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3课时 认识周长
课题 | 认识周长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内容 | 教科书P83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 | ||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 ||
教学重点 | 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 ||
教学难点 | 理解“周长”和“封闭图形”的定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钟表、毛线,树叶(学生自备)、尺子(学生自备)。 |
教 学 过 程 | 备 注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教师: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 课件动态演示图1:
教师:他跑对了吗?(学生回答:不对,他跑到里面去了。) 教师: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 课堂预设:应该沿着最外面的黑线跑。 教师:这条黑黑的线也就是操场的边线。 教师:如果你是小胖的爸爸,会对小胖说些什么? 课堂预设:不能再偷模了,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 课件动态演示图2:
教师:说得真好!第二天,小胖又开始出发了。这回他跑完一圈了吗?(学生回答:还没有跑到) 教师:你来指指应该跑到哪里? 学生边在图上指认位置边口述:这点是小胖的起点,沿着边线跑,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 教师: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学生结合课件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集体指出: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出示图3、图4,组织学生辨认:操场的一周是不是这样的呢?
课堂预设: 学生1:(指图3)不是的,应该是外面的边线,里面的线不算。学生2:(指图4)不是的,虽然是边线但没有回到起点。 教师:那该如何调整?(学生回答:线再画长,连起来!) 课件呈现正例,学生手势比划。 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教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依次呈现数据: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课堂预设:400米。 教师:你是怎么算的? 课堂预设:可以这样算:90+110+90+110=400米。 教师:400来表示哪里的长度?(学生回答:操场一周的长度。) 教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 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 呈现实物:
教师:现在老师带来了许多物体,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 课堂预设:有。 教师:请小朋友们打开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 学生描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课堂预设:弯弯曲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操作演示,出示各图形的边线(保持原图形状)。 2.操作演示,体会“周长”的本质。 教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 课堂预设:可以用尺测量。 指名学生上台测量,随学生回答板书三边长度:10厘米、14厘米、10厘米。 教师:三角形周长到底是10厘米,还是14厘米? 课堂预设:应该把3条边的长度都加起来。 操作演示,剥离出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三条边拼拢成一条线段。 课堂预设:现在可以算一算了,10+14+10=34(厘米) 教师:34厘米指的是什么呢? 课堂预设: 学生1: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 学生2: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教师:也可以说三角形的周长是34厘米。下面我来测量四形的周长。我用直尺这样量,行吗?(教师动作比划) 课堂预设:不行,圆形的线是弯的,尺子是直的! 教师:那怎么办? 课堂预设: 学生1:半圆角尺量。(教师:你们觉得怎样?) 学生2:那是量角器,量角度用的,不能测量长度。 学生3:用软尺绕着量。(教师:好办法,可软尺我没带,我只带了一条毛线。) 学生4:可以用毛线绕一下,再用尺子量就可以了。 操作演示,把毛线绕圆一周然后缓慢打开,拉成一条线段。 教师:用一条毛线可以把曲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组织学生测量这条线段,测得长度为63厘米。 教师:这63厘米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圆一周的长度。) 3.操作求“长”,丰富体验。 教师:那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请同桌一起想一想、量一量。(学生活动,提供印有树叶与数学书封面图形的练习纸。) 教师:请同学来交流一下。 课堂预设: 学生1:我们把长方形四条边长度量出来再相加,26+19+26+19=90厘米,它的周长就是90厘米。(根据回答板书。) 学生2:树叶图形我们用线绕了一圈再拉直,用尺一量39厘米多一点。(把学生的线贴在黑板上,并板书39厘米。) 教师:那我们可以说树叶的周长大约是39厘米。 4.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研究了一周,这是操场、树叶表面、三角尺、数学书封面和钟面的一周。接着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了操场一周的长度是400米、三角形一周长度是34厘米、圆形一周长度是63厘米、长方形一周长度是90厘米,树叶图形一周长度是39厘米,每个图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长度,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课件依次呈现平行四边形、五角星、一般四边形、角等图形,组织辨析。 教师: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学生回答:角没有。) 教师:它跟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学生:没连起来,有缺口。) 教师: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什么呢?(学生回答:封闭图形。) 教师:如果这里加一条曲线,现在有周长了吗?(学生:有) 课堂小结: 板书完善概念,学生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内化巩固,解释应用概念。 生活举例,辨析解释。 教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课堂预设: 学生1:黑板。 学生2:课桌的面。 (教师:我们一起看看,黑板、课桌表面其实是什么图形? 课堂预设:都是长方形。) 教师:是呀,因为它们是长方形,所以它们有周长。 学生3:我的红领巾。 教师:红领巾的表面也是一个封闭图形,所以它也有周长。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3题。 教师: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学生判断后,汇报方法。 课堂预设: 学生1:我通过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的方法,发现第(1)组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第(2)组中右边图形的周长比左边图形的周长长。 学生2:我发现可以把第(1)组中右边的图形通过移动边的方法改成和左边一样的长方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第(2)组中右边的图形中凹进去部分的横着的一条边平移上去就和左边的图形一样了,还多出了竖着的两条边,因此,右边图形的周长比左边的长。 2.课件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8题。 教师:下图的长方形分成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
课堂预设: 学生1:第1部分的周长比较长。 学生2:一样长。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公共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边,所以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 教师:再比较周长的时候我们要看仔细了,不是图形大周长就长。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实际操作中认识了周长是什么,关于周长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84页练习十八1题、2题。 |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观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课件展示要合理,配合教学设计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操场的周长
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时候,教师一定进行巡回指导
计算周长的过程,教师要重复指出图形的一周的长度
让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
教师设置课件,展示图形平移变化
| |
板书 设计 |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 |
教后 反思 | 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对周长的理解过程中,对“封闭”和“一周”的理解不深刻,会对周长的理解产生困惑。所以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从动画中认识到“一周”,再依次进行重难点突破,理解周长的概念。结合生活经验,从“周长产生”“什么是周长”“周长有什么用”三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 |
人教版周长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周长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调取经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笔画,引入新知,拓展应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描述,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评价活动方案,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