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有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有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习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语文学习,是心灵的旅行,是美好的享受。我们同萧红一起怀念祖父的园子,捕捉hú dié 、qīng tíng ;荷兰那yí tài duān zhuāng 的牛犊,似乎要将liáo kuò 无垠的原野归它们所有;也体验了威尼斯船夫cāo zòng 自如的驾驶技术;认识了shuāi jiāo 能人小嘎子,有jué huó 的刷子李……2.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稚子(zhì zǐ) 涟漪(lián yī) 旖旎(qí lì ) 弓驽(gōng nǔ) B.绰约(cuò yuē) 威吓(wēi hè) 矜持(jīn chí) 眷念(juàn niàn) C.簇拥(cù yōng) 擂鼓(léi gǔ) 镌刻(juān kè) 踌躇(chóu chú) D.手镯(shǒu zhuó) 阻挠(zǔ láo) 发怔(fā zhèng)忌讳(jì huì)3.下列每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船梢 供养 蚂蚱 挺脱 B.由衷 屏障 包袱 垄罩 C.晕倒 熟炼 难堪 侵犯 D.衔接 轰然 飞驰 附庸4.正所谓“_____,_____”。一向铁石心肠的他,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也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横线处应该填(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多行不义,必自毙。5.下列故事情节与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千里走单骑——《三国演义》 B.煮酒论英雄——《水浒传》 C.黛玉葬花——《红楼梦》 D.女儿国遇险——《西游记》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将句子补充完整,表现出景物的静态美。ㅤㅤ清晨,下了一夜的雪停了。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照样子写一写“急”的情景)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册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古代勤劳农民的农忙生活,如《田园四时杂兴》中描写的“昼出耘田夜绩麻, ”;还有《乡村四月》中的情景“ ,才了蚕桑又插田。”(2)华夏大地,美美与共。你能欣赏“月出惊山鸟, ”的静谧意境,也能领略“黄河远上白云间, ”的壮阔辽远。(3)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写在了诗里。爱国,是王昌龄誓死报国的赤胆忠心:“黄沙百战穿金甲, 。”爱国,是杜甫听闻失地收复后的欣喜若狂:“却看妻子愁何在, 。”(4)亲情和友情是古诗中常常为诗人们所赞颂的,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 ;送别诗是诗人表达与朋友深厚感情的一种诗体,李白就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了朋友走后自己的孤独之感: , 。8.非连续文本阅读,读下面材料,答题。材料一: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4%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手机不在身边会觉得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材料二:据报道,10月17日,安徽合肥一地铁站,一名女子下楼梯时玩手机,结果一脚踩空,踉跄几步后摔至二十几级台阶下,面部毁容。像这样因为走路看手机发生的悲剧数不胜数。材料三: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气之下甩盘离席。(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 。(不超过15个字)(2)材料二的事例说明: 。(不超过15个字)(3)读了材料三,我们不由得想起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请你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设计一条广告用语。 (4)手机之类的“网络阅读”被称作是“浅阅读”,很多人认为这不是真正的阅读,真正的阅读还是纸质阅读。对此,你怎么看?请用20字左右文字表达你的看法。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母亲ㅤㅤ①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却也有些“说狗心寒”。||ㅤㅤ②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 冬) 的……ㅤㅤ③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孩子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 逮) 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ㅤㅤ④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感觉安全多了。ㅤㅤ⑤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ㅤㅤ⑥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孩子,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地安稳下来。||ㅤㅤ⑦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地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ㅤㅤ⑧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地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1)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用横线标出。(2)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写,共分5段,已用“||”标出,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3)第③自然段写到:“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请猜想一下,此时母亲心里会怎样想? (4)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说明。(至少两处,可引用原文) (5)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写你的看法。 10.习作表达ㅤㅤ题目:一个我最想感谢的人ㅤㅤ提示: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感激。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快把这个人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吧!ㅤㅤ要求:(1)把感谢的原因写清楚,重点部分要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书写工整,字数4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语文学习,是心灵的旅行,是美好的享受。我们同萧红一起怀念祖父的园子,捕捉hú dié 蝴蝶 、qīng tíng 蜻蜓 ;荷兰那yí tài duān zhuāng 仪态端庄 的牛犊,似乎要将liáo kuò 辽阔 无垠的原野归它们所有;也体验了威尼斯船夫cāo zòng 操纵 自如的驾驶技术;认识了shuāi jiāo 摔跤 能人小嘎子,有jué huó 绝活 的刷子李……【解答】故答案为:蝴蝶 蜻蜓 仪态端庄 辽阔 操纵 摔跤 绝活2.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稚子(zhì zǐ) 涟漪(lián yī) 旖旎(qí lì ) 弓驽(gōng nǔ) B.绰约(cuò yuē) 威吓(wēi hè) 矜持(jīn chí) 眷念(juàn niàn) C.簇拥(cù yōng) 擂鼓(léi gǔ) 镌刻(juān kè) 踌躇(chóu chú) D.手镯(shǒu zhuó) 阻挠(zǔ láo) 发怔(fā zhèng)忌讳(jì huì)【解答】A.有误,“旖旎”应读“yǐ nǐ”,故“qí lì”错误。B.有误,绰:chuò裕:~有余裕。chāo抓起:~起。“绰约”的“绰”应读“chuò”,故“cuò”错误。C.正确。D.有误,“阻挠”的“挠”应读“náo”,故“láo”错误。故选:C。3.下列每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船梢 供养 蚂蚱 挺脱 B.由衷 屏障 包袱 垄罩 C.晕倒 熟炼 难堪 侵犯 D.衔接 轰然 飞驰 附庸【解答】A.有误,船艄:指船尾。故“船梢”的“梢”错误。B.有误,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故“垄罩”的“垄”错误。C.有误,熟练:(动作、技能、技巧等)精熟老练。故“熟炼”的“炼”错误。D.正确。故选:D。4.正所谓“_____,_____”。一向铁石心肠的他,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也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横线处应该填(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多行不义,必自毙。【解答】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出自《论语•里仁》。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有一颗同情之心,是仁爱和正义之人的最高境界。出自《孟子•公孙丑上》。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出处:《论语•述而》。D.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是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根据题目语句语境可填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故选:B。5.下列故事情节与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千里走单骑——《三国演义》 B.煮酒论英雄——《水浒传》 C.黛玉葬花——《红楼梦》 D.女儿国遇险——《西游记》【解答】A、C、D正确。B.有误,煮酒论英雄——《三国演义》。故选:B。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将句子补充完整,表现出景物的静态美。ㅤㅤ清晨,下了一夜的雪停了。 雪人安静地站在雪地上,一动不动,鸟儿在鸟窝里休息,也不见踪影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照样子写一写“急”的情景) 车马上就来了,可是小红还没到,小刚急得不停地看手表,急得原地团团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解答】(1)考查补充句子。要求表现出景物的静态美,根据所给句子语境,“清晨,下了一夜的雪停了”该是一个安静平和的世界,据此我们可写一写静态的事物如:雪人、鸟窝等,突出表现“清晨、雪停了”这一特点,将句子补充完整。(2)考查句子仿写、情景写话。根据例句“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写出了“太阳光芒四射”的具体表现,突出其“亮”的特点,据此进行句子仿写,写一写“急”的情景,我们可围绕这一中心,将“急”写具体。故答案为:(1)雪人安静地站在雪地上,一动不动,鸟儿在鸟窝里休息,也不见踪影;(2)车马上就来了,可是小红还没到,小刚急得不停地看手表,急得原地团团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册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古代勤劳农民的农忙生活,如《田园四时杂兴》中描写的“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还有《乡村四月》中的情景“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2)华夏大地,美美与共。你能欣赏“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的静谧意境,也能领略“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的壮阔辽远。(3)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写在了诗里。爱国,是王昌龄誓死报国的赤胆忠心:“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爱国,是杜甫听闻失地收复后的欣喜若狂:“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4)亲情和友情是古诗中常常为诗人们所赞颂的,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送别诗是诗人表达与朋友深厚感情的一种诗体,李白就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了朋友走后自己的孤独之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答】(1)依次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2)依次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3)依次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这句诗的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句诗的意思是:孤单的一只帆船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此句看似写景,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诗人将一片情意托付江水,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故答案为:(1)村庄儿女各当家 乡村四月闲人少;(2)时鸣春涧中 一片孤城万仞山;(3)不破楼兰终不还 漫卷诗书喜欲狂;(4)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8.非连续文本阅读,读下面材料,答题。材料一: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4%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手机不在身边会觉得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材料二:据报道,10月17日,安徽合肥一地铁站,一名女子下楼梯时玩手机,结果一脚踩空,踉跄几步后摔至二十几级台阶下,面部毁容。像这样因为走路看手机发生的悲剧数不胜数。材料三: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气之下甩盘离席。(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 。(不超过15个字)(2)材料二的事例说明: 因为走路看手机造成了许多悲剧 。(不超过15个字)(3)读了材料三,我们不由得想起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请你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设计一条广告用语。 莫让手机冷漠了亲情。 (4)手机之类的“网络阅读”被称作是“浅阅读”,很多人认为这不是真正的阅读,真正的阅读还是纸质阅读。对此,你怎么看?请用20字左右文字表达你的看法。 我认为要重视纸质阅读,纸质阅读可以反复阅读加深印象,方便做记录或者读书笔记。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的数据可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由“像这样因为走路看手机发生的悲剧数不胜数”可知,因为走路看手机造成了许多悲剧。(3)本题考查了写广告语。根据“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结合材料说明玩手机的危害,以此设计广告用语。要注意语句简洁。如:莫让手机冷漠了亲情。(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任选一个观点陈述自己的理由,理由的表述可以从该种阅读方式的好处进行阐述,注意理由的表述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2)因为走路看手机造成了许多悲剧;(3)莫让手机冷漠了亲情。(4)我认为要重视纸质阅读,纸质阅读可以反复阅读加深印象,方便做记录或者读书笔记。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母亲ㅤㅤ①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却也有些“说狗心寒”。||ㅤㅤ②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 冬) 咚 的……ㅤㅤ③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孩子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 逮) 歹 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ㅤㅤ④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感觉安全多了。ㅤㅤ⑤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ㅤㅤ⑥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孩子,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地安稳下来。||ㅤㅤ⑦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地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ㅤㅤ⑧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地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1)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用横线标出。(2)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写,共分5段,已用“||”标出,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第一段: 小时候“我”极怕狗。 第二段: “我”因怕狗而不敢不上学,母亲决定送“我”。 第三段: 母亲送“我”经过有狗的路。 第四段: “我”后来得知母亲比“我”更怕狗。 第五段: 长大后,我总细心地守护在母亲的身旁。 (3)第③自然段写到:“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请猜想一下,此时母亲心里会怎样想? 为了孩子上学,我得豁出去呀。 (4)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说明。(至少两处,可引用原文) ①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②有一次同大婶闲谈,她一句话说得我心猛地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 (5)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一是母亲手心出汗是因为她害怕狗;二是母亲在如此害怕的情况下依旧能护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6)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写你的看法。 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解答】(1)考查选字词填空。咚:象声词,形容重东西落下或击鼓的声音。冬:指一年四季中最末的一季。根据语境应该选择“咚”。逮:用手抓、拿。歹:恶;坏。根据语境应该选择“歹”。(2)考查概括短文内容。结合短文内容,概括如下:第一段:小时候“我”极怕狗。第二段:“我”因怕狗而不敢不上学,母亲决定送“我”。第三段:母亲送“我”经过有狗的路。第四段:“我”后来得知母亲比“我”更怕狗。第五段:长大后,我总细心地守护在母亲的身旁。(3)考查想象写话。结合语境和短文主旨,写出母亲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4)考查学生读文筛选信息的能力。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文中表现该内容的语句如:①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②有一次同大婶闲谈,她一句话说得我心猛地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时要从两方面作答:一是母亲手心出汗是因为她害怕狗;二是母亲在如此害怕的情况下依旧能护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突出了母爱的伟大。(6)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属于细节描写,根据“同大婶闲谈的内容”来分析出母亲手湿漉漉是因为怕狗的原因:母亲在怕狗的情况下,还坚持送我去上学,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故答案为:(1)咚 歹;(2)小时候“我”极怕狗。“我”因怕狗而不敢不上学,母亲决定送“我”。母亲送“我”经过有狗的路。“我”后来得知母亲比“我”更怕狗。长大后,我总细心地守护在母亲的身旁。(3)为了孩子上学,我得豁出去呀。(4)①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②有一次同大婶闲谈,她一句话说得我心猛地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5)一是母亲手心出汗是因为她害怕狗;二是母亲在如此害怕的情况下依旧能护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突出了母爱的伟大.(6)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10.习作表达ㅤㅤ题目:一个我最想感谢的人ㅤㅤ提示: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感激。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快把这个人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吧!ㅤㅤ要求:(1)把感谢的原因写清楚,重点部分要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书写工整,字数4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解答】范文:一个我最想感谢的人感谢妈妈给予我生命,感谢爸爸教我知识,感谢小伙伴们陪我度过金色的童年……我更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徐老师。那是三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徐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上着课。可我想到下节就是体育课了,不由心野了,我看着窗外,眼前仿佛浮现了我和小伙伴玩时的情景。“小红”耳边传来徐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你能告诉我我刚才在讲什么吗?”“我——我——我”我吱吱呜呜,抓耳挠腮,什么都答不上来。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徐老师叫我跟她去办公室。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垂头丧气,早已准备好了“挨骂”的准备。“报告!”我走进她的办公室,顿时,我仿佛感觉到空气和时间都凝固了。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没想到她竟和蔼可亲地教育了我一番:“周世彤,我知道下节就是体育课了,可是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呀!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你自己,怎么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得起伟大的祖国呢?”听到这里,我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徐老师,感谢您。您开启了我走向成功的智慧大门,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维护了我的尊严。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朋友,徐老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30,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3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五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卷面分,积累与运用,快乐阅读,妙笔生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