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大概意思,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二)
语文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旬(xún) 蝎子(xiē) 潺潺(chán) 木筏(fá)
B.炽热(zhì) 骡马(luó) 收敛(liǎn) 娴熟(xián)
C.鄙夷(bì) 温馨(xīn) 唾沫(tuò) 叛乱(pàn)
D.宪兵(xuàn) 侦探(zhēn) 缥缈(piǎo) 鸿毛(hóng)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拘留 防御 僻静 不可思议
B.清脆 通霄 沮丧 司空见惯
C.衣襟 严峻 拔弄 迫不及待
D.辩论 倾覆 担搁 见微知著
3.(2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年到了,超市里的商品鳞次栉比。
B.放映厅里座无虚席,观众都沉浸在电影精彩的情节当中。
C.小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怎么迟到啦?”
D.我们的语文老师知识渊博,在课堂上经常夸夸其谈。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写的。
B.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C.暑假期间,杭州各影院准备上映2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
D.看着眼前的毕业照,不由想起六年来和同学们一起春游,一起劳动,一起上课。
5.(8分)受传统文化熏染,中华英雄辈出,各领时代风骚。让我们一起走进以“传承·梦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4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画线句子内容,补充下联,使之成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国藏,异彩纷呈,历久弥香。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让其展现永久能力,增添时代风采。要让经典国学引领我们在新时代茁壮成长,助国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梦想。
上联:传统文化展魅力添风采 下联:经典国学______
(2)(4分)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校刊准备以“致敬英雄人物”为主题出一期专刊。请仿照栏目一、栏目四,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英雄故事最励志 栏目二:______
栏目三:______ 栏目四:英雄歌曲最响亮
二、(8分)
6.(8分)古诗文默写。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____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5)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46分)
三、(5小题,16分)
(一)(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小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7.(2分)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引,拉)
B.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
C.虽与之俱学。(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D.非然也。(虽然)
8.(4分)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大概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9.(2分)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
A.夸张讽刺
B.借景抒情
C.前后照应
D.对比
(二)(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10—11小题。
ㅤㅤ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②,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③?”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④,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
10.(2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
11.(2分)这个故事中的蝙蝠类似于生活中的哪种人?作者是讽刺还是赞美这类人?
(三)(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13小题。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2.(2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2分)“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包含了哪些含义?
四、(8小题,30分)
(一)(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17小题。
自然缺失症
材料一:“自然缺失症”正蔓延
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
“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小时的孩子达到48.5%。
“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证安全和卫生。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道:“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据《新闻晚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一些环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集体发出倡议: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教育学者陈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
材料二:“儿童与自然/户外体验”问卷调查
以下表格是学者对某市300名3-15岁儿童、400名家长、100名教育工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情况。
童年时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家长) |
| 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儿童) | ||||||||
选项 | 很多 | 较多 | 较少 | 很少 | 选项 | 很多 | 较多 | 较少 | 很少 | |
百分比 | 79% | 10% | 7% | 4% | 百分比 | 3% | 5% | 65% | 27% |
调查发现,与在1975-1980年间出生的人相比,在2005-2010年间出生的人在钓鱼、徒步、捉迷藏、爬树等户外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减少了近50%。尤其是与父母一辈相比,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减少了约9个小时,平均每天减少了1.3个小时。围绕“您了解‘自然缺失症’吗?”作答时,99%的儿童、93%的家长和86%的教育工作者选择了“不知道”或“知道一点”。
材料三:访谈个案
当今孩子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逐渐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被访谈的一位六年级学生陈述了他每周的时间安排:“我出去玩的时间真的很少。每天,我要练习至少一个小时的钢琴。练了钢琴后,还要练习将近两个小时的书法。周末,要继续学习钢琴,还要完成大量的学校作业。每天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很少,只有一两个小时吧。”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在少数。
14.(3分)在以下关于“自然缺失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缺失症和传统意义上的疾病不同,不需要服药治疗。
B.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C.在体质上有着缺陷是“自然缺失症”产生的原因之一。
D.“自然缺失症”尚未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
15.(3分)阅读材料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相比当今的儿童,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代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
B.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约为9小时。
C.当今儿童平均每天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不少于1.3小时。
D.大部分儿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自然缺失症”知之甚少。
16.(3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所说的获取“成品知识”的是( )
A.上网查找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及与其相关的文学作品
B.下载关于如何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微课,认真听并做笔记。
C.通过到大自然中观鸟,了解鸟的种类、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D.通过设计“广州非遗路线图”和实地考察,了解关于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7.(4分)如果你是材料三中的那位孩子,想为自己争取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你会怎么说服父母支持你?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信息写一写。
(二).(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小题。
红蚂蚁
赵淑萍
①货卸完了,拉着空车明显轻松不少。他又经过那个小屋,但是,小屋门已上锁。木门上有一群妈蚁在爬,密密的,爬得那么欢。他感到惆怅。同时,暗暗怨恨起自己的父亲,明知道那么远,却要他去受那份罪,还不如一个外人。
②学校危房改造,要重新装修。废弃的木板,由造房子的工程队收购,送货的钱则另算。 父亲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想不想赚钱买书?”父亲问他。
③他当然愿意。12岁时奶奶中风躺在了床上。父母亲都是老师,晚上经常要在学校办公。于是,父亲特地给他写了一封信,意思是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奶奶,让他放学以后少出去玩,尽量陪在奶奶身边。“爷爷在爸爸8岁时就没了。长辈中,奶奶是爸爸唯一的亲人了。你能不能替我们尽一点儿孝心,做一点儿事?”于是,他听父亲的话,经常给奶奶翻身, 还帮奶奶洗衣服。但是,酷爱看书的他提了个小小的要求,就是星期天可以进学校图书室去看书。秉公无私的父亲唯一一次破了例,每星期六拿来图书室的钥匙。
④也就是在那时,他染上了“书瘾”。一星期一次,总觉得看不够,他好想拥有自己的书。 可那个年代,大家的家境都不怎么样。经常有乡亲来向父亲借钱。父亲或多或少,从不让他们空手回去。一个月的工资,没到月底就被借光了,常常捉襟见肘。
⑤天刚蒙蒙亮,他拉着一车的木板去送货。他读初二,个子已经很高,伊然一个小大人了。 父亲说目的地是一个叫“红联”的地方,并告诉他,走了大路,然后看到山,就沿着山路一直往西走,出了山又是大路,在大路上问一下路人,就能到达目的地。路就这么一条,不会述路的。他拉着手拉车,没走几公里就气喘吁吁。他唆着牙一直往前拉。可是,这条山路好像无穷无尽。日暮时分,经过一个小山坡,他筋疲力尽,肚子咕咕作响,实在拉不上去了。 这时,来了一个看山人,帮他推了上去。一问,知道他要去“红联”,说:“小阿弟,还有很远的路,你一定饿了吧?不如先在我这里吃点儿饭,吃饱了有了力气再上路。”于是,他跟着看山人来到一间小茅屋。屋子里很简陋,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自己做的椅子。 看山人又是打水让他洗脸,又是忙着做饭,并拿出咸菜、咸肉和咸笋。这咸肉,看山人自己一块不吃,都夹给他。他连吃了三碗。那顿饭真香啊,他从来没吃得这么香过。后来,看山人又帮他推车,翻过三个起伏的小山城才回去。晚上7点,他终于拉到了目的地,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大钱”——16元。天黑的时候,他不敢进山,就在附近的野地里,搬了些稻草露宿了一夜。第二天,回来时路过看山人的小屋,门已上了锁,没见到他。
⑥回来后,好几天,他都不理父亲。
⑦后来,有个夜晚,有老师来叫父亲。原来,有个学生是孤儿,是父亲捐助了学费让他读书。这学生得了中耳炎,耳朵流脓,突发高烧,很危险。父亲二话不说就往学校赶。父亲就背着这学生,走了七八里路到镇里。镇里医院医治不了,得送县城。当时没有公交车,父亲就租了一条船,和船老大一起,连夜摇船摇到县城……学生转危为安。父亲回来了,眼睛布满血丝,一换床就睡着了。看着父亲消瘦的脸,他突然想起了那个看山人,看着看着,父亲和那个看山人的脸竟重叠在一起了。他原谅了父亲。
⑧那顿饭,香得他终生难忘。那位看山人,一直烙印在他心里。记得他放柴刀的套子上有个“何”字,成年后的他也曾去大山附近的何家村打听,但都没打听到。这位看山人很可能孤身一人,很可能是最穷的人,但是,那天拿出他的所有招待了他这个陌生人。
⑨现在,他是江城最大的一家书店的老总了,而父亲也退休了,住在江城。父亲退休后的待遇很好,劳碌惯了的他,总觉得日子过得太闲适。一个周末,他和几位老友相聚茶馆,言谈甚欢。他想,小区里有很多老人,如果大家经常在一起聊聊天,说说新闻,那该多好。于是,他决定在社区里成立一个爱心组织“老年互访团”,把老年人凑在一起,目的是互访互帮,情感互动。
⑩后来,加入互访团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老人,还有很多青年志愿者。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人了,想组建起一个志愿者团队。取什么名字呢?
⑪“爸爸,叫红蚂蚁吧,蚂蚁报团取暖,非常团结。还有,红妈蚁红蚂蚁,越来越红。” 他说。
⑫其实,说的时候,他就想起了那个叫“红联”的地方,想起那扇锁着的门,门上,密密地爬着一群妈蚁。
18.(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木门上有一群蚂蚁在爬,密密地,爬得那么欢”,意在与“他”的惆怅形成对比,引出下文父亲让“他”拉木板挣钱一事。
B.“回来后好几天,他都不理父亲”,原因是父亲明知道去“红联”那么远,却还要“他” 去受那份罪,“他”觉得父亲还不如一个外人。
C.“这位看山人很可能孤身一人”的结论不仅能从打听不到看山人的消息得出,还能从前文中的“只有一张床”进行推断。
D.前文写“他”喜欢读书以及为买书而拉木板赚钱的经历,为“他”后来成为书店老总埋下伏笔,揭示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主题。
19.(4分)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父亲回来了,眼睛布满血丝,一挨床就睡着了。
20.(4分)中划横线处“那顿饭真香啊,他从来没吃得这么香过。”和“那顿饭,香得他终生难忘。”中的“香”,是相同的意思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1.(6分)小说中为什么要以“红蚂蚊”作为志愿者团队的名字?请简要分析。
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五、(1小题,50分)
22.(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人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你帮助,在你伤心难过时给予你安慰,在你失去信心时给予你鼓励,在你努力拼搏的道路上给予你陪伴……
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选择合适的事例,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不少于450字。习作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以及人名。
附加题。(8分)
23.(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我把当前的祸福利害一一加以比较,以使自己知足安命。我按照商业簿记的格式,把我的幸运和不幸,好处和坏处公允地排列出来:
祸与害
我流落荒岛,摆脱困境已属无望。唯我独存,孤苦伶钉,困苦万状。
我与世隔绝,仿佛是一个隐士,一个流放者。我没有人可以交谈,也没有人能解救我。
福与利
唯我独生,船上同伴皆葬身海底。小岛虽荒凉,但我尚有粮食,不至饿死。上帝既然以其神力救我一命,也必然会救我脱离目前的困境。“
(——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有删改)
从鲁滨孙所列的“账单”中,你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24.(4分)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书。书中除了主人公鲁滨逊,还塑造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星期五。结合书中相关情节,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星期五。至少写出他的两个特点哦。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二)
语文 参考答案
1.(2分)A
2.(2分)A
3.(2分)B
4.(2分)B
5.(8分)
(1)(4分) 领成长助圆梦
(2)(4分) 英雄人物最伟大 英雄电影最热血
6.(8分)轻烟散入五侯家 老大徒伤悲 粉骨碎身浑不怕 树欲静而风不止
日日新 又日新 任尔东西南北风 谁道人生无再少
7.(2分)D
8.(4分)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9.(2分)D
10.(2分)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只有蝙蝠没有来。
11.(2分)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不断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来投机钻营,谋取私利。但是,他们只能得逞于一时,总有一天会暴露出两面派的丑恶嘴脸,受到人们的唾弃。作者讽刺这类人。(意对即可)
12.(2分)这首诗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难以入眠的情状,实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感伤。
13.(2分)“凉”字既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也写出了别离的伤感和凄凉。
14.(3分)B
15.(3分)D
16.(3分)C
17.(4分)爸妈,如果我每天待在家里写作业,会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我会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如果我能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会多花点时间在户外活动上面,会让我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这样更有利于我的健康。
18.(3分)D
19.(4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明父亲连夜送生病学生去救治,几经辗转,直到转危为安才回来时的疲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父亲的爱生如子,尽职尽责。
20.(4分)前一个“香”是指他在运货入山,又累又饿的情况下,吃到肉菜饭,觉得特别美味;后一个“香”是指看山人孤身一人,很穷苦,仍然无私地帮助了他,这种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使他终生难忘。
21.(3分)①表明他希望志愿者团队如蚂蚁一样团结,互访互帮,热心助人。②“红蚂蚁”寄托了“他”对过去那段经历以及看山人的怀念之情。③歌颂了父亲和看山人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精神。
22.(50分)
【答案】例文:
感谢有你
当我生气的时候,是您让我保持理智;当我迷茫的时候,是您给我指引方向;当我伤心的时候,是您一直安慰、鼓励我,让我找回我自己。
您带领着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与我们一起“过关斩将”。尽管您认为我是一个淘气而幼稚的孩子,然而您的悉心教诲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那一次,我绝对忘不了……
五年级上半学期,我即将参加大队委竞选,但演讲稿却背不下来,眼看明天就是竞选日期,我急得团团转,头上直冒冷汗,耳边只有一个声音“完了”,我有点绝望了。您察觉到了我的异样,走过来对我说:“王家佑,你怎么了?”我把一切的担忧、急躁一股脑全抛向了您。现在想起来,我甚至怀疑您是怎样保持平静的,我试着猜测您的感受,您很可能觉得我像一个烦人的小鬼在您耳边唠叨。可您却不恼,微笑着问我:“你的稿子呢?让我看看吧。”我递给您我的稿子。您给我提过很多建议,很惭愧,我只大概记得几句了:“你的稿子内容很不错……看,可以分成几段来背,像这样……嗯、嗯,差不多了……加油!很棒了!回家再练练,你明天一定会表现得非常好!……”听着您耐心的讲解,看着您温柔的目光和略带疲惫的身躯,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能辜负老师的希望,我一定要表现好!”
第二天,我拖着微微颤抖的腿登上了讲台,面对着各位观众,我不由得又紧张起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看到了一双眼睛——那是您的眼睛!您的目光里闪烁着期待与鼓励。突然间,我又镇静了下来,调整呼吸,用自信的语调开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演讲很成功,我在如潮的掌声中走下了讲台。
这件事只是您教育我的时间长河中的一个剪影。此时此刻,我只想对您说:“谢谢您,吴老师!”
附加题。(8分)
23.(4分)从鲁滨孙所列的“账单”中,我可以看出害与利都是相对的,再艰难的环境,只要怀着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总能找到有利的因素。
24.(4分)星期五是一个忠诚的人,他知恩图报,为了报答鲁滨逊的救命之恩,从没有想过离开他。
星期五适应能力特别强,在鲁滨逊的帮助下,他很快地就融入了现代人的文明生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云南专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云南专用考试版docx、七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云南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文件包含2024届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武汉专用考试版docx、2024届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武汉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江西专用)-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考试版江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江西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