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808100/0-16939911410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808100/0-16939911410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808100/0-16939911411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808100/0-169399114112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808100/0-169399114116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808100/0-169399114118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808100/0-16939911412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808100/0-169399114124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93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共22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1. [2023江苏宿迁期末]《辽史》载,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这可以用来说明( ) DA.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对立 B.契丹族推行汉化的根本原因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 D.辽朝实行因俗而治的必要性【解析】据题意可知,长城南北的地理环境有较大差异,这导致两地的经济模式和社会生活也存在差异,因此辽朝根据两地的差异实行不同的统治措施是有必要的,故D项正确;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并不是要对立的,排除A项;材料说明了辽朝因俗而治的必要性,而不是必须推行汉化,排除B项;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而非决定,排除C项。2. [2023江苏盐城检测]金太祖在收国二年(1116年)占领辽朝东京辽阳后,下诏“除辽法,省税赋,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制”,后又逐渐把猛安谋克制推向辽国内地。据此可知,猛安谋克制( ) CA.推动了金的扩张进程 B.以军政合一为特点C.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D.是在战争中形成的【解析】猛安谋克制最初在金国实行,后来推广到辽国内地,体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故C项正确。3. [2023江苏常州检测]下表描述的是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据此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 ) C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削弱丞相权力【解析】由材料中“集体”“综合”“联名”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议事程序体现出集体议事的特点,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的失误,故C项正确。4. [2023江苏宿迁期末]元朝的“大一统”超越前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元朝实行( ) AA.行省制 B.南、北面官制 C.四等人制 D.猛安谋克制【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管辖辽阔的疆域,故A项正确;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排除B项;元朝实行四等人制,是对不同民族采取的差别对待的措施,而非边疆管理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排除D项。5. [2023江苏淮安检测]下表展示的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部分记述。据此可知,辽夏金( ) B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 B.强化文化认同促政权稳定C.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 D.追述同源共祖以强基固本【解析】强化文化认同与材料中“辽之先,出自炎帝”“设官之制,多与宋同”“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相符,故选B项;效法中原制度与材料中“受可汗之禅,遂建国”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排除C项;表格涉及夏金的内容未体现同源共祖,排除D项。6. [2023江苏淮安检测]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CA.地方长官有较大的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解析】根据材料“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知,元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故C项正确。7. [2023江苏苏州期中]《元史·地理志》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元朝边疆管理 ( ) BA.因俗而治的时代特点 B.与内地一体化趋向C.延续了汉唐的“羁縻” D.体现了“四等人制”【解析】根据题干“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在边疆地区实行和内地一样的制度,表明在边疆管理上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故B项正确;元朝边疆地区和内地管理方式相同,不能体现因俗而治,排除A项;元朝在边疆地区并没有实行羁縻府州制度,而是和内地相同,排除C项;元朝边疆地区管理没有体现“四等人制”,排除D项。8. [2023江苏连云港期末]边疆治理为历朝所重视。若为下表命名,正确的是( ) DA.西汉的边疆治理 B.隋唐的民族关系 C.两宋的民族关系 D.元朝的边疆治理【解析】根据表格信息由宣政院管理西藏,由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可知是元朝的边疆治理,D项正确;宣政院是元朝设的,不是汉朝,排除A项;表格反映的是对西藏、新疆和台湾三地的治理,不是民族关系,排除B项;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的是元朝,排除C项。9. [2023江苏无锡期末]有学者指出,行省在划分上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方式,消解山川之险”,行省“虽掌管军队但受多方制约”,是“充当向中央运输财赋的中转站”。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 DA.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必要条件 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D.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行省划分打破了山川造成的自然界限,行省权力大而不专,主要负责将地方财赋运输到中央等,表明行省的设置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正确;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必要条件与行省“充当向中央运输财赋的中转站”等不符,排除A项;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隐患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体现的治国理念并非因俗而治,排除C项。10. [2023江苏南通期中]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DA.全盘照搬了唐宋的政治制度 B.导致了民族关系的日益紧张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D.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都有多个民族,“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都是为了迎合各个民族发展的不同而采取的具有特色的管理措施,这些制度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故D项正确;“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并不是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也没有实现各民族平等,排除A、C两项;辽建国后,按照“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原则,对契丹人和汉人实行南北分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关系的缓和,排除B项。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11. [2023江苏南通检测]史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该设置有利于( ) BA.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农耕文明的发展C.避免北方游牧民族袭扰 D.政治中心的稳定【解析】根据材料“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知,辽采用南、北面官制度,在中央设置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因俗而治,实际上是对先进的农耕文明的保护,有利于促进农耕文明的发展,故B项正确;辽是局部统一的政权,没有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契丹是北方游牧民族,因此辽不存在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的设置是因为契丹征服者一时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不涉及政治中心,排除D项。12. [2023江苏联考]据统计,金代六部尚书共227人,女真族97人、汉族108人、契丹族13人、渤海族9人。据此可知,金代政权( ) CA.中央始终为三省六部制 B.北方汉族占据主导地位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D.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解析】除了女真族人之外,汉族、契丹族、渤海族人可以在金朝担任尚书职务,说明金朝一定程度上向其他民族开放,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省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各民族人口数量的比较,排除B项;在金代政权中,没有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排除D项。13. [2023江苏南通期中]金熙宗时,首先根据女真旧制,兼采隋唐之制、辽宋之法编成全国第一部成文法典《皇统制》。金章宗时又制定《泰和律义》12篇,使全国法制在完备程度上超过辽国,《泰和律义》直到元初还被蒙古统治者援用。这表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 AA.促进中华法文化的发展 B.主导民族交往交融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积极推行汉化政策【解析】由材料“金熙宗时,首先根据女真旧制,兼采隋唐之制、辽宋之法编成全国第一部成文法典《皇统制》”可知,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华文化;“《泰和律义》直到元初还被蒙古统治者援用”说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促进中华法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主导民族交往交融,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其没有完成统一,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汉化政策,排除D项。14. [2023江苏南通检测]元代西南地区土司在朝贡和入觐方面事例甚多,《元史》中常有“来贡方物”的记载。在出兵征伐方面,土司常奉中央王朝之命率士兵平叛,有的土司还“以疾薨于师”。这说明元代( ) CA.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消除 B.边疆治理奉行因地制宜原则C.土司对朝廷的归属感较强 D.土司制使各民族间地位平等【解析】根据材料元代西南地区土司朝贡和入觐次数多,且辅助朝廷平叛,可知土司对朝廷的归属感较强,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西南少数民族,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治理方式,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地位无关,排除D项。15. [2023江苏镇江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作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材料一、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答案] 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作用:有利于避免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结合材料三,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答案] 关系: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权力受中央政府节制。特点: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