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浮躁 三部曲 目眩神迷 轻歌漫舞
B.油馍 水龙头 人情世故 震耳欲聋
C.推崇 文绉绉 重岩叠障 销声匿迹
D.愁怅 挖墙脚 雕梁画栋 诚惶诚恐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逮住(dăi) 笨拙(zhuō) 褴褛(lŏu) 鲜血淋漓(xiĕ)
B.红晕(yūn) 风靡(mǐ) 媲美(bì) 以身殉职(xùn)
C.履行(lǚ) 堕落(duò) 戏谑(xuè) 宠辱偕忘(xié)
D.连亘(gèng) 翘首(qiáo) 鞭笞(chī) 潜滋暗长(qián)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B.“简,”我们走上月桂小径,慢慢地朝坍塌的篱笆和七叶树的方向闲荡过去,他说,“桑菲尔德在夏天是个可爱的地方,是不是?”
C.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
D.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苔藓、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秩序井然惊慌失错期期艾艾波光嶙嶙
B.气充斗牛锲而不舍顶礼摹拜芒刺在背
C.精巧绝纶物竞天泽踉踉跄跄无可置疑
D.长途跋涉红装素裹袅袅烟云孜孜不倦
5.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②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④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禽鸟”这一意象来传情达意。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莺燕抒发了对西湖早春的喜悦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董卿在《朗读者》里说: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在何时忧何时乐这一问题上的选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颜回在守道与享乐之间的选择。
6.名著阅读简答题。
(1)《格列佛游记中》中,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打败了邻国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的?请简要概述。
(2)是什么原因使格列佛误入大人国的?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余光中先生曾经在文章中写道: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可能是因为苏轼的人生个性签名是这样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没错,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因为,对于苏轼来说,无论在哪里,哪里都有美味。
[甲]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1]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注):[1]罨:yǎn,掩盖,掩覆。
[乙]老饕赋(节选)
庖丁鼓刀,易牙[1]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2],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注):[1]庖丁是古代一位刀功极好的厨师,易牙则是春秋时齐桓公宠幸的近臣,长于调味。[2]脔:luán,小块肉。
1.饕在汉语字典上的解释有:①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②喻凶恶贪婪的人;③喻贪吃的人。你认为“老饕”的“饕”是哪种义项?并简单说明理由。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净洗铛 风烟俱净
B.盖聚物之夭美 盖竹柏影也
C.尝项上之一脔 尝贻余核舟一
D.嚼霜前之两螯 吾妻之美我者
3.甲文中“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很有哲理情味,请结合生活感悟,谈谈你的解读。
4.结合两文及以下助读资料,谈谈苏轼的饮食人生里,折射出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
助读资料:甲文是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乙文是诗人被贬海南儋州时所作,谪居海南时,诗人的状况是:“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在宋朝,海南是真正的蛮荒之地,当时人皆称海南“非人所居”,苏东坡在动身前已经写好遗嘱,将家人大部分留在惠州,带着小儿子苏过再次奔赴茫茫贬谪之路。而在此之前,与苏轼精神世界十分相得的第三任妻子在惠州感染瘟疫去世。而到了儋州,苏轼先是在公房居住,公房漏雨,一晚上搬了三次,后来连公房也不让住了,苏东坡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茅屋,自命为“桄榔庵”。在庵中“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1)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
及是,钟会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①:“康欲助毋丘俭②,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③典谟④,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⑤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节选自《晋书·嵇康传》)
(注释)①谮:说坏话诬陷别人。②毋丘俭:与后文“山涛”“华士”“少正卯”都是人名。③非毁:诽谤,诋毁。非通“诽”。④典谟:指礼教。⑤靳固:吝惜。
(乙)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2) 。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选自《世说新语·简傲》)
(丙)
赠秀才从军诗①
(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②。流磻③平皋,垂纶④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⑤。郢⑥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①本诗是嵇康送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时所作。②秣马:喂马。③流磻:用石弹打鸟。④垂纶:钓鱼。⑤得鱼忘筌:出自《庄子·外物》,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⑥郢:楚国的都城。
(评论)叔夜此诗豪壮清丽,无一点尘俗气。……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嵇叔夜与侄榎》)
1.为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不可起( ) ②钟起去( )
A.起身 B.兴起 C.产生,出现 D.举用
(2)①顾以康为虑耳( ) ②康顾视日影( )
A.难道 B.回头 C.探望 D.只是
2.(甲)文为传记,(乙)文为笔记小说,两文都提及“嵇康锻铁”之事,但语言的风格不同。下列两句话摘自两文的空白处。请你将其分别还原,并简述理由。
A.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B.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3.下列对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句话的理解评论,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钟会虽不直言回复嵇康,却不甘示弱,一来一往,亦显玄妙。
B.钟会这句话是给自己下台阶,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处境。
C.钟会虽未明说,但已领教了嵇康对他的藐视,心怀怨恨。
D.钟会乘兴而来,领悟了嵇康的玄言妙义,于是兴尽而去。
4.有人说,嵇康的《赠秀才从军诗>最显其神采,但后人对这首诗的归类存在争议。你认为它应该属于以下哪一类?为什么?
A.咏怀诗 B.赠别诗
5.黄庭坚评论嵇康“其诗清丽,其人不俗”,你如何理解嵇康的“不俗”?请结合上面诗文简要谈谈。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人过五千,移文②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③两炬三头热火④,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救兵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⑤,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故事: 按旧例。 ②移文:发文书。③交缚:交叉捆绑。④热火:点火。⑤褥食:在睡垫上吃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俄顷斩首数百级(______) ②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3.结合文章,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
10.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
4.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5.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
1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拉面王
老梅是个开拉面馆的。别家开拉面馆的大多是夫妻档,最不济也要雇个端碗、刷锅的。而老梅的面馆只他一人,他既是掌柜,也是大厨兼伙计。你要问了,老梅这面馆怕是没多少生意吧?错!人家那面馆清早一开门,就有人等着吃拉面呢。据说,老梅的拉面手艺是在年轻那阵儿,去西北闯荡时,跟一位老面师学的。都说老梅有绝活,能抻出比头发丝还要细好多的拉面,并能从针孔里穿过去,至于能穿过去多少根,说法可就不一了。有说能穿十根八根的,也有说能穿十五二十的。但大伙谁也没见过,有人建议老梅露两手,叫大伙开开眼。老梅浅浅一笑,说:“雕虫小技,有啥看头?”
老梅的拉面馆开在蝉街东头。每天一早,老梅围了围裙,面案前一站,手里眼里便全是活儿。(A)只见他唰一下揪出一拳头醒好的面,啪一声丢在案板上,双手一搓,两手一捏,凌空一甩,啪,拍打在面案上,再一抻,一合,眨眼工夫,就抻好了面。还没等回过神来,早有一大海碗盛着牛肉丁,撒着几片芫荽、萝卜片,浮着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的香喷喷的拉面,热气腾腾放在了你面前。而老梅,已经在那厢洗上碗了。吃面的一看,嘿,这人,真麻溜儿!
是个雪天,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大小伙儿哆嗦着站在了老梅的面馆前。老梅二话没说,从锅里捞出一碗面端给他。一碗热汤面下肚,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第二天清早,蝉街的老少爷们看见老梅的小面馆里,多了个清清爽爽的年轻人。街坊们说,老梅收徒了。
年轻人叫红子。寒来署往,红子跟着老梅学了三年手艺。一天夜里,师徒俩有了一场对话。
“红子,我看你这两天心神不宁,想啥呢?”
“师父,我没想哈。”
“跟我还不说实话?”
“师父,我想……”
“你想自己单干?”
红子声若蚊纳:“嗯。”
老梅说:“说实话,你那两手拉面活儿不坏。但你能不能再跟我一年?就一年。”
红子没吭声。
老梅叹口气,说:“那就这样吧。我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只是记住,可别丢我的脸。”
半月后,样街上新开了一家拉面馆。面馆主人是红子。他的身边,还有个年轻人在给他打下手,是红子新娶的媳妇。只是蝉街人觉得还是老梅的拉面地道,大都上他那去。后来就有话传出,说是红子的媳妇嫌生意不好,跟红子三天两头闹矛盾。这传进了老梅的耳朵里,老梅什么话也没说。
不久,老梅的拉面馆突然就关门歇业了。蝉街人听了一片惋惜之声,却也没奈何,只说,老梅是该好好歇歇啦。
红子的拉面馆生意竟出奇地好起来。这期间,红子的拉面馆就挂起了拉面王的牌子。起初,婵街人也有意见,你红子号称拉面王,把老梅搁哪呢?不平归不平,有这么一天,红子当众给大伙表演了面穿针孔的绝活,十根比头发丝细小的拉面,顺顺当当地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这以后,大伙就再也没话可说了,人们渐渐把老梅给淡忘了。
红子几乎每天都要给蝉街上的人演一场拉面穿针孔的绝活。他的人气越来越旺,生意委实不坏,但他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中不溜的平底碗。
这天,正在生意口上,有个人走进了红子的拉面馆,是老梅。吃面的人纷纷起立问候。红子见了老梅,一愣,马上堆起笑脸迎了上去:“师父您来了!”老梅笑了笑,说:(B)“红子,有出息啊,都成拉面王了。”红子勾下了头,说:“师父见笑了,都是闹着玩儿的。”老梅又一笑,径直走向水池。净过手,朝吃面的大伙说:“大伙不是一直都想看我的绝活吗?今儿咱就露两手让你们看看。”话刚落,人已旋风般站在了面案前。
老梅一出手,面馆里便一下子静了。他手一张,掀下一块面,一下,两下,扯过来,拉过去,每个动作都摆得稳、准、利落,有如神助。胳膊抡得圆,接得紧,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一时间,看得大伙目瞪口呆。待醒过神儿,老梅的身手好似满院乱飞的雀儿忽然归了巢。仔细看,老梅的手里变戏法似的捏着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一根线。再细瞧,哪是线,分明是面嘛。只见老梅轻轻一抖,哗啦一下抖出无数根面条。大家伙挤上前,一一细数,我的个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都打针眼里穿过去了。
“真神了!”大伙儿赞。
“拉面王!这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拉面王啊!”众人都这么说。
在一干人的欢呼声里,红子羞红了脸。当天,红子拉面馆的那块拉面王牌子就被红子摘了下来。与此同时,面馆的平底碗又换成了当初的大海碗。而老梅,平已飘然而去。
1.通读全文,概括老梅的形象特点,(写出四个方面即可)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A)处画线的句子。
3.依据选文内容,推测老梅、红子下列做法的原因。
4.如何理解(B)处画线句的意思?
5.缩写本文。
三、应用
12.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写出你的感受,不少于80字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能够给患病的儿子移植肝脏,每天跑步十几公里,上下楼梯近2小时,短短一个月,瘦掉20多斤,成功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王老太养育了两个儿子,长子是公务员,次子是商人,生活富足。王老太年逾花甲,丧偶独居多年,但是两个儿子均以工作忙为借口拒绝探视老人,王老太起诉至法院,要求法官判决他们至少每个月来探望自己一次。
100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按要求作文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2020 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抗击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感人事迹,也汲取了不少深刻教训。这里有眼泪、有微笑、也有反思。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请你针对疫情期间的经历,自拟题目,完成下面的写作提纲。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题。
(2)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3)请用简明而有条理的语言梳理出文章的结构与内容,并标明详略安排。
第1段:
第 段:
第 段:
第 段:
第 段: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析】
A.三部曲、轻歌曼舞。B.正确。C.重岩叠嶂。D.惆怅。
2、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褴褛”的“褛”应读“lǚ”,“鲜血淋漓”的“血”应读“xuè”;B项“红晕”的“晕”应读“yùn”,“媲美”的“媲”应读“pì”;D项“连亘”的“亘”应读“gèn”。故选C。
3、A
【解析】
A“是天气比往年热呢”和“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之间应该使用逗号。
4、D
【解析】
试题分析:D (A错——措,嶙——鳞; B摹——膜; C纶——伦)
5、(1)岂不罹凝寒 (2)玉垒浮云变古今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5)回也不改其乐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罹”“凝”“莺”“啄”等字词的书写。
6、(1)格列佛潜入水中,用长绳和钩子把不来夫斯古帝国的战船都拉回了利立浦特国,利立浦特国未发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
(2)格列佛乘“冒险号”出游遇到大风暴,他和一个水手坐舢板到一个陆地上去寻找淡水,遇到巨人追赶,他被丢弃了陆地上。他藏在麦地里,被割麦的巨人农仆发现并带回农民家中。
【解析】
(1)考查对名著《格列佛游记》故事情节的理解。熟读名著,结合名著内容,格列佛接受利立普特的国王叫他打不来夫斯古国的决定,来到海边,隔海观望,只见不来夫斯古国的15条战船如同儿童玩具排列在岸边,格列佛潜入水中,用长绳和钩子把那个小人国的战船都拉回了利立普特国,利立普特国未发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所以格列佛就成了英雄。
(2)到大人国是因为他的船队经过大风暴后没淡水了,他们到了大人岛,作者去取淡水时,他的船队发现路上有巨人,便逃跑了,把作者留在了这里,这儿的一个农民(巨人)抓住了,那里的居民身高犹如铁塔,他被大人国的一位农夫当做玩物带回。
二、阅读
7、1.第三种,苏轼在《老饕赋》里把中国烹饪与饮食表现得很精妙,从选料的精细,烹饪的精粹来品味美食,足见他对美食独到的钟爱,世间万千精美,经他之手,都变得“美味无穷”,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贪食之人。
2.B
3.“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煮猪肉,只要方法得当,缓缓煨炖,不用着急。到了时候,它自然滋味醇厚,美不可言。这两句,说的是煮肉,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苏东坡当时的艰难处境时,就会在诗人享受味觉美味的后面,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一个在为人处世方面,永远追求更高远深刻的情味,而当我们联想到人生的时候,不是正好发现,它切中了那种急功近利的社会人生弊端吗?人生的成熟感悟,是需要时间的。好大喜功、气浮心躁,得到的可能有一时“战果”,其实是失败的结局。
4.两文都展现了苏轼乐天派的生活情趣,闪烁着超乎常人的平和乐观的精神。在长期不断被贬谪的困顿中,诗人没有自怨自艾,渐渐学会了如何在困苦中寻找欢乐,在失意中寻找满足。
《猪肉颂》里诗人耐心地研究起猪肉的烹调艺术来了。“净洗铛”——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表明作者的一丝不苟,和他对烹调的极其执着、投入的心态。“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两句的口吻,以及“自”、“莫”、“火候足”、“他自美”诸字句,都透露出一种不急不火的从容心态,展示了烹调者的自得悠然形象。“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叹息人生的精彩往往就在平淡的日常生活当中。“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不但写出了胃口的满足,更写出了心灵的惬意。作者仿佛早就料到了他人的议论与惊诧,他风趣地说,我吃猪肉,腹满心惬,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外界对我的褒贬,尽可至之度外。
而在《老饕赋》里展现了其在选材、刀工、火候等烹饪方面的独到见解,道出了他享受美味的乐趣,品食美味的讲究。此赋写于儋州,被贬谪之地异常荒凉艰苦,诗人既已预见生而无望的灾难袭来,却并没有怨天咒地。“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诗人盛赞天地万物对他的厚爱,流露出深切的随缘自适。其实,谪居海南,诗人的生活里根本就没有那些美食可餐,一切都是诗人自己想象出来的,此乃诗人之精神大餐!这种在逆境中自我摆脱,超然物外,以苦为乐的阔达心胸,实是令人敬佩不已。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的“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项上之一脔[2],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可以看出苏轼对于食材的加工很讲究,而且对于美食他也很有研究,来者不拒。所以此处的“饕”应该是选项三:喻贪吃的人。
2.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A:洗净/散净。B:都是“大概是”。C:品尝/曾经。D: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故选B。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的意思是“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此句虽是在写对猪肉的煲制,其实联系苏轼的经历,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哲理,苏轼一生多次入仕,多次被贬,但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态度。它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成熟感悟,是需要时间的磨砺的。据此理解作答。
4.此题属于延伸试题。结合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坎坷的一生,两文都写于苏轼被贬时期,但从“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茅屋,自命为“桄榔庵”。在庵中“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一句中可以看出他积极乐观的心态。《猪肉颂》里诗人耐心地研究起猪肉的烹调艺术来了,从最初的洗锅,到烹煮,每个细节都做得意思不苟,“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又可以看出他心灵的惬意和满足。《老饕赋》里展现了其在选材、刀工、火候等烹饪方面的独到见解,虽然“海南是真正的蛮荒之地,当时人皆称海南“非人所居”,但“尝项上之一脔[2],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句中作者对美食的研究足见他身处逆境以苦为乐的阔达心胸。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甲)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乙)疱丁来操刀、易牙来烹调。烹调用的水要新鲜,镑碗等用具一定要洁净,柴火也要烧得恰到好处。有时候要把食物经过多次蒸煮后再晒干待用,有时则要在锅中慢慢地文火煎熬。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选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成精美的糕点。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蟹则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天下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这个老食客所喜欢的。
8、1.(1)①D ②A (2)①D ②B
2.(1)B;(2)A。B句比较简洁,符合传记以叙事为主,语言相对简练的特点。A句描写形象生动,符合笔记小说以善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3.D
4.【示例一】A.咏怀诗。虽然题目中有“赠”字,但本诗描绘了在野外喂马、射鸟、钓鱼等生活情景,表现了悠闲自在的情趣。作者借此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所以这其实是一首咏怀诗。
【示例二】B.赠别诗。这首诗是嵇康在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时所作,诗歌的题目中就有“赠”字。诗中描述了自己弹琴、钓鱼等生活情景,表现了悠闲自在的情趣,借以希望其兄回归田园。
5.嵇康的“不俗”首先表现在他蔑视权贵,不同俗流。如甲乙两文都写出嵇康对钟会的傲慢;其次表现在“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执着坚贞,面对死亡,还能“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另外,“不俗”还表现在他回归自然、心游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状态,比如他赠兄长从军时,丝毫不言功利,却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超脱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希望哥哥也能回归田园。他的这种不俗,其实就是坚守本心,回归真我,绝不随波逐流。对尘世中的追名逐利者具有警醒作用。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1)“不可起”的意思是:不可以举用。“起”是“举用,任用”。“钟起去”的意思是:钟针趋向要离开。“起”是“起身”的意思。据此,答案为:①D和②A。(2)①“顾以康为虑耳”的意思是:只是要把嵇康作为顾虑罢了。“顾”是“只是”的意思。②“康顾视日影”的意思是:嵇康回头看太阳的照射的影子。据此,答案为:①D和②B。
2.试题分析:考查的句意的表达。A.“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的意思是:嵇康不停地挥动铁槌,好像旁边根本没有外人一样,过了好一会儿都没有跟他们交谈。B.“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的意思是:嵇康对他不施礼,却仍旧打铁不停。从两句所表达的意思大致一样,一句语言简洁,一句详细。从甲乙两文描写的角度看,甲文叙写简洁,乙文描写详细,生动形象。故B句“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应该放在甲文空白处;A.“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应该放在乙文空白处。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语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的意思是:听到了所听到的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显而易见,钟会不是以礼相待,而是冷语讥讽。再结合“会以此憾之” 可知,D项的“领悟了嵇康的玄言妙义,于是兴尽而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4.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依据对诗文的理解来分析作答。这首诗既可以归类到“咏怀诗”,也可以归类到“赠别诗”。能结合诗文内容说出理由即可。若归类到“咏怀诗”,可以从诗文描绘了在野外喂马、射鸟、钓鱼等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情趣和人生追求的进行分析。归类到“赠别诗”,可以从题目中就有“赠”字入手,这首诗是嵇康在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时所作,表达的是希望其兄嵇喜回归田园。言之有理即可。
5.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文本中的输电网信息分析作答。从甲乙两文叙写嵇康对钟会的态度“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可见其人“不俗”;从“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可见其才学上“不俗”;从赴刑场“顾视日影,索琴弹之”,表现出临危不惧,可见其“不俗”;从“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超脱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坚守本心,回归真我,绝不随波逐流,也可以看出他的“不俗”。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从前嵇康贫困,曾与向秀共同在树下打铁,来自己补给。颖川钟会,是个贵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访嵇康。嵇康对他不施礼,却仍旧打铁不停。很久之后钟会离去,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来的?看到什么走的?”钟会回答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钟会因此怨恨嵇康。
到了嵇康被捕,种会进言给文帝说:“嵇康是卧龙,不能让他起来。您想让天下无忧,因此就要顾虑嵇康。”于是进谗言说:“嵇康想要帮助毋丘俭,赖山涛不听话。从前齐国杀华士,鲁诛杀少正卯,他们都是确实给国家带来了祸害,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诽毁礼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应该找个理由除掉他,来净化风俗。”文帝亲近并听从了钟会,于是一块把嵇康和吕安杀害。嵇康即将在东市受刑,太学学生三千人,请求让嵇康做他们老师,没有得到允许。嵇康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说:“过去袁孝尼曾经跟随我想学习《广陵散》,我吝惜保密没有传授给他,《广陵散》现在要绝响了!”时年四十。海内之士,没有不痛惜的。
【乙】钟士季精明而有才思,起初不认识嵇康。他邀请了当时的名流人物一起去探访嵇康,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帮着拉风箱。嵇康不停地挥动铁槌,好像旁边根本没有外人一样,过了好一会儿都没有跟他们交谈。钟士季起身准备离去,嵇康说:“你听到了什么而来?见到了什么而走?”钟士季回答说:“听到了所听到的东西而来,见到了所见到的东西而走。”
【丙】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以上几句委婉地劝谕其兄归隐田园,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放弃军旅生活。)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
9、1. 随即、不久 再、又
2.小吏想要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范廉不肯,亲自率领将士抵抗。
3.结合文章。足智多谋,勇敢自信。
【解析】
1.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如“俄顷”作为生僻词的意思,要认真读懂语境大意。而“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再、又”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檄”:公文。“自”:亲自。“拒”:抵抗。
3.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是虚张声势,迷惑敌人。“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是抓住机会,奋勇杀敌。所以可概括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勇敢自信的将领。
【点睛】
译文:
廉范是赵将廉颇的后代,担任云中郡太守。一天,正遇到匈奴大举入侵边塞,按照以往方式,胡虏人马只要超过五千人,就要向旁边的郡传送书信。官吏想传檄文求救,廉范不同意,亲自率兵抵抗敌兵。但敌兵人数众多而廉范兵力太少。刚好太阳下山,廉范命令军士将两个火炬缚成十字,手持一端,点燃三端,在营中分开排列。敌兵远远望见火炬众多,认为汉军救兵到来,十分惊恐。快到天亮想要撤退时,廉范边命令士兵在睡觉的草垫子上吃饭,清晨前往阵前杀敌,斩敌首级树百个,死者上千人,由此匈奴不敢再侵入云中了。
10、1.人人皆可成为国王(意思相近即可)
2.举例论证,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
3.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
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4.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
5.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提取议论文中论点的能力。提取论点要注意最基本的规律,要看题目、开头、结尾、中间,本文的题目及开头部分的语段中就有论点。论述思路则要看文中的标志性语句,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性语句,如本题中的“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就是关键的提示。本文的标题即论点。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及其作用理解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我们必须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对于其作用的回答要掌握格式:采用了……的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题采用了举例论证,具体而又突出地论证了“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的理解能力,解题时要认真读选文,从文中找关键语句,获取关键信息。选文的第③段从“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来论述文章观点的。选文的第④段从“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来论述文章观点的。选文的第⑤段从“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来论述文章观点的。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据的补充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得明确论据必须要能够突出论证论点,这就要求论据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此外,论据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本题中必须明确第④段的分论点是“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因此只要紧扣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做简要分析即可。如:贝多芬,没有亲人和朋友理解他,晚年还遭受耳聋的打击。但他对音乐的不懈追求,使他成为了自己的国王。陈胜仅仅是被人雇佣耕地的小人物,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努力抗争,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方霸业。
5.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读选文,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来理解即可。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
11、1.①手艺高超②心地善良(善解人意、豁达大度)③谦逊稳重(不张扬、不贪名利)④坚守诚信⑤教徒有方(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
2.运用排比、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梅动作的麻利,语言富有气势和感染力。
3.(1)老梅是为了把生意让给红子做,生意好了,夫妻俩就不会闹矛盾了。 (2)红子明白了师父的委婉劝诫,知错而改。(大意对即可)
4.这句话表面看是老梅在表扬红子,实际是在批评红子挂牌换碗这种贪名图利的做法,表达了老梅的不满。
5.注意六要素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说老梅有绝活,能抻出比头发丝还要细好多的拉面,并能从针孔里穿过去,至于能穿过去多少根,说法可就不一了”,“仔细看,老梅的手里变戏法似的捏着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一根线。再细瞧,哪是线,分明是面嘛。只见老梅轻轻一抖,哗啦一下抖出无数根面条。大家伙挤上前,一一细数,我的个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都打针眼里穿过去了。”可以看出老梅记忆高超;“从锅里捞出一碗面端给他”,“我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体现了他心地善良;“老梅的拉面馆突然就关门歇业了”体现了他不贪图名利;“红子拉面馆的那块拉面王牌子就被红子摘了下来。与此同时,面馆的平底碗又换成了当初的大海碗”侧面表现了他教徒有方。据此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赏析句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只见他唰一下揪出一拳头醒好的面,啪一声丢在案板上,双手一搓,两手一捏,凌空一甩,啪,拍打在面案上,再一抻,一合,眨眼工夫,就抻好了面。”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梅动作的娴熟麻利。据此理解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节的理解。通过文章中“后来就有话传出,说是红子的媳妇嫌生意不好,跟红子三天两头闹矛盾。这传进了老梅的耳朵里,老梅什么话也没说。”可以看出老梅歇业的原因是为了红子。当红子名声大震时,老梅的出现适时的教育了红子,最终红子明白了师傅的用心。据此理解作答。
4.此题考查的是文中关键语句表现的人物感情。“红子的拉面馆就挂起了拉面王的牌子”,“他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中不溜的平底碗”当这些现象被老梅看在眼里时,他来到徒弟的店,这句话表面上实在表扬,其实是表现了老梅的不满,对红子的作法的否定。据此理解作答。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缩写的原则是保留原文的六要素,力求用最概括的语言讲故事讲述清楚。示例:手艺高超的老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收红子为徒,在老梅的帮助下,红子的小店开得红红火火,然而红子却失去了对精神的坚守,最终在老梅的适时引导下,红子体会到了师傅的良苦用心。
三、应用
12、围绕“感恩父母”“陪伴亲人”展开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能力解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此题在作答时要注意围绕对父母的感恩和陪伴来作答。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1)本文通过疫情期间周围的社区工作人员、医护工作者、出租车司机等人的表现,来展现小人物的家国情怀,一方面赞美他们的无私无畏的品格,另一方面则突出自己的敬佩和成长。
(2)本文写疫情期间,自己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上门了解小区住户的需求,对门的护士姐姐主动请缨去疫情前线,出租车司机每天无偿接送医护工作者三件事,中间穿插着自己的思想的变化。
(3)请用简明而有条理的语言梳理出文章的结构与内容,并标明详略安排。
第1段:一次疫情,一次危难,让我对那些平时熟识的人们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家国天下一直就在身边。
第2段:写同楼层对门的护士姐姐,平时非常爱美,爱洁净,疫情来临,却脱去时尚的衣服,褪去美丽的妆容,主动申请去了最危险的防控疫情第一线,传回来的照片中她头发乱糟糟,眼睛红肿,但是我却觉得她那时散发的光芒如此耀眼。详写。
第3段:写社区的阿姨,平时觉得她罗嗦,讨人厌,嗓门大,但是疫情期间,却主动承担了为小区住户买生活用品的事情,看着她胖胖的身体每天奔波在小区的街道上,突然感觉到了那大嗓门里的温暖。详写。
第3段:写小区里的一个开出租车的哥哥,主动承担接送对门护士姐姐的工作,并且还帮社区阿姨搬运买来的生活用品。略写。
第4段:总结全文,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对这些普通小人物在疫情期间表现的赞美;同时也写出他们对自己的影响,自己也主动的去寻找力所能及事情,为防控疫情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首先,审题。结合“请你针对疫情期间的经历”可知,本篇文章要针对当前的新冠状病毒疫情,写在疫情期间自己和疫情有关的一些经历,那么写这些经历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写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感悟,这份感悟必然是对自己的成长有促进作用的。疫情期间,涌现了许多抗击疫情的医护战士们、快递员们、警察们、出租车司机们等,他们的一言一行中都彰显了其勇敢的、无畏的、奉献的、无私的、善良的灵魂,这些美好的人与事,对自己产生了好的影响,让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价值等都有了不同的领悟。除了这些特定职业的人,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其他人和事,和自己关系更紧密的人,例如身边的邻居、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超市的工作人员等,这些人是自己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对他们的事情了解的更多、了解的更细,他们在疫情期间的表现也会让自己深有感触。其次,思路。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可以写一人一事,也可以写多人多事。一人一事则要通过情节比较鲜明的事件来展现疫情期间,某人的品格。多人多事则要抓住细节,用几个片段细节来展现疫情期间众人的品格,不管是哪一种,都是要表现普通百姓在危难关头,用自己善言善行来实现自己的家国、民族情怀,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善良、坚韧、奉献、勇敢的普通百姓,才能在许多危难之时渡过难关,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在写其他人的疫情表现时,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言行的变化,通过周围这些人的影响,自己的言行出现一些变化,由无所谓的漠然到关切,由胆怯到勇敢,由独善其身到兼济他人,个人的成长变化中彰显主题,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2024年安徽省蚌埠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蚌埠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安徽省蚌埠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蚌埠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4页。
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名著阅读,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