑布局逐步开放,B正确。由图可知,图示黑色为建筑,且黑色的密度逐渐变小,可知住宅区密度变小,A错误。根据图示没有信息表明墙体增厚,C错误。由图可知,不同时期住宅区朝向完全发生了变化,D错误。故选B。
5.根据材料“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辐射等主要指标,是影响城市多层住宅区建筑布局的重要因素”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考虑温度、湿度、风速、辐射等微气候因素的有效,更加注重生活环境。哈尔滨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昼短夜长,光照较少,新建的多层住宅区对考虑通风采光需求,以增加住宅的采光率,提升生活品质,①正确。人们的出行不属于微气候,不是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且该时期住宅区多为开放布局,交通已经较为方便,②错误。热岛效应增强会使住宅区温度偏高,不利于提高生活质量,③错误。哈尔滨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冬季需供暖以保证舒适过冬,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津门十景”既吸引着外地游客的目光,也承载着天津市民的记忆。下图为“津门十景”中四处景点照片。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6.能够集中体现天津“河海要冲”“拱卫京畿”职能的景点是( )
A.蓟北雄关 B.故里寻踪 C.三盘幕雨 D.海门古塞
7.“三盘暮雨”是指在黄昏暮霭之时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三盘暮雨”奇观易出现在黄昏暮霭之时,主要是因为黄昏时刻( )
A.水汽蒸发旺盛 B.地面辐射减弱 C.空气流动静止 D.保温作用增强
【答案】6.D 7.B
【解析】6.读图分析,蓟北雄关指黄崖关长城,体现的是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功能,A错误;故里寻踪指天津的古文化街,反映的天津的历史和风土民情,B错误;三盘暮雨指蓟州盘山,是天津的著名景点,其功能主要是供游人欣赏游玩,C错误;海门古塞指天津大沽口炮台,集中体现了天津“河海要冲”"拱卫京畿”的职能,D正确。故选D。
7.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天中午后气温最高,蒸发旺盛,黄昏时蒸发减弱,但是空气中水汽比较充足,A错误;黄昏时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射随之减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而形成雾霭,B正确;此时空气流动较弱,但不是流动静止,C错误;形成雾霭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不是保温作用增强形成雾霭,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古村一条小巷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的优点是( )
①整洁美观 ②易清扫 ③缓解酷暑 ④易渗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这样设计是为了( )
A.减弱冬季风,较温暖 B.夏季利于两侧住宅通风散热
C.利于雨季房屋防潮 D.可以大量汇集房顶坡面雨水
【答案】8.A 9.B
【解析】8.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坚固耐用,泥土较少,易清扫,①②正确;石板路面热容量小,夏季白天升温快,不具有缓解酷暑的作用,③错误;石板路面不易渗水,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所以选A。
9.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小巷内接受的阳光少,夏季温度比巷外低,形成狭管效应,小巷内风力大,因而小巷夏季阴凉通风,相对凉爽,B正确;由于两侧房屋墙体较高,小巷内接受的阳光少,不利于冬季提升巷内的温度,A错误;两侧房屋墙体的高低与防潮无关,C错误;房屋墙体不具备收集雨水的功能,D错误。所以选B。
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博物馆在展现城市悠久历史、文化魅力和满足公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建设步伐逐渐加快。近年来,各地兴起更多带有地域特色的主题博物馆。下表示意1990年和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博物馆的密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密度
1990年
2018年
高值区
沪、苏、浙
京、沪、苏、浙、粤、鲁、陕、川
较高值区
京、津、鲁、豫
黑、辽、津、冀、晋、陇、滇、渝、皖、豫、鄂、湘、闽
较低值区
黑.吉、辽、冀、晋、陕、陇、宁、川、渝、滇、黔、粤、湘、鄂、赣、闽、皖、桂、琼
新、吉、宁、黔、赖、桂、琼
低值区
新、藏、青、内蒙古
藏、青、内蒙古
10.1990年,我国博物馆密度高值区集中在华东地区,主要是因为华东地区( )
A.对外开放早 B.辐射范围广 C.旅游资源多 D.文化投入多
11.2018年,我国博物馆密度高值区呈多核心分布,各核心的形成依赖其中心城市的( )
A.产业结构 B.经济实力 C.交通状况 D.文化特色
12.下列能彰显地域特色的主题博物馆是( )
A.山东——冰雪旅游 B.广东——重工业转型
C.贵州——大数据产业 D.江苏——中原历史名人
【答案】10.D 11.B 12.C
【解析】10.结合文字材料“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博物馆在展现城市悠久历史、文化魅力和满足公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可知,博物馆的建设和各地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增加了文化投入有关,D选项正确;对外开放和博物馆建设关系不大,A选项错误;1990年的博物馆主要满足本区域公众需求,与辐射范围大小关系不大,B选项错误;博物馆密度分布的低值区、较低值区有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故旅游资源多少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选项错误。故选D。
11.由表可知,2018年我国博物馆密度高值区多位于经济发达的省市,根本上是因为这些省市所在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强,博物馆建设投入大,主题博物馆多,使得博物馆密度高值区呈多核心分布,B选项正确;产业结构、交通状况与博物馆密度关系不大,A、C选项错误;文化特色是博物馆建设中体现的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内容,可作为博物馆的建设主题,但不是当地博物馆密度大的主要因素,D选项错误。故选B。
12.冰雪旅游是东北、北疆的特色,山东处于华北平原,冰雪景观不算典型,A选项错误;广东以轻工业为主,无法以重工业转型为主题,B选项错误;贵州因气候凉爽,土地成本低、能源充足,适合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大型机房,可打造贵州大数据产业主题博物馆,C选项正确;江苏并不属于中原地区,D选项错误。故选C。
服饰的形成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我国鄂温克族民族服饰无论款式怎样变化,皮毛制品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鄂温克族服饰特征,推测该民族历史上可能长期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
A.捕鱼 B.经商 C.种植 D.狩猎
2.鄂温克族最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
A.四川盆地 B.大兴安岭 C.东南丘陵 D.黄土高原
3.根据服饰文化推测鄂温克族传统饮食文化中多食用( )
A.面条 B.馒头 C.肉类 D.米饭
【答案】1.D 2.B 3.C
【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鄂温克族服饰以皮毛制品为主,与该族人从事狩猎能获得野兽的皮毛有关,所以生产活动应为狩猎,ABC错误,D正确。
2.四川盆地、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农业活动大多以种植业为主,ACD错误;以狩猎为主应在山地地区,故为选项大兴安岭,B正确。
3.材料信息表明,鄂温克族民族服饰无论款式怎样变化,皮毛制品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因此当地生产活动以狩猎为主,所以多食用野兽飞禽的肉类,而面条、馒头、米饭为种植业为主地区的主食,所以ABD错误,C正确。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体现,既是现代城市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下表是北京、纽约、巴黎、东京四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文化活力指标(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单位:个)
指标
北京
纽约
巴黎
东京
世界文化遗产数
7
1
4
2
博物馆书
179
140
297
173
每年戏剧表演场次
12217
43004
51070
28970
艺术馆数
59
1475
1142
618
电影节
2
57
190
60
电影院数
174
98
312
67
4. 城市文化活力综合表现最突出的是( )
A.北京 B.纽约 C.巴黎 D.东京
5.为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北京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创新形式增多文化遗产数 B.增办戏剧节宣传民族文化
C.教育培训机构转为艺术馆 D.多引进大片增加电影节数
【答案】4.C 5.B
【解析】4.由表格信息可知,巴黎的博物馆数量、每年戏剧表演场次、艺术馆数量、电影节次数、电影院数量都比较多,城市文化活力综合表现最突出,故选C。
5.文化遗产不能被创新增多,A错误;北京每年戏剧表演场次12217,是最少的,增办戏剧节宣传民族文化是可行的,B正确;教育培训机构功能以培训为主,艺术馆功能多,教育培训机构较难转为艺术馆,C错误;增加电影节数不是简单的多引进大片就行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D错误。故选B。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位于滇池东岸。该村的老房子的土夯墙壁中均夹杂螺螄壳。可以说,河泊所村几乎就是一座托起在螺蛳壳上的村庄,地下、墙面上、庄稼地里都是满满的螺蛳壳。近年来,晋宁区对河泊所村的传统民居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河泊所村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融合的村庄。下图示意河泊所村的位置和螺蛳壳砌墙房屋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古代河泊所村的主要产业最可能是( )
A.建筑业 B.伐木业 C.采掘业 D.渔业
7.河泊所村用螺蛳壳砌墙建成的房屋( )
A.利于排水 B.利于采光 C.冬暖夏凉 D.空气流畅
8.对河泊所村用螺蛳壳砌墙建成的房屋进行有效保护的措施为( )
A.迁往湖岸,就地取材 B.原址修旧如旧
C.迁往高地,异地重建 D.原址修旧如新
【答案】6.D 7.C 8.B
【解析】6.根据材料可知,河泊所村位于滇池东岸,该村的老房子的土夯墙壁中均夹杂螺螄壳,因此生产鱼类资源,主要产业最可能是渔业,D选项正确。古代以农业为主,建筑业属于非农业活动,A选项错误。未体现该地有丰富的木材和矿产,B、C选项错误。故选D。
7.根据材料“该村的老房子的土夯墙壁中均夹杂螺螄壳”,说明是用土与螺蛳壳混合之后再建房屋,土夯墙壁中均夹杂螺螄壳为实心,厚度增大,故可隔热防寒,所以冬暖夏凉,C选项正确。土夯墙壁为实心,不透光,所以对利于采光无影响,B选项错误。排水主要靠屋顶,而不是靠墙壁,A选项错误。土夯墙壁为实心,不透风,D选项错误。故选C。
8.根据材料“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融合的村庄”,要对该村的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应以保持原来的形态为主,改变原貌,原址修旧如旧最符合,B选项正确。将房屋迁移势必会破坏原址,不利于保护,A、C选项错误。原址修旧如新则会破坏和改变原有房屋的形态及墙体等,D选项错误。故选B。
“穿斗式”民居为轻型木构架,在我国南方广泛应用。该民居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屋顶重量较轻,每排柱子靠穿枋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道宁盆地(湖南省古道州,今永州市)古村落民居多采取穿斗式建筑构架。下图为“道宁盆地古村落分布及穿斗式建筑构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道宁盆地古村落( )
A.多沿盆地周边分布 B.多临水而建 C.民居的主材多夯土 D.可有效防火
10.穿斗式民居的主要优点有( )
①省工、省料,便于施工②防御功能强③抗风、防沙、保暖④防震性能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当前政府修缮古村落的主要目的是( )
A.鼓励原居民回迁居住 B.吸引地产商入驻开发
C.发展旅游业振兴乡村 D.缓解人地紧张的状况
【答案】9.B 10.C 11.C
【解析】9.从图中可以看出古村落并不是沿着盆地周边分布的,而是沿着河流分布的,多临水而建,A错误;B正确;根据材料“穿斗式”民居为轻型木构架,在我国南方广泛应用可知,民居主要以木质为主,C错误;木质房屋不防火,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10.穿斗式的结构木材之间相互嵌套,可以节省材料、工费,施工方便,①正确;穿斗式民居防御功能并不显著,②错误;穿斗式民居多在南方地区,抗风、防沙、保暖的作用不大,③错误;由于木质结构,相互嵌套,防震效果较好,④正确,故正确选项为C。
11.政府倡导修缮古村落,是由于古村落房屋结构独特,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可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C正确;现代住房与古村落相比,基础设施更完善,因此政府修缮古村落并不是为了鼓励原住民回迁,A错误;古村落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应予以保护,不是为了吸引地产商入驻开发,B错误;修缮古村落并不能缓解人地紧张状况,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上庄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城西41余里,黄山东麓,已有1000余年历史。上庄村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村内巷深曲折,石板道蜿蜒,古民居错落有致。村内各功能分区明显,建筑集中分布在各功能分区中间。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图为上庄村总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测影响上庄村功能区和建筑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②光照③交通④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上庄村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是( )
A.白墙黑瓦 B.厚墙高院 C.单坡屋顶 D.干栏巢居
14.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历史底蕴 B.增加公共设施 C.开发房地产业 D.促进旅游发展
【答案】12.B 13.A 14.D
【解析】12.据图可知,上庄村四面环山,位于山中盆地,受地形影响,耕地有限,因此建筑需要集中分布,①正确;根据材料中“村内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可知,在我国古代宗教文化盛行,村民大多同姓聚居,④正确;村落中房屋分布较密集,并且朝向不同,因此光照不是影响上庄村功能区和建筑分布的主要因素,②错;村内土地有限,且巷深曲折,说明建筑集中分布在各功能分区中间受交通运输影响较小,③错。综合上述分析,①④组合正确,故本题选B。
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上庄村古民居属于徽州古建筑,具有白墙黑瓦、高墙深宅、马头墙等建筑特点,A正确;我国南方气温高,墙体较薄,B错;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半边房以单坡屋顶为主,C错;我国西南地区的竹楼为干栏巢居形式,D错。故本题选A。
14.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振兴,D正确;保留村内古民居有利于传承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不会增加历史底蕴,A错;增加公共设施、开发房地产业会造成古村落结构的破坏,因此,不可能是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的主要目的,BC错。故本题选D。
考点03防灾减灾-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3防灾减灾-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山体崩塌导致南桠河,对交通安全仍然构成直接威胁的是,根据材料判断,该河段大致流向是,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7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7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50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50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