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提升(28份)
-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1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1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训练提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2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1框保障各类物权训练提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2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2框尊重知识产权训练提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3课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1框订立合同学问大训练提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3课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2框有约必守违约有责训练提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同步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有一句与法律相关的谚语:“放出去的疯狗咬伤人,其主人是要负责任的!”这句谚语说明了( )A.公民依法享有人身自由B.公民的自由权受法律保护C.公民的人身权不受非法侵害D.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答案C解析这句谚语说明了公民的人身权不受非法侵害。故选C项。2.女青年胡某因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言辞犀利而受到关注。有网友对其发动“人肉搜索”,在相关网站首次披露胡某的曾用名、家庭背景、恋爱史等信息,并在网站上捏造胡某曾与某明星有染的情节。网友的行为侵犯了胡某的 ( )①姓名权 ②肖像权 ③隐私权 ④名誉权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网友的行为侵犯了胡某的隐私权和名誉权,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公民的姓名权和肖像权,①②与题意不符。3.李某与张某之间产生矛盾。为了泄愤,李某在数百人的社交群中公布了张某的照片,并配以“此人被关进派出所了”等捏造的文字内容。2023年3月,张某得知此事后,将李某告上法庭。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B.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C.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D.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健康权答案C4.王某参加了某考研机构的培训,之后王某意外发现该机构在宣传广告中说她原来某单科考试成绩总是不及格,经过强化训练后,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还显示了王某的姓名、家庭住址、综合测评分、高考分数等。本案中,该考研培训机构侵犯了王某的( )①名誉权 ②姓名权 ③隐私权 ④身体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本案中,该考研培训机构侵犯了王某的姓名权和隐私权,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5.2023年3月12日,刘某(女)和王某(男)在老家举行结婚仪式时,刘某的前夫张某开车来到婚礼现场,并从车中取出祭奠用的花圈,步行至刘某和王某亲友聚集处将花圈打开,高举着花圈从人群中穿过。刘某和王某亲友发现后将花圈夺下并毁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张某以诽谤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的人身权 ②张某以侮辱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的名誉权 ③刘某和王某可以要求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④刘某和王某可以以侵害隐私权为由直接起诉张某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张某拿花圈参加刘某和王某的婚礼,意在侮辱刘某和王某,这显然侵犯了刘某和王某的名誉权,但并没有侵害刘某和王某的隐私权,②正确,④不选;张某的行为虽然情节严重,但并不属于诽谤的范围,①不选;对于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其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③符合题意。6.甲系知名歌手,乙因外形酷似甲,时常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外人难以分辨两人,而乙对此未作说明。后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话中对乙进行指责。在一次通话中,乙将手机设为免提模式让一起吃饭的朋友听到,并将该通话内容发布于网络媒体。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没有侵害乙的名誉权B.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姓名权C.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肖像权D.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身份权答案A解析材料中乙因外形酷似甲而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并没有侵害甲的姓名权、肖像权,B、C两项不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以侮辱、诽谤为主要方式,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话中对乙进行指责,双方交涉,并没有侵害乙的名誉权、身份权,A项正确,D项错误。7.李某因闯红灯被电视台新闻节目录入并播出,李某起诉电视台侵犯了其肖像权和名誉权。在这里,电视台( )A.侵权,因为没有征得李某同意B.不侵权,因为电视台是出于公共利益实施的新闻报道C.侵权,因为电视台具有营利性质D.不侵权,因为电视台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公民肖像答案B解析我国民法典规定,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同时,法律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电视台此举是为公共利益而实施的新闻报道,且没有侮辱、诽谤李某,因而不构成侵权,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均错误。二、非选择题8.某校两名女同学去某超市选购洗化用品,后嫌太贵就要离开。超市的工作人员认为她们偷了一盒化妆品,把她们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并恐吓关押长达一个多小时,但最终一无所获。最后超市工作人员连一句道歉的话也没说,就将两名同学赶走。事后,学生家长到超市进行交涉,但超市工作人员拒绝道歉认错。(1)超市工作人员侵犯了两名女同学的什么权利?超市应以何种方式承担法律责任?(2)请你按侵权前、侵权中、侵权后为两名女同学维护自身权利设计三项合法、有效的措施。答案(1)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是我国法律明确保护的人身权,超市工作人员侵犯了两位女同学的名誉权和人身自由。超市应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2)侵权前:向侵权人说明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非法侵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侵权中:可以采用呼叫周围群众、联系民警等方式来制止侵权行为。侵权后: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析第(1)问,由“认为她们偷”“强行搜身”“恐吓关押”等关键信息判断超市工作人员侵犯了两名女同学的名誉权和人身自由;第(2)问,紧扣“侵权前、侵权中、侵权后”的要求作答。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服务行业为防止客户的个人账号、储户密码等信息泄露而在业务办理窗口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一措施维护了公民的( )A.肖像权 B.荣誉权C.姓名权 D.隐私权答案D解析设立“一米线”有利于保护公民私人生活中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信息,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D项正确。2.某火锅店老板郑某因使用“口水油”被人民检察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批准逮捕。郑某的行为侵害了顾客的( )A.名誉权 B.生命权和健康权C.隐私权 D.肖像权答案B解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无关,A、C、D三项排除;郑某使用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侵害了顾客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故选B项。3.下列不属于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是( )A.假冒他人姓名B.盗用他人姓名C.与他人同名D.禁止他人用某个姓名答案C解析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A、B两项明显侵犯他人姓名权;D项属于干涉他人的姓名权;C项不带有主观侵权意识,更无侵权目的,故不属于侵权行为。4.李某具有良好的演艺才能,今年已满16周岁,以T台走秀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摄影师张某为李某拍摄一组生活艺术照后,未经李某同意,将这组照片纳入其编写的人像摄影技巧丛书,并对外发行。李某获悉后,将张某告上法庭。在本案中( )①摄影师张某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 ②摄影师张某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 ③李某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④李某应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材料未涉及侵害李某的著作权,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张某未经李某同意,将其为李某拍摄的生活艺术照纳入自己编写的人像摄影技巧丛书,并对外发行,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②符合题意;我国法律规定,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③符合题意,④错误。二、非选择题5.甲年幼时父母离婚,其随母亲乙生活。甲年满18周岁后,征得其母乙同意,到户籍登记机关改随母姓。其父丙闻知后,坚决不同意,并强行将甲带到户籍机关改回父姓。运用法律知识对丙的行为进行分析。答案①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②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③甲年满18周岁,已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权决定自己的姓氏。其父丙强行将甲带到户籍机关改回父姓,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该负法律责任。解析本题以姓名更改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公民姓名权的理解。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的姓名。自然人既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还可以选择父母姓氏之外的其他姓氏,对此任何人无权干涉。回答问题时首先分析姓名的特点;其次分析民法典对姓名权的规定;最后联系材料分析:甲年满18周岁,已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权决定自己的姓氏。6.【案情】 2022年3月8日,“人脸识别第一案”写入了当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脸面”泄露担忧。【判决】 2020年11月20日,杭州市富阳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野生动物世界删除郭某办理年卡时提交的面部特征信息,赔偿郭某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律师提示】 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出售、使用,已经成为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多发、发展蔓延的催化剂和助燃剂,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脸面’泄露担忧”的认识。答案①人脸识别信息属于个人隐私,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②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③不良商家的“暗箱操作”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运用新平台、新技术的监管。消费者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商家应守法经营,做到把好安全关、守好责任田,真正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心上,共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秩序稳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测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综合训练题,共6页。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