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评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题情境一,基本知识,问题情境二,2对顶角相等,3邻补角互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
(1)对顶角相等.(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4)a、b两条直线平行吗?(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6)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问题: (1)你能举出1 ~ 2个命题的例子吗?
一、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你能发现命题在结构上的共同特征吗?
二、命题的构成命题由题设和结论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例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命题的书写形式 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例如,“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那么同旁内角互补”.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2)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它也能被4整除.
命题“对顶角相等”是假命题吗?你认为命题应该怎样分类?
这两个语句都是命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它们都是错误的命题.像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四、命题的分类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问题: 你能举出1 ~ 2个真命题的例子吗?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AB⊥CD,垂足为O,那么∠AOC=90°;
(1)题设是“AB⊥CD,垂足为O”, 结论是“∠AOC=90°”;
(2)题设是“两直线平行”, 结论是“同位角相等”;
(3)题设是“两个角是邻补角”, 结论是“这两个角互补”.
练习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2)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4)等角的补角相等.
(1)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4)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相等.
练习2: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说明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2)如果∠1= ∠2,∠2= ∠3,那么∠1= ∠3;
(3)若xy=0,则x=0;
(4)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
(1)如果AC=BC,那么C是线段AB的中点;
(1)题设是“AC=BC”, 结论是“C是 线段AB的中点”,命题是假命题;
(3)题设是“xy=0”, 结论是“x=0”,命题是假命题;
(4)题设是“一个角大于直角”, 结论是“这个角是钝角”,命题是假命题.
(2)题设是“∠1= ∠2,∠2= ∠3”,结论是“∠1= ∠3”,命题是真命题;
3.本节课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一等奖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新课导入,定理证明,平行线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评课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的概念,命题的结构,命题的真假,问题9请做出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说课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的概念,命题的结构,命题的真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