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一课时海水的性质分层作业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二课时海水的运动分层作业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章末培优练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分层作业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测评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测评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共38页。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五章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每到秋季,在东北的很多山区都可以邂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是因为东北山区分布有枫树占主体的红叶树种。下图为几张不同的枫树图片。据此回答1~2题。1. 枫树属于( ) B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针叶林[解析] 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枫树是一种温带的、有季节性落叶的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B。2. 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是( ) DA.种类丰富 B.有板状根 C.高大茂密 D.群落结构简单[解析] 植被种类丰富、树木高大茂密、有板状根都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枫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比热带雨林简单。故选D。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3~4题。甲乙3. 甲图中的植被景观最可能位于( ) C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 C.巴西高原 D.马来群岛[解析] 甲图树种为纺锤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亚马孙平原和马来群岛植被为热带雨林,东非高原虽然也是热带草原气候区,但分布的树种为猴面包树。故选C。4. 下列对乙图景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CA.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 B.地表大面积裸露C.植物的叶片较宽阔 D.植物的根系较发达[解析] 乙图所示为荒漠景观,植物的叶片呈刺状或鳞片状,以减少体内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故选C。 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位置。读图回答5~6题。5. 乙地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C[解析] 乙地位于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故选C。6. 造成丁地与乙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A.气温与降水 B.地形与气温 C.地形与降水 D.人类活动[解析] 影响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丁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气温高,降水丰富,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丁地少,热量条件较丁地差,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地形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类型的影响小。故选A。 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7~8题。7. 图中①~⑤地中,属于荒漠景观的是( ) C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④⑤[解析] 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图中①~⑤地的自然植被景观依次是热带雨林、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C。8. 下列对图中各地植被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CA.①地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 B.②地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覆盖率高C.③地为常绿硬叶林,树叶表面有蜡质层 D.⑤地为落叶阔叶林,夏季盛叶,冬季落叶[解析] ①地为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②地为热带荒漠,植被稀少;③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树叶表面有蜡质层;⑤地为常绿阔叶林。故选C。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海拔2 691米,在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如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据此回答9~10题。9. 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 BA.山高坡陡,起伏较大 B.冬寒夏凉,降水较多C.沟谷纵横,山溪湍急 D.天敌较多,土壤贫瘠[解析] 山高坡陡,起伏较大,土壤发育差,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A错误;冬寒夏凉,降水较多,适合苔原植被生长,B正确;沟谷纵横,山溪湍急,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C错误;天敌较多,土壤贫瘠,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D错误。故选B。10. 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表现为( ) DA.种类繁多,花朵鲜艳 B.根深叶茂,植株庞大C.灌木为主,草类稀少 D.植株低矮,花期较短[解析] 长白山苔原植物生长环境较差,种类较少,A错误;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草类较多,C错误。生长区域水热条件较差,植株低矮,花期较短,B错误,D正确。故选D。 低势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下图为徐州某住宅小区两幢居民楼平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11. 低势绿地可以使( ) A.水汽输送增多 B.地表径流增多C.下渗作用增强 D.蒸腾作用减弱C[解析] 据材料“低势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低势绿地由于地势低,有利于地表径流汇入,下渗作用增强,C正确;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与绿地无关,A错误;地表径流的多少来自水源补给,与低势绿地无关,B错误;低势绿地中绿色植被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D错误。故选C。12. 建设低势绿地的主要目的是( ) AA.减少小区内涝 B.增加太阳光照 C.美化小区环境 D.拓展小区空间[解析] 建设低势绿地的主要目的是在雨季蓄水,减少小区内涝,A正确;建设低势绿地不能增加太阳光照,B错误;建设低势绿地可以美化小区环境,但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低势绿地建设占用了小区的部分空间,D错误。故选A。13. 低势绿地中的绿化植被应为( ) CA.观赏性好的植被 B.遮阳性好的植被 C.本地耐渍植被 D.外来耐旱植被[解析] 低势绿地经常有水,故绿地中的绿化植被应为本地耐渍植被,C正确,D错误;观赏性好的植被、遮阳性好的植被不一定耐渍,不适合作为低势绿地中的绿化植被,A、B错误。故选C。 某地理学习小组到郊区进行土壤的野外观测,在观测报告中绘制了土壤肥力影响因素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14. 据图可知土壤肥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 ) A.①为时间 B.①为地貌C.②为腐殖质 D.②为成土母质C[解析] 土壤肥力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形成的成土母质中的矿物质和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有机质。由图可知,②为有机质(腐殖质),①为成土母质。故选C。15. 同学们发现从低平洼地到山顶土壤颗粒物存在明显的变化,正确的是( ) DA.砾质土—壤土—砂土—黏土 B.黏土—砂土—壤土—砾质土C.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D.黏土—壤土—砂土—砾质土[解析] 土壤根据质地不同,从粗到细可以分为砂土、壤土、黏土,而砾质土应该是由颗粒更大的砾石构成的,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主要随着流水搬运向下运动,而流水的搬运具有分选性,山上流速大的时候留下大颗粒,越往下流速越小,颗粒物也越小,因此颗粒物从低平洼地到山顶的顺序应该是黏土—壤土—砂土—砾质土。故选D。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典型土壤剖面图。据此回答16~17题。16. 甲、乙、丙土层分别是( ) A.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B.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C.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D.淋溶层、淀积层、母岩层A[解析] 结合土壤剖面知识,自然土壤剖面垂直土层自上而下依次是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图中甲层是淋溶层,乙层是淀积层,丙层是母质层。故选A。17. 该土壤剖面具有深厚腐殖质层,有利于其形成的环境特征是( ) CA.冷干 B.暖干 C.湿冷 D.湿热[解析] 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后,转化又重新合成的复杂的相当稳定的有机胶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湿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C正确,A错误;温暖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减少,B、D错误。故选C。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与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子密切相关。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下图示意当地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据此回答18~20题。18. 花江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表聚现象明显,是因土壤表层( ) CA.淋溶作用较弱 B.孔隙小下渗慢 C.植被凋落物多 D.人类活动频繁[解析] 据图文材料可知,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A错误;一般土壤表层疏松、孔隙较大,有利于下渗,底层紧实、孔隙较小,不利于下渗,B错误;植被凋落物主要集中在表层,且表层土壤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有利于凋落物腐殖质积累,C正确;人类活动频繁程度存在差异性,会导致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增多或减少,D错误。故选C。19. 花江大峡谷1 100米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的原因是( ) BA.土壤透气性好 B.有机质分解慢 C.高山草甸广布 D.季节性冻土多[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透气性好,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易被植物体吸收固定或淋溶流失,使得土壤表层中有机碳含量减少,A错误;温度越低,土壤水分蒸发越慢,湿度越大,有机质分解越慢,大量植被凋落物腐殖质积累,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越大,所以花江大峡谷1 100米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的原因是温度较低,有机质分解慢,B正确;花江大峡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 100米不会出现高山草甸广布和季节性冻土,C、D错误。故选B。20. 调查发现,重披绿装后的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DA.降水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B.温差减小,风化作用减弱C.降水增多,淋溶作用增强 D.植物生长,消耗有机碳多[解析] 据题干“重披绿装”可知,花江大峡谷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固定大量有机碳,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减少,D正确;植被恢复后,水土流失情况得到缓解,A错误;风化作用强弱与有机碳含量大小无关,B错误;植被恢复,可能使降水量略有增加,淋溶作用略增强,但不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ρb=Ms/Vt=Ms/(Va+Vw+Vs),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如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回答21~23题。21. 土壤容重越大( ) A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有利于作物生长[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故选A。22. 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 B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解析] 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最肥沃的土壤,土壤容重应最小,四种土壤中黑土最肥沃。故选B。23. 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解析] 秸秆还田、深耕土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红壤掺沙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都能够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 图1为非洲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为猴面包树景观图。 材料二 非洲是一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去考察和探险。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对Ⅰ地区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 探险者在Ⅱ地区发现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胸径却可在15米以上,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叶子少且小。(1)指出Ⅰ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并说明其主要特征。(6分)[答案] 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状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等等。[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位探险者在Ⅰ地见到板状根的参天大树、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等,由此可判断,Ⅰ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特征主要有植物高大茂密,生物类型多样,常见茎花、板状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等。(2)说出猴面包树形态特征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答案] 当地干湿季分明,猴面包树树干粗大,木质疏松多孔,湿季时便于储水;干季时蒸发旺盛,因此树叶少而小,以减少水分蒸腾。[解析]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在Ⅱ地,即热带草原气候区,该地区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猴面包树的形态特征是为适应该地区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征:粗大的树干有利于湿季水分的储存;树叶少而小,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作用,适应干季蒸发旺盛的环境。(3)Ⅳ地区的常绿硬叶林下土壤含水量明显大于周边植被稀疏地区,其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 雨季时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植被遮蔽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Ⅳ地区的常绿硬叶林在雨季时涵养水源,树冠能截留降水,增加下渗,使地下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大;树冠能遮蔽太阳光照,使树下温度变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5. 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填写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4分)光合作用矿物质[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和______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气温降水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解析] 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的角度来分析。(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8分)[答案]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解析] 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以及决定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等方面来分析。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 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黄土高原的土壤干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区域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条件下土壤水分循环的综合结果。宁夏云雾山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当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封山禁牧,自然植被逐步恢复,对土壤干层产生了一定影响。材料二 下图示意云雾山放牧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土壤干层分布特征。(1)分析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答案] 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形破碎(或地形坡度大),地表水易流失;土质疏松,土壤水分易下渗至深层土壤。[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本题要从气温、降水、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低;植被破坏,地表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土质疏松,降水下渗至地下深处,形成土壤干层。(2)描述云雾山放牧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答案] 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 cm左右深度土壤含水量达到最低;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100~5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解析] 本题依据图示信息进行判读分析即可,读图可知,总体上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 cm左右深度达到最低;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100~5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3)恢复自然植被若干年后,推测云雾山草原土壤干层内含水量大小的变化并阐述理由。(6分)[答案] 变化:土壤含水量增加。理由:天然草地逐步恢复,增加雨水截留和水分下渗(涵养水源能力提升);土壤质量得到改善,持水能力增强。[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云雾山天然草地逐步恢复,植被截留部分水分,增加下渗,地下径流增加,使得土壤含水量增加。原因是天然草地逐步恢复,植被根系固定土壤,增加雨水截留和水分下渗,土壤肥力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变薄。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五章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每到秋季,在东北的很多山区都可以邂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是因为东北山区分布有枫树占主体的红叶树种。下图为几张不同的枫树图片。据此回答1~2题。1. 枫树属于( ) B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针叶林[解析] 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枫树是一种温带的、有季节性落叶的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B。2. 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是( ) DA.种类丰富 B.有板状根 C.高大茂密 D.群落结构简单[解析] 植被种类丰富、树木高大茂密、有板状根都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枫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比热带雨林简单。故选D。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3~4题。甲乙3. 甲图中的植被景观最可能位于( ) C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 C.巴西高原 D.马来群岛[解析] 甲图树种为纺锤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亚马孙平原和马来群岛植被为热带雨林,东非高原虽然也是热带草原气候区,但分布的树种为猴面包树。故选C。4. 下列对乙图景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CA.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 B.地表大面积裸露C.植物的叶片较宽阔 D.植物的根系较发达[解析] 乙图所示为荒漠景观,植物的叶片呈刺状或鳞片状,以减少体内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故选C。 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位置。读图回答5~6题。5. 乙地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C[解析] 乙地位于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故选C。6. 造成丁地与乙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A.气温与降水 B.地形与气温 C.地形与降水 D.人类活动[解析] 影响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丁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气温高,降水丰富,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丁地少,热量条件较丁地差,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地形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类型的影响小。故选A。 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7~8题。7. 图中①~⑤地中,属于荒漠景观的是( ) C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④⑤[解析] 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图中①~⑤地的自然植被景观依次是热带雨林、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C。8. 下列对图中各地植被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CA.①地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 B.②地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覆盖率高C.③地为常绿硬叶林,树叶表面有蜡质层 D.⑤地为落叶阔叶林,夏季盛叶,冬季落叶[解析] ①地为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②地为热带荒漠,植被稀少;③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树叶表面有蜡质层;⑤地为常绿阔叶林。故选C。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海拔2 691米,在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如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据此回答9~10题。9. 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 BA.山高坡陡,起伏较大 B.冬寒夏凉,降水较多C.沟谷纵横,山溪湍急 D.天敌较多,土壤贫瘠[解析] 山高坡陡,起伏较大,土壤发育差,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A错误;冬寒夏凉,降水较多,适合苔原植被生长,B正确;沟谷纵横,山溪湍急,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C错误;天敌较多,土壤贫瘠,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D错误。故选B。10. 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表现为( ) DA.种类繁多,花朵鲜艳 B.根深叶茂,植株庞大C.灌木为主,草类稀少 D.植株低矮,花期较短[解析] 长白山苔原植物生长环境较差,种类较少,A错误;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草类较多,C错误。生长区域水热条件较差,植株低矮,花期较短,B错误,D正确。故选D。 低势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下图为徐州某住宅小区两幢居民楼平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11. 低势绿地可以使( ) A.水汽输送增多 B.地表径流增多C.下渗作用增强 D.蒸腾作用减弱C[解析] 据材料“低势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低势绿地由于地势低,有利于地表径流汇入,下渗作用增强,C正确;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与绿地无关,A错误;地表径流的多少来自水源补给,与低势绿地无关,B错误;低势绿地中绿色植被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D错误。故选C。12. 建设低势绿地的主要目的是( ) AA.减少小区内涝 B.增加太阳光照 C.美化小区环境 D.拓展小区空间[解析] 建设低势绿地的主要目的是在雨季蓄水,减少小区内涝,A正确;建设低势绿地不能增加太阳光照,B错误;建设低势绿地可以美化小区环境,但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低势绿地建设占用了小区的部分空间,D错误。故选A。13. 低势绿地中的绿化植被应为( ) CA.观赏性好的植被 B.遮阳性好的植被 C.本地耐渍植被 D.外来耐旱植被[解析] 低势绿地经常有水,故绿地中的绿化植被应为本地耐渍植被,C正确,D错误;观赏性好的植被、遮阳性好的植被不一定耐渍,不适合作为低势绿地中的绿化植被,A、B错误。故选C。 某地理学习小组到郊区进行土壤的野外观测,在观测报告中绘制了土壤肥力影响因素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14. 据图可知土壤肥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 ) A.①为时间 B.①为地貌C.②为腐殖质 D.②为成土母质C[解析] 土壤肥力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形成的成土母质中的矿物质和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有机质。由图可知,②为有机质(腐殖质),①为成土母质。故选C。15. 同学们发现从低平洼地到山顶土壤颗粒物存在明显的变化,正确的是( ) DA.砾质土—壤土—砂土—黏土 B.黏土—砂土—壤土—砾质土C.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D.黏土—壤土—砂土—砾质土[解析] 土壤根据质地不同,从粗到细可以分为砂土、壤土、黏土,而砾质土应该是由颗粒更大的砾石构成的,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主要随着流水搬运向下运动,而流水的搬运具有分选性,山上流速大的时候留下大颗粒,越往下流速越小,颗粒物也越小,因此颗粒物从低平洼地到山顶的顺序应该是黏土—壤土—砂土—砾质土。故选D。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典型土壤剖面图。据此回答16~17题。16. 甲、乙、丙土层分别是( ) A.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B.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C.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D.淋溶层、淀积层、母岩层A[解析] 结合土壤剖面知识,自然土壤剖面垂直土层自上而下依次是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图中甲层是淋溶层,乙层是淀积层,丙层是母质层。故选A。17. 该土壤剖面具有深厚腐殖质层,有利于其形成的环境特征是( ) CA.冷干 B.暖干 C.湿冷 D.湿热[解析] 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后,转化又重新合成的复杂的相当稳定的有机胶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湿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C正确,A错误;温暖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减少,B、D错误。故选C。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与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子密切相关。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下图示意当地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据此回答18~20题。18. 花江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表聚现象明显,是因土壤表层( ) CA.淋溶作用较弱 B.孔隙小下渗慢 C.植被凋落物多 D.人类活动频繁[解析] 据图文材料可知,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A错误;一般土壤表层疏松、孔隙较大,有利于下渗,底层紧实、孔隙较小,不利于下渗,B错误;植被凋落物主要集中在表层,且表层土壤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有利于凋落物腐殖质积累,C正确;人类活动频繁程度存在差异性,会导致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增多或减少,D错误。故选C。19. 花江大峡谷1 100米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的原因是( ) BA.土壤透气性好 B.有机质分解慢 C.高山草甸广布 D.季节性冻土多[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透气性好,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易被植物体吸收固定或淋溶流失,使得土壤表层中有机碳含量减少,A错误;温度越低,土壤水分蒸发越慢,湿度越大,有机质分解越慢,大量植被凋落物腐殖质积累,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越大,所以花江大峡谷1 100米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的原因是温度较低,有机质分解慢,B正确;花江大峡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 100米不会出现高山草甸广布和季节性冻土,C、D错误。故选B。20. 调查发现,重披绿装后的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DA.降水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B.温差减小,风化作用减弱C.降水增多,淋溶作用增强 D.植物生长,消耗有机碳多[解析] 据题干“重披绿装”可知,花江大峡谷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固定大量有机碳,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减少,D正确;植被恢复后,水土流失情况得到缓解,A错误;风化作用强弱与有机碳含量大小无关,B错误;植被恢复,可能使降水量略有增加,淋溶作用略增强,但不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ρb=Ms/Vt=Ms/(Va+Vw+Vs),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如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回答21~23题。21. 土壤容重越大( ) A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有利于作物生长[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故选A。22. 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 B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解析] 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最肥沃的土壤,土壤容重应最小,四种土壤中黑土最肥沃。故选B。23. 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解析] 秸秆还田、深耕土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红壤掺沙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都能够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 图1为非洲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为猴面包树景观图。 材料二 非洲是一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去考察和探险。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对Ⅰ地区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 探险者在Ⅱ地区发现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胸径却可在15米以上,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叶子少且小。(1)指出Ⅰ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并说明其主要特征。(6分)[答案] 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状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等等。[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位探险者在Ⅰ地见到板状根的参天大树、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等,由此可判断,Ⅰ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特征主要有植物高大茂密,生物类型多样,常见茎花、板状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等。(2)说出猴面包树形态特征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答案] 当地干湿季分明,猴面包树树干粗大,木质疏松多孔,湿季时便于储水;干季时蒸发旺盛,因此树叶少而小,以减少水分蒸腾。[解析]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在Ⅱ地,即热带草原气候区,该地区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猴面包树的形态特征是为适应该地区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征:粗大的树干有利于湿季水分的储存;树叶少而小,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作用,适应干季蒸发旺盛的环境。(3)Ⅳ地区的常绿硬叶林下土壤含水量明显大于周边植被稀疏地区,其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 雨季时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植被遮蔽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Ⅳ地区的常绿硬叶林在雨季时涵养水源,树冠能截留降水,增加下渗,使地下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大;树冠能遮蔽太阳光照,使树下温度变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5. 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填写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4分)光合作用矿物质[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和______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气温降水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解析] 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的角度来分析。(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8分)[答案]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解析] 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以及决定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等方面来分析。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 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黄土高原的土壤干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区域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条件下土壤水分循环的综合结果。宁夏云雾山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当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封山禁牧,自然植被逐步恢复,对土壤干层产生了一定影响。材料二 下图示意云雾山放牧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土壤干层分布特征。(1)分析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答案] 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形破碎(或地形坡度大),地表水易流失;土质疏松,土壤水分易下渗至深层土壤。[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本题要从气温、降水、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低;植被破坏,地表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土质疏松,降水下渗至地下深处,形成土壤干层。(2)描述云雾山放牧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答案] 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 cm左右深度土壤含水量达到最低;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100~5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解析] 本题依据图示信息进行判读分析即可,读图可知,总体上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 cm左右深度达到最低;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100~5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3)恢复自然植被若干年后,推测云雾山草原土壤干层内含水量大小的变化并阐述理由。(6分)[答案] 变化:土壤含水量增加。理由:天然草地逐步恢复,增加雨水截留和水分下渗(涵养水源能力提升);土壤质量得到改善,持水能力增强。[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云雾山天然草地逐步恢复,植被截留部分水分,增加下渗,地下径流增加,使得土壤含水量增加。原因是天然草地逐步恢复,植被根系固定土壤,增加雨水截留和水分下渗,土壤肥力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变薄。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