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元素周期律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元素周期律第1页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元素周期律第2页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元素周期律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元素周期律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元素周期律,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元素周期律

    一、单选题
    1.(2023春·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 B.氢化物稳定性:
    C.金属性: D.热稳定性:
    2.(2023春·北京海淀·高一北京市十一学校校考期末)科学家对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进行分析,发现含有X、Y、Z、V、W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总数的,V的单质常在地球火山口附近沉积,Y属于s区元素,且其原子中没有单电子,Y、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之和等于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 B.简单氢化物分子中共价键键能:
    C.简单离子半径: D.X、Z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
    3.(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末)2016年IUPAC将第117号元素命名为Ts(中文名“鿬”,tián),Ts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s是第七周期第VII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中子数为176的Ts,其核素符号是
    D.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4.(2023春·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一种矿物由短周期元素W、X、Y组成,溶于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W、X、Y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简单离子与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的负化合价有-1价、-2价 B.原子半径大小为
    C.YX的水合物具有两性 D.无色无味气体为WX
    5.(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末)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X
    Y
    Z
    N
    M
    R
    Q
    原子半径/nm
    0.37
    1.86
    1.43
    0.88
    0.99
    0.75
    0.74
    最高正价
    +1
    +1
    +3
    +3
    +7
    +5

    最低负价
    -1



    -1
    -3
    -2
    A.离子半径:Y>Z>M
    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R>Q
    C.Y和Q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
    D.Y、Z、M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反应
    6.(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末)有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X可能是锂
    B.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原子半径:
    D.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7.(2023秋·北京东城·高一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校考期末)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四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A.c>d>b>a B.d>b>a>c C.a>d>c>b D.b>a>c>d
    8.(2023春·北京东城·高一北京二中校考期末)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D.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二、填空题
    9.(2023秋·北京顺义·高一统考期末)元素周期表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显示了A~G7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A



    3
    B
    C


    D

    E

    4




    F

    G

    (1)A的元素符号是 。
    (2)B、C的单质与水反应时,较难进行的是 。
    (3)非金属性E强于G,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得电子能力E大于G。
    (4)下列对G及其化合物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G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b.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F>G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G<E
    10.(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末)下图是短周期元素①~⑤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1)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 周期第 族,其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③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是10,表示该核素的符号是 。
    (3)非金属性:④ ⑤(填“>”或“M,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故D正确;
    选B。
    7.A
    【详解】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a为碳元素;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3倍,则b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b为氧元素;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有3个电子层,M层电子数为4,故c为Si元素;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处于ⅠA族,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d为Na元素,故原子序数c>d>b>a,故选A。
    8.C
    【详解】A.C、N、O属于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原子序数C<N<O,非金属性O>N>C,C、Si属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原子序数C<Si ,非金属性C>Si,则非金属性O>N>S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故A正确;
    B.H与F、Cl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等形成离子化合物,则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C错误;
    D.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质子数为118,核外电子数为11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的原子结构中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故D正确。
    答案为C。
    9.(1)N
    (2)Mg
    (3)最外层电子数Br与Cl相同,电子层数Br大于Cl,核电荷数Br大于Cl,原子半径Br大于Cl
    (4)abc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是N元素、B是Na元素、C是Mg元素、D是P元素、E是Cl元素、F是As元素、G是Br元素。
    【详解】(1)A是第二周期ⅤA族元素,原子序数是7,元素符号是N;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Na>Mg,金属性越强越易和水反应,单质与水反应时较难进行的是Mg。
    (3)Cl、Br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Cl大于Br。
    (4)a.G是Br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7价,故a正确;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越易与氢气反应,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BrO4<HClO4,故c正确;
    选abc。
    10.(1) 三 ⅠA 2Na+2H2O=2NaOH+H2↑
    (2)
    (3) > 两种元素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F<Cl,原子半径F<Cl,得电子能力F>Cl,非金属性F>Cl

    (4)
    (5)ab

    【分析】根据短周期元素①~⑤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判断分别是Li、Na、O、F、Cl,据此解答。
    【详解】(1)②是N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ⅠA族,钠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
    (2)氧元素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是10,质量数是8+10=18,则表示该核素的符号是。
    (3)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F>Cl,这是由于F、Cl为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4)②、⑤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则用电子式表示它的形成过程为。
    (5)a、Li的原子序数是3,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正确;
    b、在同周期中Li是最活泼的金属,所以Li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在同主族的元素中,Li的金属性最弱,c错误;
    答案选ab。
    11.(1) 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金属钾等物质与H2O、CO2发生剧烈反应,如2K + 2H2O = 2KOH + H2↑
    (3) 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絮状沉淀为止。将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 管中滴加盐酸,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沉淀均溶解 从 Na 到 Al,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详解】(1)①Na元素原子序数11,核外电子数1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其原子结构为,故答案为:;
    ②金属钠性质活泼,与水强烈反应,放出氢气,其反应为;故答案为:;
    ③金属钠性质活泼,与水强烈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金属钠密度比水小,在水面上融化成小球,并发出“嘶嘶”声;
    故答案为:钠块在水面上融化成小球;
    (2)金属钾失火,有过氧化钾生成且放出大量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反应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与金属钾能反应,所以不能用灭火;
    故答案为: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金属钾等物质与H2O、CO2发生剧烈反应,如2K + 2H2O = 2KOH + H2↑;
    (3)①根据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可判断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向试管中加入溶液,再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为,将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盐酸,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沉淀均溶解,说明为两性氢氧化物,碱性:,所以金属性:;
    故答案为: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絮状沉淀为止。将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 管中滴加盐酸,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沉淀均溶解;
    ②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所以金属性减弱;
    故答案为:从 Na 到 Al,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12.(1)78
    (2) 半径 得电子 bc
    (3) I-的还原性大于Cl-,Fe3+能氧化I-,所以氢碘酸与氢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1)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的质量数是131、质子数为53,核内中子数为131-53=78;
    (2)①碘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的弱,其原因是由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②a.单质的熔沸点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碘单质的熔点高于氯单质与碘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弱无关,故不选a;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高氯酸的酸性强于高碘酸,说明碘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弱,故选b;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电子越易与氢气化合,与的化合比与的化合更容易,说明碘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弱,故选c;
    选bc。
    (3)①Fe3+能氧化I-,氢碘酸与氢氧化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I-的还原性大于Cl-,Fe3+能氧化I-,所以氢碘酸与氢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3.(1)2MnO+16H++10Cl-=2Mn2++5Cl2↑+8H2O
    (2)淀粉-KI试纸变蓝
    (3)Cl2+2Br-=2Cl-+Br2
    (4)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或者加入少量CCl4,静置后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氯气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分析】比较Cl、Br、I的非金属性强弱,采用置换反应进行分析,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装置A制备氯气,并且验证Cl和I非金属性强弱,装置B验证Cl和Br非金属性强弱,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吸收氯气、溴蒸气,防止污染环境,装置C中分液漏斗作用是制备溴单质,试管中验证溴、I的非金属性强弱,据此分析;
    【详解】(1)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强氧化性,将Cl-氧化成氯气,本身被还原成Mn2+,其离子方程式为2MnO+16H++10Cl-=2Mn2++5Cl2↑+8H2O;故答案为2MnO+16H++10Cl-=2Mn2++5Cl2↑+8H2O;
    (2)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可发生Cl2+2I-=2Cl-+I2,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故答案为淀粉-KI试纸变蓝;
    (3)装置B验证Cl、Br非金属性强弱,利用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Cl2的氧化性强于Br2,即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故答案为Cl2+2Br-=2Cl-+Br2;
    (4)C中发生Cl2+2Br-=2Cl-+Br2,因为Br的非金属性强于I,则将C溶液滴入试管D中,则发生Br2+2I-=2Br-+I2,验证碘单质存在,操作是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有碘单质生成,或者加入少量CCl4,静置后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故答案为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或者加入少量CCl4,静置后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需要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有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侧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过程Ⅲ的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氯气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故答案为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氯气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答案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14.(1)苦卤浓缩液中的溴含量高
    (2) 在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氧化性
    (3)
    (4)高浓度
    (5)沸点

    【分析】氯气和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单质,用热空气吹出溴单质,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生成HBr和硫酸,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天然海水中含溴浓度低,苦卤浓缩液中含溴浓度高,选用苦卤浓缩液提溴会降低成本,故答案为:苦卤浓缩液中溴的含量高;
    (2)Br2单质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较强氧化性,在海水中常以Br-形式存在,Cl2氧化Br-生成Br2,Cl2被还原为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Cl2是氧化剂,Br2是氧化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氧化性:Cl2>Br2,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为Cl、Br在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Cl<Br,原子半径:Cl<Br,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Cl>Br,得电子能力:Cl>Br,非金属性:Cl>Br,氧化性:Cl2>Br2,故答案为:Br-;Cl2+2Br-=Br2+2Cl-;Cl2>Br2;Cl、Br在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Cl<Br,原子半径:Cl<Br,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Cl>Br,得电子能力:Cl>Br,非金属性:Cl>Br,氧化性:Cl2>Br2;
    (3)步骤③中SO2水溶液吸收热空气吹出的Br2蒸气,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Br和H2SO4,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
    (4)操作②、③、④是溴的富集过程,所以低浓度Br2经过操作②、③、④后得到高浓度Br2,故答案为:高浓度Br2;
    (5)溴水中溴单质与水的沸点存在差异性,可用蒸馏操作分离二者,故答案为:沸点。
    15.(1) 第五周期第ⅥA族 <
    (2)TeO2、CuO
    (3)控制温度在315~450℃间,使SeO2升华分离
    (4)SeO2+2H2SO3=Se+2H2SO4

    【分析】硒鼓废料的主要成分为硒(含少量碲、碳、铜等),450℃煅烧、冷却,Se转化为SeO2、Te转化为TeO2、C转化为CO2、Cu转化为CuO;SeO2易溶于水,TeO2微溶于水,加水溶解后,SeO2转化为H2SeO3,部分TeO2溶于水生成H2TeO3,其余的TeO2和CuO成为滤渣;酸性溶液加热后H2SeO3、H2TeO3分解生成SeO2、TeO2;加热到315℃时SeO2升华,用H2SO3吸收并还原为Se。
    【详解】(1)Te元素与氧元素同主族,则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五周期第ⅥA族;Se与S元素同主族,且在S的下方,非金属性S>Se,则稳定性:H2Se<H2S。答案为:第五周期第ⅥA族;<;
    (2)过程①中,加水溶解后,SeO2、部分TeO2分别转化为H2SeO3、H2TeO3,CuO不溶于水,则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TeO2、CuO。答案为:TeO2、CuO;
    (3)根据表中数据,SeO2、TeO2都易升华,则过程②最适宜的分离方法是控制温度在315~450℃间,使SeO2升华分离。答案为:控制温度在315~450℃间,使SeO2升华分离;
    (4)过程③中,H2SO3能将SeO2还原为S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eO2+2H2SO3=Se+2H2SO4。答案为:SeO2+2H2SO3=Se+2H2SO4。
    【点睛】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相关试卷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乙醇与乙酸: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乙醇与乙酸,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4元素周期律: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4元素周期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1金属材料: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1金属材料,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