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课件ppt
展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对“文明”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体到社会发展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形态。”
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主要。” ——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载《文物》1985年第8期
文明判断标准有:国家、城市、文字、冶炼金属
关于史前,特别是新石器时代,也不是光靠考古,还会有一些文字上的记载。这些文字记载基本属于传说,目前我们还不能把它完全当做百分之百的历史来看待,只能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说法。故事也好,传说也罢,它一定会有真实的基础在里面,但它还会有一些虚构的东西,而且传说越往前推就越离谱,稍微往后一点的就比较像真的。考古和文字这两个系统的材料逐渐接近,但还不能完全合一,这就是史前时期。 文明探源的工具:考古发现、文献资料、神话传说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原始社会)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①使用打制石器②采集和渔猎③过着群居生活④会使用火
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晚期)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阶级差别不大尚未产生贫富分化
②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①使用磨制石器②定居生活③原始农业、家畜饲养、养蚕缫丝④使用陶器、玉器⑤出现祭坛、神庙
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晚期)
新石器时代----以良渚考古成果来看社会的变化
大量的精美玉器和稻米遗迹说明了什么问题?
✎良渚莫角山遗址浮选出的碳化稻米
生产力发展,农业发展,社会分工,为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新石器时代 ----以良渚考古成果来看社会的变化
私有制 阶级分化
谈谈你对神话传说的历史价值有何看法?
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
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出现
上层:掌握公共权力下层:被统治
政府、军队(内部阶级分化与外部战争)、祭坛(神权)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家如何产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点是“多元一体”。“多元”指的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考古发现显示中国各地均可建立起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到晚期的考古学发现,充分说明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和本土性。“一体”指的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体性。在距今约四千年之际,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区盛极一时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如陶寺文化和良渚文化几乎同时衰落,只有洛阳盆地的二里头文化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显示出稳定发展的潜力,并且不断从中原向四周扩散,影响各个地区的文明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创造了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文明模式。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①多元一体、中原核心;②源远流长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2)国家管理: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公天下 家天下)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1)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 汤灭夏
2、文化:①甲骨文——一种成熟的文字②青铜器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商朝统治者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甲骨文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商统治者非常迷信,大事必占卜,要将所问事项、占卜日期、吉凶结果等都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
商代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商晚期的贮酒器
①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②国家管理: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得王畿之地;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内外服关系:存在一种松散的方国联盟关系 。
4、灭亡: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商朝晚期,社会矛盾尖锐,商纣王生活腐朽,炮烙之刑残害臣民,引起公愤。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史称西周。
(1)分封制①目的:拱卫王室,维护周朝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
积极: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统一的文化共同体不断形成。
局限:地方有较大独立性,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②目的: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①含义: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⑤影响: 保证了(西周)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凝聚了宗族,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稳定了统治。 形成政权与族权结合,“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
3、灭亡:(1)“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 (2)前771年
(四)商周社会经济发展:
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
井田制(实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 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
与分封制宗法制的关系:
技艺(精) 数量(多) 种类(全) 工艺(美) 造型(奇)
小结: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神秘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③最高权力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
①使用石、木、骨器等;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②青铜铸造发达(大量青铜器)
①成熟文字(甲骨文,金文)②礼乐文化(礼乐制)③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华夏子孙)
请用你的笔尖描绘你从远而近看到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各个阶段的情景,找出重要时间、事件或历史人物,做成时间轴
距今约七千年至五千年前
距今约70—20万年前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红山文化(辽河上游);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内外服制度;殷墟、甲骨文;青铜器
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犬戎破京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为文明,本课时间轴,父系氏族社会,多元一体六大区系,周天子,卿大夫,1西周分封制,4西周标志性史事,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文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周以上无信史」,何为文明,冶炼金属,早期国家的出现-夏,商和西周,时空观念,多元性,中原核心,双耳彩陶罐大汶口文化,②大量使用陶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易错辨析陶器与瓷器,家国同构,辨析宗法观念,图解西周宗法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