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八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九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十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培优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培优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共5页。
第四单元 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1. [2023江苏宜兴高二期末]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蓏,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A. 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 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 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 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2. [2023江苏南京高二调研]下面是中国古代都城迁移示意图,据图可知( )A. 商业发展决定都城位置 B. 交通因素影响都城选址C. 古代都城均是水利枢纽 D. 北京成为古代经济中心3. [2023辽宁沈阳高二期末]“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 )A. “城”与“市”完全分离 B. 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C. 商业活动限制严格 D. 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4. [2022天津十二区县联考]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天津卫生总局现行章程》。“清洁道路、养育穷黎、施治病症、防检疫疠”,并颁行相关卫生实施细则,其中包括《卫生办法》《育黎堂办法》《时症医院办法》《扫除科章程》等。清政府这些措施的进步性在于( )A. 推进城市近代化 B. 加强政府的管理作用C. 体现了法制发展 D. 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5. [2023浙江杭州高二期末]19世纪中后期,美国人发明了电梯,电梯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高层住宅,能更高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居住面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工业革命催生了新的价值理念 B. 经济布局得以优化C. 科技进步助推生活方式的革新 D. 社会结构发生巨变6. [2023江苏徐州高三期末]1933年杭徽公路通车后,皖南、浙西北之间直接快速连接,沪杭的近代产业和经营方式由此可以快速传播到徽州,徽州也可将聚集的山区物产运至区域内各地市场,或经过杭州输至省内外及出口国外。这表明杭徽公路的开通( )A. 推动了城市功能转变 B. 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C. 引发了交通方式变革 D. 增强了城市辐射功能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移民的强大拉力。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业城市率先异军突起。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亦给英国平添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使英国由一个封闭分散的农牧社会变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城市文明社会。——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实现城市化的有利因素。真题实战练8. [2022海南卷]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 )A. 人们的审美观念 B. 经济发展水平 C. 集体劳作的形式 D. 传统文化习俗9. [2022北京卷]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 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B. 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C. 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 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10. [2021辽宁卷]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 )A. 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B. 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C. 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 D. 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11. [2021浙江1月选考]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 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 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的监管C. 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 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12. [2020浙江1月选考]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 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 “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 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第四单元 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1. B[解析]依据材料“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等信息可知,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推动了武城县的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由材料“集日寡而旷多”可知,原本山西武城县就存在农村集市,只是不活跃,排除A项;材料中举办的文化活动是县令为了改善集市冷清的局面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不能反映居民的日常文化活动丰富,排除C项;乡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乡村城镇中集聚,乡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材料只是提及了集市的繁荣,无法确知武城县是否已经实现了乡村城镇化,排除D项。2. B[解析]从图中唐至元的都城变化可得出,都城的变化受到河流、运河的影响,即交通因素影响都城选址,故B项正确;商业只是因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古代都城均是水利枢纽”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北京是经济中心,排除D项。3. B[解析]依据题干“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可知,材料中的城市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故B项正确。4. A[解析]依据材料“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天津卫生总局现行章程》”“‘清洁道路、养育穷黎、施治病症、防检疫疠’,并颁行相关卫生实施细则”可知,这些措施体现了晚清政府推动城市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的近代化,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在推动医疗卫生近代化方面的举措,并不是在强调政府管理职能的加强,排除B项;法制发展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实施这些措施后的具体效果,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D项。5. C[解析]据材料“电梯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高层住宅,能更高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居住面积”可以得出,科技进步助推生活方式的革新,故C项正确。6. D[解析]根据材料“杭徽公路通车后,皖南、浙西北之间直接快速连接……山区物产运至区域内各地市场”可知,杭徽公路的开通加强了沪杭及徽州之间的联系,使各自的商品可以通过公路进行交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且“运至区域内各地市场……出口国外”表明公路促进区域物产对外输送,增强了城市辐射功能,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自产生时起,就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材料并未体现功能转变,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材料不涉及产业变化,排除B项;仅凭公路通车无法体现交通方式变革,且当时近现代交通工具基本多已出现,未体现变革,排除C项。7. 有利因素:工业革命的进行;海外贸易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纺织、煤炭、冶金等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与发展。真题实战练8. B[解析]据材料“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可知船型屋的建造反映了当时黎族先民经济比较落后,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筑房材料大多就地取材,故B项正确;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当时人们的具体劳作方式和房屋建造过程,无法体现集体劳作的形式,排除C项;传统文化习俗的形成往往深受当地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环境的限制,排除D项。9. D[解析]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处处有路透长安”指条条路都可以通向长安城,即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故D项正确;长安城自公元前202年开始修建,而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才建立,“借鉴”说法错误,排除A项;“密集”说法错误,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便,且材料不涉及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状况,排除B项;路不等于商路,且材料不涉及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C项。10.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65年上海开始使用煤气灯,且使用范围逐渐推广,可知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现代生活,故A项正确。11. A[解析]根据题干“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说明北宋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故A项正确;“脱离了”说法错误,宋代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且材料不涉及,排除B项;“草市”指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及汴京相国寺的庙会盛况,不涉及商人地位如何,排除D项。12. B[解析]两宋城市坊市制度瓦解,“更为开放”,突破了空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全天候”经营,故B项正确;A项只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排除;宋朝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原有“市”的管理没有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因此需要突破原有限制,排除D项。
第四单元 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1. [2023江苏宜兴高二期末]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蓏,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A. 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 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 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 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2. [2023江苏南京高二调研]下面是中国古代都城迁移示意图,据图可知( )A. 商业发展决定都城位置 B. 交通因素影响都城选址C. 古代都城均是水利枢纽 D. 北京成为古代经济中心3. [2023辽宁沈阳高二期末]“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 )A. “城”与“市”完全分离 B. 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C. 商业活动限制严格 D. 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4. [2022天津十二区县联考]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天津卫生总局现行章程》。“清洁道路、养育穷黎、施治病症、防检疫疠”,并颁行相关卫生实施细则,其中包括《卫生办法》《育黎堂办法》《时症医院办法》《扫除科章程》等。清政府这些措施的进步性在于( )A. 推进城市近代化 B. 加强政府的管理作用C. 体现了法制发展 D. 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5. [2023浙江杭州高二期末]19世纪中后期,美国人发明了电梯,电梯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高层住宅,能更高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居住面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工业革命催生了新的价值理念 B. 经济布局得以优化C. 科技进步助推生活方式的革新 D. 社会结构发生巨变6. [2023江苏徐州高三期末]1933年杭徽公路通车后,皖南、浙西北之间直接快速连接,沪杭的近代产业和经营方式由此可以快速传播到徽州,徽州也可将聚集的山区物产运至区域内各地市场,或经过杭州输至省内外及出口国外。这表明杭徽公路的开通( )A. 推动了城市功能转变 B. 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C. 引发了交通方式变革 D. 增强了城市辐射功能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移民的强大拉力。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业城市率先异军突起。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亦给英国平添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使英国由一个封闭分散的农牧社会变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城市文明社会。——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实现城市化的有利因素。真题实战练8. [2022海南卷]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 )A. 人们的审美观念 B. 经济发展水平 C. 集体劳作的形式 D. 传统文化习俗9. [2022北京卷]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 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B. 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C. 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 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10. [2021辽宁卷]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 )A. 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B. 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C. 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 D. 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11. [2021浙江1月选考]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 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 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的监管C. 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 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12. [2020浙江1月选考]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 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 “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 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第四单元 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1. B[解析]依据材料“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等信息可知,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推动了武城县的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由材料“集日寡而旷多”可知,原本山西武城县就存在农村集市,只是不活跃,排除A项;材料中举办的文化活动是县令为了改善集市冷清的局面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不能反映居民的日常文化活动丰富,排除C项;乡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乡村城镇中集聚,乡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材料只是提及了集市的繁荣,无法确知武城县是否已经实现了乡村城镇化,排除D项。2. B[解析]从图中唐至元的都城变化可得出,都城的变化受到河流、运河的影响,即交通因素影响都城选址,故B项正确;商业只是因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古代都城均是水利枢纽”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北京是经济中心,排除D项。3. B[解析]依据题干“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可知,材料中的城市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故B项正确。4. A[解析]依据材料“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天津卫生总局现行章程》”“‘清洁道路、养育穷黎、施治病症、防检疫疠’,并颁行相关卫生实施细则”可知,这些措施体现了晚清政府推动城市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的近代化,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在推动医疗卫生近代化方面的举措,并不是在强调政府管理职能的加强,排除B项;法制发展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实施这些措施后的具体效果,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D项。5. C[解析]据材料“电梯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高层住宅,能更高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居住面积”可以得出,科技进步助推生活方式的革新,故C项正确。6. D[解析]根据材料“杭徽公路通车后,皖南、浙西北之间直接快速连接……山区物产运至区域内各地市场”可知,杭徽公路的开通加强了沪杭及徽州之间的联系,使各自的商品可以通过公路进行交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且“运至区域内各地市场……出口国外”表明公路促进区域物产对外输送,增强了城市辐射功能,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自产生时起,就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材料并未体现功能转变,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材料不涉及产业变化,排除B项;仅凭公路通车无法体现交通方式变革,且当时近现代交通工具基本多已出现,未体现变革,排除C项。7. 有利因素:工业革命的进行;海外贸易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纺织、煤炭、冶金等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与发展。真题实战练8. B[解析]据材料“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可知船型屋的建造反映了当时黎族先民经济比较落后,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筑房材料大多就地取材,故B项正确;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当时人们的具体劳作方式和房屋建造过程,无法体现集体劳作的形式,排除C项;传统文化习俗的形成往往深受当地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环境的限制,排除D项。9. D[解析]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处处有路透长安”指条条路都可以通向长安城,即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故D项正确;长安城自公元前202年开始修建,而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才建立,“借鉴”说法错误,排除A项;“密集”说法错误,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便,且材料不涉及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状况,排除B项;路不等于商路,且材料不涉及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C项。10.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65年上海开始使用煤气灯,且使用范围逐渐推广,可知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现代生活,故A项正确。11. A[解析]根据题干“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说明北宋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故A项正确;“脱离了”说法错误,宋代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且材料不涉及,排除B项;“草市”指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及汴京相国寺的庙会盛况,不涉及商人地位如何,排除D项。12. B[解析]两宋城市坊市制度瓦解,“更为开放”,突破了空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全天候”经营,故B项正确;A项只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排除;宋朝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原有“市”的管理没有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因此需要突破原有限制,排除D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