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学案 0 次下载
-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导学案
展开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
1.材质的演变:人类的 种类繁多,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分类
(1)石器:
①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 为主;
②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 。
(2)铜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 ,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3)铁器:
①公元前15——前14 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 ;
②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
③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 制作的农具。
(二)灌溉工具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 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 ,三国时期马钩对其进行革新,民间广泛使用。
4.唐朝出现了 ,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三)畜牧业生产工具
古人用圈厩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知识点二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
1.古代中国
(1)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用 缝制兽皮
(2)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3)汉朝:①使用纺车纺纱;②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 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纺织品
(4)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2.古代西方: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二)制瓷工具
1.主要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
2.发展:
(1)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 来制坯。
(2)中国南朝:为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3)唐宋时期:为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经烧好的黏土块—— 。
(三)冶炼工具
1.锻打(制作小型金属器具)
(1)土炉:融化金属原料
(2)锤:打击金属原料
(3)锉:磨平金属
2.锻造(制作大型金属器具)
(1)坩埚:融化金属原料
(2)范:①定型,商周时期用于制作青铜器。
②定型,战国以后用于制作铁农具。
知识点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背景:
① 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
②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2)表现:
①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 生产模式。
②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 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2)表现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 。
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1)含义:手工业 是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作坊式劳作是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2)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能力提升】
1.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 )
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2.“其车之制……车身用板作槽……槽中架行道板一条……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两边各带拐木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道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 )
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
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是农业灌溉工具的重大改进
3.魏晋南北朝的豪强地主庄园里,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所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材料能够表明这一时期( )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与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4.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这表明( )
A.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手工业所取代 B.国家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 D.民族交融推动了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5.裸烧法是综合采用支烧和垫烧工具进行的瓷器烧制方法。在北宋中期的观台磁州窑遗址内发现的碗、盘底部都有三个支钉痕迹,即为裸烧的痕迹。这表明支钉( )
A.为磁州窑最早使用 B.是裸烧时使用的制瓷工具
C.在烧制瓷器时起到固定的作用 D.可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的粘连
6.元初王桢《农书》所载100多种农具,其中绝大多数宋代均已有之,并且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列。这个农具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表明宋代( )
A.基本完成了传统农具的定型化 B.南北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没有差异
C.小农经济处于持续不断衰退中 D.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7.匣钵将火焰与坯件隔离,减少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专家劳法盛指出:越窑因在制瓷时使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瓷器质量有了极大提高,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
A.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B.唐代越窑制瓷水平为中国历代最高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8.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9.明代史载,松江原本没有暑袜。有人使用尤墩镇所产轻薄棉布制成单暑袜,大受欢迎;所以松江本地新开设的百余家暑袜店的店主,把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妇缝纫成袜,男妇以“从店中给筹取值”为生。这表明( )
A.商帮开始介入商品生产 B.江南市镇体系发展起来
C.家庭手工业已逐渐衰落 D.棉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答案以及解析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
- 耕作工具
- (1)打击;磨制 (2)青铜器 (3)冶铁技术;灌钢法
(二)
2.杠杆原理
3.翻车
4.筒车
知识点二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
- (1)骨针 (3)提花机
(二)
- (1)坯车 (3)支钉
知识点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
- (1)铁犁牛耕 (2)男耕女织
- (1)庄园 (2)服劳役;坞堡
- (1)家庭式劳作
【能力提升】
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出土文物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且种类较多,这表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推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铁农具在其他地区的使用情况,排除A项;出土铁犁,可推测当时已采用铁犁牛耕,但无法推断耕作方式已经成熟,排除C项;仅凭材料不能证明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灌溉工具。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灌溉工具——翻车(龙骨水车),该工具发明于东汉末年,“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一直在不断进步,B项错误;操作翻车仍然依靠人力,C项说法错误,排除;翻车是对传统灌溉工具如桔槔和辘轳等的重大调整和改进,故D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庄园经营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出现了“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现象,说明庄园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现象冲击了盐铁专卖制度,但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A项错误;庄园经济的一大特征是自给自足,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不能得出,C项错误;D项夸大了此时期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程度,且不能由材料得出,错误。
4.答案:B
解析:从“轮番上役”“雇佣工匠”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国家对工匠采取的不是完全服役,而是有一定的雇佣成分,这表明国家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手工业所取代,排除A项;国家分裂与手工业“轮番上役”制度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题干无法反映民族交融推动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制瓷工具支钉。从材料“裸烧法是综合采用支烧和垫烧工具进行的瓷器烧制方法”“碗、盘底部都有三个支钉痕迹,即为裸烧的痕迹”可以看出,裸烧时使用了制瓷工具支钉,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磁州窑遗址内发现的器物上有支钉的痕迹,但不能表明磁州窑最早使用了支钉,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支钉的作用是防止粘连,与固定作用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支钉防粘连的作用,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初王桢《农书》所载100多种农具,其中绝大多数在宋代均已有之,不但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列,并且这个农具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表明宋代基本完成了传统农具的定型化,A项正确;南宋时,中国经济中心完成了南移,南方农业生产超过了北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小农经济处于持续不断衰退中”,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农具的发展状况,无法反映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是否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D
解析:“越窑因在制瓷时使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瓷器质量有了极大地提高,成为全国瓷器之冠”属于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发展的典型,故选D项;仅根据材料不能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广泛,故排除A项;B项说法太过绝对,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纺织业的发展。元朝时期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朝棉花种植区域的扩大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使棉纺织品变得物美价廉,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明朝时期西方工业化还没有开始;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这与纺织原料变化无关;D项错误,丝绸造价高昂,不是当时民众衣服的主要原料,明代丝织业的发展不是造成麻种植减少的主要原因。
9.答案:D
解析:松江原本没有暑袜,但是松江暑袜店主将尤敦布分发给当地男妇缝纫成袜,男妇以“从店中给筹取值”为生,这是一种典型的雇佣关系。D正确;A错在“开始”,排除;题干主旨并不是关于江南市镇,排除B;题干反映出家庭手工业和市场的关系,不能说明家庭手工业衰落,排除C。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案,共8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巩固基础,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重点难点,知识梳理,思维导图,教材衔接,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