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五四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8)课件PPT整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6.诗词五首课件- 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语文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26.诗词五首课件- 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语文上册,共25页。
26.诗词五首写作背景: 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朝廷的王,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陶渊明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于是借酒消愁。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喜爱田园生活,厌恶官场纷扰。设问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一俯一仰,景物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以飞鸟自喻,寄予自己与山林为伍的情意。点明主旨,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在苏轼之前并没有“见南山”之说。南朝萧统编撰的《文选》中收录这首诗的时候是作“望南山”的。苏轼就有扼要的阐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改意,此最可疾。”苏轼认为“望”字是比不上“见”字的,因为,一是陶渊明于东篱下采菊,是偶然间见山,不经意间看到山的,而非刻意的去望山;二是,“见”字营造了一种偶遇之境,苏轼十分欣赏这种自然里无目的的偶遇。你认为哪个字更加符合这首诗的意境,说说你的理由。写作背景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因他官职太小,未被囚禁。三月时值暮春,面对被洗劫一空的长安,满目荒凉,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土沦丧、城池残破乱草从生,林木苍苍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移情于物,情景交融对偶对偶久盼家人消息却音讯不至的急切心情,表达对家人的思念。结构上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恨别”启下,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搔”字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当时的动作形态,是一处细节描写,它传达出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状况。雁门太守行背景介绍: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敌军气势,大军压境,形势危急我军严阵以待,展示英雄气概。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从哪个词看出来是敌军听觉视觉战争激烈、残酷,给人以悲壮之感夜攻冒寒作战,战斗艰难用典作用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将士们为报国君知遇之恩,誓死作战,突出将士们忠诚、爱国、慷慨赴死的精神,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曜,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本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赏析本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的作用。词语: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黑云”、“夜紫”、“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A作用:画面色彩斑斓,生动形象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得奇异诡谲。B赤 壁杜 牧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叙事,托物起兴,这根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自然引起后面对历史的咏叹,点出此地曾有过的历史风云,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铺垫。议论,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赤壁之战有很大的偶然性,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表达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人魏共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只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只高明 。渔家傲李清照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把天幕、波涛、云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似梦似幻、浑茫无际的恢弘雄奇的境界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形象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诗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logo思考:细读《赤壁》、《渔家傲》,思考这两首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渔家傲》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写作手法上和意象的不同。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沉郁对家人的思念,感情真挚融情于景借助想象山河城郭、荒草残木、春花飞鸟、自身月光下的妻儿
26.诗词五首写作背景: 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朝廷的王,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陶渊明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于是借酒消愁。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喜爱田园生活,厌恶官场纷扰。设问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一俯一仰,景物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以飞鸟自喻,寄予自己与山林为伍的情意。点明主旨,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在苏轼之前并没有“见南山”之说。南朝萧统编撰的《文选》中收录这首诗的时候是作“望南山”的。苏轼就有扼要的阐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改意,此最可疾。”苏轼认为“望”字是比不上“见”字的,因为,一是陶渊明于东篱下采菊,是偶然间见山,不经意间看到山的,而非刻意的去望山;二是,“见”字营造了一种偶遇之境,苏轼十分欣赏这种自然里无目的的偶遇。你认为哪个字更加符合这首诗的意境,说说你的理由。写作背景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因他官职太小,未被囚禁。三月时值暮春,面对被洗劫一空的长安,满目荒凉,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土沦丧、城池残破乱草从生,林木苍苍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移情于物,情景交融对偶对偶久盼家人消息却音讯不至的急切心情,表达对家人的思念。结构上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恨别”启下,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搔”字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当时的动作形态,是一处细节描写,它传达出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状况。雁门太守行背景介绍: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敌军气势,大军压境,形势危急我军严阵以待,展示英雄气概。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从哪个词看出来是敌军听觉视觉战争激烈、残酷,给人以悲壮之感夜攻冒寒作战,战斗艰难用典作用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将士们为报国君知遇之恩,誓死作战,突出将士们忠诚、爱国、慷慨赴死的精神,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曜,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本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赏析本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的作用。词语: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黑云”、“夜紫”、“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A作用:画面色彩斑斓,生动形象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得奇异诡谲。B赤 壁杜 牧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叙事,托物起兴,这根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自然引起后面对历史的咏叹,点出此地曾有过的历史风云,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铺垫。议论,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赤壁之战有很大的偶然性,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表达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人魏共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只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只高明 。渔家傲李清照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把天幕、波涛、云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似梦似幻、浑茫无际的恢弘雄奇的境界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形象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诗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logo思考:细读《赤壁》、《渔家傲》,思考这两首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渔家傲》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写作手法上和意象的不同。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沉郁对家人的思念,感情真挚融情于景借助想象山河城郭、荒草残木、春花飞鸟、自身月光下的妻儿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