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09463/0-16940442332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09463/0-16940442332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09463/0-16940442332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单选题1.(2023春·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燃烧为放热反应B.水蒸发的过程吸热C.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从环境吸收能量2.(2023春·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主要利用反应所放出热量的是A.用天然气作灶具燃料 B.用液氨作制冷剂C.用浓H2SO4钝化铁、铝 D.用盐酸除去氯化钠中的NaHCO33.(2023春·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通过如图装置进行能量转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电流表指针偏转C.Cu片;;Zn片: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4.(2023春·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电池中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直接反应会降低能量的转化效率,称为自放电现象。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Zn片发生氧化反应B.铜表面产生,说明原电池装置可使Cu还原C.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D.该原电池中化学能不会完全转化为电能5.(2023春·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电子流出的一极是原电池的正极B.原电池工作时必然存在氧化和还原的过程C.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必须是两种不同金属D.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的作用是传导电子6.(2023春·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B.碳酸氢钠粉末与柠檬酸的反应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灼热的氧化铜与的反应7.(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某同学以大小相同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水果种类电极间距离/cm电流/1番茄198.72番茄272.53苹果227.2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电极材料对水果电池电流的影响B.实验所用装置中,负极材料是铜C.实验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实验2和3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8.(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分解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共价化合物B.过程②吸收能量,过程③放出能量C.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断裂,有非极性键形成D.标准状况下,分解生成时转移电子数约为9.(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钠与水反应 B.乙醇的燃烧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氢气与氯气的反应10.(2023春·北京海淀·高一101中学校考期末)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BCD 碱性干电池风力发电机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A.A B.B C.C D.D11.(2023春·北京海淀·高一101中学校考期末)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12.(2023春·北京海淀·高一人大附中校考期末)在金属Pt、Cu和铱(Ir)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r的表面发生反应:H2+N2O=N2+H2OB.导电基体上的负极反应:H2-2e-=2H+C.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也能消除含氮污染物D.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13.(2023春·北京海淀·高一101中学校考期末)稀硫酸酸化后的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悬浊液可用于吸收燃煤尾气中的SO2,得到MnSO4;MnSO4可与KMnO4反应制备电池材料MnO2,同时生成H2SO4。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MnO2吸收SO2的反应:MnO2+SO2═MnSO4B.MnO2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放电反应:MnO2+e−+H+═MnOOHC.MnSO4与KMnO4反应制备MnO2:2MnO4−+3Mn2++2H2O═5MnO2+4H+D.尾气中的SO2还可用足量的氨水吸收:SO2+2NH3⋅H2O═2NH4++SO32−+H2O 二、填空题14.(2023春·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某研究小组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并进行实验。(1)下列反应中,可通过原电池装置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选填序号) 。① ②③ ④(2)甲同学用导线将电流表与片、片相连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行实验Ⅰ,如图1所示。 ①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电流表指针偏转、 。②从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素来看,的作用是(选填序号,下同) ,稀硫酸的作用是 。a.电极反应物 b.电极材料 c.离子导体 d.电子导体(3)乙同学想利用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请在图2上标明所使用的用品 。 (4)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发电装置(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氢气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子由电极经溶液流向电极c.总反应为 15.(2023春·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一种简单的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1)锌是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a.电极材料 b.电极反应物 c.电子导体 d.离子导体(3)该原电池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为 (填“Zn→Cu”或者“Cu→Zn”)。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 。(4)若将铜换成碳棒,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5)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 。a.b.c.16.(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常见的化学反应。a.镁与盐酸反应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c.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d.晶体与晶体反应(1)以上化学反应中能用上图表示其能量变化的是 (填字母),此类反应中有能量变化的原因是: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填“>”或“<”)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2)从以上反应中选择一个反应设计原电池。①将图中原电池装置补充完整。 ②证实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 。③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17.(2023春·北京海淀·高一101中学校考期末)研究大气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是SO2和H2S)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1)高湿条件下,写出大气中SO2转化为HSO3-的方程式: 。(2)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大气中H2S经两步反应氧化成SO42-,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1mol H2S(g)全部氧化成SO42-(aq)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以利用大气所含SO2快速启动,其装置示意图如下:① 质子的流动方向为 (“从A到B”或“从B到A”)。②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燃煤烟气的脱硫减排是减少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关键。SO2烟气脱除的一种工业流程如下:① 用纯碱溶液吸收SO2将其转化为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 若石灰乳过量,将其产物再排回吸收池,其中可用于吸收SO2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参考答案:1.C【详解】A.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天然气燃烧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B.水蒸发的过程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热,故B正确;C.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反应时从环境吸收能量,故D正确;故选:C。2.A【详解】A.天然气燃烧放热,A符合题意;B.液氨汽化吸收热量,B不符合题意;C.浓H2SO4钝化铁、铝是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反应的热量无关,C不符合题意;D.盐酸与碳酸氢钠可以反应,用盐酸除去氯化钠中的NaHCO3,与反应的热量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详解】A.该装置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B.锌活泼性比铜活泼性强,锌为负极,铜为正极,则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电流表指针偏转,故B正确;C.Cu片;;Zn片: ,故C错误;D.原电池中负极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4.B【分析】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Zn2+,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正极上H+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H2,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总反应为Zn+2H+=Zn2++H2↑,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Zn2+,故A正确;B.Cu为正极,正极上H+得电子生成H2,Cu没有参与反应,故B错误;C.该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Zn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故C正确;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但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化学能不会完全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故选:B。5.B【详解】A.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故A错误;B.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则原电池工作时必然存在氧化和还原的过程,故B正确;C.一般而言,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材料是两种不同的金属,但也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碳棒)与金属或非金属,如燃料电池中的电极均为石墨,故C错误;D.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即电子在导线流向正极,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向正极,电解质溶液的作用是传导离子,故D错误;故选:B。6.D【详解】A.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与柠檬酸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灼热的氧化铜与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D正确; 故选D。7.D【分析】上述装置为原电池装置,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解质溶液由水果提供。实验1和2可以研究电极间距离对电流的影响;实验2和3可以研究水果种类对电流的影响。【详解】A.根据分析,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流的影响,A错误;B.实验所用装置中,负极材料是锌,B错误;C.实验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D.根据分析,实验2和3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D正确;故选D。8.D【分析】NO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断键形成N原子和O原子,N原子和O原子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N2和O2,解吸得到N2和O2。【详解】A.NO属于共价化合物,A正确;B.过程②断键,吸收能量,过程③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B正确;C.反应过程中N和O之间为极性键断裂,生成N2和O2时形成了非极性键,C正确;D.标准状况下,分解生成时,N元素由-3价变为0价,共有2molNO反应,转移电子数约为,D错误;故选D。9.C【详解】A.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乙醇的燃烧是放热反应,B错误;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正确;D.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故选C。10.A【详解】A.碱性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符合题意;B.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C.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C不符合题意;D.燃气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11.C【分析】I中铁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生成二氧化氮;Ⅱ中Fe遇浓硝酸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所以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Ⅲ中构成原电池,Fe作为负极,且Fe与浓硝酸直接接触,会产生少量二氧化氮,Cu作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详解】A.I中铁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A正确;B.常温下,Fe遇浓硝酸易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B正确;C.对比Ⅰ、Ⅱ中现象,实验Ⅱ反应停止是因为发生了钝化,不能用来比较浓HNO3和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物质氧化性强弱只能通过比较物质得电子能力强弱来分析,C错误;D.Ⅲ中构成原电池,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持续被氧化,D正确; 故选C。12.C【详解】A.由原理的示意图可知,Ir的表面H2和N2O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H2+N2O=N2+H2O,A正确;B.根据图示可知:导电基体上,H2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e-=2H+,B正确;C.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不能形成原电池,离子被还原为NO,所以不能消除含氮污染物,C错误;D.由原理的示意图可知: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则会更多的转化成,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13.B【详解】A.S元素被二氧化锰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则MnO2吸收SO2的反应:MnO2+SO2═MnSO4,故A正确;B.碱性条件下,电极方程式中不能有氢离子参加,所以MnO2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放电反应:MnO2+e−+H2O═MnOOH+OH−,故B错误;C.MnSO4被KMnO4氧化生成MnO2,则MnSO4与KMnO4反应制备MnO2: 2MnO4−+3Mn2++2H2O═5MnO2+4H+,故C正确;D.SO2是酸性气体,与氨水反应生成盐溶液,所以尾气中的SO2还可用足量的氨水吸收:SO2+2NH3⋅H2O═2NH4++SO32−+H2O,故D正确。故选B。14.(1)②④(2) 铜电极上产生气泡 ac(3) (4)abc 【详解】(1)原电池构成条件之一:有能够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②④属于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通过原电池装置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①当形成原电池,可以产生电流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同时在铜电极有气泡冒出;②Zn的作用:做负极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物(负极反应Zn-2e-=Zn2+);电子经导线移动,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定向移动;稀硫酸的作用:电极反应物(正极反应2H++2e-=H2↑),是离子导体;(3)根据原电池总反应:以及装置图中电子移动方向,可知左端Cu作负极发生失电子氧化反应,右端可以使用惰性电极如石墨,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铁溶液;(4)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a.燃料氢气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故a错误;b.电子由负极a经导线流向正极b,故b错误;c.总反应:,故c错误;答案选abc;15.(1) 负 (2)bd(3) Cu→Zn 原电池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并通过能导电的物质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电流(4)(或)(5)ab 【分析】该电池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为,由此可以判断,Zn为负极失电子,电子由Zn经导线留向Cu电极,内电路中,氢离子移向正极,硫酸根移向负极,从而实现电流循环。【详解】(1)由分析知,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反应;(2)电解质溶液中H+在正极得电子,同时硫酸根移向负极,起到离子导体的作用,故选bd;(3)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因此外电路中,由Cu经导线流向Zn,产生电流的原因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从而实现电子的自发流动,形成电流;(4)正极铜并没有参与电极反应,换成碳棒,反应不变,依然是(或);(5)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c中没有电子转移,符合条件的只有ab,故选ab。16.(1) cd >(2) 电流计指针偏转 【详解】(1)图示为吸热反应,镁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晶体与晶体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选cd;此类反应中有能量变化的原因是: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2)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镁与盐酸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①该原电池中镁作负极,电解质为盐酸溶液,图示为:;②证实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电流表指针偏转;③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17. SO2+H2OH2SO3;H2SO3H++HSO3- H2S(g)+2O2(g)=SO42-(aq)+2H+(aq)ΔH=-806.39kJ·mol-1 从A到B SO2–2e-+2H2O==SO42-+4H+ H2O+2SO2+CO32-=2HSO3-+CO2↑ NaOH【详解】(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产生氢离子与亚硫酸氢根离子,离子方程式:SO2+H2OH2SO3,H2SO3H++HSO3-;(2)由图可知,第一步热化学反应为:H2S(g)+0.5O2(g)=S(s)+H2O(g)△H=-221.19 kJ•mol-1;第二步反应为:S(s)+1.5O2(g)+H2O(g)=2H+(aq)+SO42-(aq))△H=-585.20 kJ•mol-1;依据盖斯定律,第一步与第二步方程式相加得:H2S(g)+2O2(g)=SO42-(aq)+2H+(aq)△H=-806.39 kJ•mol-1;(3)①二氧化硫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二氧化硫所在电极为负极,氧气所在电极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质子移动方向为:从A到B;②二氧化硫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H+;(4)①亚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H2O+2SO2+CO32-=2HSO3-+CO2; ②再生池中,亚硫酸氢钠可以与石灰乳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液反应,故NaOH和过量的Ca(OH)2可以用于吸收二氧化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乙醇与乙酸,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1金属材料,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物质的量,共1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