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烟台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3烟台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烟台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烟台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烟台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二地理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属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是秘鲁最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下图为东太平洋强厄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强厄尔尼诺年时,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 当秘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A. 澳大利亚降水较常年偏少 B. 秘鲁沿岸上升气流增强C. 西太平洋生成台风数偏少 D. 东太平洋沿岸干旱严重【答案】1. A 2. D【解析】【1题详解】茎柔鱼属于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上升敏感并易发生迁徙,应向水温较低处迁徙。当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由图中海水距平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可以判断,③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1.2-1.4之间,向水温高的海域的迁徙,C错误。同理,②迁徙方向也是先向水温高的海域迁徙,B错误; ①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0.6-0.8之间,向温度较低的海域迁徙;④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0.6-0.8之间,也是向水温低的方向迁徙。相比较而言,①是向高纬度低温区迁徙,因此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③,A正确,D错误。故选A。【2题详解】当秘鲁喜迎大鱿鱼丰收年时,说明东南信风势力比较强,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比较强,秘鲁沿岸水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偏少。B错误,D正确;而此时赤道太平西侧水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AC错误。故选D。【点睛】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相反,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主要有以下影响:①赤道太平洋西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水量减少;②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降水量会明显增多;③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下图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均值累计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该地7月的气候特点是( )A. 温和多雨 B. 寒冷少雨 C. 炎热多雨 D. 炎热干燥4. 该地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答案】3. A 4. B【解析】【3题详解】该曲线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均值累计曲线图,当月气温和降水量累计值减去上月气温和降水量累计值,等于当月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可知,该地6月降水量累计值约为300mm,7月降水量累计值约为450mm,则7月降水量约为150mm;该地6月气温累计值约为120℃,7月气温累计值月130℃,则7月的平均气温约为10℃。由此判断该地7月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7月降水量约为150mm,平均气温约为10℃。说明7月为当地冬季,由此判断当地降水集中在冬季,冬季温和多雨。11月和12月该地降水量累计值相近,表明该地12月降水量很小,11月气温累计值约为200℃,12月气温累计值约225℃,,则12月的平均气温约25℃,说明12月为当地夏季,由此判断该地夏季气候炎热干燥。从而判定该地气候类型是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B正确;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中海气候区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时,西风带移至此气候区内,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潮湿的气流,因此气候温和多雨。而夏季时,副热带高压移至此气候区内,气流以下沉为主,不易形成降水,因此气候干燥炎热。树种线是指树种个体分布的海拔或纬度上限。下图为某山地树种线海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影响该山地树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光照 C. 热量 D. 土壤6. 树种线变化对该山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生物多样性更加复杂 B. 山地的气温波动加剧C. 高海拔裸地显著增多 D. 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答案】5. C 6. D【解析】【5题详解】由图可知,树种线向高海拔扩张,说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气温上升,更高海拔区域满足了树木生长的热量需求,在部分水分条件较好的区域可能生长树木,故C正确;本身是山地地形,故A错误;现有的光照条件没有改变,但植物的生长海拔变高,所以不是影响因素,故B错误;如是土壤因素,现在应该也不能生长,故D错误。故选C。【6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树种线向更高海拔扩张,占据了原来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存空间,威胁到栖息其间的其他生物,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A错误;植被通过改变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以及通过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发挥调节气候的功能,降低气温的波动幅度,故B错误;树种线的扩张使山地更高海拔处植被覆盖率上升,高海拔裸地减少,故C错误;随着树种线升高,森林面积增大,会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故D正确。故选D。【点睛】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太平洋表层海水年内流入楚科奇海域最多的季节为(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8. 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过多,对楚科奇海域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海陆轮廓巨变 B. 浮游生物减少C. 海冰消融加快 D. 区域降水减少【答案】7. B 8. C【解析】【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受风向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图示海域在6—8月为夏季,以偏南风为主,且该海域夏季时极地东风势力较弱,因此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楚科奇海域的量最多的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太平洋海水流入楚科奇海域对海陆轮廓影响小,不会导致海陆轮廓发生巨变,A错误;涌入的暖海水会造成楚科奇海域海水升温,且暖海水从较低纬度海区带来众多浮游生物,使得楚科奇海域浮游生物增多,B错误;太平洋海水从较低纬度地区注入高纬度地区,暖海水会加剧楚科奇海域海水消融,C正确;暖流流经楚科奇海域,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一定程度上降水会增多,D错误。故选C。【点睛】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团活动而发生的间接影响。因为洋流是它上空气团的下垫面,它能使气团下部发生变性,气团运动时便把这些特性带到所经过的地区,使气候发生变化。叶尔羌河,源于克什米尔的喀喇昆仑山口,上游呈深切的峡谷,穿过昆仑山系的山区,自西南流向东北,汇入塔里木河。下图示意叶尔羌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叶尔羌河上游的水系特点是( )A. 河道弯曲,水流湍急 B. 山高谷深,两岸绝壁C. 支流多,河床坡度大 D. 多湖泊,河流流程长10. 叶尔羌河除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外,还接纳的补给水源是( )A. 湖泊水 B. 地下水 C. 沼泽水 D. 凝结水11. 关于叶尔羌河的水文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 B. 结冰期间出现凌汛现象C 含沙量夏季小,冬季大 D. 夏季丰水,冬季枯水【答案】9. C 10. B 11. D【解析】【9题详解】由图可知,叶尔羌河上游支流多,且流经喀喇昆仑山区,多峡谷,河床坡度大, C正确;“水流湍急”即流速,属于水文特征, A 错;山高谷深,两岸绝壁属于地形特征, B错;上游湖泊少、流程短, D 错。故选 C。【10题详解】一般而言,地下水是普遍存在的水体,且昆仑山区岩层涌出的泉水较多,成为叶尔羌河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 B正确;根据题目信息无法判定叶尔羌河流域的湖泊、沼泽状况, AC 排除;图示地区的气候干旱,大气凝结水少, D错误。故选 B。【11题详解】叶尔羌河流经干旱地区,大气降水较少,发源于喀喇昆仑山雪峰,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冰雪融水量受制于气温,夏季温度高,融水补给多,流量大,为丰水期,冬季温度低,融水少,为枯水期,D正确;由于气温的年际变化小,故该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较小, A 错误;凌汛出现在河流深秋(初冬)开始结冰的时候和初春河流开河的时候,河流封冻期间没有凌汛现象, B 错误;夏季因径流量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故河流携沙量大,冬季径流量小,甚至断流,河流携沙量小,C错误;故选D。【点睛】凌汛,俗称冰排。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主要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可能导致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中国北方的河流,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冰川物质平衡即冰川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受大气降水、气温及风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2011—2016年祁连山中段北坡“七一冰川”26个测点月平均物质平衡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七一冰川”月平均物质为最大正平衡的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9月13. 形成1月“七一冰川”物质平衡主要原因( )A. 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少 B. 受风吹雪影响,积累少C. 受积雪保温影响,消融加剧 D. 受冬季风影响,大气降水少【答案】12. B 13. B【解析】【12题详解】据图分析,1月份,只有一个测杆点月平均物质平衡明显大于0,多数测杆点月平均物质平衡在0附近,A错误;4月份,多数测杆点月平均物质平衡明显大于0,因而可判断“七一冰川”月平均物质为最大正平衡的月份是4月份,B正确;7月份,绝大多数测杆点月平均物质平衡小于0 ,C错误;9月份,约5个测杆点月平均物质平衡大于0,多数测杆点月平均物质平衡在-80到0之间,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13题详解】由图示信息并结合材料“受大气降水(固态、液态 水)气温及风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祁连山中段北坡1月平均物质平衡状态多数小于0或接近0,1月祁连山中段北坡受西北风影响大,受风吹雪影响,降雪积累应该较少,B正确;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少则平均物质平衡状态应该大于0,为正平衡,A错误;积雪表面反射率高,保温作用差,加上1月份气温低,消融慢,C错误;受冬季风影响,1月降雪天气多,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平均物质平衡状态应该大于0,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冰川数量需要从蒸发量、温度、地形进行分析。风吹雪是一种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多相流的天气现象,又称风雪流,简称吹雪。据报道,北京市地下水位连续五年回升。下图为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据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变化特点可知( )A. 2021年7~10月,植被水土保持作用微弱B. 2021年11~12月,地下水接受补给水量最多C. 近五年1~2月,降水少,水位下降D. 近五年3~6月,地下水埋藏最深15. 2021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明显升高,可能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是( )A. 减轻土壤盐碱化 B. 减缓地面沉降C. 诱发洪涝灾害 D. 加剧水土流失【答案】14. D 15. B【解析】【14题详解】由图上信息可知,2021年7~10月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明显升高,正值北京雨季,说明地表水的补给增多,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明显。A错。由图上信息可知,2021年11~12月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高,但此月份降水少,地下水接受补给水量少,B错。由图上信息可知近五年1~2月降水少,但灌溉用水少,水位较高。C错。由图上信息可知近五年3~6月,地下水埋藏最深。主要是北方雨季尚未开始,降水少,但灌溉用水多。D对。故选D。【15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2021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明显升高,土壤中的矿物盐分也随之上升,有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 A 错。地下水位明显升高,地下水水量增加,能有效减缓地面沉降, B正确。地下水位明显升高,说明地表水的补给增多,减少地表径流,可抑制水土流失,削减汛期洪水水量,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C、D错。故选B 。【点睛】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①雨季未到,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③春季是冬小麦返青以及播种的季节,农业需水量大。
二、非选择题(55分)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压线图是了解天气状况和天气变化,并进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下图为某季节某日北美洲大陆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1)说出图中甲地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及形成原因。(2)画出乙地气压中心的气流垂直运动状况。(3)指出丙、丁两地天气状况的相似与不同。(4)推测乙地以西的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答案】(1)甲处为阿留申低压。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 (3)相似:晴朗天气。不同:丙地气温偏低,丁地气温偏高。 (4)温和多雨。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西风在登陆之前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温暖湿润;登陆后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解析】【分析】本题以北美洲大陆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为材料,涉及高压中心(反气旋)和低压中心(气旋)、天气变化及其原因、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读图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等综合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世界地理知识,甲地位于北美洲的阿留申群岛附近,并通过读图可知,此处是低压中心,因此甲地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是阿留申低压,结合所学知识,阿留申低压形成的原因是北半球冬季时,因为大陆和海洋的热力性质不同,所以北半球的大陆上会形成冷高压,进而使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小问2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是高压中心,结合所学知识,高压中心的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是中心下沉。【小问3详解】观察图中丙和丁,两者处于同一纬度,且都是高压中心,气流主要是下沉为主,因此都为晴朗天气。但是由于丙地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气温较低,而丁地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气温较高。【小问4详解】图中显示,海洋为低压,大陆为高压,可以判断此季节为北半球冬季,而乙地以西位置,位于40°N-60°N之间大陆西岸,受到盛行西风和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水汽较为丰富,降水量较为均匀,且受落基山脉的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因此气候温和多雨。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在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地之一。随后气候转暖,地球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图乙为末次冰期及其以后东南亚海陆分布变化情况。(1)甲图中丙、丁两地风向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判断1月份两地风向并分析形成的原因。(2)从水循环的角度,推测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答案】(1)一月份丙地西北风,丁地东北风。原因:丙地,一月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为西北风;丁地,受东北信风带控制,盛行东北风。 (2)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解析】【分析】本题以加里曼丹岛为材料,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丙地位于南半球,丁地位于北半球。在1月份时丙地西北风,丁地东北风。形成原因是,一月份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气压带风带随着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一月份赤道低气压带移动赤道以南大部分地区,丁地受东北信风带控制,盛行东北风: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为西北风:丙地受西北风控制。【小问2详解】从材料中可知,在末次冰期时,加里曼丹岛出现了大陆桥,后伴随着全球变暖,大陆桥消失,说明大陆桥的存在与消亡和气候变化有关。当地球处于冰期时,全球的气温都比较低,当来自海洋的水汽来到陆地时,会形成降水,但是降水会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原因是气温较低,同时大部分转换为大陆冰盖,而这些冰盖构成了大陆桥的主要部分;同时因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因此经过水循环回流到海洋的减少,同时因为大部分都是冰盖,地表径流也会减少,从而导致了海洋水体减少,这就会使全球的海平面发生下降,从而使加里曼丹岛的大陆桥显现。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哀牢山纵贯云南中部,呈西北——东南走向,是横断山地和云贵高原的分界线。科考队经考察发现,哀牢山东西坡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受地形和降水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下图为哀牢山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垂直分布示意图。 (1)描述哀牢山东西坡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的共同特征。(2)分析影响东坡山麓地带物种丰富度低的主要自然原因。(3)说明海拔2000m以上东西坡物种丰富度差异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的原因。【答案】(1)随海拔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海拔2000m处达到最大值;海拔2000m以上随海拔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山顶处最低。 (2)西南季风翻过哀牢山东坡下沉,形成焚风效应,增温减湿,气候干旱,植物种类减少。 (3)随着海拔升高,东西坡降水差异减小,环境特征趋同,环境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随着海拔升高,东西坡面积减小,东西坡空间距离接近,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植被趋同,差异缩小。【解析】【分析】本题以哀牢山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垂直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及影响因素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以看出,两坡在海拔1000米处,物种丰富度低(东坡100西坡接近150),随海拔升高,两坡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在接近海拔2000m处达到最大值(东坡达170西坡接近240);海拔2000m以上随海拔升高物种丰富度都逐渐降低,山顶处最低(都降到80以下)。【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哀牢山纵贯云南中部,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越过哀牢山之后在东坡产生下沉气流,形成焚风效应,使该地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形成干旱的气候,造成东坡山麓的植物种类减少,丰富度较西坡低。【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在海拔2000米至山顶之间,随着海拔升高,东西坡降水差异越来越小,自然环境特征趋于相同,自然环境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随着海拔升高,东西坡坡面的面积减小,东西坡之间的空间距离也逐步接近;特别是在山顶附近,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明显增大,环境特征趋向一致,使植被种类也趋同,差异缩小。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即河流终点汇入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径流量逐渐减小,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修建了"引额济乌"渠道,乌伦古湖补给吉力湖,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改善。材料二∶下图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1)描述"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前后库尔尕河流向的变化。(2)分别比较乌伦古湖在"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前后湖水盐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析"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后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原因。【答案】(1)修建前,自东南流向西北。修建后,自西北流向东南。 (2)修建前,盐度高理由∶乌伦古湖没有径流流出,盐分逐渐积累。修建后,盐度降低理由∶额尔齐斯河流入后对乌伦古湖有稀释作用;盐分经库尔尕河流出。 (3)入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面扩大;增加湖面蒸发量,改善局部小气候;湖泊水体得以更新,水质改善;湿地面积增加,湖泊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乌伦古湖的位置和近年来的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即河流终点汇入湖”可知,修建前,吉力湖通过库尔尕河补给乌伦古湖,故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结合材料“修建了"引额济乌"渠道,乌伦古湖补给吉力湖”可知修建后,库尔尕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修建前乌伦古湖为尾闾湖,盐度较高。理由是乌伦古湖作为尾闾湖,没有径流流出,只有河流流入,河流带来的盐分逐渐积累,盐度变高。修建后盐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额尔齐斯河流入乌伦古湖后对乌伦古湖盐类物质有稀释作用,导致盐度降低。乌伦古湖湖水经经库尔尕河流出,带走了部分盐类物质,盐度降低。【小问3详解】"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后,乌伦古湖的入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面扩大。乌伦古湖湖面增大,湖面蒸发的水汽增多,大气湿度增加,改善局部小气候。蒸发的水汽再度形成降雨注入湖泊,湖泊水体得以更新,水质改善。湖泊面积增大,湿地面积增加,湖泊生物生存空间大,湖泊生物多样性增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烟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尼科西亚的气候特征为, 甲~丁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烟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尼科西亚的气候特征为, 甲~丁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尼科西亚的气候特征为,图中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