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学案 1 次下载
-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学案 0 次下载
-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陆海交通的发展
(一)陆上交通的发展
1.汽车
(1)量产与设计
①量产:1908年,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 ——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②设计:越来越科学化、 和精细化
(2)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 的支柱之一。
②到2018年底:汽车年产量达到2781.9万辆,保有量超过2.4亿辆
2.高速公路
(1)产生与发展
①含义: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 以上的公路。
②前提: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
③产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④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2)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①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
②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3.高速铁路
(1)产生与发展
①产生:1964年,连接日本和东京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 。
②发展: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2)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①起步: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
②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国内 |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
②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已达16.1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 |
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 |
“走出去” |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 第二期,在2014年建成通车 |
(二)海上交通的发展
1.航运技术、船舶制造和海底隧道
(1)航运技术:突出表现在 的使用和 的发展。
(2)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 等多种趋势。
(3)海底隧道:1994年开通的 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它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2.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知识点二 航空的发展
1.飞机的发明与改进
(1)发明:1903年12月,美国 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
(2)改进:
①材质:布制和木质→金属
②类型: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
③特点:载量、速度、航距得到提升
④结果: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 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2.航空业的发展
(1)西方
①1914年,美国开通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这是世界上第一条 。
②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2)中国
①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一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通中苏国际航线3条、国内航线2条。
②2019年,中国 共有机场238个,飞机3818架,定期航线5521条,其中国际航线953条,定期航班国际通航65个国家167个城市。
知识点三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1)高铁、飞机等 的发展使人和物的移动速度大大提升。
(2)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能够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
(3)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 ”。
2.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社会生活更为便捷
(1)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 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2)市区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形成了分工明显的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和休闲区等。
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 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4.使人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1)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
(2)民众了解和领略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等,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能力提升】
1.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大量的中国植物在中亚、西亚和东欧地区被栽种,大量的中国生产工具在这些地区被仿造与利用,诸多中医经验在这些地区被用于人和动物的治疗。由此可知,丝绸之路( )
A.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B.体现中华民族开放进取的心态
C.便利了中国商品的对外输出 D.惠及沿线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
2.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
A.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B.政府均田限田措施成效显著
C.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 D.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形成
3.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4.据史料记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1 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 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 )
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 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 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
5.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多进入市场,用以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航海的结果 B.社会制度决定对外政策
C.西方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社会环境影响价值观念
6.清代“衣食”漕事者甚众,除直接参与漕运的运丁和水手,辅助漕粮运输的纤夫和脚夫,还有对运河进行日常维护的浅夫,围绕漕事逐利的商贩。漕运成为运河沿岸乃至于更大区域的社会各阶层谋生牟利的社会场域。这反映了清代漕运( )
A.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缩小了南北间的经济差距 D.影响了大众出行方式
7.中国古代政府对官民身份与乘轿,坐车的规格有严格的规定,官轿出行,人民需躲避……游片战争后,新式交通工具发展……在大城市短途“电车以取值廉,……乘之者不仅屠洁佣保,虽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亦群趋之”。这反映出( )
A.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B.交通工具的变化促使思想观念的改变
C.交通运输业的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8.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与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民族、各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互通有无的商品流通和日益频繁的人员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使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
C.导致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使亚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9.“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下列出现在“狂飙时期”的历史现象应是( )
A.英国人霍金斯第一次将黑奴贩卖给西班牙
B.英国第一艘商用汽船成功横渡大西洋
C.最早的托拉斯组织美孚石油宣告成立
D.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0.“查俄国海线可达上海,旱线可达恰克图。钦使曾纪泽由俄国电报到上海,祇须一日。……是上海至京仅二千数百里,较之俄国至上海数万里,消息反迟十倍。倘遇用兵之际,彼等外国军信速于中国,利害已判若径庭。”这说明( )
A.外交和军事合力收回伊犁 B.电报在军事中的重要价值
C.新疆问题加速了电报铺设 D.电报铺设在中国各地受阻
11.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提到:“(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 B.近代天津最早出现城市公交
C.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 D.交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成长
答案以及解析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陆海交通的发展
(一)
- (1)量产车;人性化 (2)国民经济
- (1)四车道 (2)上海沪嘉高速
- (1)商业运营高铁 (2)伊安高铁
(二)
- (1)航海雷达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 (2)自动化 (3)英法海底隧道
知识点二 航空的发展
- (1)莱特兄弟 (2)宽体客机
- (1)空中航线 (2)民用航空
知识点三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 (1)现代交通工具 (3)地球村
- (1)城市经济
- (1)现代时间观念
【能力提升】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植物、生产工具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亚、西亚和东欧地区,这有利于改变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生产力,中医经验传到这些地区有利于当地民众的疾病防治,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由此可知,丝绸之路惠及沿线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D正确。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中国古代政府储粮从西汉时期以北方的“粟”为主,到唐代时增加了大量南方的“稻米”,主要条件是大运河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A项正确;政府均田限田措施在唐玄宗之前已遭到了严重破坏,B项错误;“稻米、粟”均为中国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与洲际物种交流无关,C项错误;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直到唐代后期才开始出现,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水路交通。据材料“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可知,大运河加强了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沟通,促使古代政治中心由洛阳向大都北移,故选C项;“解决”说法错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排除A项;“传统经济格局的改变”指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不是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明中后期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大运河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且“文化趋同”说法错误,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唐朝已经有了较完善的驿道交通网,故A项错误。驿传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政令畅通,有利于军情的及时通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交通工具的进步,而只是强调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对于国家管理的作用,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郑和带回的财富“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西方航海家带回的珍宝则是“多进入市场”,原因是两国国情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官方航海活动,是政治活动,且在小农经济社会中,不重视商业,财富多是皇帝的私有财产;西方的新航路开辟活动,发起者多为个人,政府只是支持者之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获取经济利益,D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A项错误;材料描述的不是对外政策,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C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清代‘衣食’漕事者甚众……社会各阶层谋生牟利的社会场域”可知,材料反映清代从事漕运职业者数量庞大,类型多样,且聚集在运河沿线,是运河商品流通、城镇发展的重要力量,极大地促进了运河区域消费市场和商业环境的繁荣,故选A项;清代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说法错误,排除B项;“缩小”说法错误,清代经济重心仍在南方,排除C项;漕运指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与大众出行方式无关,排除D项。故选:A。
7.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政府对官民身份与乘轿、坐车的规格有严格的规定;近代在大城市短途电车上,乘车者身份不一;由此可知,近代人们乘坐交通工具时已经没有了等级观念,B项交通工具的变化促使思想观念的改变的说法符合题意,B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古代中国至近代中国国人乘坐交通工具的变化折射的本质问题,据题干可知,本质是交通工具的变化促使思想观念的改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交通运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形成交通运输业的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排除C项;D项是表象,据题干反映可知,材料问的是本质问题,排除D项。故选:B。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与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民族、各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民族、各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选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9.答案:B
解析:材料“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反映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实行机器大生产,因此造成“狂飙时期”的历史事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故A项错误;C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出现的,故C项错误;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材料中“倘遇用兵之际,彼等外国军信速于中国,利害已判若径庭”,体现电报在军事中的价值,故选B项;收回伊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材料重点在说电报的作用,排除A项;该材料发生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电报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没有体现电报铺设在地方受阻的问题,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天津市的发展从围绕旧城到沿河流、沿铁路和围绕电车道,都是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说明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故选A;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体现“最早”,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天津市的城市化进程,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和民族工业成长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CD。故选:A。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导学案,共2页。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学案,共7页。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巩固基础,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