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3.2 气压带和风带-【教师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13736/0-16942752663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气压带和风带-【教师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13736/0-16942752664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气压带和风带-【教师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13736/0-16942752664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气压带和风带-【学生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13736/1-16942752703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气压带和风带-【学生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13736/1-16942752704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气压带和风带-【学生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13736/1-16942752704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3.2 气压带和风带-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
展开这是一份3.2 气压带和风带-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文件包含32气压带和风带-学生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32气压带和风带-教师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通过对视频资料的观察及相关资料,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分布特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产生的影响。【综合思维】
2.通过观察三圈环流模型,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风向,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地理实践力】
3.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东亚季风的风向变化,探究其成因,进而掌握南亚季风的成因和风向的季节变化。【区域认知】
思维导图
知识点0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二、三圈环流的形成
⇒
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春、秋分状况)
(1)气压带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
分布
形成
A
赤道低压带
南北纬5°之间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B
副热带高压带
30°附近
高空空气堆积下沉
C
副极地低压带
60°附近
近地面气流上升
D
极地高压带
极地地区
终年寒冷,空气
堆积下沉
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7个气压带
②风带(北半球)
风带
分布
风向
H
东北信风带
赤道~30°之间
东北风
I
盛行西风带
30°~60°之间
西南风
J
极地东风带
60°~90°之间
东北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6个风带
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即学即练1】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压带的是( )
A.① B.③ C.⑤ D.⑥
2.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3.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答案】1.B 2.C 3.C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③处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压带。
2.⑤属于中高纬环流,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压带。
3.④属于中纬环流圈中的近地面风带,近地面气流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风带。
知识点0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2.分布
时间
原因
陆地
海洋
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
高压中心
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
低压中心
二、南半球气压分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三、季风环流
1.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
2.分布及成因
①东亚季风:风向变化:冬季风:西北风 ;夏季风:东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南亚季风:风向变化:冬季风:东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西南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即学即练2】
读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将所在的气压带切断。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a、b两图的正确说法是 ( )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5.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赤道低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
【答案】4.A 5.B
【解析】4.a图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判断为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故此时为北半球冬季;b图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判断为低压中心,即亚洲低压,故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故选A。
5.结合上题分析,亚洲高压位于60°N附近,故切断了60°N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故选B。
考法0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二、图形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见右上图
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压带和高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
[判读技巧]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
【典例1】
(2022·湖北·沙市中学高二期中)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球自转 D.地转偏向力
2.下列关于乙图所示季节,北半球各纬度区间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下沉气流
3.自甲图至乙图,正确反映地理信息是( )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
C.荆州逐渐进入冬季 D.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答案】1.A 2.D 3.B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移动,A正确;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无关,BCD错误,故选A。
2.结合图:可知乙图位于大陆西岸,此时气压带明显向北移,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北半球0°~10°盛行上升气流,A错;10°~20°盛行东北信风,B错;20°~30°大陆西岸盛行东北风,C错误;30°~40°盛行下沉气流,D正确;故选D。
3.结合图:可知自甲图至乙图,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向北移,AD错误,B正确;湖北荆州进入夏季,C错误;故选B。
考法02 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
一、海陆气压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全球性的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利用图示理解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具体分析如下: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2.北半球1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副极地低压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二、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
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根据季节判断
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根据风向判断
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三、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见右上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四、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分析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
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知识拓展】
夏威夷高压是活跃在太平洋的高压中心,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在不同季节其中心所在的纬度位置会发生变化。夏季高压中心气压值高,控制范围大,中心附近约位于37°N附近。同时其高压脊控制范围还向西扩大,我国东部沿海受其影响,气旋活动频繁。冬季气压中心气压值低,控制范围小,中心附近约位于30°N附近。右图是夏威夷高压位置图(7月)。
【典例2】
(20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二考试)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月日本常出现连绵阴雨天气,被称为“秋雨前线”。下图示意1993年和1994年9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在“秋雨前线”的形成过程中( )
A.夏威夷高压西伸北进 B.陆地大气对流增强
C.雨带持续向北推进 D.亚洲高压逐渐增强
5.1994年北海道9月降水总量比1993年更大,最可能是因为( )
A.冷暖气团交汇明显 B.连续受高压脊线控制
C.盛行风向来自高纬 D.距离高压中心更远
【答案】4.D 5.A
【解析】4.由所学知识可知,进入秋季后,大陆开始降温,大陆对流逐渐减弱,陆上冷高压逐渐形成并加强,B错误,D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南撤,雨带向南撤退,在日本附近停留时被称为“秋雨前线”,AC错误。故选D。
5.读图可知,1994年秋雨前线距离北海道岛更近,说明冷暖空气在北海道附近交汇,暖气团遇冷形成降水,降水时间较长,总量较大,A正确;受高压脊控制降水少,B错误;由来自高纬的冷气团和来自低纬的暖气团相遇形成降水,C错误;此次降水与距离高压远近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分层提分
题组A 过基础-基础考点练
(2022·江苏常州·高二期中)下图为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季节,江苏省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寒冷多雨 D.温和少雨
2.有关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中纬西风带 B.乙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
C.丙地的风向为东南风 D.乙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热力原因
【答案】1.A 2.B
【解析】1.图中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向北移动,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江苏省为夏季,此时江苏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A正确,排除BC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据图可知,甲地位于低纬度地区,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A错误;乙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B正确;据图可知,丙地的风向为西北风,C错误;乙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原因为动力原因,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22·河南南阳·高二期末)下图为夏季某日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高压中心( )
A.被陆地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B.被陆地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C.被海洋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D.被海洋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4.图中高压中心夏季异常偏强的年份,我国易出现( )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旱北旱 D.南涝北涝
【答案】3.A 4.B
【解析】3.据图可知,海洋出现高压中心,则此时陆地气温高,为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保留海上部分,B、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4.雨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的位置,当高压中心夏季偏强,雨带北移加快,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过短,易形成旱灾;北方地区雨带过早到达,降水过多,易形成涝灾。A、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2021·陕西咸阳·高二期中)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图中L3所示纬线可能是( )
A.0°纬线 B.60°S纬线 C.60°N纬线 D.30°N纬线
7.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纬度低,接受太阳辐射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属于热力原因
B.乙地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属于热力原因
C.丙地纬度低,接受太阳辐射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属于热力原因
D.丁地空气堆积下沉,属于动力原因
【答案】5.D 6.C 7.A
【解析】5.只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故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地转偏向力,③④正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因素,①错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有关,并不是三圈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D。
6.从L3处的气流运动来看,L3处气流运动上升应为低气压带,30°N纬线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所在位置,D选项错误。从L2吹向L3的气流可以看到,此处风向向右发生偏转,说明此处位于北半球;从L4吹向L3的气流可以看到,此处方向向右发生偏转,说明此处也为北半球,L3两侧气流均为北半球,且此处为低气压带,故应为60°N纬线的副极地低气压带,C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故选C。
7.图中近地面风向均向右发生偏转,故可判断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图。甲处气流上升,应为赤道低气压带,此处纬度低,空气受热膨胀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属于热力因素,A选项正确。乙处气流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应属动力因素, B选项错误。丙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纬度较高,形成因素为动力因素, C选项错误。丁处为极地地区,受太阳辐射少,气候寒冷形成极地高气压带,属热力原因,D选项错误。故选A。
(2021·四川成都·高二期中)图为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季节a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B.①②等压线的数字可能分别为1016、1008
C.a地是低气压,b地是高气压 D.此时巴西大雪纷飞
9.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偏北风 C.东风 D.南风
【答案】8.A 9.B
【解析】8.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图为1月份海平面的等压线图,1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气温低,气压高,亚洲大陆受高压控制,即a为亚洲高压(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陆地上形成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它只能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气压中心为阿留申低压,即b是低气压,因此①②等压线的数字不可能分别为1016、1008,B错误,C错误,A正确。此时巴西为夏季,不可能大雪纷飞,D错误,故选A。
9.由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结合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的原则,画出c处的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题组B 抓重点-核心要点巩固
(2022·全国·高二专题练习)地球上中纬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读“大陆西岸1月、7月西风风速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左图,1月;①为南半球 B.左图,7月;②为北半球
C.右图,1月;①为北半球 D.右图,7月;②为南半球
2.造成①(某半球)西风风速在50°地区冬夏季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 B.降水 C.洋流 D.地形
【答案】1.C 2.A
【解析】1.北半球中纬度陆地广阔对气压带和风带完整性的破坏作用强,西风风速较小;而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小,海域广阔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完整,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弱,西风风速较大,因此中纬度西风北半球弱南半球强,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②为南半球,AB错误;气压带风带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对于北半球来说,1月份西风控制范围大,图中北半球西风左图分布的纬度范围小于右图,可以判断出左图为7月,右图为1月,C正确,D错误。故选:C。
2.北半球西风风速在50°地区夏季弱冬季强,是因为50°地区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导致气压差大,从而风力大,A正确;降水、洋流、地形在冬夏季季节对风力影响程度是一致的,且对冬夏季风力大小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2022·辽宁沈阳·高二期末试题)下图示意某季节孟加拉湾海域海面高程等高线分布(单位:m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图示时间为( )
A.12月~次年2月 B.3月~5月 C.6月~9月 D.9月~11月
4.如果图示北部等值线数值增大,与此相关的是( )
A.亚洲低压增强 B.暖流增温加剧
C.东北信风增强 D.恒河水量减少
【答案】3.C 4.A
【解析】3.读图可知,孟加拉湾东北部恒河口的近岸海平面高于孟加拉湾中部的海平面,而孟加拉湾西南部的近岸海平面低于孟加拉湾中部的海平面,孟加拉湾的海平面高程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升高的趋势,这主要是受南亚夏季风的影响形成的,夏季,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盛行风吹拂海面,带动海水向东北方向涌动,从而使孟加拉湾的海平面高程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升高的趋势,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4.如果图示北部等值线数值增大,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则说明此时西南季风加强,应是气压差增大,则可能是亚洲低压增强,A项正确;夏季,由西南流向东北的是索马里寒流,B项错误;夏季盛行西南季风,C项错误;恒河水量减少,则恒河口可能出现海水倒灌,东北部的等高线数值会偏低,D项错误。故选A。
题组C 抓提升-真题实战
(2020·海南·高考)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政府相继向意大利米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等地派出医疗专家,提供抗疫经验。6月8日上午,雨过天晴,主要由海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援助物资,飞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沙阿贯拉勒国际机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某地理老师看到海南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新闻后,即兴创作对联“同风共雨,兄弟携手抗新冠;一河相通,我首你尾心相连”。“同风”“一河”分别指( )
A.西南季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B.西南季风、澜沧江——湄公河
C.东南季风、怒江——萨尔温江 D.东南季风、元江——红河
2.与米兰(45.5°N,9.2°E;地中海气候)相比,导致贝尔格莱德(44.7°N,20.5°E;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更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副高 C.洋流 D.地形
【答案】1.A 2.D
【解析】1.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时间为6月8日,正值夏季,海南盛行西南季风,孟加拉国地处南亚,该季节也盛行西南季风,所以“同风”是西南季风,CD错;“一水”应是指连接孟加拉国和我国西藏地区的国际性河流-雅鲁藏布江(该河流在下游地区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A正确;澜沧江-湄公河并没有流经孟加拉国,B错。故选A。
2.根据两地经纬度信息可知,两地纬度相当,均不受洋流的影响,AC错;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不受副高的影响,B错;所以最可能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米兰北部有阿尔卑斯山地,冬季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强,气温相对较高),D正确,故选D。
(2020·浙江·1月选考)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T1、T2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下图分别为1月和7月△T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T为T1与T2差的绝对值)。
完成下面小题。
3.T1、T2在( )
①7月70°N,都较小②1月30°N,都较小③7月40°N,都较大④1月50°N,都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T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
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④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A 4.C
【解析】3.7月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普遍高温,70°N昼长时间长,光照时间长,海陆间水循环活跃,海陆温差小,因此70°N,T1、T2都较小,①正确。1月为北半球冬季,南北温差大,3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少雨,海陆热交换较多,海陆温差小,T2较小;30°N大陆东岸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在冬季风的推动下,沿岸南下的冷水流较强,降低的海洋水温,使得海陆温差变小,T1较小,②正确。7月40°N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陆地气温高,T2较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海陆热交换较多,T1较小,③错误。1月5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附近有暖流经过,温和多雨,海陆热交换较多,海陆温差小,T2较小;1月50°N大陆东岸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寒冷干燥,附近有寒流经过,海陆热交换较少,海陆温差大,T1较大,④错误。A正确。
4.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①错误。45°N以北亚欧大陆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可以增加西部海岸温度,减小海陆温差,②正确。大陆中部青藏高原的存在加大了东岸的冬季陆地的寒冷程度,增加了东岸温差,③错误。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东部陆地受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海陆温差大,④正确。C正确。
(2021·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6.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5.C 6.B
【解析】5.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C正确。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
6.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A错误。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