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精品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17301/1-16944755865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精品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17301/1-1694475586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精品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17301/1-16944755865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精品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2)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17301/1-169447558659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精品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2)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17301/1-169447558661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精品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2)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17301/1-169447558662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精品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2)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17301/1-169447558663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17301/0-16944755699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17301/0-16944755699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二年级数学上册(全)精品课件+教案
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精品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2)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精品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2),文件包含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精品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2pptx、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6课时解决问题课时内容教材第84页例5及相关习题。课时目标1.经历收集信息、分析问题、交流分享的过程,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加、 减、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在解决“座位数够不够”的问题中,感受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重点难点重点: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难点:能够用图示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用比较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大家还记得吗?老师给大家出了几道计算题来检验一下,你们能快速算出得数吗?(课件出示)学生开火车说,集体订正。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运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复习乘法口诀以及乘法的意义,既巩固了1~9的乘法口诀,又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师: 二(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课件出示)师: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从图中你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根据平常分析问题的方法,说出题干中和图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学情预设】 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问题是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所有人。师:“坐得下吗”是什么意思?【学情预设】 教师和学生是否全部有座位。师:现在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学情预设】 车上有多少个座位。师: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2.分享过程,感悟方法。师:该怎么解答呢?【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到先算出客车的座位数,再和乘客的人数进行比较。师:该怎样求客车的座位数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从横、竖两个角度说一说,还可能从其他不同角度思考,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尝试列式解答。师:谁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所列的算式。【学情预设】 预设1:前面每排4个座位,有7排,最后一排5个,4×7=28(个),28+5=33(个),一共有33个座位。预设2:也可以先分别算出左边和右边有多少个座位,再加上最后一排的5个,2×7=14(个),2×7=14(个),14+14+5=33(个),一共有33个座位。师:以上两种方法都非常好,老师将大家的思路综合整理了一下。教师课件出示相应的方法。师:你们还有其他的求座位数的方法吗?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课件出示其他的方法。师:客车座位数的计算结果出来了,现在能够回答“坐得下吗”这个问题了吗?【学情预设】 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一共有2+30=32(人),也就是一共需要32个座位,客车一共有33个座位,33大于32,所以坐得下。教师适时板书。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充分放手,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在这里只提供座位图,剩下的工作则交给学生自己来做,在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了算法多样化。3.检验答案。师:解答正确吗?谁能说一说?【学情预设】 学生和老师一共32人。客车有33个座位,坐得下。解答正确。4.沟通联系,深化理解。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些求客车座位数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 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法,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算式也不同;虽然算式不同,但求出的座位数相同。学生的发现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回顾自己的解题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而且有利于学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加法和乘法运算解决了座位够不够坐的问题,以后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时,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1.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课件出示)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对于怎样求鸡蛋的个数,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蛋托上的鸡蛋为素材,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运算,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指名读题,要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图加以想象,找出图中隐藏的必要条件——每节车厢需要用6个车轮,进而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五、作业设计,优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2题。直接应用乘法的含义来解决实际问题。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让学生看懂图,并充分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加以解决。3.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7题。让学生说说“最大”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思考等。以“()×4<29”为例,思考的关键在于找出和4相乘,积最接近29且小于29的那个数。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除了让学生了解乘法口诀的重要作用外,还需要给学生提供熟记乘法口诀的练习,在练习的形式、趣味性上下功夫,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解决问题师生共有:30+2=32(人)车上座位有:方法一:4×7=28(个)28+5=33(个) 方法二:2×7=14(个)2×7=14(个)14+14+5=33(个) 33>32,坐得下。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突出“知道了什么”与“怎样解答”的环节,读懂情境图中呈现的信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以及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学生对生活中的乘车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情境图时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对信息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明白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策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应用题教学应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议论、去争辩、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