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讲・练·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学案 2 次下载
- 1.3运动的快慢-【知・讲・练·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学案 1 次下载
- 1.4测量平均速度-【知・讲・练·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学案 1 次下载
-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知・讲・练·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学案 1 次下载
- 第一章《机械运动》图像题、实验题、计算题专练-【知・讲・练·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学案 1 次下载
初中第2节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2节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文件包含12运动的描述学生版docx、12运动的描述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机械运动 1.2运动的描述(教师版)
学
习
目
标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
机械运动的概念;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知识点一 机械运动
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讲练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物体上升 B.汽车行驶 C.雪花飘落 D.花香扑鼻
【答案】D
【详解】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A.物体上升,物体的位置相对地面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行驶,汽车的位置相对于地面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雪花飘落,雪花的相对树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花香扑鼻,是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
【讲练2】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时间过得飞快 B.乌云遮住月亮 C.树木在不断生长 D.气温上升
【答案】B
【详解】A.时间过得飞快,不是指物体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乌云遮住月亮,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树木在不断生长,是植物的生长,不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气温上升,指温度的变化,属于热运动,不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知识点二 参照物
1.回忆场景:当自己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的树木,树木看起是__________的。
再看看同车的乘客,他们又是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2.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________________,与这个标准比较,来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________________。
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做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
【讲练3】在有关运动的描述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游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游船是静止的
B.我们常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轻舟为参照物
【答案】B
【详解】A.游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游船和河岸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游船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描述的是太阳东升西落,即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太阳是运动的,故B正确;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加油机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述的是轻舟相对于万重山是运动的,因此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D错误。故选B。
【讲练4】在行驶的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远山 C.动车 D.树木
【答案】C
【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路边的树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远山为参照物,路边的树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动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位置不断后退,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
D.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选物体自身为参照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讲练5】2022年12月26日,石家庄至廊坊高铁直达列车首次开通,小高在高铁上发现输电塔在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边的房屋 B.远处的树木 C.高铁的座椅 D.输电塔上的电线
【答案】C
【详解】输电塔在向后退去,说明输电塔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则可知其参照物为高铁的座椅,而路边的房屋、远处的树木、输电塔上的电线与输电塔都没有位置的变化。故选C。
【讲练6】大巴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大巴挥手作别,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______(选填“大巴车”或“地面”)为参照物。步入温馨的考场,回想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学中把物体 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______。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 大巴车 位置 参照物 ②
【详解】[1]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意思是说小明是向后运动的,小明爸爸选择的参照物是大巴车。
[2][3]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则物体运动。
[4]题中的孤帆、江水、白鹭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机械运动,霜叶的空间位置没有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霜叶变红不属于机械运动,故②符合题意。
知识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实验探究:
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做参照物,笔盒和课本是___________的;(2)选取课本做参照物,笔盒和课桌是___________的;
(3)选取笔盒做参照物,课桌和课本是___________的。
综上所述,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与___________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可能不一样。
由以上情况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_。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判断的唯一依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而言,它的的___________是否发生改变。
为了方便,我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
秘技一 对参照物的理解:
(1)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2)某个物体一旦被选定为参照物,那么就把它当做是静止不动的物体,以它为标准,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它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来判断是运动还是静止。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选取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
秘技二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
(1)选定一个参照物,并假定所选参照物是静止的
(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有无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3)做出判断,如果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在运动,如果位置没有变化,这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4)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同一物体,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秘技三 参照物选择的“四性”
标准性: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照物为标准;
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对象为参照物;
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同一参照物;
差异性:对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况一般不同。
秘技四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讲练7】小明和妈妈泛舟在莫愁湖上,以小明为参照物,妈妈是静止的。要说明运动的相对性,还需要的依据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C.以岸上的树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D.以飞来的鸟儿为参照物,妈妈是运动的
【答案】D
【详解】A.运动的相对性是指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由题意可知,小明妈妈是静止的,所以需要重新选择参考系,证明小明妈妈是运动的即可,以小明为参照物,小明和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船是静止的,与小明妈妈是否运动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小明妈妈为参照物,小明与妈妈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与小明妈妈是否运动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岸上的树为参照物,船与树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与小明妈妈是否运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以飞来的鸟儿为参照物,小明妈妈与鸟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所以小明妈妈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讲练8】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而两艘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
A.A船肯定是静止的 B.B船可能是静止的 C.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D.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答案】D
【详解】AC.因为河岸上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旗帜的飘动方向判断,风是从左向右刮的。A船上旗帜向右,有三种可能:一是A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右;二是A船向左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右,把旗帜刮向右;三是A船向右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右,故AC不符合题意;
BD.B船旗帜向左飘动,如果B船静止不动,旗帜会向右飘动,所以B船向右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大,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左飘动的情况,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讲练9】烟囱上烟和路面上两小车上旗帜飘扬情况如图所示关于两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一定静止 D.乙车一定静止
【答案】A
【详解】因为烟囱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烟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
甲车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左;二是甲车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刮向左;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左;
如果乙车静止不动,那么旗帜的方向应该和烟方向相同,而现在的旗帜的方向明显和烟方向相反,如果乙车向右运动,旗帜只会更加向左展,所以乙车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右飘动的情况。故选A。
【讲练10】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答案】 两岸 船
【详解】[1][2]舟行,舟和河岸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河岸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人不觉,人和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讲练11】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以座椅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小明的运动情况则不同,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
【答案】 静止 相对
【详解】[1][2]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小明相对于座椅没有位置的变化,以座椅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讲练12】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式上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呈“口”字形展开的战斗机群, 好长一段时间队形不变,甚为壮观。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队形不变时,飞机之间相对______(运动/静止);观礼人看到飞机在飞行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
【答案】 静止 天安门广场
【详解】[1][2]由题目中队形不变可知,飞机飞行时它们之间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即飞机之间相对静止;观礼人以天安门广场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看到飞机在飞行。
【讲练1】13.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乙感觉顺风,甲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________ 风.甲、乙、丙三人骑车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西 丙 乙
【分析】通过相对运动也可以比较运动快慢,但需要有相同的参照物,结合题意可以判断
【详解】风向是风的来向.分两类讨论:
1.假设刮西风.(即风从西向东刮)则三人的方向和风相同
由题可得, 乙感觉顺风,说明乙的速度比风速小;甲感觉无风,说明甲的速度等于风速;丙感觉逆风,说明丙的速度比风速大,所以刮的是东风;
由此可知,三者的速度:v乙<v甲<v丙.
2.假设刮东风. (即风从东向西刮)
则甲乙丙三人逆风行驶,不可能感到顺风,所以不可能刮东风
综上所述,当时刮西风,丙的速度最大,乙的速度最小.
【点睛】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从东方吹来的风叫东风(即从东往西刮),从西北方吹来的风叫西北风.
课后精华练习题
1.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常我们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参照物就是我们选做标准的物体,以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静止的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心潮澎湃 C.万马奔腾 D.人来人往
3.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4.2018年1月1日,重建后的连江解放大桥正式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南北方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一段平直桥面上自北向南匀速行驶,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车上司机是运动的 B.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其它汽车始终是运动的
C.以该汽车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向北运动 D.从反光镜中看到后面汽车在靠近,是以路面为参照物
5.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一定向右运动 D.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6.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习主席向世界郑重承诺了我国的和平主张,其中有一个以20架武装直升机编队组成70字样,如图的梯队飞过天安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旗杆为参照物,所有飞机是静止的 B.以其中一架直升机为参照物,其余19架直升机是运动的
C.以观众为参照物,所有飞机是静止的 D.以其中一架直升机为参照物,其余19架直升机是静止的
7.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时认为“天舟一号”是静止的,是因为选取了“天宫二号”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8.唐代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中说“轻舟已过万重山”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舟 C.船桨 D.船夫
9.小明和妈妈泛舟在莫愁湖上,以小明为参照物,妈妈是静止的。要说明运动的相对性,还需要的依据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C.以岸上的树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D.以飞来的鸟儿为参照物,妈妈是运动的
10.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1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C.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D.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12.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火箭与问天实验舱分离前升空的过程中,若认为问天实验舱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火箭 B.地面上的人 C.中国空间站 D.地球
13.有关运动的描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B.“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第一句是以诗人为参照物,第二句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C.“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14.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风和地面 C.山和船 D.船和岸
15.某城市的一天下午,突然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一幢大楼上空时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造成这种判断的原因是此人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大楼 B.地面 C.他自己 D.乌云
16.放学后小明背着书包骑自行车回家,当小明正在向西行驶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小明是向东运动的( )
A.小明的书包 B.向西慢速步行的行人 C.向东快速驶过的汽车 D.向西快速驶过的汽车
17.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能作为参照物
C.判断—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与选取的参照物有关
D.一般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18.对于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河岸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船舱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迎面驶来的船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船舱中坐着的小孩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19.下列诗句中描述画线物体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正确的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海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岸 D.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行舫
二、填空题
20.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______,在庆祝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国庆庆典中,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如果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的,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1.研究机械运动时,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个物体就是___________的,没有改变,就是___________的。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_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_,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___________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22.研究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其顺序是_____
A、观察被研究物体对于假定不动物体位置是否变化;B、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C、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物体是静止的。
23.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以座椅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小明的运动情况则不同,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
24.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门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对运动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来说的,而“人不觉”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说的,它比意大利科学提出的类似的观点还早1500多年。
25.春节期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在高速上的汽车经常堵车,坐在汽车里的小华,看见路边房子向北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若以路旁树为参照物,小华的车是向______(选填“东”“南”“西”或“北”)行驶的。
26.小明的爸爸乘坐大巴车去长春,大巴车的运动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大巴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大巴挥手作别,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_____(选填“大巴车”或“地面”)为参照物。
27.在某海面上,有三艘快艇沿同一直线同向行驶,A艇上的水兵以A艇为参照物看到B艇在前进,C艇往后退;则B艇上的水兵以B艇为参照物,会看到A艇在___________,C艇在___________。(填“前进”“后退”或“静止”)
28.大巴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大巴挥手作别,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______(选填“大巴车”或“地面”)为参照物。步入温馨的考场,回想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学中把物体 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______。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一行白鹭上青天
29.苏轼《江上看山》写道“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前一句“山如走马”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帆如飞鸟”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30.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卡车是向西运动的,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树是______的,轿车是______的,骑自行车的人是______的。(均填“向西运动”“向东运动”或“静止”)
31.如图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是_______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_______的。
32.观察图中烟囱中冒出的烟和小旗,可以判断甲车______向右行驶,乙车 ______向右行驶(以上两空均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
33.小亮早上坐公交车上学时,观察到路旁的树木飞快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亮是___________的,树木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4.在我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里,某人说:“去年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在大风前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在大风以后又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是因为他们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一个物体被选作参照物,首先假定它是静止的,根据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地面不是真正不动的物体,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A.一江春水向东流,水相对于岸的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心潮澎湃,是心理活动,不是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万马奔腾,马相对于地面的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来人往,人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老鹰是静止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和老鹰的位置都发生变化,所以乌鸦和老鹰都是运动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相对静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一辆汽车正在平直桥面上自北向南匀速行驶,司机与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其他汽车与汽车之间的位置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因此,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其它汽车可能静止也可能是运动,故B错误;
C.汽车正在高架桥上自北向南匀速行驶,以该汽车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向北运动的,故C正确;
D.从反光镜中看到后面汽车在靠近,是以该汽车为参照物,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一定是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D
【详解】A.以旗杆为参照物,所有飞机与旗杆之间都有位置变化,所以所有飞机都是运动的,故A错误;
BD.以其中一架直升机为参照物,其余19架直升机都没有与这一架直升机发生位置变化,所以其余19架直升机都是静止的,故B错误,D正确;
C.以观众为参照物,所有飞机都与观众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飞机是运动的,故C错误。
故选D。
7.D
【详解】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与乘客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时认为“天舟一号”是静止的,即“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这是因为选取了“天宫二号”为参照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看出轻舟相对于山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描写轻舟是运动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山。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A.运动的相对性是指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由题意可知,小明妈妈是静止的,所以需要重新选择参考系,证明小明妈妈是运动的即可,以小明为参照物,小明和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船是静止的,与小明妈妈是否运动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小明妈妈为参照物,小明与妈妈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与小明妈妈是否运动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岸上的树为参照物,船与树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与小明妈妈是否运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以飞来的鸟儿为参照物,小明妈妈与鸟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所以小明妈妈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所以,所选的参照物是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面位置没有变化,所以说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受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漂流而下的小船,相当于河岸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故C错误;
D.月亮在云中穿行时,月亮相对于云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
12.A
【详解】火箭与问天实验舱分离前升空的过程中,问天实验舱与火箭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火箭为参照物,实验舱是静止的;问天实验舱升空时与地面上的人、中国空间站和地球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以这些物体作为参照物,则问天实验舱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详解】A.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时,会出现“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云与我俱东”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观众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说以观众为参照物,潮水是运动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以“万重山”为参照物,轻舟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山是运动的;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D
【详解】A.楼要倒了,被研究的物体是楼房,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
BC.以地面和他自己为参照物,楼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大楼是静止的,故BC不符合题意;
D.一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D
【详解】A.以小明的书包为参照物,小明与书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此时小明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小明的速度大于步行的行人的速度,小明正在向西行驶,以向西慢速步行的行人为参照物,小明是向西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向东快速驶过的汽车,其速度大于小明的速度且二者的运动方向相反,小明正在向西行驶,以向东快速驶过的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向西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向西快速驶过的汽车,其速度大于小明的速度,小明正在向西行驶,以向西快速驶过的汽车参照物,小明是向东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A
【详解】AB.参照物可以选择除本体外的任何物体,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物体作为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一般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我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B
【详解】A.乘客相对于河岸位置不断变化,以河岸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乘客相对于船舱位置保持不变,以船舱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B正确;
C.乘客相对于迎面驶来的船,位置不断变化,以迎面驶来的船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乘客相对于船舱中坐着的小孩,位置保持不变,以船舱中坐着的小孩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19.C
【详解】A.“黄河入海流”中,以海为参照物,黄河水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以万重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岸青山相对出”中,以岸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唯看远树来”中,以行舫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机械运动 静止 运动
【详解】[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空中梯队表演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时,战斗机和加油机同步前进,彼此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故以加油机为参照,战斗机是静止的。
[3]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与观众之间有位置变化,故战斗机是运动的。
21. 参照物 运动 静止 不同 运动 参照物
【详解】[1]研究机械运动时,通常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来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3]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
[4]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同。例如,骑自行车上学的同学,相对于自行车是静止的,相对于路面的运动的;
[5][6]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具有相对性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2.BAC
【详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因此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然后观察被研究物体对于假定不动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据此才能进行判断,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物体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BAC。
23. 静止 相对
【详解】[1][2]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小明相对于座椅没有位置的变化,以座椅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4. 河岸 人
【详解】[1]舟行,舟和河岸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河岸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
[2]人不觉,人和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人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25. 汽车 南
【详解】[1]以向南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子的位置不断变化,房子在向北运动。
[2]以路旁树为参照物,小华的汽车不断向南远离树木,在向南运动。
26. 属于 大巴车
【详解】[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大巴的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2]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意思是说小明是向后运动的,小明爸爸选择的参照物是大巴车。
27. 后退 后退
【详解】[1][2]从题目中可以知道ABC是同向行驶,所以:以A为参照物,看到B前进,说明B的速度比A快;看到C在后退,所以C的速度比A慢,由此可以判断出三者的速度大小为
vB>vA>vC
当以B为参照物时,由于A和C的速度都比B慢,所以会看到A和C都是后退的。
28. 大巴车 位置 参照物 ②
【详解】[1]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意思是说小明是向后运动的,小明爸爸选择的参照物是大巴车。
[2][3]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则物体运动。
[4]题中的孤帆、江水、白鹭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机械运动,霜叶的空间位置没有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霜叶变红不属于机械运动,故②符合题意。
29. 船 山上的人
【详解】[1]在船上看两岸的山,就如同看骏马疾走一样,这是以船或者自身为参照物,看岸边的山是运动的。
[2]在船中举起手想要和山上的行人打招呼,孤单的船却像飞鸟一样而去,这是以山上的人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30. 向东运动 向西运动 向东运动
【详解】[1]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树的位置向东发生了改变,因此树是向东运动的。
[2]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小轿车的位置向西发生了变化,因此轿车是向西运动的。
[3]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的位置向东发生了改变,因此是向东运动的。
31. 运动 静止
【详解】[1]战斗机相对于白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白云是运动的。
[2]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故任何两架战斗机之间的位置都没发生变化,故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静止的。
32. 不一定 一定不
【详解】[1]从图中烟的方向可以判断风的方向是向左的。图中甲物体的小旗向左飘,我们可以判断甲物体可能静止,可能向右运动,也可能向左运动,向左的速度必须小于风速,故可以判断甲车不一定向右行驶。
[2]图中乙物体的小旗向右飘,与烟的方向相反,我们可以判断乙物体一定向左运动,且向左运动的速度大于风速,乙车一定不向右行驶。
33. 运动 静止
【详解】[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亮和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亮是运动的。
[2]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和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树木是静止的。
34. 篱笆 篱笆 地面
【详解】[1][2][3]井之所以大风前在“我家院里”,而大风后,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井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井是静止的,即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是因为他们以地面为参照物。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第2节 运动的描述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机械运动,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做题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1节 温度学案,文件包含31《温度》学生版docx、31《温度》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学案设计,文件包含23声的利用学生版docx、23声的利用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