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展开《昆明的雨》课堂实录《昆明的雨》是一篇很有韵味的写景抒情散文,展现雨季中寻常生活的美感与诗意,通过“雨”串联起当年的一系列往事,“雨”被情感化、意象化,而文中的景、物、人、事又有着很鲜明的昆明雨季的特征。全文充满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堪称美文的代表。《昆明的雨》语言温润、沉静,文化味浓。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解写法、品味语言为教学的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多读、多品、多思、多悟、多总结,在细读细品中体味其滋味,帮助学生将阅读推向深处。作家王安忆这样评价汪曾祺的散文:“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平平常常……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深情的。”(王安忆《过去的生活)汪曾祺自己也曾说:“我认为作家的职责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更有诗意一些。”《昆明的雨》这篇散文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笔者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中设置两个环节,第一各环节通过分析昆明雨季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人、事概括昆明的雨的特点:“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从而体会作者情感;第二个环节则是通过多角度品味语言来感受昆明雨的特点与作者情感。下面笔者就品味语言具体谈谈。一、在读中悟得句子的情感。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能准确地体悟出作者的情感、心意。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朗读语气、声调,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回想往事时的感情基调是轻松的、欣喜的,同时又是平淡的,再细究,还是深沉的、多情的,是多种情感混合的,在读中悟得语言的精妙。片段一:师:《昆明的雨》是一篇很有味道的散文,接下来我们一起品读其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汪曾祺的生活意蕴。【屏显】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师: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一句,想想应该怎样来朗读这句话。生:我觉得有点低沉,因为雨下个不停。生:我觉得刚读有些压抑,开始后面又说“并不使人气闷”,所以应该读起来轻松。生:后面那句话“人很舒服”应该才是主要的,前面读慢一点,声音低沉一点,后面就应该读出欣喜。师:是的,这几句,总的感情基调是轻松而欣喜的,尤其是读“并不使人气闷”和“人很舒服”时,应有欣喜之意。师:通过朗读是品味语言,以达到感悟情感,这也是现代文阅读的一种方法,这篇文章总体是深沉而又多情的,不妨读得慢些、稳重些,带点感慨味儿,再比如“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一句,其中“明亮的、丰满的”可以读得畅快些,而“使人动情的”则要读得深沉些,因为词句中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所以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多沉下心来,仔细品读句子,在朗读中寻找语言的秘密。二、在勾连中探寻用词语的匠心。“我认为作家的职责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更有诗意一些。”汪曾祺是语言大师,在他的作品中很好的体现与生活勾连,不仅仅词语使用口语化,而且贴近生活,让读者感觉这一幕幕就在身边,那么自然,那么鲜活,而没有一点点违和感。片段二:师:文中很多句子有特色,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一句。【屏显】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生:“滑,嫩,鲜,香,很好吃”这几个词语语言很贴近日常生活。生:“滑,嫩,鲜,香,很好吃”很有画面感,读完就觉得好吃,要滴口水了。(生笑。)师:同学们再找找文中很有这样的句子吗?生:我觉得“(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这句使用的比喻也非常贴近生活,有乡土气息。生:我觉得很有“(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完能很直观感受事物的形象,很有意思,生动逼真。师:在与生活的勾连中力图将文本与生活打通,这是汪老作品语言的魅力。三、在对比中深入文本的内核。“比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张志公)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语言丰富而有韵味,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语言特色尝试不同的方法,不仅仅能让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思维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片段三:师:接下来我们从语言运用角度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本文语言的妙处。【屏显】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刘湛秋《雨的四季》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汪曾祺《昆明的雨》生:《雨的四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更生动形象。《昆明的雨》则有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般的感觉。生:《雨的四季》透过精细的描写刻画大地的美丽。《昆明的雨》读来则是自然、恬淡之感。生:《雨的四季》营造的是一种精细活,而《昆明的雨》就是接地气,就好像在身边,活灵活现的。生:《雨的四季》用词上精于刻画,精于雕琢,《昆明的雨》就是生活化,是温暖的。……师:同学们概况的很好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比这两句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给我们不同的体验,的确如此,刘湛秋《雨的四季》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昆明的雨》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也正如汪老自己所言“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同学们可以课后再将两篇文章反复朗读,去品读不同风格的语言艺术。 四、在标点符号中感受语言的精妙。一个句子因有了标点符号才有了生命。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蕴含深情。如果把语言文字比作文章的血肉,标点符号就是这血肉的毛细血管。没有标点符号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到语言文字的表达功能。郭沫若在《正标点》一文中说:“标点之于言文有等同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片段四:师:在本文中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文中有两个句子后面竟然有两个标点符号,请大家来品读。【屏显】(1)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2)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师: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有两个标点符号?这两个标点符号分别表达什么意思?生:惊奇,还有疑问。生:很夸张,不敢相信。生:这不可能,反问。生:欣喜,出乎意外。生:惊叹不已,又惊喜不已。师:那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前面加一个拟声词,再来体会。生:我想读出惊喜:“哇,这种东西也能吃!”生:我想读出疑问:“咦,这种东西也能吃?”生:我想读出感叹:“噢,这种东西也能吃!”生:我想读出欣喜:“耶,这种东西也能吃!”……师:同学们都很有想象力,也有丰富的创造力,在反复品读中我们也能感受汪老语言的精妙。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多思考标点符号的妙处。在《昆明的雨》的教学过程中仅仅就语言的品读笔者尝试不同的方法,及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课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一门基础性实用性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朝着这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