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继往圣绝学,承圣德之光(教学设计)
展开继往圣绝学,承圣德之光——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选择与坚守”,所选的古诗文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以其精妙的比喻告诉世人,在“义”与“利”冲突时要做到“舍生取义”,其体现的“贤者本心”一直光耀千古;选自《战国策》的《唐雎不辱使命》以文学的笔法,塑造了大义凛然的“士子”形象,其“威武不屈”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传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作者现身说法,展示了一代大儒的人生风采,其立志于学、“贫贱不移”其志的风范,一直昭示着后学之辈勤奋向学;《词四首》的作者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以及秋瑾,虽所处朝代不同、经历不同、性别不同,但其报国之心、豪放之情却毫无二致。阅读这些古圣先贤的华美诗文,探寻他们的人生选择,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生活处境,面对怎样的世事艰难,他们都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都堪称是中华民族的“大丈夫”。本单元要求,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的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同时学习本单元要注重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情感,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还要注意在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班级举办一场主题为“致敬经典”的演讲比赛。这一核心任务最终指向于对优秀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具体要求是从本单元中任选一位作家或一篇作品,从人物风采、作品内容、艺术手法等角度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思想内涵,审视作品当代意义,进而达到向经典致敬的目的。从思想内容来说,无论是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思想,还是唐雎表现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无论是宋濂彰显的“勤奋好学”的品质,还是苏轼、辛弃疾等人抒发的“真切悲壮”的情怀,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另外,《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选取生活中的小事,运用比喻、对比进行论述说理的方法;《唐雎不辱使命》和《送东阳马生序》两篇文章中,运用对比以及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再现人物风采的方法;以及《词四首》中,词人借助典故表达情感的方法,都显示了这些作品的不朽价值和永恒魅力。这些诗文的学习也为我们最终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学习流程共分为四个课段。第一课段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晰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理解词句含义,积累文言词语。第二课段是梳理文章思路,把握论证或叙述的层次;学习对比等方法在表现作品思想、观点、情感等方面的作用。第三课段是走进词作,把握古诗词意蕴,赏析词句,体会作者情感。第四课段是在前三课段学习的基础上,举办“致敬经典”演讲比赛。四个课段从文本理解到方法学习,从精神汲取到批判传承,层层递进,逐步推进任务的完成。
学习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在语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达的内容上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理解汉字的意思”,“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并“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时,应关注文言梳理、表现手法、情感主题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孟子》《战国策》《宋词三百首》中任意选取一篇(首),从主要内容、表现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向同学推介这篇(首)文章(词)。
2.数据分析(参与测试的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0位学生)
(1)文言梳理:25%的学生无法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表现手法:70%的学生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解析其表现手法。
(3)主题意义:88%的学生无法解读出主题意义,对如何探究古诗文的时代意义缺乏理解和方法。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语感,但在疏通长难文言文的大意上,部分同学依然存在困难;更无法结合内容深入解析文言作品的表现手法和主题意义。具体情况如下:23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25%)几乎读不懂文章内容,63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70%)对所阅读的古诗文也只停留在表意理解上,无法解析表现手法,79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8%)对如何探究古代作品的主题意义缺乏方法。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方面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掌握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审视古代作品的当代意义需要进一步引领、加强。因此,积累重要实词并掌握其意义、了解古代诗文中常见表现手法以及审视作品的主题意义,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用法;以诵读的方式体会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2.了解古代诗文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对比、用典等,体会这些方式在作品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
二、思维目标
1.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下意义,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文章的论证或叙述思路,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三、价值目标
学习本单元的经典作品,汲取思想精华,能够立足当代社会,在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与坚守。
【核心任务】
班级举办一场主题为“致敬经典”的演讲比赛。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音准文通,“读”领风骚
核心任务:分层诵读,提交配乐视频。
一、学习任务
1.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理解并掌握重点字词解释、积累文言词语,读通全文;
3.明辨文体特点,感受作品风格。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
推荐资源: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朗诵:《鱼我所欲也》《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四、完成任务
(一)初读诗文,读准字音。初读本单元的几篇诗文,注意参照书下注释,看看哪些字音发生了变化,还有哪些字音读不准,可以查工具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二)积累词语,疏通文意。
1.参考书下注释,理解几篇文章中重点字词的含义,仿照《鱼我所欲也》阅读积累卡片,完成其它几篇文章积累卡片的制作。
2. 同桌合作,借助整理的阅读积累卡片,共同完成文章翻译,并对包含重点字词的句子进行相互提问。
示例:
(三)明辨文体,感受风格。
1.请你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小贴士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边的思维导图。
2.听教师或名家范读,结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受本单元诗文的不同风格特点。
(四)美文美读,录制视频。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任选一篇诗文,进行诵读视频录制。诵读时要注意节奏、语气、重音,情感饱满,要充分体现文本风格和作者的真挚情感。
五、学习评价
第二课段
列纲明法,彰显文色
核心任务:制作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写作特色。
一、学习任务
1.通读《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三篇文章,制作思维导图,梳理三篇文章的行文思路;
2.理解对比等手法在古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
四、完成任务
小贴士1: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中独立成篇的一小节,可以看作是孟子独白式的演说,教学中要把这篇文章当作“小论文”来读,分析其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唐雎不辱使命》不是正史的传记,具有历史故事的传奇色彩,可以把它当作小说来读,教学重点要放在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上。《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讲述了自己求学的艰苦和所得,是一篇劝学之作。
(一)梳理思路
1.默读《鱼我所欲也》,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2.默读《唐雎不辱使命》,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想一想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完成下边的思维导图,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二)明晰写法
1.美美与共——通读文章,提炼对比手法,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2.各美其美——这几篇文章除了共同使用对比的写法外,还各有特色。通读这几篇文章,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五、学习评价
完成上述思维导图和任务单的补充填写,并将学习单内容融合补充到对应的思维导图中。
第三课段
赏词明典,情自文出
核心任务:把握古诗词意蕴,赏析词句,体会作者情感。
一、学习任务
1.赏读四首词,结合作者生平或创作背景,把握古诗文意蕴,领悟作者思想感情;
2.明晰典故对表达主题的作用,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词四首》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版
《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版)
《竞雄女侠传:秋瑾》(群言出版社2017年版)
四、完成任务
(一)知人论世。
课外搜集四位作者的生平事迹,了解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常识。
小贴士1: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所作,他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所理解的征夫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期间所作,由于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几年来接连被贬,不得重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遭到主和派排斥,被迫退居江西上饶时所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壮志难酬的辛酸。
《满江红》是秋瑾寓居北京时所写,当时国家混乱不堪,自己的婚姻又出现破裂,词人不禁感慨万端,这些情绪在词里都有流露。
(二)研读词意。
参照注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读这几首词,说说每首词都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赏读品评。
仿照示例,从课文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
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我的发现:
富有表现力的词句:___________
点评:___________
(三)巧用典故,以典达情。
小贴士3:
运用典故传达情感,是古代诗词创作常用的一种手法。典故运用得当,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情感内涵,不仅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而且使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
五、学习评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最喜欢哪首词?课外搜集相关作家作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位词人及其作品的看法。
第四课段
致敬先贤,演说经典
核心任务:举办“致敬经典”演讲比赛,汲取先贤思想精华,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
一、学习任务
1.通读文章,结合作者生平或创作背景,把握古诗文意蕴,领悟作者思想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主题为“致敬经典”的班级演讲比赛。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
四、完成任务
(一)演讲前准备。
小贴士1: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论述人性的重要篇章,在文中孟子将利与义的冲突置于一个两难抉择的境地,从而阐明了“舍生取义”的道理。这篇文章所体现的向善的伦理主张,“舍生取义”的倡言,与孟子所推崇的大丈夫气概,所高扬的“浩然之气”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的最后一篇,记述了唐雎在安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出使秦国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虽然一直存疑,但是唐雎身上所体现出的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精神,一直为后世所称道。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开国文臣宋濂的一篇劝学之作。作者把自己的求学之苦,学习之乐娓娓道来,劝勉后辈乡人刻苦学习,进德修业,彰显了一代大儒的风范。
《词四首》都属于豪放之作,虽然四位词人有的镇守边塞、有的被贬荒僻、有的无奈归隐、有的寓居京华,但是无论身处何方,拳拳爱国之心一直不曾改变
1.结合文章内容和小贴士,梳理本单元各篇文章蕴含的主要思想内涵,谈谈他们在人生征途中有怎样“选择与坚守”?
2.请从本单元中任选一篇,提取主要观点,仿照下列示例,拟写演讲提纲。
(二)演讲中。
基于以上拟写的演讲提纲,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参加以“致敬经典”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
五、学习评价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和四首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选择与坚守,有的讲述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自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抒发人生的壮志豪情。学习这些作品,应该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激励,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些作品的当下意义,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在教学推进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缺乏“读”的训练。这里的“读”不只是指数量上的“读”,而是有层次、有深度的“读”。古文学习重在“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因此教学时,要引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进行阅读。如,古文阅读时,先要提示学生注意疑难字、通假字的读音,做到读准;再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做到读顺;最后在把握作品思想情感、艺术风格之后,做到读出感情。通过这样有层次地阅读文本,学生才能真正进入文本、学习文本。
二是对内容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对古诗文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文言知识,更要让学生感受文学魅力,受到文化熏陶。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演讲等活动时,不能只追求表面的热闹,要深入文本,切实体会文本的思想内涵。因此在各课段设计中,既要明确单课段的核心任务,又要注意课段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设计第一课段重在文言基础与文言语感的培养,这是学习古诗文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项能力;第二课段由文本内容上升到文章结构和写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示例梳理出文章行文思路,并发现文章写法的特色与共性;第三课段则是情感体悟,通过赏析句子、分析典故,明晰作者情感内涵;第四课段在整合前三个课段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将古诗文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批判传承的能力,最终使得学生在每个课段都能有所获。
二、测试反馈
(一)必做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也一定深受几首词的熏陶感染。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任务。(任选其一)
1.就最近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创作一篇文言文,注意叙事清楚,能阐明一定事理。100字左右即可。
2.初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过去百感交集,展望未来信心满满。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词,抒发自己的情感或志向。词牌自选。
(二)选做题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劝学”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样作为 “劝学”之作的《孙权劝学》也令后人叹为观止。请从内容表述、劝说方式、人物特点等方面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