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随堂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2.5蛋白质和氨基酸同步练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氨基酸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可生成4种二肽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2.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几滴醋酸铅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蛋白质发生了盐析BSO2通入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C一小块钠投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乙醇有弱酸性D浓硫酸滴入蔗糖中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A.A B.B C.C D.D3.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棉、丝、毛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蛋白质、油脂、糖类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和油脂的皂化都属于化学变化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几滴醋酸铅溶液产生沉淀,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且都能发生水解B.可用纯碱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C.往皂化反应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上层有固体析出D.乙酸、汽油、纤维素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三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三明人民生产实践的结果。下列传统技艺中涉及蛋白质变性的是A.将乐龙池古砚制作工艺 B.尤溪桂峰麦芽糖制作工艺C.清流嵩溪豆腐皮制作工艺 D.沙县夏茂冬酒制作工艺6.化学工作者在药品、防疫物资等方面,为“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免洗手抑菌凝胶中酒精可以将病毒氧化,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B.一次性防护口罩的面料是聚丙烯熔喷布,属于高分子合成材料C.核酸检测是甄别病毒携带者的有效手段,核酸是高分子化合物D.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灭活疫苗属于蛋白质7.书法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之一,书法之美尽在文房四宝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狼毫制得的笔头适合用酒精清洗 B.墨汁中含有碳,是一种水溶液C.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砚台的黑色来自Fe2O38.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B.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9.《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有关营养物质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在稀酸的催化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都只生成葡萄糖B.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D.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入少量醋酸铅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将21的溶液与12的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溶液,溶液变血红色与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B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溶液中有沉淀析出使蛋白质变性C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口有红色气体逸出实验所用可能为稀硝酸D淀粉与稀硫酸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无银镜出现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11.Ⅰ.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应用广泛。(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乙醇官能团的名称为 。(2)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属于乙醇的同系物的是 ,属于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字母)a.甲醇() b.c.乙醚() d. e. Ⅱ.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紊乱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长期摄入高热量食品和缺少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4)木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在人体中的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可作为糖尿病人的热能源。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 。(5)糖尿病病人宜多吃蔬菜和豆类食品。蔬菜中富含纤维素,豆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a.蛋白质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都不溶于水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别合成纤维和羊毛c.人体内不含纤维素水解酶,人不能消化纤维素,因此蔬菜中的纤维素对人没有用处d.紫外线、医用酒精能杀菌消毒,是因为它们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e.用天然彩棉制成贴身衣物可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副作用12.化学已渗入我们的“衣、食、住、行、医”中。(1)衣: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的方法是灼烧,羊毛线燃烧食能闻到 气味。(2)食: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的维C。下列物质富含维生素C的是 填字母。A.橙子 猪肉 面粉(3)住:下列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能辐射能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的是 填字母。A.石蜡燃烧 太阳能热水器 燃料电池(4)行:城市交通中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对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好处是 A.增加新型污染 浪费电能 减少空气污染(5)医: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是 。(6)淀粉和纤维素是两种重要的多糖,这两种物质 填“能”或“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淀粉遇到 显蓝色 。(7)发育出现障碍,患营养缺乏症,这主要是由摄入蛋白质不足引起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该变化叫作 。13.预防“非典”时,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对其公共场所要进行消毒,毛巾、口罩要经常用开水蒸煮,被褥要放在太阳光下直射。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多糖水解 B.使蛋白质变性 C.使油脂水解 D.使氨基酸变性14.I.下列几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字母,下同);互为同系物的是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互为同位素的是 。a.甲烷与新戊烷 b.氧气和臭氧 c.和 d. 35Cl和37Cl e.CH3CH2OH和CH3OCH3II.有下列物质:a.甲醛 b.葡萄糖 c.乙醇 d.乙酸 e.油脂 f.氢氧化铝 (填写序号):(1)工业上制备肥皂的主要原料是 ;(2)注射时用于皮肤杀菌、消毒的物质主要成分是 ;(3)能用于除去热水瓶胆水垢〔主要成分:CaCO3,Mg(OH)2〕的是 ;(4)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是 ;(5)可用于标本制作的防腐剂的是 ;(6)糖尿病人通常是指病人的尿液中 的含量高。15.生活要健康就要合理搭配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Ⅰ.下面有几种物质的结构简式:(A)、(B)、(C)、(D)回答下面问题:(1)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填序号,下同),水解最终产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名称是 。(2)某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水解最终产物中非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3)属于油脂的是 ,该有机物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4)有机物D是维生素,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维生素中含有 种官能团。Ⅱ.乳酸是重要的果味添加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获得乳酸的两种方法。已知: (5)向淀粉溶液中滴加几滴碘水,现象是 。(6)写出反应E→F的化学方程式 。(7)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8)1mol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得气体L(标况);1mol乳酸与足量碳酸氢钠反应,可得气体L(标况),则 。16.蛋白质的性质(1)蛋白质的盐析①概念: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 而使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的 和 没有发生改变。②特点:盐析是 过程,在加入蒸馏水,沉淀又 。(2)蛋白质的变性①概念:在 的作用下,蛋白质原有的 或 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性。②特点: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再恢复,变性是 过程。(3)蛋白质的水解天然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水解产物为 。(4)显色反应: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 色。(5)灼烧:蛋白质被灼烧时,会产生 的气味,利用此性质可鉴别蛋白质。1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请回答:(1)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是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A.苹果 B.白菜 C.牛奶 D.米饭(2)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水解后能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的是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提纯蛋白质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填“盐析”或“过滤”)。(3)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呈 色,再往该溶液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了维生素C具有 性。(4)抗酸药物的种类很多,其有效成分一般都是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化学物质。某品牌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有糖衣、碳酸镁、氢氧化铝、淀粉。写出该抗酸药发挥功效时的离子方程式: 、 。18.在盛有鸡蛋白溶液的试管里,缓慢地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观察到有沉淀析出。这种现象叫 。再向试管里加入足量的蒸馏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这个反应是一个 反应,利用这个性质,可以 蛋白质。19.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1)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中学生每天补充60mg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中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是 (填字母);A.牛肉 B.辣椒 C.鸡蛋 D.植物油(2)青少年及成人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将导致甲状腺肿大,而且会造成智力损害,该微量元素是 (填字母);A.碘 B.铁 C.钙 D.锌(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 (填字母)A.葡萄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D.维生素.20.蛋白质化学性质(1)两性在多肽链的两端存在着自由的 和 ,因此蛋白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2)水解①水解原理:+H2O②水解过程:蛋白质 (3)盐析①实质: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 溶液(如饱和硫酸铵溶液、硫酸钠溶液等),能够破坏蛋白质溶解形成的 结构而降低蛋白质的 ,使蛋白质转变为沉淀析出。②特点:盐析是一个 过程,盐析出的蛋白质在水中能 ,并不影响其 。③应用:多次盐析和溶解可以 蛋白质。(4)变性①概念: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甲醛、酒精等物质,或用紫外线、X射线等照射蛋白质,会生成沉淀。②特点:变性后的蛋白质 重新溶解,失去原有的 ,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5)颜色反应①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呈现 。②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会产生 固态物质。 三、实验题21.抗酸药物的种类很多,其有效成分一般都是: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化学物质。(1)抗酸药物具有抗酸作用的原因是: 。(2)某品牌抗酸药的标签遗失,现需要通过实验判断该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是NaHCO3还是Al(OH)3 ?(药片中除了主要成分还有淀粉,淀粉在抗酸药中作填充剂、粘合剂)操作如下:取药剂3~4片研碎,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盐酸,过滤,得澄清溶液,向澄清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继续加过量NaOH溶液,白色沉淀又溶解.①、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药片的主要成分是: 。②、实验过程中,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 ; 。(3)某药片的禁忌症“可能发生穿孔的溃疡患者忌用”,你觉得该药的主要成分是: (填“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或者“碳酸钡”)。(4)有人说,西药是人工合成药,有毒,不能随便吃;中药是天然的,无毒,多吃少吃都没关系。你认为对吗? 。(5)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22.淀粉和纤维素是常见的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1)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23.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一种蛋白质的元素组成。I.确定该蛋白质中的某些组成元素(1)为确定该蛋白质中含氮元素,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能证明铵盐存在的实验方法是: 。(2)为确定该蛋白质中含碳、氢、硫三种元素,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研究,通入氧气使样品在装置A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其余装置。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 。②装置D的作用是 。③当装置B、C、E、F依次出现下列现象: ,品红溶液褪色, ,出现白色浑浊;可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H2O、SO2、CO2。结论:该蛋白质中含碳、氢、硫、氮等元素。II.为测定该蛋白质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小组取蛋白质样品充分燃烧,先用足量碘水吸收二氧化硫,再取吸收液,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过量的碘。已知:2S2O+I2=S4O+2I—。(3)写出二氧化硫与碘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取蛋白质样品mg进行测定,采用c1mol·L–1的碘水V1mL进行吸收,滴定过量的碘时消耗c2mol·L–1硫代硫酸钠溶液V2mL。该蛋白质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若燃烧时过量氧气进入吸收液中,可能会导致该蛋白质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值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1.C2.B3.B4.D5.C6.A7.C8.D9.A10.D11.(1)羟基(2)(3) a e(4)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5)ac 12. 烧焦羽毛 C 不能 碘单质或 氨基酸 变性13.B14. e a b d e c d f a b15.(1) A 果糖(2) C 氨基(3) B 酯基(4)3(5)溶液变蓝(6)2CH3CH2OH+O22CH3CHO+2H2O(7)加成反应(8)1:1 16.(1) 降低 化学组成 空间结构 可逆 溶解(2) 加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酒精、福尔马林 化学组成 空间结构 不可逆(3)α—氨基酸(4)黄(5)烧焦羽毛 17.(1)C(2) 油脂 氨基酸 盐析(3) 蓝 蓝色褪去 还原(4) 18. 盐析 又变澄清 可逆 分离提纯19. B A B20.(1) 氨基 羧基(2) 多肽 氨基酸(3) 无机盐 胶体 溶解性 可逆 溶解 活性 分离提纯(4) 不能 生理活性(5) 紫玫瑰色 黄色 21. 中和胃酸 Al(OH)3 Al(OH)3 +3HCl = AlCl3 + 3H2O AlCl3 + 3NaOH =3NaCl + Al(OH)3↓ Al(OH)3 + NaOH = Na[Al(OH)4] 或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碳酸氢钠 不对, 大多数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氨基酸22. (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D23.(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2) 无水硫酸铜 除去SO2,避免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 粉末由白色变蓝色 品红溶液不褪色(或仍显红色)(3)I2+SO2+2H2O=H2SO4+2HI(4)%(5)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训练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巩固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