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08488/0-16939931832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08488/0-16939931833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08488/0-169399318331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11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首古诗词组成,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内心的孤苦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的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雨中奇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夜行黄沙道时内心的轻松、愉悦之感。《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此诗是诗人带着一身的才华、多年的准备和希望奔入长安,结果未曾如愿后漫游吴越时所作。当时诗人停宿在建德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寂静无声、明月孤舟的景色,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理想的幻灭、羁旅的孤苦、仕途的失意......千般愁绪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所作,北宋熙宁五年(1072),苏轼任杭州通判,这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心中对此奇景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组诗五首,本诗是第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夜行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美丽的乡村月夜景色写下的一首词。诗人从视觉(明月、树梢、喜鹊)、听觉(蝉鸣、蛙声)、嗅觉(稻花香)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乡村风光。语言质朴、构思巧妙,选取的虽然都是乡间常见的景物,但通过精巧的组合,便把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恬静自然、优美如画。【学习目标】1.会写“德、鹊、蝉”三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运用查工具书、结合注释、借助资料、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这些方法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4.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学习重难点】运用查工具书、结合注释、借助资料、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这些方法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学习准备】1.读《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古诗,查找相关资料。2.读了两首古诗、一首词,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读了《宿建德江》一诗我想问: ______读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我想问:______读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我想问:______【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 初读诗句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随着老舍先生游览了他笔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跟随着宗璞欣赏了独特而美丽的丁香花,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在古典诗词里去欣赏一幅幅山水画。“寓情于景景更美,以景衬情情愈深。”看看在诗人、词人的笔下,有怎样的景,又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初读诗句1.理解诗题《宿建德江》(在建德江停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酒醉时写下的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即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中)2.读通诗句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习任务二:汇报预习成果一、学习单二、读后问题交流预设: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看能不能解决。)三、了解诗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其诗情怀率真,清淡幽远,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主要作品:《春晓》《过故人庄》等。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主要作品:《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等。辛弃疾(1140-12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主要作品:《清平乐·村居》《青玉岸·元夕》等。学习任务三:精读《宿建德江》,感受愁绪之深一、交流诗词创作背景《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此诗是诗人带着一身的才华、多年的准备和希望奔入长安,结果未曾如愿后漫游吴越时所作。当时诗人停宿在建德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寂静无声、明月孤舟的景色,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理想的幻灭、仕途的失意......千般愁绪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诗。二、多层次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三、运用多种方法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四、品味“新愁”:诗中哪个字最能打动我们、感染我们?1.引导学生由“愁”字想开去联系创作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感受诗人作为“客”的感受,思考:此时此刻,孟浩然的新愁是什么呢?(远离故乡,仕途失利)2.古诗表现手法——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意思是直接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日暮客愁新”黄昏时刻,也是劳作一天的人们返家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羁旅之情油然而生。【拓展积累】(古代行旅文化):古人何以多“客愁”“客愁”在许多古诗词中都有,古代因为交通不便,从一个地方去另外一个地方需要在路上颠簸许久。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称为“客”,如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古人出行、旅居特别爱伤感,总觉得“独在异乡为异客”,“异”区别于“常”,“客”区别于“主”,所以就会满身满心不自在,这也是我国古代行旅文化中特别突出的现象。3.走进“月”的意象思考: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补充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月”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寄托游子对故乡的思念。)4.小结学法①结诗题,知作者②初读诗,有节奏③抓字眼,明诗意④想画面,悟诗情五、背诵《宿建德江》1.尝试带着体会到的诗人的愁绪,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诵读全诗。2.借助插图,联系背诵。六、学习延伸:口语交际学习了《丁香结》,你会对此刻站在孤舟上的孟浩然说什么呢?(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德、鹊、蝉”三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运用查工具书、结合注释、借助资料、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这些方法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4.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学习重难点】运用查工具书、结合注释、借助资料、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这些方法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学习过程】学习任务四:复习背诵 导入新课复习背诵《宿建德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①结诗题,知作者②初读诗,有节奏③抓字眼,明诗意④想画面,悟诗情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感情如何?学习任务五:精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感受喜悦之情师:《宿建德江》中天上的明月孤寂,月下的建德江也弥漫着孤独,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又生“新愁”。同样是写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却是不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看看这首词又写了月下怎样的风景。一、初读词作1.说说题目的意思2.师范读,引导学生在读词的时候注意稍加停顿,读出节奏。3.自由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指名朗读,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二、理解词意,想象画面1.借助注释,想一想每句词的意思,不懂的相互交流。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3.小组合作分享本首词的词意。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横斜的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捎来了远处阵阵的蝉鸣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水稻盛开的香气里,人们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以前在土地庙旁边用茅草盖的旅舍,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忽然出现在眼前。)4.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抓关键词,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情感思考:①这首词中有哪些乡村景致?(“明月”“惊鹊”“清风”“鸣蝉”“蛙声”等等)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闻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预设:我仿佛看到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和人们谈论丰收的年景,听到了鹊惊蝉鸣、蛙声一片,由此想到了词人夜行黄沙道时内心轻松愉悦的心情。)2.由诗词内容想开去①“稻花香里说丰年”中的“说”,在此情此景之下,你觉得是谁在说?他们说的是什么呢?②“明月别枝惊鹊”让你想到了哪句诗?有何相似之处?(想到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两句诗都是以动衬静,即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从而烘托出一种更静谧的氛围的一种表现手法。)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让你想到了哪句诗?为什么?这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气忽变,作者一开始可能挺着急的,他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庙树林的旁边,走过小溪,忽然就看到了,心里又多了一分欣喜。)四、借助板书,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习任务六:对比阅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会不同情感的表达1.对比阅读两首诗词,体会情感师:《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你结合诗句说一说。《宿建德江》中诗人受到打击,恰好此刻正是黄昏时分人们返家的时候,诗人的心头又增添了新的愁绪,不由得思念起亲人。以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一人在外游历时内心的孤苦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等富有画面感的景物,写出了夏夜的优美和静谧,表现出词人因景美年丰而喜悦欢快的心情。2.由写月的诗句想开去思考: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月亮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思乡之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寂寞之情)作业布置: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默写。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