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09485/0-16940448822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09485/0-16940448823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09485/0-16940448823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对点训练(21份)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一、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题型一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1.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HCl和NaOH溶液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C.从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答案 D解析 为了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B正确;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生物材料的pH为纵轴,D错误。2.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肝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肝匀浆或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肝匀浆的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可见肝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答案 D解析 实验结果反映肝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维持相对恒定,变化幅度很小,D错误。[题型二 内环境稳态的理解]3.导致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细胞的代谢活动B.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C.细胞内液成分变化D.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细胞代谢答案 D解析 体外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D正确。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常人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pH降低B.正常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不超过1 ℃,始终接近37 ℃C.血液检查的生化指标会因人而异,只要不超过参考值范围即正常D.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在一昼夜当中是恒定不变的答案 D解析 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正常人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pH降低,A正确;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在一昼夜当中是动态变化的,D错误。5.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B.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人类疾病的产生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D.稳态是通过正常机体的调节作用维持的答案 C解析 人类疾病的产生不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如白化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6.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 )A.细胞内酶活性正常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C.血浆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D.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 B解析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B正确;细胞内酶活性正常是内环境稳态的结果,A错误;内环境各种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D错误;血浆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是维持血浆pH稳态的原因,C错误。知识点二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题型一 稳态调节机制理解]7.某同学参加校级秋季运动会长跑比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D.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答案 D解析 人体剧烈运动后,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由于人体有缓冲物质,所以血浆pH无太大变化,A错误;出汗有利于散热,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出汗使血浆渗透压升高,C错误;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该及时补充盐水,D正确。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中,分别属于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是( )①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 ③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A[题型二 内环境失调病例分析]9.若某种器官发生障碍会引起稳态失调,有关肾功能及障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肾小球是血管球,参与形成原尿B.肾与水和无机盐的代谢有关C.肾功能障碍可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症状D.稳态失调不会危及生命,因为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答案 D解析 肾功能障碍会导致病人的水和无机盐代谢紊乱,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无限的。10.人初到高原会出现不适症状,有的甚至危及生命,这不能说明( )A.外界环境变化能影响内环境稳态B.环境条件变化剧烈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D.若环境条件变化不剧烈,机体无需调节也能维持稳态答案 D解析 题干说明环境条件变化剧烈,超过了内环境的调节能力时,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即外界环境变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能影响内环境稳态,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A、B、C正确;题干未涉及环境变化不剧烈的情况,而且环境条件变化不剧烈时,机体也需要调节才能维持稳态,D错误。[题型三 稳态概念的发展]11.稳态已经成为生物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许多活动都有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分子水平上,细胞中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B.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C.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存在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D.在个体水平上,存在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答案 D解析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存在于器官水平上,D错误。知识点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内环境中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Na+、Cl-的含量有关答案 C解析 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C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 1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呼吸酶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值相对稳定答案 ABD解析 呼吸酶属于胞内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C不符合题意。14.下列现象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而出现组织水肿B.机体中代谢废物含量升高而引发尿毒症C.夏天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中出现“空调病”D.运动过程中人体血浆pH由7.43下降到7.36答案 ABC解析 运动过程中人体血浆pH由7.43下降到7.36,其血浆的pH仍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不会引起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D不符合题意。15.下列对稳态概念的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稳态仅限于内环境,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不存在稳态B.稳态的概念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不断发展C.基因表达稳态失调一定不会导致细胞癌变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 AC解析 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三、非选择题 16.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2)正常人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等物质有关。(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内环境渗透压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 (1)组织液 内环境(或细胞外液)(2)HCO、H2CO3(3)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4)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神经—体液—免疫解析 (3)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因体温过高而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细胞代谢减慢,进而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17.在“天宫”中生活的航天员的生理状况,由地面指挥中心实时监测。下图甲、乙、表丙测得的是某位航天员的三项生理指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液体胃液唾液血液肠液胰液pH0.9~1.56.87.47.78.0表丙 体内液体的pH(1)上述三项生理指标正常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________。(2)某病人胃口不好,治疗过程中医生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氯化钠和葡萄糖的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表丙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甲、乙、丙 甲、乙(2)防止因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使细胞失水或吸水而变形,甚至影响其生理功能(3)正常人体温在一日之内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变化幅度不超过1 ℃(4)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解析 (1)图甲、乙生理指标分别属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表丙生理指标为不同消化液的pH,不属于内环境的生理指标。(2)为了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病人的注射液应为血浆等渗溶液。 易错题型 一、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18.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答案 D解析 食物残渣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故选D。二、组织水肿19.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液回流受阻答案 C解析 当组织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时,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加,引起组织水肿。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大量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不符合题意;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由组织液进入血浆的水分增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符合题意;淋巴结发炎,淋巴液回流受阻,使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D不符合题意。 一、单项选择题1.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答案 D解析 该变化范围是机体容许存在的波动范围,属于正常现象,不是考虑化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D错误。2.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血浆pH为弱酸性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答案 A解析 血浆中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因此剧烈运动后,血浆pH不会变为弱酸性,A错误。3.一日天气十分炎热,同学小张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慌。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过去,后来到医院被诊断为水中毒。下列曲线中能反映小张体内水的相对含量(a)和渗透压(b)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 B解析 小张大量补充纯净水,但是盐分大量丢失而没有得到补充,导致体内水分的相对值升高,而内环境中的渗透压降低,B符合题意。4.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缓冲物质来维持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参与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参与答案 D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C正确;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基础,因此内环境的稳态还需要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参与,D错误。5.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可能会引起稳态失调。下列对相关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A.某人长期通过节食减肥,有可能引起组织水肿B.肺气肿患者呼吸不畅,会使其内环境中的pH略有降低C.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人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与氧气不足有关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功能衰竭时出现的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答案 D解析 长期节食,会导致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体内O2供应不足,会引起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呼吸不畅又影响CO2的排出,导致内环境pH略有降低,B正确;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氧气稀薄,攀登时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C正确;严重的肾功能衰竭者,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从而出现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D错误。6.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答案 A解析 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血液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适于在较低盐浓度下生存;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丙在较低和较高海水浓度下都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说明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强。因此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①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的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甲,乙的调节能力最弱,②错误,③④正确。7.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HCl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 D解析 血浆中含有HCO/H2CO3和HPO/H2PO等缓冲物质,从而使pH稳定在7.35~7.45。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HCl和稀NaOH溶液,开始时由于受缓冲物质的影响,血浆pH相对稳定,当超过其调节能力时,pH就会急剧变化,最终pH趋于稀HCl和稀NaOH的pH。8.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脏可升高或降低血糖含量B.通过肺呼出CO2和吸入O2C.肾将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答案 D解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范畴。9.有关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体内激素处于动态平衡是细胞水平上的稳态B.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存在群体水平上的稳态C.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是细胞水平上的稳态D.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答案 A解析 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和酶活性的稳态等。二、不定项选择题10.1926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B.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这是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又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答案 ACD解析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这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的,B错误。11.人体能适应冬夏气温较大的变化,而人体的单个细胞却只能在37 ℃左右的环境中生活。金鱼能在pH=10的水中生活较长时间,而金鱼的细胞在pH=10的培养液中培养会很快死亡。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B.单细胞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远低于多细胞生物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血浆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的稳态D.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都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稳态答案 CD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A正确;多细胞生物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稳态,单细胞生物缺少此机制,因此单细胞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差,B正确,D错误;内环境稳态包括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稳态,C错误。12.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属于其具体表现的是( )A.血糖和氧含量的稳定能为代谢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B.稳定的pH和温度保证了酶能正常发挥作用,保证了代谢的顺利进行C.血浆渗透压保持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D.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以及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对内环境稳态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答案 ABC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的顺利完成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例如,血糖和氧含量的稳定,pH、温度、渗透压的稳定。D项描述了免疫系统的作用,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并非稳态意义的表现。三、非选择题13.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4)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细胞的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述)。(5)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答案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2)下降(3)5(4)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5)神经—体液—免疫解析 (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肺泡壁(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红细胞膜才能进入红细胞,即此过程至少需穿过5层生物膜。 实验探究14.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 滴 0.1 mol/L的盐酸,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用下图所示曲线来预测探究结果,试回答: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____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_作用。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的操作及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获得实验前的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作比较(2)①清水 清水中滴加盐酸后,溶液pH下降 ②对照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比较强(3)滴加NaOH溶液,其他操作均相同;血浆pH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解析 (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以便与加入盐酸后的pH作比较,得出pH稳定与否的结论。(2)清水组加入盐酸,酸性增强,pH应降低。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清水、缓冲液两组是为了作对照。从图中可以看出,清水组不能维持pH稳定,血浆与缓冲液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3)本实验从加酸的角度探究血浆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为了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还应从加碱的角度进行探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后作业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2019)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