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检测 语文(PDF版)
展开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B 2.B 3.A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文学作品的语言很难被改编、转译是导致……的主要原因”说法错误,依据第三段可知,“文学作品的语言很难被改编、转译”只是“严肃文学影视化遭受冷遇”的原因之一,文中也并没有说其是主要原因。
C.“要把他们的生活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偷换概念,原文第四段是说严肃文学“更接近生活的真实”“经过作家的观察、思考、萃取、艺术加工的”,不等于作家要把生活“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
D.“我们的影视剧不缺少好莱坞式的大场景” 张冠李戴,原文是“最缺的倒不是技术,也不是教人在现场傻乐,也不是好莱坞式的大场景……”,并且这是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的观点,作者只是引用。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顺势提出中心论点”的说法错误。从文章内容分析,第一段中“电视剧、话剧的热播热演,也让业内人士重新审视作为影视改编母本文学的力量,尤其是严肃文学在表现时代变迁和民族心理方面的独特价值”只是作者的一个观点,但并非中心论点,可以视为文章的论题。
C.“阐明严肃文学改编数量、传播热度急剧下降”以偏概全,文章第②段所举之例是为了论述“翻开当代文艺发展史,严肃文学和其他文艺形式融汇而成的风景,可谓是璀璨夺目,蔚为大观”这一观点。
D.“意在证明在文学影视化改编上网络文学已经取代严肃文学”无中生有,原文第三段表述是“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也是‘你情我愿’,正成磅礴之势”,并不表明文学影视化改编上网络文学已经取代严肃文学。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选项强加因果导致曲解文意,根据文意“严肃文学注重人物心理情感的演进,注重人物所处环境的铺陈渲染等”与其“无法对故事、情节进行强势快速的推进”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同时选项中“无法对故事、情节进行强势快速的推进”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缺少对故事、情节的强势快速推进”。故选A。
4. D 【解析】D.张冠李戴。原文是行李牌、折扇等文创产品渐渐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而非故宫。
5. A 【解析】A.“提供了”错误。原文中国博物馆负责人“期待”此次活动能够为全球博物馆长久合作共赢提供新的思路,而非“提供了”。
6. (共6分。一点2分,意对即可)
①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体现了“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②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提供了博物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范例。③材料三侧重于报道文化创意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突出了博物馆长效发展的新思路。
7.(3 分)D 【解析】侧面烘托。
8.(6 分)①“我”是线索人物,通过“我”见到周瑜、与周瑜交谈、离开周瑜串联起小说的所有情节;②“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通过“我”见证了周瑜对待战争的态度的变化。③文中通过“我”对英雄和战争的理解,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每点 2 分)
9.(6 分)①小说整个故事都发生在梦境之中,通过梦境这样一个小角度,现实人物和历史人物相遇,穿越时空进行交流;②从人物身份看,文中主要人物“我”是一个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村妇形象;③小说借助梦境展现“我”对战争和英雄的理解,表达对和平的期待,对平凡、朴素、美好的世俗生活的喜欢和向往,揭示了珍爱和平的主题。(每点 2 分)
10、C 【解析】“惧以稽留为愆”,“以稽留为愆”是“惧”的内容,作其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D;“衅责”是一个词,作“知”的宾语,要在“知”后断开,排除B。
译文:如今我到任已经满了十天,私下里害怕因为迁延时间而犯了过错,没有料到竟然获了迅速办事的罪。我确实知道自己的罪责,马上就该被处死。我特意请求再给我五天时间,让我能够消灭元凶巨恶,回来接受鼎镬之刑,这才是我活下来的愿望。
11、C 【解析】A.分别解释为“升迁”和“贬谪”。B.分别解释为“被”和“我”。C.“含义相同”错误,分别解释为“罪责”和“耽误”。D.都是疑问代词“哪里”的意思。故选:C。
12、B 【解析】“但听到李膺将要镇守边境的消息后”时态错了。原文是“自膺到边”,是李膺到了边疆后,不是一听到李膺将要镇守边境就归服了朝廷。故选:B。
13、 (1)我私下里看到李膺执行法令不屈服于权势,诛杀和检举(或弹劾)奸邪之臣,用法律制裁他们,百姓都认为应该。(挠:屈服;肆之以法:介宾后置;众庶:百姓。以上各1分,句意2分)
(2)李膺被赦免回到乡里。后来抓捕被牵连的党人,乡里人对李膺说:“你应该离开了。”(免:被赦免;钩党:受到牵连的党人;去:离开,逃走。以上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膺字元礼,是颍川郡襄城人。被举荐为孝廉后,受司徒胡广征召任职,后来升任青州刺史。当地郡守县令畏惧他的威严英明,大多听到风声就弃官逃走。因为公事被免官,回到纶氏县居住,教授的学生常有上千人。荀爽曾经前往拜见李膺,趁机替他赶车,(回来之后,高兴地)说:“今天竟然能够给李君赶车了。”李膺就像这样被人敬慕。永寿二年,鲜卑进犯云中郡,朝廷征召李膺担任度辽将军。在这之前,羌虏多次出兵攻打劫掠张掖、云中各郡,百姓多受其害。自从李膺到达边境,全都听到消息就惊恐归服,原先抓走的男女,全都送回到边塞关下。延熹二年,调任河南尹。当时羊元群从北海郡罢官回家,贪赃枉法,声名狼藉,郡府厕所里有奇巧物品,就用车装载了带回家。李膺上表想要查办他的罪,羊元群贿赂了宦官,李膺反而被判诬告罪发配到左校服苦役。司隶校尉应奉上奏章为李膺申诉说:“那些忠臣武将,是国家的依靠。我私下里看到李膺执行法令,不屈服于权势,诛杀和检举奸邪之臣,用法律制裁他们,百姓都认为应该。李膺在幽州、并州一带享有威名,如今三方边境敌寇蠢蠢欲动,朝廷军队尚未奋起。请求宽恕李膺,来防备不测之祸。”奏章呈上去后,朝廷就免去了李膺的刑罚。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令,贪婪残暴,不行正道,听闻李膺十分严厉,怕被治罪而逃回京城,藏在由数木合成的空心柱中。李膺了解到这情况,带领吏卒打破柱子,抓住张朔,交付洛阳狱。听完供词,立刻就杀了他。张让向皇帝诉冤,皇帝下诏让李膺进殿,用不先请示就诛杀罪犯的说辞责问他。李膺回答说:“从前孔子担任鲁国司寇,上任七天就杀了少正卯。如今我到任已经满了十天,私下里害怕因为迁延时间而犯了过错,没有料到竟然获了迅速办事的罪。我确实知道自己的罪责,马上就该被处死。我特意请求再给我五天时间,让我能够消灭元凶巨恶,回来接受鼎镬之刑,这才是我活下来的愿望。”皇帝扭头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司隶有什么罪?”就让他出去了。等到遇到抓捕党人的事,皇帝发怒,把李膺等人押到黄门北寺狱。李膺等人供出了许多宦官子弟,宦官们害怕,请皇帝大救天下。李膺被救免回到乡里。后来抓捕被牵连的党人,乡人对李膺说:“你应该离开了。”李膺回答说:“我已经六十岁了,死生有命运安排,我离开将要到哪里去呢?”于是就到了诏狱。被拷打至死。当时侍御史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门生,但是没有在名册上,所以没有受到处罚。景毅就说:“本来认为李膺贤能,派儿子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没有录牒而漏掉削去功名、夺去官籍的处罚,就苟且偷安了呢!”于是自己上表免官回乡。
14.C
【解析】必修5《咬文嚼字》中有“独携天上小圆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把小龙团茶叶比作月亮。“团月”是茶,不是月亮。
15.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
异:第一首先抑后扬。(1分)前三句借寒霜、清冷的水面、寒星、茂密的菰蒲表现寂静凄清的秋夜,是抑。最后一句是扬,顿时表现了生活的温暖带来的欣喜之情。(1分)
第二首在生活情景中寄寓情感。(1分)先用品茶、课读表现淡泊闲适,后写景观秋景强化了意趣情感。(1分)
16. (1)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7.①唇齿相依;②茅塞顿开;③力所能及;④毅然决然。
18.在中国,随着国家与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电影成为了加深对生态主义与生态文明认识、宣传主流生态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
19.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需要一个表示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关系及其密切,彼此依赖的成语,可填“唇齿相依”。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第二空,张炳贵受到杨善洲的启发,决心为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可填“茅塞顿开”。茅塞顿开: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第三空,张炳贵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做出一点贡献,可填“力所能及”。力所能及:意思是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第四空,张炳贵一个人就承包了300亩低产林改造工程,这需要下很大决心,可填“毅然决然”。毅然决然:指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搭配不当,“中国……使……成为手段”搭配不当,可让“中国”做“国家与民众”的定语,或者加上一个“在”让“在中国”成为整个句子的状语;成分残缺,“随着……使得……”滥用介词,缺少主语,删掉“使得”。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CD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B的引号表强调突出。故选B。
20.【答案】①有两组部件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它向地表发射伽马射线③就会发出点火指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句间结构,①所在的句子与后文“一组部件……一组部……”是总分关系;从内容上看,此处需要填写这两组部件在“最后时刻”的作用,故填“有两组部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②处,根据后文“然后快速捕获反射回的射线”可知,机器要完成精准测量,需要首先向地表发射伽马射线,故填“它向地表发射伽马射线”。
第③处,根据后文“得到指令”可知,“伽马刹车指令员”计算出着陆的最佳距离和时机后需要及时发出点火指令,故填“就会发出点火指令”。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C.选项和画横线处的“人”是一个代词,代指每个人,或者是指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人。
A.“人”是指别人、他人;
B.“人”是指“身体”;
D.“人”是指夜归的主人。
故选C。
22.【作文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选取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两句话“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弃其槽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
材料表明,从求知的角度来说,这是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既要向别人学习,但又不要全盘照搬,意思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其短处。意在告诉我们,在读书做学问时,既要取法于别人,又不可全盘接受;以别人为师,既要向他学习知识,又不可毫无疑义地照单全收。切忌盲目跟风,更不可“东施效颦”。跟随别人而又不苟从别人,这才是最佳的选择;从人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要认真求师,又不能是非不辨,盲目效法,学来精华,扬弃糟粕,这才是真正的成材之路;从国家和集体的角度来讲,选择与拿来的方式和方法是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决定着未来的方向和前景。
写作重点:
1.立意上:突出“取”“不取”‘师”“勿师”的内涵,阐述清楚“取”“师”的是什么,“不取”“勿
师”的是什么。突出“取”和“不取”(“师”和“勿师”)的辩证关系。要注意材料中的表述“看
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对“不取亦取”的表述可以是:知道不取什么,也就是懂得了“取”的真谛。
2.内容上:能够联系现实,从学习、成长、人际交往、国家交流等至少两个角度来谈启示意义。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PDF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 语文(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 语文(PDF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第七次检测 语文(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第七次检测 语文(PDF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