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摘编自《文艺生活·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的长辈要尊重,对兄弟姐妹要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人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
    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互利
    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一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过。对于今天也如此,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B.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C.材料二认为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心灵自由,逍遥自在。
    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
    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大概就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D.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告诉我们,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
    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
    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过。
    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炼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
    D.佛家思想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三
    沈从文
    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
    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枧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于是主人一面谈着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箩筛子,到后头上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长把的扫帚,追逐着磨盘,跟着打圈儿,扫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
    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凡是到杨家碾坊碾过谷子的,都知道杨家三三。妈妈二十年前嫁给守碾坊的杨,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妈妈随着碾槽转,提着小小油瓶,为碾盘的木轴铁心上油,或者很兴奋的坐在屋角拉动架。上的筛子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热天坐到有风凉处吹风,用包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唢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
    这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的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因为一个人在屋里玩厌了,就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在这时,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
    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树覆荫,六月里阳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这潭中养得有几只白鸭子,水里的鱼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习惯,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财产的一份。水坝既然全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乡公约不许毒鱼下网,所以这小溪里鱼极多。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来钓鱼,看到潭边幽静,想蹲一会儿,三三见到了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人若顽皮一点,听到这个话等于不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高声的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娘自然是不会来干涉别人钓鱼的。
    母亲就从没有照到女儿意思折断过谁的竿子,照例将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家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三三照例应当还记得夜间做梦,梦到大鱼从水里跃起来吃鸭子,听到这个话,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只静静的看着,看这不讲规矩的人,究竟钓了多少鱼去。她心里记着数目,回头好告给妈妈。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
    有时钓鱼的人是熟人,人家来钓鱼时,见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气,就照例不忘记问:“三三,许我钓鱼吧。”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同一件事情,对待不同,原来是来人讲礼,三三也讲礼。
    钓鱼的是熟人时,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边看鱼上钩,且告给这人,另一时谁个把钓竿撇断的故事。到后这熟人回到磨坊时,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三三看着母亲用刀剖鱼,掏出白色的鱼脬来,就放在地上用脚去踹,发声如放一枚小爆仗,听来十分欢乐。鱼洗好后,揉了些盐,三三忙取麻线来把鱼穿好,挂到太阳下去晒。等待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对杨家碾坊及周围环境的介绍,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理空间和人物的生存境遇、社会关系,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B.在喂鸡时,“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声音,代为讨情才止”,体现了三三抑强助弱的善良本性。
    C.三三对到潭中的钓鱼者有着双重标准,既展现出她的娇嗔自私、爱憎分明,又能体现其清纯、真诚的一面,人物形象立体可感。
    D.三三的母亲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她的勤劳与善良,以及在面对生活苦难时的乐观从容。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比拟的手法写水车“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十分形象,且用拟声词“咿咿呀呀”传神表达,有着拟声似歌的音韵之美。
    B.“主人全身是糠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入豆粉里的汤圆”,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碾坊主人的辛苦,与下文内容相呼应。
    C.“怎么不是三三的鱼?”这里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情态:同时,作者还借助“大鱼吃鸭子”的梦境来展示三三的心理状态。
    D.三三“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作者借助场景的转换加速叙事,也将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6.试谈谈对画横线句子“三三先是眼见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的理解。
    7.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体现着他理想中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韩弘之子、右骁卫将军公武为其父谋,以财结中外。及公武卒,弘继薨,稚孙绍宗嗣,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上怜之,尽取弘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弘货,独朱名细字曰:“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纳。”上大喜,以示左右曰:“果然,吾不缪知人!”三月,壬戌,以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五年秋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降,李德裕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将兵入据其城,具奏其状。牛僧孺曰:“吐蕃之境,四面各万里,失一维州,未能损其势。徙弃诚信,有害无益。”上以为然,诏德裕以城归吐蕃,执悉怛谋归之。吐蕃诛之于境上。德裕由是怨僧孺。六年冬十一月乙卯,西川监军王践言入知枢密,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上亦悔之,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亦疏之,僧孺内不自安,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退,谓同列曰:“主上责望如此,吾曹岂得久居此地乎!”因累表请罢。十二月,乙丑,以僧孺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
    臣光曰:“君明臣忠,佞邪黜远,礼修乐举,兵革偃戟,诸侯顺附,四夷怀服,时和年丰,家给人足,此太平之象也。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血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而僧孺谓之太平,不亦诬乎?当文宗求治之时,僧孺任居承弼,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罪孰大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B.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C.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D.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初为宫廷近侍,唐代设置为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的各部长官的副职。
    B.阍寺,即阍人与寺人,阍人负责掌门禁,寺人是宫廷近侍,文中指外戚。
    C.小康,指政教修明、百姓富裕安乐的儒家理想社会,低于“大同”理想。
    D.里闾,“里”指百姓所居之处,“闾”指里卷大门,后“里闾”泛指乡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弘之子贿赂朝廷官员被揭发后,皇帝亲自审阅账目,发现牛僧孺拒不受贿,皇帝大喜,牛僧孺便也更加得到赏识重用。
    B.牛僧孺认为接受归降、收归维州不能真正削减吐蕃势力,反而破坏双方信任,皇帝就让李德裕把降将悉怛谋送回吐蕃。
    C.王践言的多次进谏,助长了依附李德裕的官员挑拨离间的嚣张气焰,使皇帝责怪牛僧孺的策谋错误并最终疏远了他。
    D.司马光认为当时藩镇割据、士卒自立、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牛僧孺却说是太平之世,这是言语不真实的行为。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
    12.司马光对牛僧孺的评价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评价依据。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①
    苏轼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渡吴王岘②。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③,半杂江声作悲健。
    谁言万方声一概④?鼍愤龙愁为余变。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注]①本诗作于苏轼离开黄州前往汝州任职时,时众乡亲父老送别至江边,州中有名士随诗人上吴王岘,或陪其往九江、同游庐山。②吴王岘:在武昌西山下,三国时吴王孙权建避暑宫于此,故名。③出塞曲:这里指悲壮的鼓角声。④“谁言”句,语出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万方声一概,吴道竟何之”。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呼应标题,描写清风明月之夜泛舟渡游吴王岘的情景。“弄、衔、渡”等字透露闲适之意;以“幽人”自称,突出归隐之乐。
    B.七句翻用杜甫诗句“万方声一概”,意思是说声音变化万端,并非一律,写出了诗人夜闻黄州鼓角“半杂江声”时的复杂感受。
    C.“鼍愤龙愁为余变”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鼍、龙闻“悲健”之鼓角而或愤或愁的情绪,仿佛它们也因“我”的仕途变幻而不平。
    D.九、十两句与作者的词作《满庭芳·归去来兮》中的“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一样,以柳入诗,托物寄情,含蓄深挚。
    14.简要分析诗歌末尾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五、情景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 , ”两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过春风十里”一句化用了杜牧《赠别》(其一)中的诗句“ , ”。
    (3)《扬州慢(淮左名都)》中“青楼梦好”一句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诗句“ , ”。
    (4)《扬州慢(淮左名都)》中“ , ”化用了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 , ?”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①______。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我和他人心理状态的推测,而执行功能是一系列认知能力的整合。这两个方面出现障碍,导致孤独症儿童社会化学习能力缺失,甚至与人工智能学习人类行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关键是要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样道理,孤独症儿童②______,那么他们掌握社交技能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孤独症只是另外一种大脑发育形式,甚至都称不上发育障碍。若我们一味地把所有孤独症儿童教化成普通人,这种隐藏在孩子内心被改变的负能量就如同一颗不定时炸弹,在孩子们继续成长的某个阶段以无法预料的方式爆发。
    事实上,孤独症儿童也能成为科学家,而且孤独症人士认识世界的特殊视角常常③______。坦普·葛兰汀是孤独症患者,同时也是科学家,美国三分之一的牛以及肉猪的控制设备都是由她设计的,她解决了普通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16.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贵州省雷公山北麓,包括由平寨、东引、羊排、南贵4个行政村,11个自然寨等组成,是最大的世界上苗族聚居村寨。站在观景台鸟瞰,由衷佩服苗寨祖先在此选址建寨的智慧。这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上千座吊脚楼从山上一直延展到山脚,鳞次栉比,气势磅礴。白水河迢递蜿蜒,如绿色的缎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给苗寨平添几多风致。(      )。
    在这里,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苗族风俗天然融会,相得益彰。特别令人心驰神往的是:这里有作为苗族传统文化重要承载者的建筑、银饰、歌舞、饮食……“这是一个以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文化名人余秋雨说,“我对西江苗寨的赞美,大致可以相信。”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连通两岸的是五座风雨桥,把白水河装点得更加秀丽
    B.五座风雨桥连通两岸,白水河被装点得更加秀丽
    C.白水河被连通两岸的五座风雨桥装点得更加秀丽
    D.五座风雨桥连通两岸,把白水河装点得更加秀丽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元稹《使东川·南秦雪》)
    C.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曹雪芹《红楼梦》)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八、材料作文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绘画,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他的画技仍然没有什么进步。于是他决定去法国旅行,当他看到了真正的大师的画后,这时他才觉悟:自己并没有绘画的才能。于是他毅然放弃了他所爱的绘画,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并且很快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选项说法太过绝对。
    C.“不能有任何作为”错误,庄子的超然是指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不是指行动。
    D.“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错误,是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的表述是“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并没有提及以哪个流派为主,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的第一个分论点,结合“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分析可知,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D. “佛教的智慧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支撑的是材料一的第二个分论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故选D。
    4.C 5.D 6.①这句话写出了三三的爸爸、妈妈靠着碾坊劳作承担起生活的担子,成天全身是糠灰,体现了堡子里人生活的艰辛。 ②承担碾坊劳作的人的变化,突出了三三和她母亲的不幸,但是以孩子的视角写悲剧,显得哀而不伤。 7.①自然环境优美:杨家碾坊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人们同自然和谐共生。②社会风俗淳朴:民风淳朴,人们遵守乡里的公约,碾坊主人不介意别人在自家水前钓鱼。③人物内心真诚善良:三三纯真热情,活泼可爱;三三和母亲从容地面对生活的苦难。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C.人物形象分析有误,“娇嗔自私,爱憎分明”分析错误。结合“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来钓鱼,看到潭边幽静,想蹲一会儿,三三见到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吧’”“有时钓鱼的人是熟人,人家来钓鱼时,见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气,就照例不忘记问:‘三三,许我钓鱼吧。’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等分析,三三对到潭边的钓鱼者有着双重标准,应为表现她的“活泼可爱”。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
    D.“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无中生有。语境写出了三三慢慢成长的过程,交代三三如一般小孩慢慢长大的事实。无法推断出“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前文交代“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由此可知,碾坊里的活很多,爸爸、妈妈为了生活,每天为碾坊忙碌,所以“成天全身是糠灰”,这句话表现了三三的爸爸、妈妈以及堡子里人生活的艰辛。
    “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因为爸爸去世了,母亲接过爸爸的担子,“作了碾坊的主人”, 妈妈继续为家庭生活而辛劳,“成天全身是糠灰”。这是从三三的角度写家庭遭遇的变故,突出了三三和她母亲的不幸。
    7.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结合“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了山脚流过去,平平地流,到山嘴折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央溪有无数山田”分析,杨家碾坊位置在山弯里,有溪水绕过,从碾坊往上下看,环境优美,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
    结合“照当地习惯,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财产的一份。水坝既然全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乡公约不许毒鱼下网,所以这小溪里鱼极多”“照例将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堡子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分析,人们遵守乡里的公约,三三母亲不介意别人在自家水前钓鱼,表现这里民风淳朴。
    结合人物的对话内容分析,如“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吧”“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堡子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等分析,三三对不同的钓鱼人不同的态度,纯真热情,乖巧可爱。母亲一如既往地理解那些不讲规矩的钓鱼人,表现人物的善良。他们依传统的方式自然而然地生活着,人物真诚善良。
    8.D 9.B 10.C 11.依附李德裕的人趁机说:“牛僧孺与李德裕之间有怨隙,(牛僧孺)嫉妒李德裕的功劳。” 12.牛僧孺是一位罪大恶极的臣子。当权时,苟且偷安取悦皇上来窃取名位;失势时,蒙蔽君主欺骗世人来盗取名声。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牛僧孺回答说:“太平没有迹象。现在四方的外族没有相互侵犯,黎民百姓不至于离散流亡,虽然不是最好的治世,也可以说是小康。陛下如果另外谋求太平,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做得到的。”
    “四夷不至交侵”和“百姓不至流散”是并列的情况,结构相同,两者之间要断开,排除AC;
    “至理”,即“至治”,最好的治世,“至”修饰“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指外戚”错误。阍寺,文中指宦官。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王践言的多次进谏,助长了依附李德裕的官员挑拨离间的嚣张气焰”错误。原文是说“西川监军王践言入知枢密,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上亦悔之,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亦疏之”,并没有提到王践言的进谏“助长了”依附李德裕的官员挑拨离间,且皇帝责怪牛僧孺在前。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者”,……的人;“因”,趁机;“隙”,怨隙,嫌怨;“害”,嫉妒。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罪孰大焉”可知,司马光认为牛僧孺是一位罪大恶极的臣子。
    从“当文宗求治之时,僧孺任居承弼,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可知,依据是用事时,苟且偷安取悦皇上来窃取名位;失势时,蒙蔽君主欺骗世人来盗取名声。
    参考译文:
    当初,韩弘的儿子、右骁卫将军韩公武为父亲谋划,用财物结交朝廷内外的人。等到韩公武死了,韩弘接着也去世,年幼的孙子韩昭宗继承家业,掌管库藏的奴仆和官吏到御史府打官司。皇帝很同情他,把韩弘的财物账目全部拿来亲自查看,发现凡是朝廷内外掌权的人大多接受了韩弘的贿赂,唯独用红笔小字写着:“某年某月某日,送给户部牛侍郎一千万钱,不接受。”皇帝非常高兴,把账本拿给左右的人看,说:“当真如此,我没有看错人。”三月壬戌,任命牛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唐文宗大和五年秋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求归降,李德裕派遣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率兵进入占据维州城,备文上奏这个情况。牛僧孺说:“吐蕃的边境,四面各有万里,失去一个维州,不能损害吐蕃的势力,白白地破坏了双方的真诚信任,有坏处没有好处。”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命令李德裕把维州城归还给吐蕃,拘系悉怛谋送还吐蕃。吐蕃在边境上杀死了悉怛谋。李德裕因此怨恨牛僧孺。唐文宗大和六年冬十一月乙卯,西川监军王践言入宫主持枢密院事,多次对皇帝说:“捆绑送还悉怛谋,来使敌寇心里畅快,断绝以后前来投降的人,不是好计策啊。”皇帝也感到后悔,责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依附李德裕的人趁机说:“牛僧孺与李德裕之间有怨隙,(牛僧孺)嫉妒李德裕的功劳。”皇帝也疏远牛僧孺。牛僧孺内心感到不安。适逢皇帝到延英殿,对宰相说:“天下何时能够太平,你们也在考虑这个吗?”牛僧孺回答说:“太平没有迹象。现在四方的外族没有相互侵犯,黎民百姓不至于离散流亡,虽然不是最好的治世(按唐避高宗李治讳,改“至治”为“至理”),也可以说是小康。陛下如果另外谋求太平,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做得到的。”退出之后,牛僧孺对同僚们说:“皇上这样责怪抱怨,我们怎能久居于此哪!”牛僧孺于是多次上表请求辞职。十二月,乙丑,任命牛僧孺为同平章事,担任淮南节度使。
    臣司马光评论说:“君主贤明臣下忠诚,奸邪的人被贬逐,推行礼乐,停止战争,诸侯归顺,四周夷狄顺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富裕人人饱暖,这是太平之世的迹象啊。在那时,宦官专权,在宫廷之内胁迫君主,不能疏远他们;藩镇仗恃军队,在外欺侮怠慢朝廷,不能制服他们;士兵杀害驱逐主帅,抗拒朝命自立主帅,不能责问他们;连年兴师动众,征收赋税日益紧迫,尸骨鲜血遍布于原野,乡里织布机上的布帛被一扫而空,而牛僧孺却认为是太平之世,不是说假话吗?在文宗力求治世之时,牛僧孺处于宰相之位,进用就苟且偷安取悦皇上来窃取名位,黜退则蒙蔽君主欺骗世人来盗取名声,罪恶没有比他更大的了!”
    13.A 14.①表现手法:末尾两句运用了想象(或虚写)的表现手法,描写了自己日后驾一叶轻舟重返黄州,再次听到黄州父老乡亲鼓角吹奏以相迎饯的场景;②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离别黄州乡亲朋友的不舍之情,期盼以后还能再见的深深留恋之情。

    【解析】13.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以‘幽人’自称,突出归隐之乐”这一赏析不当。“幽人”是指幽居之人,即平时深居某处而不愿外出。苏轼曾贬谪黄州,并非隐逸之士,因此,“归隐之乐”的说法就站不住脚;诗人自称“幽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谪居黄州四年无政可谋的闲放生活和其想重返朝廷的愿望,同时渗透着重登吴王岘,向北遥望(忠君)的绵绵情思。
    故选A。
    1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内涵及其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须通读诗歌文本,立足整首诗的语境来分析结尾两句的情感内涵,理解其所用的表现手法。
    该诗结尾两句“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写未来的某一年驾一叶扁舟逆流而上,是虚写,运用想象,描写将来重返黄州还会有乡亲们吹着这首曲子过来迎接我的场景画面,以此表达自己奉命赴任汝州时,与黄州父老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拳拳眷恋恋恋不舍的深挚情谊。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5.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淮、佳、珠帘、赢、薄、荡、知。
    16.①在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上都有障碍  ②如果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③能解决我们普通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17.将孤独症儿童内心聚集的负能量比喻成一颗不定时炸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这种负能量潜在的危害性。表达了对儿童被强制改变会产生预想不到的后果的担忧。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需要回答“孤独症儿童”的病症原因,根据后文阐述的“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我和他人心理状态的推测,而执行功能是一系列认知能力的整合。这两个方面出现障碍”内容可知,“孤独症儿童”是身体的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出现了障碍,据此可写“在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上存在障碍”;
    第二空,由“同样道理”可知,本空所填内容应与前文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前文说“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关键是要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可知,强调了自我学习的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孤独症儿童”掌握社交技能的关键,另外还要注意与“那么”照应,据此可写“只要具备学习能力”;
    第三空,此处是说孤独症人士认识世界的视角特殊,依据后文坦普葛兰汀例子“美国三分之一的牛以及肉猪的控制设备都是由她设计的,她解决了普通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知,是将坦普·葛兰汀与普通人做了对比,因此本空应是孤独症人士和普通人相比视角不同,据此可写“与普通人不同”。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首先找准比喻点,本句话将“隐藏在孩子内心被改变的负能量”比作了“一颗不定时炸弹”,而这颗“不定时炸弹”将会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以无法预料的方式爆发”,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改变孤独症儿童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表达出这种负能量潜在的危害性。
    同时,一味地把所有孤独症儿童教化成普通人,其实并没有尊重孤独症儿童的特性,炸弹爆炸的结果是惨烈的,这种没有尊重孤独症儿童个体特性的改变行为,对孤独症儿童的危害也是极其巨大的。因此,本句表达了对儿童被强制改变会产生预想不到的后果的担忧,告诫人们要尊重孤独症儿童的特定,因材施教。
    18.D 19.C 20.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贵州省雷公山北麓,包括平寨、东引、羊排、南贵4个行政村,11个自然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A.“连通两岸的是五座风雨桥,把白水河装点得更加秀丽”,表意不连贯,且后一句缺主语,故排除。
    B.先说“五座风雨桥连通两岸”,后面紧接着说“白水河被装点得更加秀丽”,表意不连贯,且后一句没交代白水河被什么装点,故排除。
    C.“白水河被连通两岸的五座风雨桥装点得更加秀丽”,用被动句来表述,与前文的表意不连贯。
    D.前面两句分别以“吊脚楼”“白水河”为陈述对象写了各自特点,此处也应以“五座风雨桥”为陈述对象来写其特点,中间不能换主语,且与上文主谓句式保持一致。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把白水河比作缎带,是比喻手法。
    A.将洒在花林上的月光比作晶莹闪烁的雪珠,运用了比喻手法。
    B.如笋石般的山峰好像上千矗立的玉石,松萝般的树林也披上了万朵银花。运用了比喻手法。
    C.“偷”“借”赋予白海棠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手法。
    D.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运用了比喻手法。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
    一是句式杂糅,“包括……”和“由……组成”两种句式杂糅,可删去其一;
    二是语序不当,“最大的世界上苗族聚居村寨”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为“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故应修改为: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贵州省雷公山北麓,包括平寨、东引、羊排、南贵4个行政村,11个自然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2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记叙性材料。
    材料为纯记叙性文字,没有写作引导语。对此,解读材料的关键是先概括基本事件——歌德弃画从文,终成大文豪。再理清因果逻辑:歌德之所以后来能成为著名文学家,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认识到自己并无绘画才能,并能果断地作出取舍;若是他在绘画上“一条巷子走到黑”,盲目坚持,执迷不悟,世界上顶多多了一名籍籍无名的平庸画匠,绝对不可能会有大文豪歌德。当然,不是人人都有自知之明的智慧,也不是人人都有做出决断的勇气。
    考生可以围绕“执着与变通”“自知之明”“舍与得”“选择的智慧与勇气”来进行立意,行文要体现出思辨性,并结合新时代的背景和自身经历进行思考。
    立意:
    1.有舍才会有得。
    2.人贵有自知之明。
    3.成功的前提是先认识自己。
    4.变通比执着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5.人生是一道选择题,不要在一条道上走到黑。

    相关试卷

    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三简要概括,诗歌鉴赏,默写,名著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