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二节洋流分层作业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培优练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分层作业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作业ppt课件
展开[2023·泰兴期中]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数量大增。下图为我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当地( )
A.水土流失多发B.河流水量锐减C.生物多样性减少D.洪涝灾害多发
[解析] 外来植物入侵,争夺当地物种的栖息空间,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C。
2. 外来入侵物种影响地区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B.整体性C.共同性D.开放性
[解析] 外来入侵物种影响了地区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这体现了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同性、开放性无关。故选B。
[2023·盐城一中期末]下面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和某地景观图。据此回答3~4题。
3. 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解析] 箭头①:气候→水文,表示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淮河和松花江流域气候条件不同,河流水文特征不同。箭头②:地貌→土壤,表示地貌对土壤的影响,而“喀斯特地貌”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③:水文→土壤,表示水文对土壤的影响,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④:气候→土壤,表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而“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故选A。
4. 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A.⑧B.⑦C.⑥D.⑤
[解析] 图示为沙丘,是沉积地貌,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的结果。故选D。
[2023·兴洪中学期末]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 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
[解析] 该植被地上部分较小,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所以该地气候较干旱。故选A。
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解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加剧,会更加干旱,而植物为了获取更多水分,根系向更深处生长。故选C。
[2023·泰州三中期末]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 将“①色暗、肥沃的土壤,②地理位置,③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按一定顺序填入a、b、c三个方框内,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
[解析] 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形成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受气候、植被影响,发育形成色暗、肥沃的黑土。故选C。
8. 森林面积锐减给该地区土壤和河流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③使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解析] 森林减少会加剧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还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故选B。
[2023·仪征中学期末]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据此回答9~10题。
9. “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为( )
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C.全年气候干旱D.河湖众多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也不可能河湖众多;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应与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有关。故选B。
10. “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
[解析] 由上题可知,该地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的气候特点,“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使室内降温慢。故选A。
[2023·大连高二期末]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1~12题。
11. 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解析] 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同一区域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故选A。
12. 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解析] 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小;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故选C。
[2023·溧阳期中]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某科研团队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弯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从西南到东北发育多种植被。图1为科考队根据实地调查绘制的当地植被分布图,图2为绘制的河湾迁移速率与凹岸植被生物量的关系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 关于图中砾石滩描述正确的是( )
A.受弯道环流影响,横向输沙而成B.夏季面积最大,冬季面积最小C.地下水埋藏浅,植被分布较多D.附近水域比较深,适宜修建码头
[解析] 该地位于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砾石滩位于河流凸岸一侧,以沉积为主,受弯道环流影响,横向输沙而成。该地河流为黄河一级支流,补给类型应为大气降水或冰雪融水,夏季补给水量大,该地地形平坦,砾石滩被淹没,出露面积小,冬季枯水期,裸露面积大。砾石滩靠近河流,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土壤发育条件差,土壤少、常被淹没,导致该地植被较少。砾石滩位于河流的凸岸,水较浅,不适合建设码头。故选A。
14. 对图示区域植被演化关系推测正确的是( )
①自西南向东北演替,灌木植被年龄大 ②自东北向西南演替,湿生植被年龄小 ③凹岸植被生物量大,边滩植被演化快 ④凹岸植被生物量小,边滩植被演化快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河流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形成的时间与距离河岸的距离呈正相关。图中砾石滩、植被位于河流凸岸,凸岸逐渐接受沉积,因此凸岸延伸方向应该是从东北向西南,东北部形成的植被树龄较大,西南形成的植被树龄较小,①错误,②正确。河湾迁移速率与凹岸植被生物量呈负相关,水流对河湾凹岸的冲刷作用和弯道环流引起的横向输沙,使河湾凹岸崩塌,崩塌带来的部分泥沙被水流带到凸岸堆积,植被根系对河岸土体的加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河岸失稳崩塌的速率,降低凹岸侵蚀的速度,滨河植被能够增大河岸的粗糙率,降低河道的横向迁移速率,减弱水流冲刷,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2023·淮安中学期末]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用木板、铁丝修建的“挡头”矗立田地(左图),还有用于风干、存放牧草和青稞等农作物的“干草架”(右图),是当地常见的乡村景观。据此回答15~16题。
15. 与青藏高原地区整体性特征相符的是( )
A.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弱B.昼夜温差大,植株高C.因高寒,植被外表大多覆毛D.因水源,人口分布在河谷
[解析] 青藏高原地区高寒,大气稀薄,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植被表面大多毛茸茸,植株低;人口分布在海拔低、热量足的河谷地区,以应对高寒。故选C。
16. “干草架”离地较远考虑的是( )
A.空中光照强B.地面温度低C.地面湿度大D.防虫蚁破坏
[解析] 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近地面温度低,修建“干草架”可避免近地面低温对晾晒草料的影响;“干草架”所处高度和近地面光照强度差别不大;地面湿度不一定大;高寒条件下,虫蚁存活率低。故选B。
[2023·连云港高中期末]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及产生的影响。据此回答17~18题。
17. 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解析]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年蒸发量变大;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故选D。
18. 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解析]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故选D。
19. [2023·连云港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冰岛位于欧洲西北部,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全境四分之三是高原,冰川占全岛面积的11.5%。材料二 下图为冰岛位置示意图。
(1)简析冰岛火山活动活跃的原因。
[答案] 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处于大西洋中脊,岩浆易沿断裂带喷涌。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典型例题,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2页。
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文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环境的组成,情境探究,方法突破,应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