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一、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题型一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1.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HCl和NaOH溶液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C从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答案 D解析 为了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B正确;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生物材料的pH为纵轴,D错误。2.甲、乙两支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肝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肝匀浆或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肝匀浆的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可见肝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答案 D解析 实验结果反映肝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维持相对恒定变化幅度很小,D错误。[题型二 内环境稳态的理解]3.导致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细胞的代谢活动B.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C.细胞内液成分变化D.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细胞代谢答案 D解析 体外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D正确。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常人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pH降低B.正常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不超过1 ℃始终接近37 ℃C.血液检查的生化指标会因人而异只要不超过参考值范围即正常D.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在一昼夜当中是恒定不变的答案 D解析 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正常人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pH降低,A正确;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在一昼夜当中是动态变化的,D错误。5.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B.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人类疾病的产生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D.稳态是通过正常机体的调节作用维持的答案 C解析 人类疾病的产生不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如白化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6.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 )A.细胞内酶活性正常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C.血浆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D.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 B解析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B正确;细胞内酶活性正常是内环境稳态的结果,A错误;内环境各种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D错误;血浆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是维持血浆pH稳态的原因,C错误。知识点二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题型一 稳态调节机制理解]7.某同学参加校级秋季运动会长跑比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D.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答案 D解析 人体剧烈运动后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由于人体有缓冲物质所以血浆pH无太大变化,A错误;出汗有利于散热,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出汗使血浆渗透压升高,C错误;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该及时补充盐水,D正确。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中分别属于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是( )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 ③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A[题型二 内环境失调病例分析]9.若某种器官发生障碍会引起稳态失调有关肾功能及障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肾小球是血管球参与形成原尿B.肾与水和无机盐的代谢有关C.肾功能障碍可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症状D.稳态失调不会危及生命因为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答案 D解析 肾功能障碍会导致病人的水和无机盐代谢紊乱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无限的。10.人初到高原会出现不适症状有的甚至危及生命这不能说明( )A.外界环境变化能影响内环境稳态B.环境条件变化剧烈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D.若环境条件变化不剧烈机体无需调节也能维持稳答案 D解析 题干说明环境条件变化剧烈超过了内环境的调节能力时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即外界环境变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能影响内环境稳态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A、B、C正确;题干未涉及环境变化不剧烈的情况而且环境条件变化不剧烈时机体也需要调节才能维持稳态,D错误。[题型三 稳态概念的发展]11.稳态已经成为生物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许多活动都有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分子水平上细胞中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B.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C.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存在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D.在个体水平上存在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答案 D解析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存在于器官水平上,D错误。知识点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内环境中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Na、Cl的含量有关答案 C解析 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C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 1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呼吸酶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值相对稳定答案 ABD解析 呼吸酶属于胞内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C不符合题意。14.下列现象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而出现组织水肿B.机体中代谢废物含量升高而引发尿毒症C.夏天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中出现“空调病”D.运动过程中人体血浆pH由7.43下降到7.36答案 ABC解析 运动过程中人体血浆pH由7.43下降到7.36其血浆的pH仍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不会引起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D不符合题意。15.下列对稳态概念的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稳态仅限于内环境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不存在稳态B.稳态的概念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不断发展C.基因表达稳态失调一定不会导致细胞癌变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 AC解析 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三、非选择题 16.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分别代________和________。(2)正常人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等物质有关。(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内环境渗透压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 (1)组织液 内环境(或细胞外液)(2)HCO、H2CO3(3)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4)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神经—体液—免疫解析 (3)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因体温过高而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细胞代谢减慢进而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17.在“天宫”中生活的航天员的生理状况由地面指挥中心实时监测。下图甲、乙、表丙测得的是某位航天员的三项生理指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液体胃液唾液血液肠液胰液pH0.9~1.56.87.47.78.0表丙 体内液体的pH(1)上述三项生理指标正常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________。(2)某病人胃口不好治疗过程中医生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氯化钠和葡萄糖的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表丙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甲、乙、丙 甲、乙(2)防止因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使细胞失水或吸水而变形甚至影响其生理功能(3)正常人体温在一日之内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变化幅度不超过1 ℃(4)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解析 (1)图甲、乙生理指标分别属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表丙生理指标为不同消化液的pH不属于内环境的生理指标。(2)为了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病人的注射液应为血浆等渗溶液。 易错题型 一、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18.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答案 D解析 食物残渣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故选D。二、组织水肿19.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液回流受阻答案 C解析 当组织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时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加引起组织水肿。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大量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不符合题意;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由组织液进入血浆的水分增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符合题意;淋巴结发炎淋巴液回流受阻使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D不符合题意。 一、单项选择题1.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答案 D解析 该变化范围是机体容许存在的波动范围属于正常现象不是考虑化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D错误。2.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血浆pH为弱酸性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答案 A解析 血浆中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因此剧烈运动后血浆pH不会变为弱酸性,A错误。3.一日天气十分炎热同学小张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慌。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过去后来到医院被诊断为水中毒。下列曲线中能反映小张体内水的相对含量(a)和渗透压(b)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 B解析 小张大量补充纯净水但是盐分大量丢失而没有得到补充导致体内水分的相对值升高而内环境中的渗透压降低,B符合题意。4.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缓冲物质来维持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参与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参与答案 D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C正确;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基础因此内环境的稳态还需要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参与,D错误。5.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可能会引起稳态失调。下列对相关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A.某人长期通过节食减肥有可能引起组织水肿B.肺气肿患者呼吸不畅会使其内环境中的pH略有降低C.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人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与氧气不足有关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功能衰竭时出现的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答案 D解析 长期节食会导致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体内O2供应不足会引起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呼吸不畅又影响CO2的排出导致内环境pH略有降低,B正确;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氧气稀薄攀登时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C正确;严重的肾功能衰竭者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从而出现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D错误。6.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答案 A解析 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血液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适于在较低盐浓度下生存;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丙在较低和较高海水浓度下都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说明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强。因此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的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甲乙的调节能力最弱错误③④正确。7.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HCl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 D解析 血浆中含有HCO/H2CO3和HPO/H2PO等缓冲物质从而使pH稳定在7.35~7.45。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HCl和稀NaOH溶液开始时由于受缓冲物质的影响血浆pH相对稳定超过其调节能力时,pH就会急剧变化最终pH趋于稀HCl和稀NaOH的pH。8.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脏可升高或降低血糖含量B.通过肺呼出CO2和吸入O2C.肾将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答案 D解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范畴。9.有关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体内激素处于动态平衡是细胞水平上的稳态B.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存在群体水平上的稳态C.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是细胞水平上的稳态D.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答案 A解析 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和酶活性的稳态等。二、不定项选择题10.1926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B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这是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又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答案 ACD解析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这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的,B错误。11.人体能适应冬夏气温较大的变化而人体的单个细胞却只能在37 ℃左右的环境中生活。金鱼能在pH=10的水中生活较长时间而金鱼的细胞在pH=10的培养液中培养会很快死亡。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B.单细胞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远低于多细胞生物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血浆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的稳态D.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都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稳态答案 CD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A正确;多细胞生物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稳态单细胞生物缺少此机制因此单细胞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差,B正确,D错误;内环境稳态包括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稳态,C错误。12.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属于其具体表现的是( )A.血糖和氧含量的稳定能为代谢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B.稳定的pH和温度保证了酶能正常发挥作用保证了代谢的顺利进行C.血浆渗透压保持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D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以及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对内环境稳态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答案 ABC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的顺利完成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例如血糖和氧含量的稳定,pH、温度、渗透压的稳定。D项描述了免疫系统的作用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并非稳态意义的表现。三、非选择题13.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外界中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4)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细胞的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述)。(5)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答案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2)下降(3)5(4)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5)神经—体液—免疫解析 (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肺泡壁(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红细胞膜才能进入红细胞即此过程至少需穿过5层生物膜。 实验探究14.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 滴 0.1 mol/L的盐酸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用下图所示曲线来预测探究结果试回答: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____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________作用。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的操作及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获得实验前的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作比较(2)①清水 清水中滴加盐酸后溶液pH下降 ②对照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比较强(3)滴加NaOH溶液其他操作均相同;血浆pH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解析 (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以便与加入盐酸后的pH作比较得出pH稳定与否的结论。(2)清水组加入盐酸,酸性增强,pH应降低。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清水、缓冲液两组是为了作对照。从图中可以看出清水组不能维持pH稳定血浆与缓冲液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3)本实验从加酸的角度探究血浆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为了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还应从加碱的角度进行探究。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后作业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人教版 (2019)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2019)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