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共2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
教学过程典案
15 搭 船 的 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以及“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顺序,初步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1展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
2.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一只小鸟,它不仅漂亮,而且特别聪明,它还会搭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2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识字,从而做到正确地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用课件3展示:词语表中的生词。
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捕鱼
指名读词语并正音。
5.学习生字。
(1)课件4:展示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笔顺及组词。
会认字:父fù 鹦yīnɡ 鹉wǔ 悄qiāo
多音字:啦lā
会写字:搭 亲 父 啦 响 羽 翠 嘴 悄 吞 哦 捕
(2)学生写生字。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识。
设计意图:
把生字、新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新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渗透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课文,然后讨论。(课件5展示要求: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理清顺序。(课件6展示:课文先写“我”和母亲搭船到外祖父家去;再写搭船的小鸟的样子;最后写这只翠鸟捕鱼的过程。)
设计意图:
以自然段为单位拆分课文,在概括每个自然段内容的同时理清课文顺序。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思考: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
2.全班交流,课件7展示: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4个生字,学会了1个多音字,会写了13个字,了解了一只翠鸟搭船的事。那么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本课生词。
课件1展示本课生词:
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捕鱼
2.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搭船的小鸟非常美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感悟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设计意图:
加深对本课生词的印象,温故而知新。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件2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多么美丽啊!”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课件3出示图片和句子:“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用“ ”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这段话是抓住翠鸟的什么来写的?(外形)
这段话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羽毛、翅膀、长嘴)
(板书:羽毛、翅膀、长嘴)
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
4.课件4出示第4自然段。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冲、飞、衔、站、吞)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预设:翠鸟捕鱼时的动作非常敏捷。引导学生感受“冲”的迅猛、“衔”的悠闲、“吞”的速度快,体会作者所用动词的准确性,以及作者观察的细致。
(板书:动作敏捷)
③引导学生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除了动词,还有哪些词语也让你感受到了翠鸟动作的敏捷?(没一会儿)
(2)引导想象画面,感悟“动作”观察的细致。
①引导学生边读第4自然段边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再和同桌交流: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②全班交流。
③验证想象。
课件5播放翠鸟捕鱼的短视频,引导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哪些动作和你想象的是一样的?哪些情景是出乎你意料的?
小结:作者之所以能把翠鸟写得如此生动,是因为经过了细致的观察,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留心观察。
设计意图:
先引导学生聚焦描写翠鸟捕鱼时的动作,初步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动作所作的细致观察;再引导学生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最后用视频验证自己的想象,帮助学生感受细致观察带来的乐趣。
5.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从大自然中学习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小结:留心观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会不断发现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
设计意图:
逐段理解,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训练学生阅读文字想象情景的能力。
三、学习观察,尝试表达。
1.教师引导:我们也来观察一个小动物的活动片段,简单写一写。
课件6播放小猫玩球的短视频,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小猫玩球时的动作。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3.学生试写。
4.全班交流,组织评议。
教师引导评议的重点:是否抓住了小猫玩球时的动作,是否写清楚了它的活动情况。
5.布置作业。
同学们选择一种小动物,观察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动作,用文字或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事物,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
以小猫玩球的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引导学生尝试表达,读写结合。让学生积累材料,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
【板书设计】
15搭船的鸟
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2.采用边读边找关键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融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资料。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草地怎么是金色的?
(2)草地上长了些什么?
(3)这片金色的草地带给“我”怎样的乐趣?
3.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课件1展示:课文的朗读音频。
2.学生自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正确。
课件2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识字,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3.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用课件3展示:
窗前 蒲公英 盛开 玩耍 一本正经 绒毛
假装 哈欠 钓鱼 观察 合拢 有趣 喜爱
指名读。
5.学习生字。
(1)课件4展示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笔顺及组词。
蒲 英 盛 耍 喊 欠 钓 而 察 拢 掌 趣 喜
(2)学生写生字。
课件5展示:
蒲 英 盛 耍 喊 欠 钓 而 察 拢 掌 趣 喜
教师重点指导“耍、察”的写法。
“耍”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是“而”,下面的“女”字横画要足够长。
“察”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左边是“夕”多一点,右边不是“又”。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学习生词。
课件6展示:生词及其解释和运用。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的方式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查词典的方式来理解。
7.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识。
设计意图:
把生字、新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新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给学生渗透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读完后想一想,出示课件7:
(1)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这片草地和这些蒲公英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引导梳理课文描写的三个场景:蒲公英盛开;兄弟俩玩耍;草地的变化。
2.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和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8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3.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眼里却是那么可爱、有趣?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
设计意图:
围绕课后第一题,整体把握课文描写的内容,并初步了解什么是“场景”,为观察积累和单元习作作准备。
四、课堂小结。
你读了《金色的草地》一课后有什么感受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读题引入,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色的草地》,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轻声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们的头脑中会闪现出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课文第2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
2.熟读精思。
那我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精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谁来演哥哥,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样“骗”过哥哥(弟弟)的?请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1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语。
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用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我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理解了这句话,一起来读读吧!
(出示课件2: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用横线画出草地的颜色变化,用波浪线画出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2.交流“变化”,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1)组织交流:哪些描写让你看到了草地的颜色变化?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课件3: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
(2)交流草地颜色的变化。
①请学生读读这几句话,圈出表示时间和草地颜色的词语。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词卡:早上、中午、傍晚;绿色、金色、绿色。
②指名让学生贴词卡:哪位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来贴一贴词卡?要求把表示颜色的词贴在相应的时间词之后。
③指名让学生结合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草地颜色的变化。
(3)小结:在不同的时间观察,草地颜色是不一样的,看来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也可以像作者一样通过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发现它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读、想象画面,抓住表示时间与颜色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草地的变化,并通过贴词卡、说变化等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3.交流变化的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课件4)
(1)启发思考:同一片草地在不同的时间,颜色竟然不一样,真的太奇妙了,谁发现了其中的原因?
(2)交流“变化的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5句子: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②课件6:播放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视频,学生观察。
③引导学生根据观察,通过手部动作模拟,边自由读边演示蒲公英花瓣是怎样张开、合拢的。
④教师读句子,学生一起做动作。
设计意图:
借助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花瓣是如何张开、合拢的,获得直观感受。在读中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和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关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三、多元解读,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哪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呢?请好好地读一读。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7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瞧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浓浓的爱!谁再来读一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①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你会怎样改?(课件8出示: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②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感悟、修改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明白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情感,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本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不同时间草地颜色的变化,还说明了原因,处处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学到这里,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可爱、那么有趣?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这片草地的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才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再次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爱吧!
五、课后延伸,布置“观察作业”。
大自然里有千千万万、各式各样的事物,它们五彩缤纷,形态各异。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种事物,把观察所得填写在“观察记录单”上。再和同学交流交流。课件9出示:
观察记录单
对象
时间
发现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后,课外继续观察事物,并按要求记录,既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也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积累素材。
【板书设计】
16 金色的草地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3.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重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或者拍照,或者画下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课前,我们先做个名字叫“找不同”的游戏。
2.导入:法国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们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寻找有趣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板块,把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吧!
3.板书课题: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设计意图:
做游戏和引用名人名言,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二、回顾课文,受到启发。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说说:作者都观察了身边的哪些事物?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课件1出示《搭船的鸟》课文插图,教师小结:
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了一个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
4.课件2出示《金色的草地》课文插图,教师小结:
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就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5.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6.在观察周围事物的过程中,作者又有哪些发现呢?
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3出示翠鸟图片,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
(2)课件4出示带有蒲公英的草地图片,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8.小结: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留心观察好处的总结,意在说明留心观察的重要意义。
三、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1.观察要有顺序。
(1)课件5出示秋天到来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
(2)小结: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由远及近、从近到远、从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等。
2.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1)过渡:观察不仅要有序,而且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将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2)课件6出示荷花池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荷叶、荷花的特征。
3.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
(1)生活需要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东西。观察有六大法宝,学会这六大法宝,才能更生动具体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让我们充分发现生活的乐趣。
(2)课件7出示片段:
今天,爸爸的一位朋友给我带来了很多橙子,我拿出来一个端详。它比乒乓球大一倍多,我凑近细看,发现黄澄澄的果皮上有一个个小坑。如果你把橙子皮剥开,一股香味立刻扑鼻而来,面对黄澄澄的果肉,你会不由自主地、轻轻地舔一下嘴唇,咬一口,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你胃口大开。
(3)引导学生交流,小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描写橙子?
(4)课件8出示顺口溜帮助记忆。
五官感受很重要,眼耳鼻舌都用到。
身体感受与心理,合理想象不可少。
敢于表达敢于写,写出作文一定好。
设计意图:
以秋天的图片、荷花池景色、描写橙子的片段为例,意在引导学生掌握描写事物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抓住事物特征并调动多种感官。
四、交流表达,初试身手。
1.你瞧,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上周,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将自己的发现拍下来或者画下来,大家都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2.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每个人轮流用几句话告诉大家自己发现了什么。
(2)认真聆听同学发言,评出小组内最有趣、最与众不同的发现。
3.小组代表介绍。(实物投影:照片 学生介绍)
4.我们能不能给它们分类呢?
(动物、植物、人……)
5.总结:你瞧,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哇,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可写的东西还真不少呢!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良好的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彼此的发现。借助图片、实物等展示自己的观察所得,在交流中获得习作素材。
五、学生尝试写下观察所得,交流评议。
1.现在,就请回想一下自己观察的过程,用三五句话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可以写照片上的内容,也可以换其他内容。
2.学生写作。教师提醒:身体坐直,注意写字姿势。写完读一读,做到文通字顺。
3.谁来读一读自己的发现?
4.课件9出示要求:读的同学语速放慢,读出自己有所发现时的心情;听的同学,想象画面,捕捉让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
5.师生点评。
具体:发现多角度。(看、闻、听、摸)
生动:你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吗?(语气词、标点符号。)
6.总结:其实,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细腻的心,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变化。希望同学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因为生活有多丰富,习作就会有多精彩!
设计意图:
旨在鼓励学生乐于把自己的观察所得与他人分享,通过自读修改、互评修改的方式,学生完善自己的观察内容,为后面的习作打好基础。
习 作 例 文
【教学目标】
1.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能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3.能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细致观察和描写小狗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课件1(小狗图片)人们都说“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大家仔细观察过身边的小狗吗?你们喜欢小狗吗?
课件2出示杨梅图片,简介杨梅。(杨梅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
下面我们就以《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写自己家小狗的,从哪些方面来写杨梅的。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导入,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小狗和杨梅的样子,从而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任务,为细致观察事物、描写事物作好准备。
二、阅读例文一。
(一)初读例文一:《我家的小狗》。
课件3:
1.教师范读例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你觉得文中的“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淘气、可爱)作者又是从哪几件事来写小狗淘气、可爱的?找出例文中相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师总结:小狗“王子”学“狗”字的时候叫得很欢;能用叫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喜欢跟火车赛跑,真有趣。)
(二)细读例文。
1.小狗“王子”长什么样子?
(1)根据学生回答,课件4展示:这是我们村里长得最花、毛色最漂亮的一只狗。
(2)交流:这一段中描写小狗样子的句子,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外貌描写)
(3)归纳: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描写小狗的样子,而是与同村里其他的小狗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感觉到“我”家的小狗最漂亮。
2.作者是怎样描写“王子”学字的?从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并理解。
课件5出示:我教它念“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
师:从加点字,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王子”很细致,他发现“王子”学“狗”时和学其他字时的反应不一样。更有趣的是,作者猜测“王子”的心理活动,体现出小狗的聪明机灵,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王子”的喜爱。
3.作者又是通过写什么事情,进一步表现出了“王子”的淘气、可爱?
(“王子”竟敢跟火车赛跑。)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学习“王子”跟火车赛跑事件。
(1)课件6展示:我知道“王子”想去那儿干什么,它喜欢同火车赛跑。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
作者是怎样把小狗淘气、可爱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不急着写小狗怎么和火车赛跑,而是先写出小狗的心里所想——“输了从不在乎”。)
(2)课件7展示: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从这部分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王子”哪些地方有趣、可爱?
①“王子”竟然敢和火车赛跑,真是不自量力。
②“王子”跑输了,不服输,还要叫几声。
③作者的想象真丰富、有趣呀!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例文,总结作者描写的方法。作者抓住“王子”的特点,如外形、爱好等方面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为习作打下基础。
(三)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小狗写得这么可爱、有趣呢?
教师引导: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小狗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不仅观察了小狗的外形,而且留心行为的变化;不仅用眼看,还用心揣摩。(板书:观察和描写方法 观察细致、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三、阅读指导例文二。
(一)初读例文二:《我爱故乡的杨梅》。
1.教师范读例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明确: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表达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设计意图:
巧妙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
(二)细读例文。
1.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课件8出示: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交流:这一段中有几句?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有两句话。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把细雨比作丝,把春雨比作甘露。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杨梅的爱。)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杨梅果的?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例文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表现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描写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的方法。
(1)杨梅的外形。
课件9出示: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将它同桂圆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个杨梅,这种表达方式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
(2)杨梅的颜色。
①课件10出示: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先……随后……最后……”)。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水果,用上“先……随后……最后……”来说一说。
②杨梅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课件11出示: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③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表写起,写出了杨梅果颜色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3)杨梅的味道。
①第6自然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②这一自然段共4句话。第1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第2—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这样写,让人读了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短文,总结作者描写的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外形、颜色、味道等。
(三)总结写法。
课件12: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板书:观察和描写方法 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其实很多时候在观察事物时,我们也应该用观察的“五件宝”: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事物写得生动具体了。(板书: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和强调描写杨梅的方法,为练笔作好充分准备。
四、课堂练笔。
1.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水果,用上“五件宝”进行观察,并按一定顺序把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说清楚。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要按一定顺序写出水果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对这种水果的喜爱之情。
4.学生动笔写。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通过两篇例文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如何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学生可以自己动笔描写事物了。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
观察细致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过程与方法: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学重点】
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难点】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课件1出示: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2.谈话导入: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身边的不少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的发现。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一处场景写下来。
课件2出示:一种事物、一处场景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出示课题,交代本次习作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二、仔细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审题:默读文题,这次习作要求写什么?(一种事物、一处场景)写作范围是什么?(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写几个印象深刻的事物或场景?(一种、一处)
三、选择交流,了解要求。
1.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探究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进行小结。
四、细致观察,积累素材。
要清楚地写下所观察的事物或场景,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观察得更细致,更深入。
1.例文一《我家的小狗》,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狗“王子”的可爱、淘气的?
预设一:作者细致观察了小狗“学认字”时的样子,表现出了小狗的“可爱”。
预设二:作者细致观察了小狗“同火车赛跑”时的叫声和动作,表现出了小狗的“淘气”。
2.例文二《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写清楚的?
预设一:作者细致地观察了杨梅的三个方面:外形、颜色、味道。
预设二:作者细致地观察了每一方面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分析两篇例文中作者是怎么把事物写具体的,使学生知道怎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明白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细致观察的妙处。
五、怎样写好一种事物。
1.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板书: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课件3出示: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草地的特点。)
2.抓住特征。(板书:抓住特征)
课件4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抓住草原辽阔、美丽、碧绿的特点。)
3.理清顺序。(板书:理清顺序)
课件5出示:
(1)空间顺序:走进校门,迎面吹来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风,旁边是一个的喷水池,柳树的枝干正在随风飘动。向里走,十几棵大树巍然屹立在路两旁,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再向里走就是我们的操场了,操场上设备齐全。穿过操场,就是我们的教学楼了,那洁白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特别显眼。
课件6出示:
(2)时间顺序: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明白要写好一种事物的两个要点:一是,抓住特征;二是,理清顺序。
六、怎样写好一处场景。
1.阅读例文。
课件7出示:
新年快到了,大家都开始准备年货。今天我们一家闲来无事也去逛商场了,一走进商场我便眼花缭乱,商场门口两边到处张灯结彩,一种节日的气氛很快涌向我这里。商场的天花板上挂着一排排祝福语,许多商品也开始打折出售。商场一楼商品很多:有各种各样的鞋子,有时髦的衣服,有各种款式的裤子,还有琳琅满目的小饰品。商场里人来人往,都正忙着选购自己满意的商品。
2.各小组交流总结写作方法,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示。
课件8出示:
第一,交代场景的背景,如时间、地点。
第二,描述场景要抓住场景的氛围和特点。
第三,对场景描述要抓住代表性人物的神态、言行。
第四,描述场景要注意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第五,在描述中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触。
(板书:场景的背景,如:时间、地点、氛围特点 人物的神态、言行。)
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的例子,经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出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要点,为写习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七、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自由写作。
2.教师巡视指导。
八、展示习作。
1.小组同学互相读听自己的习作,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1)听的同学指出作者对事物观察得是否细致、全面,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
(2)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小组评选出优秀习作,小作者读习作,老师、学生评议。(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板书设计】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描写事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抓住特征,理清顺序
描写场景场景的背景,如:时间、地点、氛围特点人物的神态、言行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
教学过程典案
15 搭 船 的 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以及“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顺序,初步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1展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
2.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一只小鸟,它不仅漂亮,而且特别聪明,它还会搭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2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识字,从而做到正确地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用课件3展示:词语表中的生词。
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捕鱼
指名读词语并正音。
5.学习生字。
(1)课件4:展示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笔顺及组词。
会认字:父fù 鹦yīnɡ 鹉wǔ 悄qiāo
多音字:啦lā
会写字:搭 亲 父 啦 响 羽 翠 嘴 悄 吞 哦 捕
(2)学生写生字。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识。
设计意图:
把生字、新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新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渗透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课文,然后讨论。(课件5展示要求: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理清顺序。(课件6展示:课文先写“我”和母亲搭船到外祖父家去;再写搭船的小鸟的样子;最后写这只翠鸟捕鱼的过程。)
设计意图:
以自然段为单位拆分课文,在概括每个自然段内容的同时理清课文顺序。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思考: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
2.全班交流,课件7展示: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4个生字,学会了1个多音字,会写了13个字,了解了一只翠鸟搭船的事。那么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本课生词。
课件1展示本课生词:
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捕鱼
2.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搭船的小鸟非常美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感悟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设计意图:
加深对本课生词的印象,温故而知新。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件2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多么美丽啊!”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课件3出示图片和句子:“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用“ ”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这段话是抓住翠鸟的什么来写的?(外形)
这段话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羽毛、翅膀、长嘴)
(板书:羽毛、翅膀、长嘴)
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
4.课件4出示第4自然段。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冲、飞、衔、站、吞)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预设:翠鸟捕鱼时的动作非常敏捷。引导学生感受“冲”的迅猛、“衔”的悠闲、“吞”的速度快,体会作者所用动词的准确性,以及作者观察的细致。
(板书:动作敏捷)
③引导学生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除了动词,还有哪些词语也让你感受到了翠鸟动作的敏捷?(没一会儿)
(2)引导想象画面,感悟“动作”观察的细致。
①引导学生边读第4自然段边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再和同桌交流: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②全班交流。
③验证想象。
课件5播放翠鸟捕鱼的短视频,引导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哪些动作和你想象的是一样的?哪些情景是出乎你意料的?
小结:作者之所以能把翠鸟写得如此生动,是因为经过了细致的观察,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留心观察。
设计意图:
先引导学生聚焦描写翠鸟捕鱼时的动作,初步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动作所作的细致观察;再引导学生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最后用视频验证自己的想象,帮助学生感受细致观察带来的乐趣。
5.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从大自然中学习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小结:留心观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会不断发现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
设计意图:
逐段理解,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训练学生阅读文字想象情景的能力。
三、学习观察,尝试表达。
1.教师引导:我们也来观察一个小动物的活动片段,简单写一写。
课件6播放小猫玩球的短视频,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小猫玩球时的动作。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3.学生试写。
4.全班交流,组织评议。
教师引导评议的重点:是否抓住了小猫玩球时的动作,是否写清楚了它的活动情况。
5.布置作业。
同学们选择一种小动物,观察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动作,用文字或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事物,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
以小猫玩球的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引导学生尝试表达,读写结合。让学生积累材料,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
【板书设计】
15搭船的鸟
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2.采用边读边找关键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融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资料。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草地怎么是金色的?
(2)草地上长了些什么?
(3)这片金色的草地带给“我”怎样的乐趣?
3.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课件1展示:课文的朗读音频。
2.学生自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正确。
课件2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识字,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3.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用课件3展示:
窗前 蒲公英 盛开 玩耍 一本正经 绒毛
假装 哈欠 钓鱼 观察 合拢 有趣 喜爱
指名读。
5.学习生字。
(1)课件4展示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笔顺及组词。
蒲 英 盛 耍 喊 欠 钓 而 察 拢 掌 趣 喜
(2)学生写生字。
课件5展示:
蒲 英 盛 耍 喊 欠 钓 而 察 拢 掌 趣 喜
教师重点指导“耍、察”的写法。
“耍”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是“而”,下面的“女”字横画要足够长。
“察”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左边是“夕”多一点,右边不是“又”。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学习生词。
课件6展示:生词及其解释和运用。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的方式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查词典的方式来理解。
7.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识。
设计意图:
把生字、新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新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给学生渗透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读完后想一想,出示课件7:
(1)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这片草地和这些蒲公英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引导梳理课文描写的三个场景:蒲公英盛开;兄弟俩玩耍;草地的变化。
2.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和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8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3.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眼里却是那么可爱、有趣?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
设计意图:
围绕课后第一题,整体把握课文描写的内容,并初步了解什么是“场景”,为观察积累和单元习作作准备。
四、课堂小结。
你读了《金色的草地》一课后有什么感受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读题引入,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色的草地》,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轻声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们的头脑中会闪现出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课文第2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
2.熟读精思。
那我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精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谁来演哥哥,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样“骗”过哥哥(弟弟)的?请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1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语。
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用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我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理解了这句话,一起来读读吧!
(出示课件2: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用横线画出草地的颜色变化,用波浪线画出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2.交流“变化”,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1)组织交流:哪些描写让你看到了草地的颜色变化?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课件3: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
(2)交流草地颜色的变化。
①请学生读读这几句话,圈出表示时间和草地颜色的词语。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词卡:早上、中午、傍晚;绿色、金色、绿色。
②指名让学生贴词卡:哪位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来贴一贴词卡?要求把表示颜色的词贴在相应的时间词之后。
③指名让学生结合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草地颜色的变化。
(3)小结:在不同的时间观察,草地颜色是不一样的,看来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也可以像作者一样通过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发现它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读、想象画面,抓住表示时间与颜色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草地的变化,并通过贴词卡、说变化等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3.交流变化的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课件4)
(1)启发思考:同一片草地在不同的时间,颜色竟然不一样,真的太奇妙了,谁发现了其中的原因?
(2)交流“变化的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5句子: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②课件6:播放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视频,学生观察。
③引导学生根据观察,通过手部动作模拟,边自由读边演示蒲公英花瓣是怎样张开、合拢的。
④教师读句子,学生一起做动作。
设计意图:
借助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花瓣是如何张开、合拢的,获得直观感受。在读中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和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关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三、多元解读,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哪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呢?请好好地读一读。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7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瞧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浓浓的爱!谁再来读一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①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你会怎样改?(课件8出示: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②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感悟、修改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明白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情感,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本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不同时间草地颜色的变化,还说明了原因,处处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学到这里,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可爱、那么有趣?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这片草地的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才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再次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爱吧!
五、课后延伸,布置“观察作业”。
大自然里有千千万万、各式各样的事物,它们五彩缤纷,形态各异。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种事物,把观察所得填写在“观察记录单”上。再和同学交流交流。课件9出示:
观察记录单
对象
时间
发现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后,课外继续观察事物,并按要求记录,既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也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积累素材。
【板书设计】
16 金色的草地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3.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重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或者拍照,或者画下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课前,我们先做个名字叫“找不同”的游戏。
2.导入:法国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们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寻找有趣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板块,把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吧!
3.板书课题: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设计意图:
做游戏和引用名人名言,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二、回顾课文,受到启发。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说说:作者都观察了身边的哪些事物?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课件1出示《搭船的鸟》课文插图,教师小结:
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了一个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
4.课件2出示《金色的草地》课文插图,教师小结:
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就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5.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6.在观察周围事物的过程中,作者又有哪些发现呢?
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3出示翠鸟图片,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
(2)课件4出示带有蒲公英的草地图片,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8.小结: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留心观察好处的总结,意在说明留心观察的重要意义。
三、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1.观察要有顺序。
(1)课件5出示秋天到来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
(2)小结: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由远及近、从近到远、从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等。
2.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1)过渡:观察不仅要有序,而且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将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2)课件6出示荷花池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荷叶、荷花的特征。
3.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
(1)生活需要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东西。观察有六大法宝,学会这六大法宝,才能更生动具体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让我们充分发现生活的乐趣。
(2)课件7出示片段:
今天,爸爸的一位朋友给我带来了很多橙子,我拿出来一个端详。它比乒乓球大一倍多,我凑近细看,发现黄澄澄的果皮上有一个个小坑。如果你把橙子皮剥开,一股香味立刻扑鼻而来,面对黄澄澄的果肉,你会不由自主地、轻轻地舔一下嘴唇,咬一口,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你胃口大开。
(3)引导学生交流,小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描写橙子?
(4)课件8出示顺口溜帮助记忆。
五官感受很重要,眼耳鼻舌都用到。
身体感受与心理,合理想象不可少。
敢于表达敢于写,写出作文一定好。
设计意图:
以秋天的图片、荷花池景色、描写橙子的片段为例,意在引导学生掌握描写事物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抓住事物特征并调动多种感官。
四、交流表达,初试身手。
1.你瞧,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上周,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将自己的发现拍下来或者画下来,大家都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2.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每个人轮流用几句话告诉大家自己发现了什么。
(2)认真聆听同学发言,评出小组内最有趣、最与众不同的发现。
3.小组代表介绍。(实物投影:照片 学生介绍)
4.我们能不能给它们分类呢?
(动物、植物、人……)
5.总结:你瞧,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哇,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可写的东西还真不少呢!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良好的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彼此的发现。借助图片、实物等展示自己的观察所得,在交流中获得习作素材。
五、学生尝试写下观察所得,交流评议。
1.现在,就请回想一下自己观察的过程,用三五句话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可以写照片上的内容,也可以换其他内容。
2.学生写作。教师提醒:身体坐直,注意写字姿势。写完读一读,做到文通字顺。
3.谁来读一读自己的发现?
4.课件9出示要求:读的同学语速放慢,读出自己有所发现时的心情;听的同学,想象画面,捕捉让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
5.师生点评。
具体:发现多角度。(看、闻、听、摸)
生动:你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吗?(语气词、标点符号。)
6.总结:其实,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细腻的心,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变化。希望同学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因为生活有多丰富,习作就会有多精彩!
设计意图:
旨在鼓励学生乐于把自己的观察所得与他人分享,通过自读修改、互评修改的方式,学生完善自己的观察内容,为后面的习作打好基础。
习 作 例 文
【教学目标】
1.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能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3.能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细致观察和描写小狗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课件1(小狗图片)人们都说“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大家仔细观察过身边的小狗吗?你们喜欢小狗吗?
课件2出示杨梅图片,简介杨梅。(杨梅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
下面我们就以《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写自己家小狗的,从哪些方面来写杨梅的。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导入,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小狗和杨梅的样子,从而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任务,为细致观察事物、描写事物作好准备。
二、阅读例文一。
(一)初读例文一:《我家的小狗》。
课件3:
1.教师范读例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你觉得文中的“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淘气、可爱)作者又是从哪几件事来写小狗淘气、可爱的?找出例文中相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师总结:小狗“王子”学“狗”字的时候叫得很欢;能用叫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喜欢跟火车赛跑,真有趣。)
(二)细读例文。
1.小狗“王子”长什么样子?
(1)根据学生回答,课件4展示:这是我们村里长得最花、毛色最漂亮的一只狗。
(2)交流:这一段中描写小狗样子的句子,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外貌描写)
(3)归纳: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描写小狗的样子,而是与同村里其他的小狗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感觉到“我”家的小狗最漂亮。
2.作者是怎样描写“王子”学字的?从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并理解。
课件5出示:我教它念“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
师:从加点字,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王子”很细致,他发现“王子”学“狗”时和学其他字时的反应不一样。更有趣的是,作者猜测“王子”的心理活动,体现出小狗的聪明机灵,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王子”的喜爱。
3.作者又是通过写什么事情,进一步表现出了“王子”的淘气、可爱?
(“王子”竟敢跟火车赛跑。)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学习“王子”跟火车赛跑事件。
(1)课件6展示:我知道“王子”想去那儿干什么,它喜欢同火车赛跑。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
作者是怎样把小狗淘气、可爱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不急着写小狗怎么和火车赛跑,而是先写出小狗的心里所想——“输了从不在乎”。)
(2)课件7展示: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从这部分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王子”哪些地方有趣、可爱?
①“王子”竟然敢和火车赛跑,真是不自量力。
②“王子”跑输了,不服输,还要叫几声。
③作者的想象真丰富、有趣呀!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例文,总结作者描写的方法。作者抓住“王子”的特点,如外形、爱好等方面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为习作打下基础。
(三)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小狗写得这么可爱、有趣呢?
教师引导: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小狗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不仅观察了小狗的外形,而且留心行为的变化;不仅用眼看,还用心揣摩。(板书:观察和描写方法 观察细致、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三、阅读指导例文二。
(一)初读例文二:《我爱故乡的杨梅》。
1.教师范读例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明确: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表达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设计意图:
巧妙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
(二)细读例文。
1.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课件8出示: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交流:这一段中有几句?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有两句话。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把细雨比作丝,把春雨比作甘露。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杨梅的爱。)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杨梅果的?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例文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表现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描写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的方法。
(1)杨梅的外形。
课件9出示: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将它同桂圆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个杨梅,这种表达方式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
(2)杨梅的颜色。
①课件10出示: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先……随后……最后……”)。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水果,用上“先……随后……最后……”来说一说。
②杨梅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课件11出示: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③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表写起,写出了杨梅果颜色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3)杨梅的味道。
①第6自然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②这一自然段共4句话。第1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第2—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这样写,让人读了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短文,总结作者描写的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外形、颜色、味道等。
(三)总结写法。
课件12: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板书:观察和描写方法 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其实很多时候在观察事物时,我们也应该用观察的“五件宝”: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事物写得生动具体了。(板书: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和强调描写杨梅的方法,为练笔作好充分准备。
四、课堂练笔。
1.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水果,用上“五件宝”进行观察,并按一定顺序把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说清楚。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要按一定顺序写出水果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对这种水果的喜爱之情。
4.学生动笔写。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通过两篇例文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如何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学生可以自己动笔描写事物了。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
观察细致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过程与方法: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学重点】
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难点】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课件1出示: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2.谈话导入: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身边的不少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的发现。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一处场景写下来。
课件2出示:一种事物、一处场景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出示课题,交代本次习作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二、仔细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审题:默读文题,这次习作要求写什么?(一种事物、一处场景)写作范围是什么?(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写几个印象深刻的事物或场景?(一种、一处)
三、选择交流,了解要求。
1.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探究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进行小结。
四、细致观察,积累素材。
要清楚地写下所观察的事物或场景,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观察得更细致,更深入。
1.例文一《我家的小狗》,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狗“王子”的可爱、淘气的?
预设一:作者细致观察了小狗“学认字”时的样子,表现出了小狗的“可爱”。
预设二:作者细致观察了小狗“同火车赛跑”时的叫声和动作,表现出了小狗的“淘气”。
2.例文二《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写清楚的?
预设一:作者细致地观察了杨梅的三个方面:外形、颜色、味道。
预设二:作者细致地观察了每一方面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分析两篇例文中作者是怎么把事物写具体的,使学生知道怎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明白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细致观察的妙处。
五、怎样写好一种事物。
1.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板书: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课件3出示: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草地的特点。)
2.抓住特征。(板书:抓住特征)
课件4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抓住草原辽阔、美丽、碧绿的特点。)
3.理清顺序。(板书:理清顺序)
课件5出示:
(1)空间顺序:走进校门,迎面吹来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风,旁边是一个的喷水池,柳树的枝干正在随风飘动。向里走,十几棵大树巍然屹立在路两旁,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再向里走就是我们的操场了,操场上设备齐全。穿过操场,就是我们的教学楼了,那洁白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特别显眼。
课件6出示:
(2)时间顺序: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明白要写好一种事物的两个要点:一是,抓住特征;二是,理清顺序。
六、怎样写好一处场景。
1.阅读例文。
课件7出示:
新年快到了,大家都开始准备年货。今天我们一家闲来无事也去逛商场了,一走进商场我便眼花缭乱,商场门口两边到处张灯结彩,一种节日的气氛很快涌向我这里。商场的天花板上挂着一排排祝福语,许多商品也开始打折出售。商场一楼商品很多:有各种各样的鞋子,有时髦的衣服,有各种款式的裤子,还有琳琅满目的小饰品。商场里人来人往,都正忙着选购自己满意的商品。
2.各小组交流总结写作方法,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示。
课件8出示:
第一,交代场景的背景,如时间、地点。
第二,描述场景要抓住场景的氛围和特点。
第三,对场景描述要抓住代表性人物的神态、言行。
第四,描述场景要注意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第五,在描述中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触。
(板书:场景的背景,如:时间、地点、氛围特点 人物的神态、言行。)
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的例子,经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出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要点,为写习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七、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自由写作。
2.教师巡视指导。
八、展示习作。
1.小组同学互相读听自己的习作,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1)听的同学指出作者对事物观察得是否细致、全面,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
(2)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小组评选出优秀习作,小作者读习作,老师、学生评议。(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板书设计】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描写事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抓住特征,理清顺序
描写场景场景的背景,如:时间、地点、氛围特点人物的神态、言行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