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大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寻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大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寻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设计)01
    【大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寻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设计)02
    【大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寻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设计)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大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寻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大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寻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设计),共13页。

    寻找家乡的名片——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为“民俗风情”,选编的四篇课文《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和《灯笼》分属于小说、诗歌和散文。学习这四篇课文,一方面要学习其中的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并且通过语言表达寄寓情思;另一方面要感受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寻找家乡的名片”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以“家乡的名片”为主题创作散文或诗歌,制作“家乡名片集”。学生通过学习四篇课文,品析其在选材组材、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的特色,模仿并进行创作。小说《社戏》中作者选择富有地域色彩的写作素材,并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主人公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怀念;诗歌《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并使用地方词展现了陕北的地域风俗;散文《安塞腰鼓》使用大量排比、反复等修辞,句式丰富多样,语言充满生命激情;散文《灯笼》使用发散型的非线性结构,语言文白相间,典雅蕴藉。四篇文章既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又在语言上各有特点,很适合学生学习模仿。学习流程分四个课段,按照“梳理结构”“鉴赏语言”“迁移写作”“交流展示”的流程展开。第一和第二课段解决的是“读”的问题。学生在第一课段梳理四篇课文选材与结构,在第二课段从词语、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赏析四篇课文独特的言语形式。第三课段解决的是“写”的问题。基于之前“读”的成果,构思自己写作的选材与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完成写作。第四课段解决的是“交流与修改”的问题。举办班级“家乡名片展览”主题游园会,在分享交流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作品,最终以班级为单位发布“家乡名片集”,让学生体会不同地方独特的地域文化,增进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学习需求分析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并“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语言形式独特、情感性浓郁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言语形式和情感表达,并能借鉴其言语形式和情感表达的经验,进行文学创作。二、学情研判1.诊断测试选择一篇学习过的课文,判断其文体,向同学分析这篇课文的结构、语言等言语形式,以及情感主旨,并说出你从中学习到的写作经验。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5位学生)(1)言语形式:95%的学生能准确判断文体,65%的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分析出课文的内容结构,但仅有38%的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2)情感表达:86%的学生可以明确把握课文的情感主旨,但无法深入分析其情感表达的方式。(4)文学创造:76%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从言语形式和情感表达上思考课文的写作经验,但仅有32%能够较为深入地分析如何进行有效借鉴。3.前测分析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基本一定的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够区分不同的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但在其内在的言语形式和情感表达上的解读有所欠缺。具体情况如下:90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94.7%)能够准确地区分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其中62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65%)能够较为清晰地分析课文内容结构,但仅3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38%)能够深入分析课文内在的语言特点;82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6%)能够明确地把握课文的情感主旨,但缺乏深入的分析;72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6%)有意识思考课文的写作经验,但仅30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32%)能在讲解的过程中深入分析如何进行有效地借鉴。三、学习内容确定由此可见,学生在语言鉴赏和写作方法的运用方面有较明显的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指导。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把握到位,但在深入分析内在的言语形式和情感表达上存在困难,从而无法有效地借鉴课文的写作经验。因此,本专题旨在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独特的言语形式和情感表达,实现写作的有效迁移。言语形式和情感表达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1.在通读第一单元4篇课文的基础上,从段、篇的角度梳理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的;2.赏析四篇文章独特的言语形式和情感,从字、句等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并借鉴、迁移和学习运用。二、思维目标1.分析、比较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从人、物、民俗、风情等方面画出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和概括能力;2.能够通过分析选材、组材,理清文章逻辑线索,构建逻辑思维的初步意识。三、价值目标在“家乡名片”设计的活动中,加深对家乡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认知,体会不同地方独特的生活方式蕴含的地域文化。立足文化差异,尊重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核心任务:班级准备举办一个“家乡的名片”漂流活动,制作一本“家乡名片集”,请你为此次活动创作一篇散文或诗歌。要求:1.选择典型的人、物、事和风土民情作为家乡名片的构图主体;2.布局谋篇要讲究,根据素材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3.能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让语言表达生动;4.用散文或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故乡的独特情感,散文字数800-1000字,诗歌不少于10行;5.收集全班的作品,举办一个“家乡的名片”漂流活动,制作一本“家乡名片集”。教学实施第一课段寻找他乡的名片核心任务:阅读四篇课文,梳理课文是如何进行选材和组材的,完成他乡名片卡和名片要素结构图。一、学习任务1.朗读四篇课文,了解本单元所有“他乡”的基本信息,填好“他乡信息表”;2.默读四篇课文,从人、物、民俗、风情四个角度,在课文中找出他乡名片的关键要素,完成“他乡名片卡”;3.画出每一篇文章组织这些“名片”要素的结构图。 二、课时安排:4课时三、学习资源1.课文资源:鲁迅《社戏》、贺敬之《回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吴伯箫《灯笼》四篇课文相关内容;2. 百度地图https://map.baidu.com/四、完成任务1.通读《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2.使用搜索引擎,了解本单元所有“他乡”的基本信息,填好他乡信息表;3.默读四篇课文,从人、物、民俗、风情四个角度在课文中寻找他乡名片,依照示例完成四张他乡名片卡的设计。【小贴士】(1)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社戏的舞台最具特色的称为“水乡舞台”,是一种后台在岸上,前台在水里的格局。给观众创造了一种水上、岸上可以同时观看社戏的条件,非常具有水乡特色。[1](2)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的主要特点是豪迈粗犷、刚劲有力。扭秧歌,武术动作和腰鼓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收有放,有弛有张,群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鼓舞人心。[2][1] 董文虎.社戏与绍兴水乡舞台[J].中国戏剧,2010(02):63-65.[2] 刘波主编.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4.小组内讨论,并自主补充完善自己的他乡名片卡;5.画出4篇文章的结构图,形式可以自由多样,可以模仿《社戏》示例,也可以独自设计。五、学习评价1.从全班同学的设计中,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的他乡名片卡,挑选其中的一两个名片要素,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简洁地写下来;2.全班同学的哪一篇课文的名片要素结构图最特别?请你挑选出来并说明原因。第二课段  欣赏他乡的名片核心任务:阅读四篇文章,整体感知文章情感,并赏析作者为了表情达意采用的独特的言语形式,从字、句、段、篇四个角度分类概括四篇文章的写作技巧。问题1:《社戏》一文中说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问题2:有人说,《回延安》一诗是要表现“延安老、青、少三代人在革命的熔炉里不断成长的精神风貌”,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问题3:《安塞腰鼓》一文体现了“强烈的生命律动”,这种律动是如何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问题4:《灯笼》一文“阅读提示”中提到,“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结合课文分析“自由笔法”的特点。一、学习任务1.阅读课文《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赏析特殊的言语形式,寻找作者表达独特情感的词汇、语句,按要求展开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单;2.从字、句、段、篇四个角度分类概括四篇文章各自运用的写作技巧,为制作“家乡名片”做准备。二、课时安排:4课时三、学习资源1.课文资源:鲁迅《社戏》、贺敬之《回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吴伯箫《灯笼》四篇课文相关内容;2.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提示”。四、完成任务1.默读《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2.品味特殊的言语形式。【小贴士】(1)信天游民歌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陕北,以及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区。因其形式简便,旋律优美,便于山野即兴歌唱,曲调高亢,自由奔放。歌声仿佛信天而游,故名。一般为两句一段,也有的数段相连。句式在七言基础上加以变化。[1](2)散文我们学习的散文主要指狭义上的现当代文学性散文。其特点有二,一是散文形式与内容不拘一格,二是散文要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鉴赏文学性散文,要通过细读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还要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2][1] 钱仲联,傅璇琮,王运熙等.中国文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2] 王荣生主编.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5-32.&  《社戏》赏析示例:(1)学习点:多感官描写景物,融情入景具体语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鉴赏:这一处景物描写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让人心旷神怡。(2)学习点:使用方言词和口语词汇,表情达意具体语句:“其实我们这白蓬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鉴赏:“白蓬的航船”是船篷未加油漆的船,因为旧时劳动人民无钱油漆船篷,一般是能省就省,只好让船篷保持木质的本色。“乌蓬的船”,船篷是用黑油涂过的。这些词汇的使用具有地方特色,增添文章的乡土气息。(3)学习点:运用天马行空的儿童语言,从儿童视角来叙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具体语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鉴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航船比作大白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航船行驶之快,表达了孩子们当时愉快的心情。既具浪漫主义色彩,又有乡村风情。说明: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语言赏析,教师要依据这一篇课文中特殊的言语形式,归纳不同的学习点,让学生鉴赏这一篇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每篇课文可供参考的学习点如下:&  《回延安》学习点:(1)诗歌叙述主体和描写对象的变化(2)诗中的“流水句式”(3)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4)诗歌的两条线索:事线和情线&  《安塞腰鼓》学习点:(1)丰富的排比(词组排比、句子排比、句群排比和段落排比)(2)长短句交错&  《灯笼》学习点:(1)用词精炼,文白相间(2)化用诗文,典雅蕴藉 五、学习评价《欣赏他乡的名片》评价量表第三课段绘制家乡的名片核心任务:创作一篇介绍家乡风土人情的文章。一、学习任务1.搜集并记录不少于10个能代表家乡精神的典型人、物、民俗等,完成《风土人情记录表》;2.选择独特指数最高的三到五样事物作为文章素材,并画出文章的构思结构图;3.写一篇以“家乡的名片”为话题的散文或诗歌。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学习资源:1.课文资源:鲁迅《社戏》、贺敬之《回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吴伯箫《灯笼》四篇课文相关内容;2.中国民俗学网:https://www.chinesefolklore.org.cn/ 中国县志大全:http://www.xianzhidaquan.com/央视频道:https://tv.cctv.com/ 可以“家乡”为关键词在首页进行搜索。推荐以下节目:(1)《乡土中国》栏目:https://tv.cctv.com/lm/xtzg/index.shtml;(2)《味道》栏目:https://tv.cctv.com/lm/weidao/index.shtml ;(3)《记住乡愁》栏目:http://tv.cctv.com/lm/jzxc7/index.shtml ;(4)《餐桌上的节日》栏目:https://tv.cctv.com/2018/02/13/VIDACK1LwggQg2A2xQtZxjXh180213.shtml 3.第1课段中每一篇文章组织“名片”要素的结构图。四、完成任务1.通过采访、观看相关视频、查找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1)可参考如下角度设计风土人情的笔记样式(可根据自己记笔记的喜好,设计笔计样式)。乡土人情:物、人民俗风情:特色民俗、文化风情选取的事物要最好能展现家乡历史、家乡特色,在本地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且对本地文化和社会风貌有一定影响。2.采取适当的方式组织素材,完成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示例1:3.根据文章的素材和结构,运用联想,写一篇以“家乡的名片”为话题的散文或诗歌。散文字数为800-1000字,诗歌不少于10行。要求写出家乡独特的味道,表达对家乡特有的、唯一的情感。 五、学习评价《绘制家乡的名片》评价量表第四课段“家乡名片展”游园会核心任务:举办班级“家乡名片展览”主题游园会一、学习任务1. 在前三个课段的学习基础上,结合相关网络资源,打造“家乡名片”文化产品;2. 通过游园参展了解不同地区的人、物和风情,了解同学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情感;3. 在“家乡名片展览”游园会上,每位学生展示所创作的名片,并在分享交流的基础上,借鉴、吸纳同学提出的合理评价意见,调整、修改自己的名片;4. 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封面和文案,并将家乡名片发布在朋友圈,按照点赞数和综合评价的星级排名,获得班级“我的家乡名片集”专用版面。名片集作为班级作品发布在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学习资源1.学生修改后的成果;2.多媒体网络资源。四、完成任务(一)活动目标1.利用网络技术搜集、整理、整合资源,使用至少两种手段或媒介打造文化产品,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传递效果;2.鉴赏“家乡名片”,能够就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各自的情感倾向和同学交流;3.能够“张开嘴”“动动手”“用用脑”,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演说,并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作品修改;4.自己设计有创意的文案内容和展示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提升点击量。(二)活动准备:移动上网设备,已经完成的家乡名片(三)活动过程1.宣传我的“家乡名片”以第3课段完成的“家乡名片”为核心内容,通过网络搜索,利用不同方式丰富名片,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比如画画,配图,表演,口头讲述,有趣的测试,制作ppt、视频、音乐,MV,创作文创产品等等。2.参展“游园会”(1)老师介绍游园会形式(参照“真人图书馆”模式),播放介绍视频;(2)将桌椅间距打开,摆成对谈的形式,每一桌位即是一个发布会现场;(3)每十人为一小组,将自己的名片“产品”放在桌面,等待观众;(4)老师将名片介绍贴在黑板上,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名片参与发布会;(5)30分钟后,交换发布者和参展者。3.取长补短,“名片”升级(1)介绍自己的作品。读者可以向发布者提出问题,进行沟通;(2)参展同学给出意见卡,从内容形式、语言表达、创新程度、交流顺畅度等几方面评价,最后写上自己的建议;(3)根据意见卡,调整、修改自己的作品。4.记录班级“家乡名片集”(1)作品修改后,设计封面和文案,在朋友圈或者班级圈展示完成的作品,邀请好友评价;(2)发布召集令,邀请对编辑运营感兴趣的同学组建编委小组,作品发布两天后调查学生作品点赞数,根据排行安排版面,美化排版,进行编辑;(3)在公众号或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我的家乡名片集”。五、学习评价1.能够综合利用网络技术,用至少两种手段或媒介打造文化产品;2.在“我的家乡名片集”展示会上,学生就同学作品中的困惑、否定、怀疑处进行质询,就整个作品发布环节进行评价,量表如下。《我的家乡名片集》展示会评价量表3.能够针对不同对象的问题作出准确、得体的回应,并向他人解说写作成果。能够依据反馈意见进行两处以上的作品修改。单元整体评价一、单元设计反思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民俗风情”,核心任务是以“家乡的名片”为主题创作散文或诗歌,制作“家乡名片集”。要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需要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欣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多种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了解自己的家乡生活,抓住家乡风土人情的独特之处,写出自己对家乡的独特感受。最后,还要在展示交流中清晰地表达自我,理解并虚心地接受他人的建议。第一课段的核心是明确作者的选材组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文中的乡土人情和民俗风情要素进行分类,在画结构图时注意条理要清晰;第二课段的核心是品味赏析语言,要找出这一篇课文独特的言语形式,避免不同的课文出现重复的语言学习点,也避免语言赏析的千篇一律;第三课段学生要运用思维导图等方法进行布局构思,并将之前学习的写作方法迁移至自己的写作;第四课段的核心是分享推介。教师需注意当交流分享陷入停滞时进行引导,并提示学生及时记录其它同学给自己提出来的合理意见,完善作品。由读到写再到展示,每一个课段都是前一个课段的延伸,让学生逐步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二、测试反馈(一)必做1.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小曲等二十多种民歌种类,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回延安》即是化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比照“信天游”的知识,说说作者对“信天游”做了哪些创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有人说《社戏》中展现的是“理想”的平桥村,请结合课文和鲁迅其他的作品,分析这样说的原因。(二)选做1.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伦茨的《我的小村如此多情》,分析其与《灯笼》的共同点(提示:可以从生活、正义、职责、人性等方面思考);2.分析《社戏》中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交错,说一说视角变换对作者情感表达的好处。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大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寻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设计)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