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803216/0-16938778973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803216/0-16938778974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803216/0-16938778974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803216/0-169387789749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803216/0-169387789753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803216/0-169387789757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803216/0-169387789760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803216/0-169387789763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八课 百家争鸣优秀ppt课件
展开第8课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难——易长——短高——矮强——弱前——后生——死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量的不断积累可以引发质的变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古代有位思想家认为人们要顺应自然,按自然法则办事,即“道法自然” 。持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韩非
【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C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荀子是保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排除B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治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喜欢“有为”。材料反映的是( )A.道家的“无为”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C.法家的“法治”思想 D.墨家的“兼爱”思想
【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懦家、法家、墨家的主张,排除BCD项。故选A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些话体现的思想源自( )A.《道德经》 B.《论语》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反 映的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记录老子思想的著作是《道德经》,A项正确;《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排除B项; 《墨子》是墨家墨子的著作,排除C项;《韩非子》是法家韩非子的著作,排除D项。 故选A项。
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 有什么积极意义?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的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 于社会风气,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 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 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2.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的学生,先后培养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3.孔子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学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4.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
思想论著: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历代增修扩建。 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为政以德
【答案】C【详解】根据“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可得出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主张,主张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下图是中国故宫养心殿悬挂的一块牌匾,其中*仁”的思想来源于( )A.道家 B.法家C.儒家 D.墨家
【答案】C【详解】“仁”的思想来自于儒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C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法家主张以法治固,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每年两会,教育议题都是重中之重,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了重点: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在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体现了“教育公平"思想。C项正确;“仁”的学说、“为政以德”的思想是政治主张,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排除B项;"温故而知新'是教学方法,不能体现教育公平,排除D项。故选C项。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在此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法家主张君主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1)含义: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2)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从下列三位古代思想家的哲学思想中可知,他们( )A.是不同学派的代表 B.思想主张完全一致C.主张以法治国 D.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仁爱”“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可知,他们都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D项正确;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排除A项;“完全一致”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孔子和孟子不主张依法治国,排除C项。故选D项。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可知强调顺应自然,减少战争;“为政以德”可知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诸子百家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C项正确;题干思想并非推崇西周制度,排除A项;墨家*兼爱”非攻”并不是支持兼并战争的,排除B项:“为政以德”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并不是追求精神自由,排除D项。故选C项。
人教部编版第八课 百家争鸣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八课 百家争鸣作业课件ppt,共13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一老子,知识点三百家争鸣,知识结构图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八课 百家争鸣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八课 百家争鸣评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仁”,仁与政治为政以德,创办私学,半部论语治天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家争鸣,《墨子》,《孟子》,《荀子》,《庄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