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06947/0-16939688595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06947/0-1693968859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06947/0-16939688596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同步练习】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课时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课时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噪声及其控制》同步练习,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3分)关于噪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悦耳动听的声音是不可能成为噪音的
B. 噪音是无法减弱的
C. 噪音虽会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但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大
D. 从环境的角度来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2.(3分)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工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 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C.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比次声波快,所以常用来测速度
D. 给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3.(3分)(2021.天门)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B. 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 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4.(3分)高速公路安装隔音板,大约能降低噪声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贝是指噪声的音调大小
B. 隔音板可以使噪声发生反射,起到阻碍噪声传播的作用
C. 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 物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5.(3分)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 在学校周围植树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 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6.(3分)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 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有耳罩
7.(3分)人们把噪声称为“隐形杀手”,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声的是
A. 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 B. 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C. 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D. 山间小溪的流水声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8.(4分)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9.(4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______ ;响度相同的是 ______ ;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讲,属于噪声的是 ______ .
10.(4分)如图所示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仪,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4分)“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
12.(4分)近几年通过环境治理,城乡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______产生的。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13.(4分)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考场周边将停止一切施工,这是在 ______ 处选填“声源”或“人耳”减弱噪声;考室周围严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4分)小明感冒后不停地咳嗽,其咳嗽声是由声带 ______ 产生的,其体温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______ 。妈妈带小明去医院,医生通过听诊器给小明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______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小明发现很多如图乙所示的“静”字标志,是为了提醒大家控制声音的 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______ 减弱噪声。
三 、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5.(12分)声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声如超声和次声人们甚至无法听到.那么声真的能传递能量吗?为了弄清这一个问题,小宇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但在实验设计时,小宇遇到两个问题,请你帮助他解决:
选取什么作为声源?
小宇家里和手边有一个袖珍收音机,一支音叉,一套大功率组合音响,你认为小宇应选用 ______ 作为声源,理由是 ______ .
如何直观地表现声的能量?
小宇想到了两种直观表现声能的方案:
第一种,如图甲所示,在声源前放一张轻小的纸条,通过观察纸条是否运动来作出分析与判断;第二种,如图乙所示,在声源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通过观察烛焰是否运动来作出分析与判断.你认为第 ______ 种方案较好,理由是 ______ .
为了更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你认为小宇在实验时,还要注意哪些技巧性的问题?说出一种 ______ .
四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6.(6分)铁路通过居民区时,为了减弱噪声对居民的伤害铁路部门在两旁安装隔声墙。小明提出观点,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比表面粗糙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实验器材: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
17.(6分)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次。
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 平均值 | |||||||||||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 单层 | |||||||||||
双层 |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______玻璃单层双层。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悦耳动听的音乐如果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也是噪音,故错误;
、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错误;
、噪声不但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而且也危害人的健康,故错误;
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故正确。
故选:。
噪声的定义有两个:①从产生角度定义,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②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再动听的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本题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B;
【解析】解:、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错误;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正确;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温度有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都是声音,它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快,故错误;
、给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错误。
故选:。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超声波、次声波都是声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消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本题考点考查学生对声音的利用、防治噪声方法、超声波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考查的比较全面,但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3.【答案】C;
【解析】略
4.【答案】B;
【解析】解:、分贝是指噪声的响度大小;故A错误;
、隔音板可以使噪声发生反射,起到阻碍噪声传播的作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C错误;
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故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可能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
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减弱噪声的措施,都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的考查,识记性比较强。
5.【答案】B;
【解析】解:、在学校周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错误。
故选:。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该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B;
【解析】略
7.【答案】A;
【解析】解:、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属于噪声,故正确;
、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是表演的需要,不属于噪声,故错误;
、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不会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不属于噪声,故错误;
、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不会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不属于噪声,故错误。
故选:。
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噪声概念的理解,以及噪声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8.【答案】声源处 ; 传播过程中 ;
【解析】解:
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知道并区分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9.【答案】甲、乙;甲、丙;丁;
【解析】解:根据图示可知: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频率大,丁振动频率更大,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甲和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甲、乙、丙图中的声音振动有规律,丁图中的声音振动无规律,有规律振动的是乐音,无规律振动的是噪声.
故答案为:甲、乙;甲、丙;丁.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无规律,由此判断.
通过图表示振幅和频率的题目不多,这是一种读图能力的考查,这是考查的另一种新动向,一定要掌握.
10.【答案】响度 增大;
【解析】解: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时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若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其噪声变强,所以噪声监测器的数字将会变大。
故答案为:响度;增大。
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1.【答案】产生; 传播 ;
【解析】解:“掩耳盗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故答案为:产生;传播。
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三个方面。
了解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2.【答案】传播过程中 ; 振动 ; 降低 ;
【解析】解: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从左到右水越来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故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振动;降低。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判断音调的高低首先确定振动的物体,然后确定振动的快慢,再判断音调的高低。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掌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13.【答案】;
【解析】解:声音的控制可以从三个环节,分别是声源、传播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考场周边将停止一切施工,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严禁“高”声喧哗中的“高”,大声说话的意思,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故答案为:声源;响度。
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减弱噪声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4.【答案】振动; 37.3; 信息; 响度; 声源处;
【解析】解:小明咳嗽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如图所示温度计的量程是,每一大格分小格,每小格,液柱在后格,读数为。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听诊器可以让医生判断病人的状况,所以此时的声音传递的是信息。
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以免影响他人。
控制声音的响度,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响度;声源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是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读数。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声音传递信息、声音的特征、减弱噪声的途径,以及温度计的制成原理和读数方法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综合题,难度不大。
15.【答案】组合音响;声音大,现象明显;二;火焰跳动,效果明显;要关好门窗;
【解析】解:选择响度较大的声源,这种声源的声音响度大,现象明显,故选组合音响;
方案一中,实纸条运动幅度小时,很难观察出来;而方案二中,火焰跳动,很容易观察到,效果明显.故选方案二.
为了更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防止周围一切声音的干扰,故要关好门窗、不要随意走动等.
故答案为:组合音响;声音大,现象明显.二;火焰跳动,效果明显.要关好门窗.
根据听到听到声音的效果进行选择,响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根据观察到现象的明显程度进行选择;
防止周围一切声音的干扰,如关好门窗、不要随意走动等.
该题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要统筹考虑实验器材、实验方案等方面;器材的选择要使实验顺利进行,干扰因素小.
16.【答案】声源、闹钟、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 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 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
【解析】解:选择闹钟作为声源,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选择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作为隔音材料;
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通过比较听不到声音时的实际距离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
实验结论: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故答案为:声源、闹钟、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
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
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声源发出的声音稳定、持续便于实验,这样的声源可以作为实验用声源,由此确定声源,选择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和表面粗糙的材料。
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
同一声源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越小,材料的隔音效果越好。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学法的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理解和应用。此实验过程虽不复杂,但探究过程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两种基本的物理方法。
17.【答案】中随意拉开橡胶球;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
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双层。;
【解析】解: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
当玻璃球受到橡胶球的撞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来反映的,这是转换法;
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板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双层玻璃。
故答案为:中随意拉开橡胶球;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
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双层。
此实验是通过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法的思想方法,这样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振动强弱。
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1.3 噪声及其控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噪声及其控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课时训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噪声及其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措施不利于控制噪声污染的是,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1.3 噪声及其控制随堂练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