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学案 0 次下载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政治:以 打破禅让制传统。
2.商
(1)实行内外服制。
(2)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
(1)内容
①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 、异姓功臣或 ,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②周天子和各级贵族都实行 。
(2)特征
①分封制与 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 相结合。
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它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
③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知识点二 秦朝的政治制度
1.背景
(1)春秋时期,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变革,君主权力加强。
(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
2.内容
(1)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 、 、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
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 ”。
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 裁断。
(3)郡县制
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
②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③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
(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知识点三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
(1)汉
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是三公九卿制。
②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 ,从而使 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中朝 的权力逐渐增大。
④东汉时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长。
(2)隋唐:三省六部制
①内容: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是决策机构, 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 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②特点: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
③意义: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宋:设 履行宰相的职权。
(4)元:实 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5)明
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绵延1000多年的 制度终结。
②废宰相后设立 ,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6)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2.地方行政制度
(1)汉
①沿袭秦的郡、县二级制,还包括王国和侯国。
②到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 ”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2)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
(3)隋唐
①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
②唐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 道,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以后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4)宋: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来又形成路、州(府)、 三级制。
(5)元:实行“ ”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地方制度。
(6)明清
①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其权力由 、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向各省安派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
②清朝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
③明清时期形成省、 、县三级行政制度。
【能力提升】
1.《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禹废除家天下政治制度
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 D.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
2.西周时,周王与各诸侯国有明确的分工,周王分封管理土地疆域的权利给诸侯,诸侯则需为周王镇守疆土、服从周王的命令、缴纳贡赋。这表明西周“分封”是( )
A.以土地为纽带的政治关系 B.以周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
C.以血缘宗亲作为基本特征 D.造成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
3.《礼记》记载了先秦时期天子到大臣家的礼仪。登堂时,主人虽然该走东阶,但因天子来访,则不敢以主人自居而须从西阶上堂。这主要反映出( )
A.权力与社会秩序的联结 B.宾主礼仪的一般要求
C.民俗与宗法观念的交融 D.皇权至上的社会体现
4.秦始皇每灭一国,都以其地设置郡县。郡县大体是根据自然区域而划分,一郡或两郡就是一个自然区域,多半以平原或盆地为中心,边缘则为山地或高地。这反映出秦( )
A.郡县同为地方最高级别行政单位 B.开创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先例
C.致力于边疆少数民地区交融开发 D.强化中央集权提高地方治理效率
5.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官员向上级请示,不得以口头形式,也不得由他人代为请示,而必须使用公文;并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表明,秦朝( )
A.通过严刑峻法管理官员 B.形式主义降低行政效率
C.利用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D.中央直接管辖各级官员
6.《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记载:“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属于御史大夫的职责有( )
①掌管国家图籍、文书 ②接受群臣奏事
③代表皇帝巡行郡国 ④纠察弹劾官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唐太宗依据“山河形便”将全国三百多个州分为十道,中央根据事务的需要,临时任命如观风俗使、巡察使、安抚使等分道对地方事务进行监察或督导,此类官员逐渐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这一措施的推行( )
A.促进三省体制的确立 B.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带来冗官元费的问题 D.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8.“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设置了高层政区—一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材料表明宋朝的创新是( )
A.地方行政由中央官员治理 B.强化高层政区监察权
C.地方行政由各地官员治理 D.采用多级制地方自理
9.清代皇帝经常对督抚“亲加训诲”,使督抚“晓朝廷法度,不敢妄萌邪念”,派遣钦差大臣到督抚治所巡视,皇帝还不时出巡督抚的治所。这主要是因为清代( )
A.君主专制呈强化的趋势 B.地方督抚拥有较大权力
C.政府行政效率得以提升 D.监察制度形成严密体系
答案以及解析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1.(2)世袭制
3.(1)同姓贵族 旧贵族; 嫡长子继承制 (2)宗法制 血缘关系
知识点二 秦朝的政治制度
2.(1)政治 军事 (2)九卿 皇帝
知识点三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1)中朝 外朝丞相 尚书 (2)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4)行中书省 (5)宰相 内阁
2.(1)州 (3)15 (4)县 (5)行省 (6)布政使司 府
知识点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恩赐制
2.政党分肥制
3.(1)职业官僚(2)平等
知识点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1)下院议员(2)常务次官(4)1870
2.(1)美国(2)日本
知识点三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1.成绩优异者
2.中立
3. 工作成绩
知识点四 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1.(2)稳定性
2.官僚习气
【能力提升】
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可知,反映的是益让位于禹的儿子启;依据材料“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可知,反映的是启通过武力夺取王位,这体现了从“公天下”的禅让制到“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的转变过程,而且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从“公天下”的禅让制到“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的转变过程,而且禹执政时期还没有出现家天下政治制度,排除B项;C项只符合《史记·夏本纪》中的记载,排除;受时代、阶级立场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历史记载存在差异,但不能就此得出历史无结论,排除D项。故选:A。
2.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周王授予诸侯管理土地的权利,诸侯承担为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的义务,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周王授予诸侯土地和人口是双方政治关系的前提,也说明西周“分封”是以授予土地为纽带的政治关系,A项正确;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以授予土地为纽带,排除C项;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非分封制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登堂时,主人虽然该走东阶,但因天子来访,则不敢以主人自居而须从西阶上堂”可知,天子到大臣家,主人要让出东阶,让天子上堂,反映了权力与社会秩序的联结,A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权力与社会秩序的联结,B 项不符合材料,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民俗与宗法观念的交融,排除C项;秦朝创立皇帝制度,此时还未有皇权,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材料显示秦推行郡县制,且尊重自然界限划分行政区域,故选择D项;A项秦朝时郡县不同级,排除A项;B项“开创”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官员向上级请示,不得以口头形式,也不得由他人代为请示,而必须使用公文”“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可知,秦朝明确要求必须用文书来处理政务,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些都说明秦朝利用文书推行行政管理,C项正确。“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仅体现文书管理的相关法律,无法体现通过严刑峻法管理官员,排除A项;“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说明政府注重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强调依靠公文来传递政务信息,没有体现中央直接管辖各级官员,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御史大夫官员“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技章”,即掌管国家图箱文书,接受群臣奏事,纠察弹劾官员,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御史大夫并不巡行郡国,刺史巡行郡国,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涉及措施是唐代使职差遣制度,官员代表中央出使地方,处理专项事务,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管理,提升效率,B项正确;材料涉及中央集权,与三省体制无关,排除A项;冗官冗费的现象出现在宋代,冗费更多由于养兵费用庞大,排除C项;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原因在于唐代军事体制的内轻外重失衡和安史之乱削弱中央集权,并非是使职差遣制度,排除D项。故选:B。
8.答案:A
解析:宋代在州县两级地方政府之上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以后,由中央官员管理路、州、县三级地方事务,表明地方行政由中央官员治理,A项正确;路已虚化,且与州县一样是地方行政区,不是监察区,B项错误;“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与地方行政由各地官员治理不符,C项错误;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是中央集权,不是地方自理,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清朝皇帝对督抚“亲加训诲”,派遣钦差大臣巡视督抚以及自己亲自巡视督抚,这是因为当时地方督抚拥有较大权力,地位重要,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呈强化的趋势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行政效率问题,故排除C项;清代监察制度并未形成严密体系,故排除D项。故选B。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巩固基础,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椎,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思·议·展,限时20分钟,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